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欲罢不能》读后感

《欲罢不能》读后感

时间:2024-02-07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欲罢不能》读后感(汇总5篇)。

如何围绕感点将读书感书名读后感写到位?闲暇之余我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受益良多。只要我们勤加练习,每个人都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的,下面是一些与“《欲罢不能》读后感”有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欲罢不能》读后感(篇1)

读(欲罢不能)这本书后,明白了什么叫欲罢不能。想停但是停不下来。

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令我们上瘾的时代。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环境文化的问题,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副作用,我们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只要搞明白来龙去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可以避重就轻,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

这本书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行为上瘾是什么?告诉我们,行为上瘾的兴起、心瘾、生物学机制。

第二部分,上瘾体验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大部分人看了这一部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主要是通过诱人的目标、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毫不费力的进步、逐渐升级的挑战、未完成的紧张感、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第三部分,如何远离行为上瘾?主要是让孩子远离行为上瘾,改变习惯和重新构建行为,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第四部分,用行为上瘾做好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己现在或多或少的都是行为上瘾者,有的是手机控,有的是购物狂,有的是追星族,有的是游戏迷。我本人是一个手机控。无时无刻盯着手机,原来喜欢微博,后来喜欢西瓜视频,现在喜欢抖音,晚上睡觉前玩两个多小时,放下了又拿起来了,好像手机长到手上一样,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先摸手机。但是,我心里清楚,就像书里面讲的,既然离不开手机,内容我可以控制。除了做家务,有时间看看书,用手机做运动(Keep),抖音上学习英语,睡觉时候,听一听(得到),听一听樊登读书。

第四部分讲到用行为上瘾做好事。美国有一个网站,把孩子学习单词和捐助活动结合起来,感觉就像打游戏一样,设计的有关卡,答题正确奖励一粒米,一开始用的是小木碗,米多了以后,变成一堆一堆的,这样也打游戏了,也做好事了,一举两得。还有一家公司发明了空壳手机,从物理感受上和玩手机一样,但是,看到的东西都是现实世界里面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回到现实世界。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郑州书友会组织的饥饿游戏同读一本书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把有意义的事情,让它有趣了,利用游戏化的办法,把一件反人性的枯燥的读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每一个参与的人欲罢不能。这里面有目标,有书友们的及时积极反馈,有逐渐升级的挑战,每天打卡100字,豆瓣评论要500多字,未完成的紧张感,一天不打卡都很紧张,打卡晚了都会紧张,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就是最后的翻转课堂,这个互动真是令人痴迷,积极参与进来的人,既学习了别人的分享,又不把自己的分享给别人,做到了良好的互动。这一点要非常感谢班长,班长助理。

《欲罢不能》读后感(篇2)

什么是上瘾?读过本书之后,我将上瘾行为简单定位成:人们知道目前做的事情如果继续长期进行会有害于自身,却因为行为惯性,继续该行为,最终导致自身受害。

上瘾行为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吸烟、喝酒、吸毒会上瘾,锻炼、购物、上网也会上瘾。在互联网时代,新的技术带给人们不可复制的便利,但同时令人无法忽视的负面影响-行为上瘾也随之而来,以前很多中年老年人在家里教育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玩起游戏来没完没了,但是如今当智能手机在中老年市场兴起后,中老年朋友也快速被智能手机攻陷,成为鸡汤和谣言的重灾区。人们的上网时间快速增长,低头族由原来的青少年群体迅速向儿童、老人等边缘化群体蔓延,手机成为行为上瘾最有力的载体,从原来方便人们生活的工具变成了令人欲罢不能的魔鬼。

书中对追剧上瘾做了介绍,提到了一个名词:绊子,利用人们完成事物后才会放下事物的心态,对人们下绊子,令其上瘾。这一方法正是当今电视令人欲罢不能的有力武器。精彩预告利用人们渴望探索新物、对事情追根问底的惯性使电视剧情在大结局前永远不会结束;电视自动续播(减少了手动换下一集环节)使人们忘却了观看时长,一心徜徉在天马行空的电视剧情,日复一日,时光却悄然离去。

书中介绍了摆脱行为上瘾的好方法:其一,远离令自己上瘾的环境,书中以美国老兵戒毒与游戏少年戒网瘾两个例子告诉我们远离原有上瘾环境的正确性,其二,构建改变自身习惯的行为,将原有坏习惯代替。

虽然行为上瘾侵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相信只要加强自身生活习惯的培养,张弛有度,合理的利用虚拟世界,我们一定能摆脱令人欲罢不能的行为上瘾。

《欲罢不能》读后感(篇3)

自控力,是一个人走在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物品”,他能端正你行走的方向。所以怎样培养自控力,抵制不良诱惑,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控力。自控力简单来说就是控制住欲望。而和他相反的就是无自控力,也就是上瘾。上瘾还分为两个层面:物质上瘾和行为上瘾。那这两个上瘾有什么区别呢?物质上瘾是一种很明显的上瘾,而行为上瘾则截然相反,他不容易察觉,就像一个人玩手机没了节制。

接下来,染上某种瘾之后,我们就可以想象,拿这个人的学习时间和与瘾源接触的时间对比,就显得有天壤之别。而这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可能变成一种病!就是人的大脑在染上了瘾之后,慢慢变得缺乏训练,变成一个“蔫黄瓜”,就如将你放在了一个平面的世界,能进步吗?肯定是不能的。在潜移默化之后,就有了变化。在你和别人进行聊流的时候,就会无动于衷,呆若木鸡。

有病当然要治,那怎么治呢?就要靠意志力。不过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意志力,不是细胞,不会再生,消耗一点就是一点,而当我们用意志力去战胜上瘾时,很容易消耗意志力,最后去瘾失败还无自控力。

意志力容易消耗,怎么省并且对去瘾有很大有成效呢?

一、开始就就将它拒之门外。如果你提早发现,就可以提早行动。二、正视它的存在,用好习惯代替。就像我们总想接触瘾源,在那时,我们就可以用看书来代替。此间还有一个技巧,就是设置一个小目标,一次一次地把瘾减弱,一次一次地养成好习惯,之后,瘾可能被戒掉。三、转变思维方式。正视问题,把“不能不要不可以”,变成“”我能我要我可以”,将这些瘾想得小一点,相信自己能做到,再灵活运用技巧去瘾。记住,你要变成长掌握者,主人公,只有自律才能使你自由,你是时间的主人,不是时间的奴隶。四、改变环境远离诱惑源。有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染上了网瘾,去了戒瘾所后,出来朋友劝他不要回原来的城市,但他还是回去了,又染上了网瘾。由此可见,改变所处的环境多么重要,以后我们还是对诱惑源避而远之吧!五、借力打力,让上瘾的东西和讨厌的负面情绪连在一起,形成连锁反应。就可以用负面情绪去抵制诱惑源,可以取得很大的成效。

总的来说,想要避免上瘾,就要培养自控力,意志力,有戒瘾的灵活技巧,要了解人的本质,这才能真正戒瘾,拥有自控力。

上瘾是泥潭,根源在大脑,挣扎陷越深,技巧不可少。这样才能培养自控力,去掉大“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欲罢不能》读后感(篇4)

标题看着是能解决刷屏玩手机等一些列网瘾,但书大部分都是讲上瘾的原因,无法脱瘾的原因,后面小部分关于如何摆脱瘾症只有大概的方法,个人实施起来很容易放弃。

上瘾分为物质上瘾和行为上瘾,本书行为上瘾为主,其实现在最重要的上瘾是网瘾,没有网络,一切刷抖音淘宝看电视剧行为都能控制住,但是没有网络是不可能的。还有这些行为如此容易上瘾沉迷,不是因为意志力和自控力不够,而是它们的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人为了让用户沉迷在它们的APP里而努力,为了让你花大把的时间刷屏看微博视频。

里面有个很有趣的说法,一旦你的大脑黄瓜经过腌制,就再也没办法变成真正的黄瓜。我理解成一旦你对某一行为上瘾,即使你戒除了这个瘾,但复发的可能性还是存在。需要脱离当时上瘾时的环境和远离那些让你上瘾的事物。

刷帖子视频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获得了什么,哈哈哈之后还是哈哈哈,虽然那么一小会的开心很棒,但是许多的哈哈哈叠加在一起变成了空虚,只是在网络上浏览别人创造出来的乐趣,而不是自己亲身去参与制造快乐美好的回忆。

还有就是用惩罚机制去减少上瘾,今天又玩了多久的游戏手机,超过预设时间,那么捐100元给慈善机构,或者做100个俯卧撑。但是我觉得这种没有外部监督的惩罚机制很难持续坚持下去。

另一种就是发现自己沉迷了,要把自己脱离出来,思考自己为什么如此沉迷无法自拔。但是这种反省对于重度上瘾似乎没有什么用,知道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有害不利于长远,就是无法停止。

看完这书,最大的作用是:不是我太废,是对手太厉害。

想要摆脱上瘾,那就一步步远离摆脱,而不是自暴自弃,哀怨今天又浪费了时间,但是明天依旧这样。

《欲罢不能》读后感(篇5)

一个人若想有所改变,就必须对他自身的行为、思想有深入的了解。认知上的改变才是彻底的改变。本书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教会你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而是刷新你对自身行为的认知。曾经的你肯定有过沉迷于某种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经历,越是抗争,越是惨败,因此深深羞愧于自我意志力的薄弱。真的是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吗?事实上你所处的满是诱惑的环境才真正导致了你的欲罢不能。一旦刷新了自我认知,你就不会再纠结于抵抗诱惑或苦苦挣扎,而会找到真正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即远离环境。如果你说我远离不了,那只能说明你不是真的想要改变。自我意志力并不能消除那些你不喜欢的念头,反而在不断的自我抗争中那些念头更加的挥之不去。终日而思不如登高而望。当你真正的站在高山上一览众山小时,那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就不是你在狭小的空间里苦思冥想而能体验得到的。要想改变自我行为,就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能促成自发改变的外在环境而尽量少的强迫自己运用意志力。意志力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能量消耗。哪怕你具有强大的意志力,可以抗拒那些欲罢不能的诱惑,迟早你也会因为过度的自我消耗而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反之,致力于环境的改变,行为就会自发地改变,好的习惯就会自动形成。当然改变环境只能是相对的、尊重现实的。确切的说,我们大多数人改变不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但还是可以做到自身微环境的变动。比如,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多进行户外活动,白天尽量远离卧室,有一间独立的小书房,结交优秀品质好的朋友,远离狡猾阴险的人,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删掉手机里的手游,等等。说到底,你若是能很轻松的实现自我管理,那才是人生幸福的精要所在。本书引用了很多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理论研究,学习这些更能帮助我们了解自身,了解人类。正如古老的西哲所言,明智的人生有两点要义,即自知之明,尽力而为。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