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教育心理读后感

教育心理读后感

时间:2024-02-07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教育心理读后感1000字。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一些我们感兴趣的书籍,经过不断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让我深表赞同,我们可以把它通过写读后感表达出来。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教育心理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读后感 篇1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经常出现类似的现象。如:老师上课拖堂,用同样的方式反复传授同一内容,放学时学生都准备收拾书包了老师还在不停地布置作业,对学生犯下的错误一次两次地批评教育……这样做,其结果便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减少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生对于老师的重复批评教育,不但没有反省和改正,反而出现了逆反心理。

作为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都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填塞。教育学生时也要尽量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可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而教育也应该讲究“布白”的艺术,注意“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正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阅读此书,我明白了想做好教育工作仅凭自己的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科学的、理性的方法。我将常常“温故而知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进一步!

教育心理读后感 篇2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一)

寒假期间翻阅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于心理学,特别是教师和儿童的心理特征得到一定的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的基本心理规律和教学的科学。简言之,它研究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人本主义学***,学***移、保持、遗忘,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理因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学***的测量与评定。粗略浏览这些内容后,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让我们写下我目前的一些感受。

首先一点,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如何处理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如何从个性中提炼共性,如何在共性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

该书介绍了许多不同时代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值得思考。读了这些之后,我逐渐意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有价值和广泛研究的学科。

其次,不仅是理论方面,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如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对教学实践活动有着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其实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

事实上,我对这些问题早就有了一些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之后,这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想法渐渐清晰起来,我真的感触良多。

第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为核心,对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与教学策略、学***、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有能力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和协调能力,使教学更有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老师应该充满爱。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和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教师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求。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新的教学态度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果将来我有幸从事教育事业,我将充分利用自己的心理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二)

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我已经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教学,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教师学习心理学是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句随便的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有多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对他们的欣赏和认可,它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只有一两个月,奇迹就会出现。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受到鼓励和表扬的同学会以此信念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将永远抱着这样的信念:好孩子是在吹牛!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

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

教师为什么必须学***心理学呢?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这是因为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才能提高教育水平。这本书作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总结和总结:1。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

然而,只有通过学习心理学,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心理学教师能够掌握学生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根据共产主义的面貌塑造新一代。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只有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才能扬长避短。教育的作用是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

四。我们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认为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这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准备的。

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教育心理读后感 篇3

寒假期间,我读了《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一书,对其中的“换了老师学生怎么对学习没兴趣了”一节,感触颇深,以下是我读后的体会:

古人云“乐其师,信其道”,通过读书我深深的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常听学生流传这样的言论,我喜欢这位老师,我喜欢上他(她)的课。学生对一门课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对一个老师的态度,因此我们要学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让他们喜欢我们,进而喜欢这门课。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快乐的心。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让我们享受到了生命中最纯真的快乐。那么,我们也应该以一颗快乐的心来回报他们,让他们从老师这儿得到同等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喜欢既亲切又活泼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言语,能创造出和谐欢快的氛围,让孩子们“上瘾”,赢得他们的“芳心”。带着一颗快乐的心走进教室,用我们的心去带动他们的情感,用我们的快乐心情感染学生的情绪,对于我们这些特殊教育的老师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其次,教师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未必十分丰富,但我们可以用爱心来弥补。那么什么是爱呢?有人对教师之爱做过解释:像母爱,又不是母爱,它是从为了人民的高度去为了孩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为:既慈爱又不失严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爱的过了,就是纵容,就是溺爱,会害了他们;爱的少了,他们无法感知教师向他们传递过去的光和热,感觉被冷落了。因此,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关键的时刻送去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

再次,教师要有一颗不厌其烦的耐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由于身体的残疾,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学东西特别快,他们学习有时教很多遍都不懂,说很多病都不能理解,所以作为特校教师,要学会耐心细致的等待。在教学或训练时,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切勿内心烦躁,冷静的想一想是不是对他们提出的目标过高;考虑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容易健忘,亦或是动作慢……总之,我们不要操之过急,带着耐心教育学生,静待花儿开。WWW.Fr134.CoM

最后,教师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是一种使命,教师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上。做一名教师,只有爱心还不够,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爱心是基础,而责任心则是驱使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有了责任心,即使能力低也会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素质,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责任心是最重要的素质。责任心除了对孩子的爱以外还要对工作的热情,这样才驱动我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我们要为之努力的就是要和孩子们合拍,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喜欢我们,从而产生乐师信道的效应,让他们喜欢我们的课。

教育心理读后感 篇4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涛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每到自习课,他总爱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老师发现小涛在离开座位之前,一般能在座位上待5分钟。老师和小涛面谈了一次,告诉他如果他能连续5分钟都待在座位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品,而且时间要从上课开始,每隔5分钟他都有机会获得奖励,一周以后,老师告诉小涛他做得很好,现在要求小涛必须连续坐在座位上10分钟才能得到奖励,但是,这次的奖励要比以前更多。又过一周后,老师告诉小涛连续坐在座位上15分钟才能得到奖励,而且他会更喜欢这次的奖励。

在这阶段中,小涛表现很好,在自习的30分钟内,小涛没有擅自离开座位一次。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班一个比较调皮的同学颜铭辰,他的纪律特别差管不住自己,年级周通报下来每条几乎都有他的名字,早晨纪律差,课前准备差,桌洞物品摆放杂乱,作业抽查也有他不认真,中午自习和同桌说话等等,看到这样的通报全班同学笑了,他也很无奈的笑了,我也尝试将故事中老师对小涛的做法运用到颜铭辰同学身上,我说如果下周你上通报的次数能减半我不但不惩罚你还给你们小组加2分,结果你猜怎样,渐渐的,他的行为习惯有所改观,效果真的很好。连锁塑造这一心理效应,鼓励学生一点一点进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

教育心理读后感 篇5

普雷马克认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可以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孩子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活动,而不喜欢费时费力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甚于写作业,喜欢玩游戏甚于做家务,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提出要求了——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也就是说在孩子对我们提出“过分”的要求时,我们可以通过先让他完成一项我们希望他完成的任务来满足他的“过分”要求,这样就可以达到我们预先的目的了。反过来,孩子如果可以完成我们规定的任务,我们就必须给予其适当的奖励,这样当我们再向孩子提出我们想要孩子完成的任务时,他才有动力去耐心做,这就牵涉到拿什么当奖励的问题,这个奖励对孩子吸引力越大,孩子在完成你规定的任务时就会越有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对孩子的喜好心知肚明,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选用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当奖励,选择孩子最讨厌的东西当惩罚,这样才能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

这使我想到以前班里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不爱学习,经常不交作业,交上来也总是残缺不全,可是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画画,美术课时他总能很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激励他学习的积极性,我就给他提出要求,只要他能按时上交家庭作业,就奖励他画一幅美丽的画在班级里展示,一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他高兴极了,于是家庭作业认真了很多,美术老师还在班里公开表扬他展示他画的画,那一刻,我能体会到他骄傲的小脸上洋溢着的是自信、自豪的笑容。

教育心理读后感 篇6

有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我们之前也做过“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么老三叫什么?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三乐,小乐还是小明?”这就是生活中的思维定势情况,思维定势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我不禁思考自己的英语教学,很多同学在学习了when和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之后,形成了思维定势,那就是先行词是时间时,则引导定语从句需用when,先行词是地点时则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应用where,所以在做题时,常常会出错:很多同学往往会一挥而就,看到先行词是地点,就选where,而忽略考虑先行词在从句中起的作用,如果在句子中做地点状语,此时应用where,但先行词在从句中做宾语,应用which或that或省略。像can,may,must,could等情态动词,学生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看到他们就说接动词原形,但是情况真是这样吗?所以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及早发现英语语法中的“思维定势”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教育心理读后感 篇7

蒋春红《教育心理学》是每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师所必修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主动性、活力和生命力的社会人。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学习和行为问题的学生。

我班有一位男生头脑聪明、相比而言学习成绩也还过得去,尤其理科反应比较快,但这个学生一贯纪律散漫、上课不爱听、常有小动作和说话现象相伴,有时还爱跟任课教师抬抬杠,平时还常迟到。据说以前的老师就拿他没辙。这是一个比较刁的学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提醒自己,我们不能放弃他,然后我们必须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这个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发现他属于个性和面子都很强的学生类型。

所以,面对这个学生,我从不直接批评,而且绝对不因其做错了什么事状告家长。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高度赞扬积极维护班级的学生,让他们感到为班级服务是每个人的光荣。

2、发现该生点滴的进步就抓住不放。

在第一阶段测试中,学生的成绩从年级的130分提高到了100分。对此我首先在班级里大力表扬并及时把这件好事打**告诉其家长。然后我抓住这件事跟他认真谈谈,指出他的优点和缺点。

他不但听了,而且谦虚地接受了。渐渐地,学生在变:下课后,他知道自己已经积极地擦黑板,坚持值班。

这时,我在眼中像在心中看到一样,不断找到他们耐心的谈话,并不断地认同他的变化。从此以后该生真的变了。不仅纪律变了,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

在这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当班主任的乐趣,也坚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像上面提到的案例不计其数,不会一一列举。回顾本学期我作为班主任的工作真是令人高兴。虽然班主任是最辛苦、最吃力的工作,但用你的话说:

“劳而无功”。是啊!班主任,就担心了,每天学生可能都有事情要你做;论收获,学生得奖的机会不多,犯错的机会多多。

但我们应该相信,尽管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其完全改变,一个班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爱心,但只要我们能够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还是会取得令人心喜的成绩的。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