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捕鱼教案

《捕鱼》教案

时间:2024-02-11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捕鱼》教案(合集4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写好教案课件可避免老师漏掉重点内容,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芙蓉134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关于“《捕鱼》教案”的详尽文献资料,建议您将本网页保存至您的浏览器书签或收藏夹中!

《捕鱼》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借助易拉罐进行游戏,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情境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4个组装的易拉罐若干。

2.会念儿歌《捕鱼》、会玩游戏《捕鱼》、会走蛇形、会进行各种站队。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来当捕鱼人捉小鱼,你们愿不愿意呀?要做捕鱼人就要先锻炼下身体,好吗?准备好了吗?加油加油!

2.律动热身。

小鱼小鱼,点点头,转个圈儿,啊呜啊呜

小鱼小鱼,点点头,转个圈儿,啊呜啊呜

小鱼小鱼,扭一扭,摇摇尾巴,扭扭扭

小鱼小鱼,扭一扭,摇摇尾巴,扭扭扭

往上游,往下游,咕噜噜……咕噜噜……

往前游,往后游,咕噜噜……咕噜噜……

捕鱼人,真勤劳,背着鱼篓,出发了

捕鱼人,真勤劳,背着鱼篓,出发了

东看看,西找找,发现鱼儿,乐淘淘

东看看,西找找,发现鱼儿,乐淘淘

撒下网,撒下网,嘿呦嘿呦往上拉

撒下网,撒下网,嘿呦嘿呦抓到啦

二、情境练习一:绕罐走

1.情境创设并提问:瞧,湖里面有好多的石头,小鱼在这些石块之间会怎么游呢?

2.个别幼儿讲述。

3.提出练习要求:游的时候要绕过每一块石头。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绕罐走练习。

师:现在请跟着我,我们一个跟着一个来学小鱼游吧。

三、情境练习二:站罐

1.情境创设并提出练习要求:捕鱼人们,小鱼喜欢在湖里的石头间游来游去,我们该在哪里捕鱼比较方便呢?(石头上)站在石头上捕鱼应该挺方便的,但是石头很小很滑,怎么样能站得稳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2.幼儿自由尝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3.个别幼儿示范。

师:谁刚才站稳了?请你来介绍自己站稳的好办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请全体幼儿再次练习)

4.小结:捕鱼人们,我们要在石头上站的稳,就要用脚掌踩在石头上,记得还能用平举双臂的方法帮忙保持平衡哦!

四、情境练习三:走罐

1.情境创设并提出练习要求:站石头的本领学会了,可是小鱼很狡猾哦,看到有人一下游到另一块石头边去了,我们怎么样才能追上抓到它呢?(走到那块石头边)是呀,小鱼游来游去的,我们也要在石头上面走起来,才可能追上它们。那我们就一个跟着一个练习在石头上走的本领吧!

2.幼儿列队依次练习,教师随机指导(脚的踩位、双手的平衡)。

3.小结:要在石头上走的稳,和站石头一样要用脚掌踩石头,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太着急,一块一块踩稳了走!

五、情境游戏:捕鱼。

1.情境创设:本领都练习好啦,是时候去捕鱼啦!

2.游戏的准备与要求的提出

(1)场地的变化:我想先带力气大的男生们去围网捕鱼,男孩子们,请你们每人搬一块石头放在湖中小圈上,确定我们的捕鱼范围。

(2)捕鱼人的准备:好,请男生们站稳石头准备捕鱼。

(3)小鱼的准备:女孩子我们先来当小鱼,看看这些捕鱼人有没有本事抓住我们好吗?请小鱼游进捕鱼区域。

(4)规则的要求:好,捕鱼人和小鱼都准备好了,不过我们的捕鱼行动需要儿歌来帮忙,我们待会先一起念《捕鱼》的儿歌,儿歌结束时候邹老师的鼓声响起,小鱼要想办法逃出捕鱼人的捕鱼范围,而捕鱼人则要想办法拦住小鱼,不让它逃走。邹老师的敲鼓声一停,游戏结束,谁都不能动咯。

3.初次组织游戏,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求。

4.再次游戏。

5.交换角色组织游戏(1-2次)

六、放松运动

1.情境创设并提出放松要求:今天捕到这么多小鱼可真高兴呀,捕鱼人们肯定都累坏了,来每人找块石头坐下休息休息。

2.组织幼儿放松活动:敲敲手,敲敲手,敲敲肩,敲敲肩,敲敲腿,敲敲腿,帮好朋友敲一敲,休息好了吗?现在我们背起小鱼回家喽!

《捕鱼》教案(篇2)

12日,读者方友成给本报来信说,现行六年制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第九册中,课文《鸬鹚》描写的内容有违背《渔业法》之处,建议有关部门将这一课文撤除或作特别说明。

方友成读者在信中说:课文《鸬鹚》中有一段说明:鸬鹚又名小老鸦、鱼鹰,是以鱼为食的水鸟,我国一些地方有的渔民把它驯化用来帮助捕鱼。其实,利用鸬鹚捕鱼在我国是有严格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第20条规定禁止使用电力、鱼鹰和敲船作业,在特定水域确有必要使用电力或鱼鹰捕鱼时,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信中指出:由于大部分小学教师对渔业法规不一定很熟悉,对鱼鹰捕鱼的危害并不清楚,加之小学生辩别能力差,将该课文列入教科书,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导之嫌。

记者昨日到武昌某小学采访证实,六年制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确有《鸬鹚》这篇课文,文章的第一部分描写了优美的小湖夕照,第二部分则详细描写了鱼鹰捕鱼的场面。5名先后接受记者采访的小学语文老师都说,她们知道这篇课文很优美,但不知道课文内容与《渔业法》有悖。

《捕鱼》教案(篇3)

活动目标:1、发展追躲闪的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敏性2、学会相互配合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渔网一顶、 在地上划一个大型的鱼塘(用不干胶或者皱纸布置成圆形池塘)重点:发展追逐躲闪能力难点:朝一个方向游,避免相互碰撞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渔夫要去池塘钓鱼。今天老师来扮演渔夫,小朋友来扮演小鱼好吗?小鱼是怎么游的呢?(请幼儿在池塘里游一游,重点提醒朝一个方向游,不要碰撞)请小朋友们站到池塘里,模仿小鱼游。相当于一般健康活动的热身运动,活动开各个关节。

二、开展游戏:

1、介绍玩法:出示道具渔网,介绍游戏玩法。(师):这是渔夫的网,等会渔夫就要拿这张网去捉小鱼,如果被我的网罩到的小鱼,那就代表这条小鱼被我抓到了,请这条小鱼去岸上休息一会。等会小鱼游的时候千万要注意 不能游出这几条白线,(如果游到池塘外面会怎样?)游累的小鱼都可以去圈圈内休息,圈圈内的小鱼渔夫是不会抓的

2、开展游戏一次,对游戏理解及规则遵守进行评价

3、开展游戏第2、3次后,请个别幼儿尝试做渔夫,老师参与小鱼。

4、总结游戏情况、

三、游戏拓展《渔网捕鱼》

1、介绍新玩法:(师)有几条小鱼真灵活,我到现在都没有捕到呢,现在我要请几个小帮手来帮助我呢。请小朋友都回白线上休息一下,请小朋友都回白线上休息一下,请两个小朋友示范一下,被捕到的小鱼手拉形成一张更大的.渔网。

四、结束

(师)小鱼今天游的累不累啊?那我请所有的小鱼回岸上休息会。做放松运动,敲敲大腿,敲敲小手 扭扭脖子,请所有的小鱼排好队,渔夫现在要卖鱼去咯

《捕鱼》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内外识别与计数将数学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正确使用“内外”的方位词,并进行分类计数。。教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思想。

2、设计思路: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整个过程以问题的解决“帮小猴数鱼“为切入点,以情境主题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玩玩、想想、学学、记记、做做的轻松互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达到教学目的。

3、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我根据班上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感知和体验内外空间方位;辩识方位,并尝试正确运用里、外等方位词。

(2) 能排除干扰,按颜色、里、外等不同要求分类计数。

(3) 通过对幼儿的操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分类计算能力。

(4) 通过数渔网内外的小鱼,让孩子们知道20以内对应的数字。

(5) 它可以区分复杂图形的扩展。

(6) 激发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重点与难点:

辩识里、外,并尝试正确运用里、外等方位词;它能消除干扰,按颜色、形状、内、外计数,并能识别20以内的数字对应关系。

5、活动准备:

(1) 生活体验: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内外方位词。

(2) 材料准备:一只小猴子的**或洋娃娃,一根绳子,共20条各种颜色的小鱼,一张大的统计表

二、环境创设

1张鱼池**,可以挂在黑板上的渔网,20条小鱼

三、说教法、学法

1情境创设法:以生活为导向,以故事为基础的情境,为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在数学教育中贯穿生活化、故事化的情境,易于幼儿学习,能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小猴子拿着渔网到池塘里捕鱼的情境主题,这个情境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熟悉的场景。把数学知识放进去,孩子们学习起来很容易,有成就感。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多角度地感受数量的关系,既激发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渠道参与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认清复杂的渔网内外,并感知到相应数量在20以内。

3、体验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自己扮演小猴子,拿着渔网自己去捕鱼,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运用直观教具和活动物品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统计池塘里小鱼的数量,然后指导幼儿区分渔网的内外,最后又让幼儿统计渔网内外小鱼的数量。

操作成为活动的主要方式。

5、互动法:让每个人都互动起来,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过程:

师生的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化、经验化及主动性建构”,通过孩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来解决问题。老师做到讲得“少”一点,“引” 得巧一点,让孩子学得“精”一点,“活”一点,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展示**或小猴子,并以有趣和欢快的语调讲述猴子钓鱼的故事。

(兴趣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幼儿喜爱的小动物、欢快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真切的体会到小猴的开心,并很快的融入到情境中去)。

2、师生互动

(1) 展示鱼池的**,老师帮小猴子撒网。

(2)请小朋友将20条鱼随意放在池塘里(渔网里或渔网外)

(这里我一改以往教师直接动手和个别幼儿动手的惯例,让几乎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给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

(3) 引导孩子观察和发现鱼的区别

(4) 问一个问题:如何帮助猴子区分他们捕获了多少鱼(根据颜色、内外记录等)。

(5) 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设计标志,展示内外,并设计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6)请数出网内外各种颜色的鱼的数量,并请一些能力强的孩子用圆点(或数字)进行示范和记录。

(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精讲妙引的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构建统计的方法和步骤)特别是在能力强的幼儿演示记录时教师及时指导,并用简练、生动、准确、易懂的语言讲解,帮助幼儿掌握重点。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领航员和一个共同探索的操作员)。

4、小朋友拿着渔网也来捕鱼

(1) 孩子们随意投下不规则形状的渔网

(2)小朋友随意摆放小鱼

(3)幼儿自主探索按颜色、里外分类计数

(4)师幼共同检查记录结果。

以上是我对这次活动的理解、分析和设计。

FR134.COm好文推荐

磁铁课件教案合集4篇


磁铁课件教案 篇1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说课稿,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同学先猜想,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资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同学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资料上来,而减弱其他资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同学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同学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接着用磁铁吸引里面装有回形针的信封,设置疑问:“老师的磁铁怎么能吸引纸做的信封呢?”从而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二局部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同学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同学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同学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同学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同学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同学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同学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只要让同学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同学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同学运用自身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一起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只仅是要让同学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同学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局部——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布置在同学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资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资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同学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资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资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同学刚树立的概念发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只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同学课外去查阅资料,才干让同学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干理顺同学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时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课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摸、说等活动,能够识别磁铁的形状,大胆猜想磁铁的名称。

2.通过游戏,探究磁铁的特性。

3.能举例说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性质,运用磁铁性质进行磁铁游戏。

难点:在游戏中运用磁铁性质分析解决磁铁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磁铁、课件、蝴蝶模型、花丛图、学具塑料包等。

2、学具准备:活动记录表、各种各样的磁铁;细绳、铁钉、大头针、曲别针、木块、泡沫塑料、两片大小不一的纸、新版的1角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具:一只花蝴蝶

问: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学生回答后问:老师能让这只蝴蝶在花丛中自由的飞翔,你们信不信?然后出示花丛的教具,让蝴蝶在花丛中移动。

师问:老师是怎么让这只蝴蝶在花丛中飞翔的,你们想知道吗?秘密就在这里。(拿着带有磁铁的蝴蝶让同学们看)

师问:那么为什么带有磁铁的蝴蝶不会掉下来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有趣的磁铁游戏来发现秘密所在吧。

板书课题

二、认识磁铁,讨论命名

师:一提到磁铁,相信大家都玩过,你们平时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呢?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可真善于观察呀,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不少磁铁,想看吗?(课件出示)

师:磁铁的种类可真多呀!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常见的磁铁,你能根据它们的形状给这些磁铁起一个名字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的图片: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磁针、磁棒)

师:上面所出示的磁铁虽然形状各不相同

但它们都有着相同之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说说看。

学生答:颜色不同,上边标的有不同的字母等。

师:那么,我们把标有的这一端叫做磁铁的极(也叫南极),把标有N的这一端叫做磁铁的N极(也叫北极)。师提问:磁铁有()极,它们分别是()极和()极。生答,师板书。

三、玩中求学,探索性质

师:同学们给磁铁起了非常恰当的名字,它们可开心了。瞧,它们正在开心地玩找朋友的游戏呢!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哪些会是磁铁的朋友呢?(一生说)

有不同的猜想吗?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验证一下就知道了。下面咱们就通过游戏活动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在这每个活动中,我们都必须做到哪些呢?课件出示

磁铁比较脆容易断,做实验时要注意保护好实验器材。

每个游戏活动都有相应的材料袋,用完的实验材料要及时地好,要物归原处。

每个游戏活动做完后,请填好活动记录。学生齐读一遍。

师:能做到吗?现在让我们开始第一个游戏——《磁铁找朋友》

游戏一:磁铁找朋友师: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装有“活动一”的材料,里面装有这些材料,

大屏幕出示

在做游戏之前,咱先说一下游戏的要求课件出示

所需材料:游戏(一)的材料包。

活动要求:1.能被吸引住的物体下面打“√

2.两人做实验,一人实验汇报结果,另一人填写活动记录。

师:看哪个小组分工明确、做的最好。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课件出示实验结果

师:磁铁能吸铁做的东西。我们把磁铁的这种本领叫磁性。

板书

师:那磁铁是否隔着纸、木板、薄铁片等各种材料仍能吸起回形针呢?(生猜想)

师:试试看。生汇报,师课件出示。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收获,请判断一下,下面哪些材料能被磁铁吸住?

游戏二:磁铁争夺赛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磁铁两头和中间的磁力大小相同吗?(生说猜想)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呢?(做实验)

师:对!只有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出示游戏要求:所需材料:游戏(二)的材料包。

活动要求:

1.先用蹄形磁铁或条形磁铁的两端分别去吸大头针;再用中间去吸引大头针,看哪部分吸引的大头针多。

2.两人做实验,一人实验汇报结果,另一人填写活动记录。学生分组实验、汇报(课件出示实验结果)

师板书实验结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游戏三:磁铁碰磁铁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的磁力各部分各不相同,如果让一磁铁两端去碰另一磁铁两端,

他们会一直友好地在一起吗?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

第三个游戏“磁铁碰磁铁

出示游戏要求:所需材料:两块条形磁铁。

活动要求:

1.先拿一块磁铁的N极、S极分别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N极、S极。

2.两人做实验。一人实验汇报结果,另一人填写活动记录。学生分组实验,汇报(课件出示实验结果)

师:看看我们的实验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实验结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游戏三:磁铁转转转

师:还想玩游戏吗?(想)还是先听游戏要求:

1.把磁铁放在塑料盒里,然后把塑料盒轻轻的放在水槽里,再用手轻轻拨动塑料盒,等塑料盒静止不动时,磁铁会指示哪个方向?

2. 两人做实验。一人实验汇报结果,另一人填写活动记录。

? 师:大胆的猜想一下,(生说猜想)我们教室里哪边是南?哪边是北?

师:好,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做实验验证一下。注意轻拿轻放,尽量不要把水洒在桌子上。每小组做最少做三次实验(点课件)

四、联系生活,收获

过渡:通过以上的4个游戏,你知道了磁铁的哪些知识?

1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磁铁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了解一点小资料吧!

背景音乐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磁铁最早的国家,

“司南”就是我国劳动人民

利用磁铁的实例。课件出示:司南

师:除了指南针应用了磁铁之外,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应用了磁铁?(学生举例)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例子:

出示课件:冰箱的门,塑料文具盒的盖子等等。

师:咱们在利用磁铁做游戏时,知道了磁铁的性质,关键要学会利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课件出示

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曲别针不小心掉到盛水的杯子里,既不能把水倒掉,又不能用手直接取,你有什么好办法取出曲别针吗?(生回答)

师: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坚持在猜想的基础上,勤动脑,多观察,多动手,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磁铁课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两极;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2、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逐步发现磁与电的密切关系,为今后进行电与磁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为什么两极磁性强。

教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示实验用:条形磁铁二条。

2、分组实验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二块、玩具小车、环形磁铁二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各类磁铁。

师:观察教学用的条形磁铁,表面涂了什么颜色?上面标了什么字母?明白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师:观察悬挂起来的磁铁,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磁头一端总是指南)

2、学生分组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

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三)、指导学生认识系统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师: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探索: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学术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4、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磁铁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

5、汇报小结:原来磁铁有这样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完成实验,然后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对事实进行简单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学生参与了这一过程才算是完成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四)、玩磁铁游戏。

1、条形磁铁二块、玩具小车、环形磁铁二个等。

师:在一辆玩具小车上装上磁铁,用另一次头排斥推动小车。会出现什么现象?变换一下条形磁铁的方向,又会怎样?这是运用“同极相斥”性质的两个游戏活动(推小车、感觉磁悬浮),要让学生充分地实验,并谈谈他们的感受。

2分组做磁铁悬浮实验,用手感受排斥力的大小。

师:利用它的力量可以做什么?出示磁悬浮列车的图片。介绍磁悬浮列车。

(五)、师生小结。师:我们利用磁铁的两极可以做些什么?

板书:磁铁的两极南极NNN排斥

北极SSS排斥

NS相吸

SN相吸

磁铁课件教案 篇4

目标预设:

1、 识字5个,写字6个,了解词语“颤动”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续写小诗。

教学准备:课前请综合课老师指导孩子制作风筝、风车等。

一.你们在生活中看见过风吗?风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知道风来了?

二.叶圣陶老爷爷有一首写风的小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出示多媒体课件:71页诗全文和图画)无音节

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让我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1)初读课文,你有什么学习生字的方面要提醒大家。

(孩子自由汇报,有的是读音要注意翘舌读准,有的是怎么记住字型的。老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加强记忆。

(2)“微”字比较复杂,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微”:又人旁像两个人,他们去爬山,要到山顶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很舒服。

(3) 现在咱们把生词请回课文中,一块儿来读读这首小诗。

(发挥主动性,自己学生词。抓信难点,识记“微”字,使识字教学更有实效性,既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又节约了时间。)

1、 刚才咱们读了这首小诗,谁能说说诗中到底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2、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请孩子们迅速拿出铅笔,勾出相应的句子来。

3、 勾完了吗?请对照大屏幕检查一下。

4、 合作朗读:我读前面没看见风的句子,你们读后面怎么知道风来了的句子。

5、 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看见树叶轻轻颤动、林木微微点头,河水泛起波纹时,就知道风来了,这时的风怎么样呢?

多么舒服的风啊,像妈妈的小手抚摸着我们的脸。你最喜欢三节小诗中的哪一小节的内容,美美地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自由汇报

1.我喜欢第一处的风。

(1)说说为什么?你就是微风中颤动的小树叶,能比比动作吗?理解颤动。

(2)假如我们就是那一片片颤动的树叶,金色的阳光洒在向上,我们轻轻地摆。小树叶们,此时你最想做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

(3)老师小结:无论是什么样的小树叶,我们都喜欢。谁来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体现出来。生读互相评价。

2.除了第一节的微风,你还喜欢哪一节的?

a.一生读二小节,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你给他的提什么建议?微微点头,怎么样才能读好?

b.你们就是这片林木,看到林木微微点头了吗?再读读。

3.你还喜欢哪一处?为什么喜欢第三节?引导:你想河水在做什么游戏呢?看画面。(课件:是一幅大海的水花是那么美,再读。老师适时范读。

刚才欣赏了三处风,带着你的体会读全文。再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共同尝试着记,背全诗。

1、 孩子们是写字的小能手,今天有几个字娃娃等着你们书写。

2、 重点指导“微”字,一看二写三对照。

3、 老师范写,请孩子们先描再写。

我们共同学习了《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在心灵深处,我们又积累了一首朴实而优美的小诗,一块儿来背背吧。

四、拓展性学习:

1、 你们想和风做什么游戏呢?那我们一块儿和风做游戏吧。(转风车,赛跑、飞飞机、唱歌、跳舞等。)

2、 和风做了游戏快乐吗》?是不是又有了许多独特的感受啊?谁愿意当小诗人,来续编这首小诗?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佳佳的裙子飘起来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捣蛋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我们知道》教学设计之五 教案教学设计]

数列的课件教案合集(4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为此,小编特意呈上“数列的课件教案合集(4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列的课件教案 篇1

1.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 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 ”

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

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数列的课件教案 篇2

证明等比数列

cn/c(n-1)=an*a(n+1)/an*a(n-1)=a(n+1)/a(n-1)=3

bn=a(2n-1)+a(2n)=3*a(2n-3)+3*a(2n-2)=3(bn-1)

因此bn/b(n-1)=3,所以b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2

设数列{a的第n项}的前n项和Sn=1/3(a的第n项-1),n属于自然数

Sn-S(n-1)=an=1/3(an-1-a(n-1)+1)=(an-a(n-1)/3

已知前三项是2,4,8,数列满足a(n+1)=a(n)+2n(就是第n+1项等于第n项加上2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这儿没有告诉你数列是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之前必须证明它是等比数列,请问怎么证明?

上n-1个式子相加得到:

右边是等差数列,且和=[2+2(n-1)](n-1)/2=n(n-1)

根据题意,数列是3*2^n(^n表示肩膀上的方次),n=1,2,3,...

为了验证它是等比数列只需要比较任何一项和它相邻项的比值是一个不依赖项次的`固定比值就可以了.

所以第n项和第n+1项分别是3*2^n和3*2^(n+1),相比之后有:

数列an前n项和为Sn 已知a1=1 a(n+1)=(n+2)/n乘以Sn(n=1,2,3......) 证明

那么S(n+1)=(n+1)2^n,S(n-1)=(n-1)2^(n-2)

数列的课件教案 篇3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多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多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下高中数列解题中,经常会用到的几种方法,大家可以按照这个解题思路来回答数列相关的问题,掌握了这几点并融会贯通,你会发现,数列其实并不难。

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函数,而且是离散的函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尤其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特殊的数列时,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n项和前n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而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因此,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可以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

不完全归纳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在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的过程就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很好的应用了倒序相加法,而且在这一章的很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这种方法。

错位相减法是另一类数列求和的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求和的项之间通过一定的变形可以相互转化,并且是多个数求和的问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就用到了这种思想方法。

数列的课件教案 篇4

1、若 为等差数列,且 则 ;

2、若 为等差数列, 当为奇数时, , ( 中间项),

当n为偶数时, 。

3、若 为等差数列,则连续 项的和组成的数列 仍为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 中,若 ,则 , 是其前 项之和,有如下性质,

(2)若 则 ;

(3)若 则 ;

(4)若 ,则 。

5、有两个等差数列 、 ,若 ,则 。

6、若 为等差数列, 为公差,则 。

7、若 、 都是等差数列,公差分别为 、 ,若这两个数列有公共项,则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一般仍为等差数列。

8、等差数列 中, (d为公差)。

若公差非零的等差数列 中的三项 构成等比数列,则其公比为: 。

9、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

10、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来求解,分类如下:

(1)当 时,满足 的项数 ,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时,满足 的项数 ,使得 取最小值;

说明: 存在最大值,只需 , 存在最小值,只需 。

11、若 为等比数列,则连续 项的和组成的数列 仍为等比数列。( )。

12、若 为等比数列,且 则 ;

,

13、若 为等比数列, 、 、 成等差数列,则 、 、 成等比数列,其中 、 、

14、若 为等比数列,则 。

15、若 为等差数列,则 。

16、 ;

;

18、由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类型与方法归类:

配成 ,等比数列,其中 ;

(2)若 ,考察特征方程, ,设其两根为 ,分类讨论如下:

特别地:选择或填空题中,若所求数列某项的项数较大,且求通项不容易,则该数列可能为周

期数列,可通过归纳求某项。

(1)若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 前 项的和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

(2)如果一个数列 ,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求 的值,就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3)若通项为 个连续自然数积的倒数,则一般可用裂项法求前 项的和。如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则有 ,

(4)当一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时,如果能将这个数列分解为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加得到的一个新数列,此时可用分组法求和(有时按奇数项和偶数项分组)。

20、数列 是公差非零的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是关于 的一次函数,或 是关于 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有时可设 ,若 ,则 是常数列)

21、等差数列 的前 项的算术平均值 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 项的几何平均值是等比数列。

22、一般地,若 为等差数列, 是 的前 项和,则 也是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 中, , 且 ,则使前 项和 成立的最大自然数 是 。

[荐]中班课件教案合集4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以下是芙蓉134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课件教案”经验分享,建议您立即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备后续查阅!

中班课件教案(篇1)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梯形》教学设计范文

活动目标:

找找、拼拼等活动来认识梯形,知道其名称、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各种形状的彩纸若干;记录表人手一张,勾线笔人手一支。

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各一张,拼图一幅。作品展示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动手折出梯形,认识梯形。

幼儿尝试(一)

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纸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各种形状的彩纸,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3.师:这还是长方形吗?现在请我们小朋友也用长方形的纸来变出这个图形来。

4.幼儿尝试折出直角梯形。

师:小朋友真棒,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尝试(二)

再次尝试变出等腰梯形

现在老师请你们折两下把它变成这个( ) 形状。

折好的幼儿将梯形粘贴于展示板上并去帮助其他的幼儿。

1、小朋友刚才你们变出来的这两种图形象什么呀?

2、我们把这些像梯子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3.梯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他们的边又是怎样的呢?

小结:对了,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边是平行的,有一条或两条边是斜斜的,象梯子一样的形状,我们叫它梯形。

幼儿尝试(三)

刚才你们把长方形变成了梯形,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能不能变成梯形呢?让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再来试试吧!

同样将折好的梯形粘贴于展示台并去帮助其他伙伴。

二、想一想

我们的小手可真能干,用不一样的`方法把正方形和三角型都变成了梯形。现在老师请你们再来想一想,在生活中(幼儿园、家里或其它地方)有没有看到象梯形的东西?

三、找一找

老师还拼了一幅漂亮的图,图中有什么?现在请小朋友用记录表记录一下图中各种形状各有几个,用小圆点来表示出来。

四、拼一拼(延伸活动)

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各种形状的图形,要求小朋友呢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可是你拼出来的东西里至少要有一个梯形,我们带回幼儿园明天和其他同伴一起来拼一拼好吗?

中班课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优美景色,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柳条及用柳条装扮成的两棵柳树。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柳树姑娘》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柳树姑娘有长长的辫子,随着春风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春天到了,那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春天给柳树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就象许多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细的叶子,不知道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把这些叶子剪得这么漂亮。(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这首散文真的好美啊!

——古时候的有一位诗人名叫贺知章看到这么美丽的柳树,不由得做起的诗来。(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咏柳》)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教师再次朗诵。

——春风一吹让柳树如此的美丽,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又会使什么带来变化呢?(春风像手,摸了小草,小草就变绿了;春风像嘴,在树梢说了悄悄话,树儿就变绿了;春风像腿,跑去亲了亲花,花儿就开了。)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春风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幼儿一起欣赏古诗朗读。

——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

附: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碧玉:形容柳色翠绿,如青绿色玉石。②妆成:打扮成。③绿丝绦:比喻柳条如绿丝线织成的`带子。④裁:裁剪。

【译文】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满身碧绿,就像绿色的玉石,柳条下垂着,如同万条绿丝带在风中飘动。这些细叶,不知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就像无形的剪刀。

中班课件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探索榨汁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初步学会运用榨汁器榨取果汁。

2、知道新鲜果汁营养很丰富。

分享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

二、活动准备

盘子、勺子、一次性杯子若干。

小蕃茄、菠萝、桔子、葡萄若干。

4、 玩具娃娃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 幼儿探索榨汁器的结构。

。这是娃娃家的小娃娃,她还没长牙,可是她很想吃这草莓,怎么办呢?(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榨出果汁,待会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打开来看看,想想它是怎样装起来的。(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

过滤果汁的网格、接果汁的杯子。

(二)幼儿探索运用榨汁器。

请一名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榨出草莓汁来的。先打开盖子,把草莓放在网格上,然后盖上盖子,用力地压或旋转盖子,最后倒出草莓汁。

你们想去试一试吗?

(三)品尝新鲜果汁,知道新鲜果汁的营养很丰富。

今天我们自已动手榨出了许多新鲜的果汁,现在请小朋每人拿一只干净的杯子,尝尝这些果汁,尝的时候可以少倒一点,尝了一种再去尝另外一种。然后告诉老师或好朋友,这些果汁一样吗?什么不一样?

提问:

 小结:这些水果榨出来的汁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喝起来有的甜甜的,有的酸酸的……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对我们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爷爷奶奶也一块来尝一尝这好喝的果汁。

四、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后继续榨果汁。

2、引导幼儿比较新鲜果汁与冲饮品之间的区别。

中班课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日常生活废旧物品做手工,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2、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到大家合作的'力量和快乐。

活动准备:

橙皮(若干) 竹签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彩纸 浆糊 细线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帆船啊?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自己来组一队帆船队,好吗?(好)

老师出示帆船的范例,让幼儿观察帆船的外形与构造。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用浆糊将大三角形的彩纸贴在竹签上,做成一张船帆,把船帆挂在橙皮上制成帆船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根据老师的方法动手制作一艘或者更多的帆船,老师作巡回指导,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幼儿小心操作,不要把橙皮搞拦了,还要注意桌面的清洁。

完成后,全体幼儿一起动手,把小三角形彩纸仔细粘在细线上,做成彩色的三角形挂带。

4、让幼儿互相把自己做的帆船用挂带连起来,组成一支船队。

5、小结讲评

老师请做得好的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拿起让全体幼儿欣赏。

活动延伸:试航

老师帮助幼儿把船队送到水中试航,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船队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和快乐!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