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时间:2024-02-09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12篇。

同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我们的心灵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这时候用文字的方式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是很有必要的。希望这份“《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能够满足您的阅读需求让您感到愉悦,请您深入阅读本页发现更多精彩!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1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先生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感受之一:朱永新先生在谈到理想教育时,也暗含着对教育的尖锐批判。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说到“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说到“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

在《理想的美育》中,他说到“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当看到这些,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日复一日的教学。

感受二:朱永新先生谈理想教育时,充满了理想与激情、智慧与洞察力。朱镕基先生在其作品中,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了21世纪辉煌灿烂的教育理想,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他用口语化的形式,系统表达了他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基本观点,让我从中受到启发。朱先生在《理想的教师》里这样说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要有自信,自强不息,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有魅力的教师;他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应该是追求卓越和创新的教师;他应该是一个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老师;它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它应该是一个坚强的老师,不屈服于挫折。

一连八个诗一样语言的排比句,囊括了朱先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我还不足以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相反,我会更加努力地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实现我的教育梦想。

只有有梦想的人才能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2

本学期我读的教育理论专著是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

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当我阅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时,我总是有一种潜在的定性思维。我认为理想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他说了很多精彩的事情,但那些真正能够在现实中生存活构成蓝图的人却分散了。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期待。

“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简单地说,教育是对理想的追求。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像一朵花,每一门学科都是这朵花上的花瓣。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这些学科,不能从大到小,甚至忽视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是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的学科。

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第五,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道的教育,把道的教育摆在特殊而崇高的位置。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

“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可见,道德教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困惑的问题。例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同的;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缺点或错误视而不见,甚至溺爱他们。教师教育能奏效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看来,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筑起坚不可摧的 “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呢?

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节等,的确使学生的心灵在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熏陶,从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点,逐渐完善自己。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与学生有平等的交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平等的**共同培养德性。道德教育需要宽松、宽容、温暖的环境。例如我班上的小豪同学,生性懒散,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

我也曾经为他的不努力而大动肝火,伤透脑筋。升入四年级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最后第三名。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只要他背诵并记住内容,他就必须努力学习。

但我发现他对数学很感兴趣,每次数学考试都得高分。所以,在学校组织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我鼓励他参加竞赛。后来,他得奖了。从他兴奋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无法控制的喜悦,并逐渐渐立起学习的自信。

随后,我耐心地引导他明白“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的道理,并且不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小豪同学也充满了活力。期末考试时,他所有科目都及格了。

他高兴,老师高兴,学生高兴。从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平等”在师生之间所处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沟通”,失去了“鼓励、表扬”,特别对于一些常常犯错的学生,往往会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放弃了努力。

六、 积极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传统的智力教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贤;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在空想中获得知识。于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

“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进行智能体操,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课堂上获得许多他们学不到的东西。许多学生在家里安装了电脑并上网;有的学生的知识面绝不亚于教师,甚至有些高年级学生知道的东西比有的教师还要多。

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做到以前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 “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有的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智育”。

七、甘愿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意图的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我内心深感惭愧。

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我想来,我为过去的岁月感到遗憾,为逐渐模糊的记忆感到遗憾。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

这一成功的背后,不仅有智慧,还有努力和不懈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3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为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而努力”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读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脑海中,”不安分”“会做梦”,这些字眼激发着我的思考,我不禁思索一个理想的教师到底应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理想教师、勇于追求文中,朱永新教师写道:”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们不知道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触及成功的每一个可能的黑暗点,他们才能创造成功的火花。

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老师停止打,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对自己存在的信心。”我想,”撞击成功”正是”不安分”“爱做梦”的体现,内心有一种不甘心,有一份梦想,所以下定决心去追求去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这一份”撞击成功”的决心也是内心热情青春的诠释,如果一个教师在教育生涯中总是不愿改变不愿进取,必将被不断更新发展的教育所抛弃,只有一直向前,教育生涯才会像一股活水,常流常新,长流长美。

二、理想教师、智慧执教”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的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有的人,实际上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这段话不断叩击我的心扉,我也责问自己:究竟是在用心教书,还是机械重复?教学是面向生命自由的灵魂,教育也必须是生命自由。

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总是用固有的方式来应对灵活多变的变化,那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伤害。理想的教师应该用智慧来化解不断出现的问题,用智慧来寻求促使成长的方法,在这个实实在在去教的过程中,师生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称许的。朱永新教师的话,是一声声警铃,随时警醒我要实实在在去摸索,用智慧成就教学,不应让教学的艺术沦为机械地操作。

三、理想教师、影响深远”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是深远的重大的。我自己也常想:

在应试教育下,如果老师只教给学生一些知识点,帮助他们备考,肯定能让他们获得理想的分数,但这些学习在走出校门后会有多大的影响?朱永新教授的话让我相信,一个理想的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处事,教会学生在成长中拥有对生活的追寻,教会学生带着热情希望去前行……而这些,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当我们的老师能够有意识地影响,当我们的教育能够更自觉地关注这些,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成为有灵魂、有思想的更好的个体,所以教育培养了资本人。

四、理想教师、坚定追寻”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教育的路途芬芳满满,但也困难重重,要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要成就理想的教育,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我们年轻的教育者来说,在探索中灰心丧气、失败反复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朱永新教授不忘真诚的安慰和规劝,更殷切的给予期待,让我明白,困难总是有的!但无需感叹时运,无需望洋兴叹,要行动,要坚持,趋近理想的追寻便不会停止,哪怕不顺,哪怕艰难!理想教师……读着朱永新教授的智慧话语,关于”理想教师”的思索从未停下,理想很丰满,现实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很多,愿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不放弃努力,都能坚持去追寻,让自己离理想再近一点,再近一点……《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瑞鹊小学王锦旋暑假学校领导推荐我们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老师是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他对中国的新教育改革做了深刻的探索,他拥有新教育的梦想以及对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不管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非教师的角度,我觉得读了这本书,我们会有更深的感受,包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对旧事物的各种不赞成。也让从教多年我的未来教育观注入新鲜血液。《新教育梦》讲述了朱永新对新教育的看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等的理想状态。

他阐述了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是理想的,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而智育又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对于在我们国家被忽略的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育我们又应该怎么样用全新的眼光视之,以及如何学校应该具备怎么样的条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种种都关系到我们今后新教育的改革成功与否。现在我读了这本书和我自己的想法来谈谈这些观点,首先是道德教育的问题。

谈到德育,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其他的国家,不管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还是科技发展的今天,德育问题都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重视德育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促使其形成,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我们才能提高德育水平,教师能在教学的领域中有所成果。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应该要与书本为友,寻找生活的榜样等方法去引导学生。在家长方面,也要注重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培养,比如向长辈、同学问好,做一个有礼貌、听话的孩子,或者从侧面引导孩子提高道德水平。

在智育问题上,我认为理想的智育可以如朱永新所说。智育要超越知识,富有民主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学生不仅懂考试机。从最简单的角度看,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从课堂入手,如有效教育模式、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

在家长方面,我觉得家长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智育,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孩子不敢兴趣的培训班,应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兴趣、爱好,从而让孩子快乐的上学、拥有一个让人一辈子难以让人忘怀的童年,这将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智育进入高水平,即使孩子的智育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接着是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方面。众所周知,在中国这几方面都是不怎么受重视的,我们的体育在走下坡路,当今,我们看到的小学生不是”豆芽苗”就是”柱子”,以及大学生的体质较弱,每年的大学生体侧都是令人们值得忧虑的问题。

在美育知识方面,我国的美育和劳动教育技术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没有形成一种”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如今,教师、校长、家长和学生在新教育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充满激情的校长是一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教师队伍。用心对待自己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工作,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收益。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我们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做一个有个性的好学生,更好地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是:建设学术型校园,师生共同撰写**,倾听窗外的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理想的课堂,这将使我们的老师们眼前一亮。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

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

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总的来说,新教育之梦重在改变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只有改变了各种观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与众不同,与时代接轨。新教育之梦也是我们的未来之梦,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多阅读、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为我们未来的教育做出一点贡献。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

《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4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认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

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

”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

”(《理想的教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我们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

”教育没有理想,即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指出了我努力的方向,也让我对自己的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每个岗位都充满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往往大于合作。目前,教师专业的专业特点、工作体系和评价方法都需要竞争。但笔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远,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合作,社会和教师职业也需要合作。

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的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需要学会合作。为了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教师,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换位,二是尊重,三是互利。

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民怎样学会合作。

从《我的教育理想》到《新理想之梦》,一股“理想旋风”正在中国教育界兴起。朱永新先生成功实践了这种新的教育理论文体——“教育理想”文体,而且“教育理想”的“专利”也不再属于朱永新,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正将这种理想具体化、系列化。在教育在线网站上,我看到很多老师写的教育理念:

理想语文课堂、理想语文教师、理想班主任、理想教育和科学研究等。这种理想是建设的,也是批判的。我们坚信,当整个教育被理想的光辉和批判的锋芒所照亮时,它将是多么的美丽和纯洁!

每一位教师都会从教育理想中找到差距和动力,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在建设与批判的交叉点上实践和书写自己的交育理想,是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选择!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行,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我们怎么办?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如果你是教师——那么你“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长——那么你“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人。

”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教育理想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5

常山县钳口中心小学刘园

我爱书,更喜欢书里的世界。每次去书店时,我都会满载而归,然后提供,握住,阅读并品尝。十月,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犹如夏日凉风,使人倍感怡然;又如冬日北风,让人猛然醒悟……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真情、热情在朱老师的笔下恣意碰撞,激情、豪情在朱老师的笔下汹涌奔突,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这些蓝图,不因冠以“梦”的名称而变得虚无缥缈,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得亲切。

品读《新教育之梦》,我“沉重并快乐着”!沉重——那是对理想的、快乐的教育的明天的思考;幸福——是作者所描述的理想教育的幸福的共鸣。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穿行在新教育之梦的旋律中,我思绪万千,如有阵阵春风。

朱永新教授在“梦想成真”中这样说到:“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谁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这句话是否告诫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长足的计划,或者说我们应该有个年度计划、月计划、日计划?

朱教授在“理想的德育”一章中指出:道德教育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必须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

”我想这里所说的三大层次可能就是指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从“常规教育”到“期待教育”。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通过“期望”来启发引导学生是“最有发展的前途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育教学应“期望”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为每个学生素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均等的条件,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和上课没机会发言的学生。其次,教育教学要求“期望”的客观、公正。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和及时奖励学生,使他们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有独立见解,有自学能力,最终达到“用不着教”。

再者,教育教学中的“期待”应真诚、持久。一般地说,小学生的学习受情绪影响较大,当老师给“暂时后进生”以更多的关怀和激励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因为学生不是教学艺术活动的行家,也不是教学过程中的局外人,而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主体。

教师的“期望”只有通过与学生接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朱永新先生认为:理想的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读了“理想的智育”这一章,我更坚定了一些教育理念:

一、教育中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应该面对学生的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学生的发展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教学活动要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三、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课堂教学应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力教育途径,使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中驰骋。只有重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还提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挑战自我的教师。倡导读书,建设读书化社会,一直是朱永新的不懈追求。

他曾经发问,《安徒生童话》有多少小学生读过?读书会明白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善;《巴黎圣母院》有多少中学生看过?看能学会分辨美丑,把握善恶;孔夫子的书有多少大学生读过?

不读便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我们的教师呢?有多少人认真地读过孔子、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

平日我们常常以“忙”和“累”为理由,因为“忙”而渐渐远离了书籍,因为“忙”而远离了中国的古文化,因为“忙”而远离了大师……其实“忙”并不是症结之所在,是惰性在作怪。想起这样一段话: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不读书的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学校,一个不读书的人则是没有发展、没有进步的人。

更何况我们是老师,授人以渔的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呢?

在“梦”中穿梭,在“梦”中行走,教育理想之梦,是热烈的期望,是放飞的期盼,更是许许多多“做梦人”探索与实践的产物。解读《新教育之梦》,使人心潮澎湃,激情四溢。教育的理想梦想应该属于新世纪的人们!

让更多的人,为拥有心目中的校长、教师、家长、学生而自豪,为享有心目中的教育而幸福。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我想成为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和他们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6

作为老师,不能以一个成绩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绩,这淡化成绩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好的成绩。对于优秀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合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使有些时候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理想,我们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认为已经很够了。

培养他们有不懂的内容能主动问老师同学,争取理解;培养他们敢于面对老师、自尊、自信和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积极态度;培养他们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毅力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努力成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长的铺路石,与学生共同成长。努力追求新的教育理想,建设美好的教育明天!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7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8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倍加严厉,就要让学生怕你”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地,我发现我和学生们疏远了,好像我们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课堂工作越来越难开展。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

爱孩子,不仅要爱在心里,更要让孩子看到、感受到。所以我选择微笑作为和解的中介,用微笑来传递对孩子们的爱,表达他们的信任,表达他们的理解。当孩子因为紧张而不能回答问题时,我用微笑来表示鼓励;当孩子们担心做错事时,我用微笑来表示宽容;当孩子们进步的时候,我微笑着表示肯定和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屠老师。

成功,孩子们是第一个祝贺我的;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的和谐沟通中,我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喜悦。如果有人问我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和一名好班主任,我可以说几句:

童心、爱心、耐心、真心。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并且为此而不断努力,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退缩,要始终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9

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10

所谓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先生凭着对教育的至爱和理解,利用自己游学讲学、出访考察的机会,以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的多重身份和国际视野、专业眼光,向我们介绍、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学校》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学校;在《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声有色的学生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长》中干脆自己提出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建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于它是有根据的(扎根成功的教育实践),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发展要求)。

至于书中的教育素材,如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一切与教育沾边的人而言,《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the 鎷 shoulderlu?《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怎样做一位理想的教师?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

做一位理想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理想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受人尊敬的老师。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理想的教师要处处当老师,注一言行举止,做学生的榜样,用言行感染和带动学生。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和句子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结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直接影响他们。

理想的教师应该勤于学习,充实自己,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作为一名理想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脚踏实地地多读书。

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离不开上一代的教育财富。

事实上,许多教育工作者只是将他人的财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并提出了很多理论上的共鸣。你必须自己找到理论支持和共鸣。作为一名教师,与其他专家不同,你需要各种各样的支识。知识面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人格魅力。

电子聪四传飞鸿系统的理想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如果老师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想法。

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学生的言行而言,学生可以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主动发展,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描绘自己的未来。这就是理解和尊重,这就是师爱。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追求卓越和创新的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一个优教育新的人。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意图的人。

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原封不动地付诸于笔端记录下来。什么是学问?这就是学问。

原本,零碎的东西似乎一点价值都没有,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和利用。如果你把它们结合起来,它们会发光的。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

如果你是教师——那么你“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长——那么你“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人”。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the cong ㈠崟 ba ヨ 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执行《我的教育理想》带给我的启迪 , 将毕生的精力,用我的爱心,倾注于我的教育事业,在这片广阔的天地播下春的种子,让学生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在有理想的教育下,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会学到更多的更有用的东西,将会为有着远大理想充满激情的少年,能够真正肩负起建设家园的社会使命。

我真心希望未来的教育能有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能带着自己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以趣导学,把教育当做对理想的追求,并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进步、坚持,在追求的过程中同时得到乐趣与满足,而不是把教育当作一件平凡普通而乏味单调的工作。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11

陈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新教育之梦》,一下子被书中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所吸引,被作者对教育的热情所感染,被作者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所征服。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其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现象入手,分析其弊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笔者的理想教育。

具体讲,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其中,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理解!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

回顾他们的工作,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好老师: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课后耐心辅导差生。家长信任我,学生们喜爱我。

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感到舒心、满足。读了《新教育之梦》,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教授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就象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这句话像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今后行动的方向。如果满足于现状,怕找“麻烦”,又怎会是个理想的教师?

教师不是教了多少年,而是用心教了多少年。年轻的我应该好好利用每一天,每天思考教学的得失,做一个真正的老师,做一个有梦想的老师。

一直认为,教学首要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提高每位学生的成绩摆在首位。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很多学生聚集在教室里玩纸带游戏,笑声不断。

小亮站在行间正和同学们玩得起劲,小翔打着经过误以为小亮故意挡住他的去路,不分青红皂白冲上去和小亮争吵起来。一上课同学们向我汇报了此事,纷纷指责小翔。可小翔就是不服气, 情绪异常激动,以至于我请他坐下,课后处理此事,他也不坐下,并气愤地嚷道:

老师有偏见,我不想再上学了,我怎么能安慰小翔?小翔就是不听我的。看到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当时很生气。不再安慰他并继续讲课。每当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就不平静。

读了《新教育之梦》,我知道了该如何去处理?朱永新教授在书中指出,教育不仅是给孩子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态度对待生活。

如果当时不谈一些问题,我会耐心地和小翔沟通,理解它,感慨它,我一定会消除小翔对小湘的误解,让我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的确,作为一名理想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教育人,善于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缺点,鼓励他们改正。对学生偶然的错误,不要过分责备,要善于用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推动学生内心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主题和内涵都不同,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自找“麻烦”,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篇12

四、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控制课堂,运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此外,坚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理念。

五、富有“健康的个性” 自古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

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