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

时间:2024-01-17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8篇)。

从哪个方面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刷新我们的认知。当我们看完文章之后,脑袋里面想了很多东西,那就是读后感的来源,本篇文章将着重讨论“《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带给我们的启示,盼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些许参考!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篇1)

看完《遥远的救世主》觉的不过瘾,而后又看一遍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

电视剧的剧情基本上忠于了原著,几位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到位,小说中主人公的精彩对白无一缺漏,只是在结尾高潮部门做了有益于过审情节的处理,想必编剧(原书作者)也是迫不得已。

正是这段故事(剧情)的高潮部分,让我两次泪目,所以我想我极有必要为此写点什么。

如果让我说既将过去的2021年,给我留下什么有益的收获,我的这篇文字及文字之外所不能表达尽的,因这本小说而产生的思考和感悟,无疑就是我这一年最为之庆幸的巨大收获。

神既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偈迷一般的话,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主题,作者用并不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简单的故事情节解释了“文化属性”这个听似耳熟,却又不能详解的词汇。

这本书我只是看了一遍,就收获甚多,当然我所说收获甚多,是基于我以往的肤浅,而相对于书中真正的精华主旨,我却仍知之甚少。

想必需要多次拜读后,才能进一步有所参悟吧!

我一直曾试图用我淡薄的认识和更淡薄的智慧把这自己这十几年来所学到能让我产生思考的东西整合出一条线索,可一直是苦苦无果,而这本小说中这句话恰恰正是我想要的答案,就如同一道光,瞬间照亮了黑喑的井底。

这对于像我这样的“精神病患者”,这种感觉无疑能让我手舞足蹈。

我知道有一定许多和我一样的读者(观众),喜欢这部(篇)作品,会对“文化属性”所对应人生宿命感兴趣,也会对“丁元英”式的价值观产生思考和疑问,甚至是膜拜。

就我而言,对应“文化属性”一词,我应归属于“弱势文化”一方,也就是说,我的原生家庭、我的受教育程度、我的心胸眼界都注定把我推到弱势文化一方。

而我当前的生活处境也恰恰印证了弱势文化群体的生存状态,果然是因果不虚。这里面可以引出这样一种疑问?

“弱势文化”有没有可能被什么内在力量催生而转变为“强势文化”。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作者在文中也揭露了这个答案,剧中欧阳雪与肖亚文之所以能实现了草根到精英的华丽转身(当然在一点上,肖亚文因与丁元英有过工作交往而表现的更为优秀),恰恰是内心深处文化属性的悄然转变。

所以重要不是你想做什么样人而是你能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掌握了通过表象看本质的本领,做任何事成功都是大概率事件,而耗费心机同时寄于天助的偶然幸运,只不过是扒着井沿看风景,最终还是要跌下去的。

刘冰就归于这类。

这本书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希望在日后的某一天我的内心深处也会产生这种量变,从而我也能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更接近实质意义上成功。

就用我今年年初填的第一首词做为此文的结尾吧!

江南春《新年抒怀》

春咏柳,夏叹花。

光阴乘白马,辞别不归家。

初心未遂何言老,凭倚东风揽蔚霞。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篇2)

去年在对认知的学习中,让我开始痴迷追求先知先觉的智慧。比如身边有些沉得住气、慢的下来的品牌,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能熬过来,这两年大放异彩,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想得清楚,看得更远。所以经常寻找着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之路。年底,好友陈武给我推荐了一本《遥远的救世主》,通过小说的形式,完美的故事编排,精彩的情节设计,将“认知”诠释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对这本书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口气看完后,可谓酣畅淋漓,年后又仔细回味了一番,非常有深度、有智慧的一部小说。

在此,我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小说情节纲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上家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丁元英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股份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掠夺式的经营。仅11个月,就挣得了近乎一倍的利润。相当于他掌握了取款密码,把中国股市当做他的提款机。在这个疯狂挣钱的过程中,他那颗爱国心和金钱欲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以冻结513.6万马克(全部收入)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近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

在丁元英隐居期间,芮小丹对他的态度从客气、遗忘、好奇到吸引,几次接触后,特别是无意中听了丁元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一首《天国的女儿》那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遍寻古城所有音响店,想买一套同样的音响,同时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但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短暂的接触中,她看到丁元英的文化、气度、思想深度都超凡脱俗,也顾不上好友肖亚文当初的提醒,不顾一切地地爱上了他。

也许是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更为了能和他相处得更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丁元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中国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原始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面对丁元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丁元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则伤心吐血,最终也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最后让我们读者围绕得救之道,对文化属性、传统观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度反思。

通读整部小说,我直言不讳,自己的焦点并不在几近完美的芮小丹身上。虽然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出色尽职,生活上潇洒从容,真诚善良,敢爱敢付出,其所作所为,可谓自性自在,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安排,堪称“天国的女儿”!但自己还处在追求改变自己,实现梦想的阶段,兴趣点自然在对事物发展有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的丁元英身上。他见解独特、运筹帷幄,才华横溢,连五台山主持大师都这般评价他的品性:“身上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一分痞气”。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认知、对丁元英的推崇,以及对小说的整体评论。

一、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

这句话还是自己在一次阅读中偶遇的,曾经只因为听起来非常有个性,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传奇,所以把这句“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作为各种平台主页上的个性签名。而今,我觉得这句话最适合丁元英了,尤其是他对神话的定义: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之后在送给芮小丹礼物(为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实现整个“神话”的过程中,丁元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平常事”。丁元英过人的认知能力就在于,他全部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操作,一切都非常普通,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更不存在违法之处。所谓的神话,竟然只是这么简单平淡。虽然这种“劫富济贫”的得救之道不具有推广性,但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说服了我。

其次就是帮助好友韩楚风上位的谋划,那段对文化属性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将《矛盾论》应用到职场,以退为进,避开成为主要矛盾,让时间积累威望,然后再顺理成章上位。第二个地方应用《矛盾论》就是提前将公司和农户两个独立开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避免让生产环境、劳动法保障成为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一切在后人看来的“神话”,其实都是认清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简单平淡的事情。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早期这句话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主流思想,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侵蚀,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孔乙己的迂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初中肄业当老板,大学毕业来打工”等宣传。直到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改变这种偏见。而《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一言一行都在证明着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让我反复吟读的莫过于饭桌上那段《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一首《卜算子》词,意境非常之高,力压全场而并无半点张扬之气。本是不得已而解对方发难,却俘获美人心。又比如对《流浪者之歌》的评说,可谓有理有力有深度。仅过一招,就被暗敬为高人,让人想方设法能攀上关系,以便日后可以打交道。

其次,让我打心底佩服的是丁元英为音响公司起的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我曾经帮亲戚朋友的小孩起过名字,知道其中之难。名字最初的本意是什么?便于别人记住。一个好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能够囊括很多寄托在上面,更让人朗朗上口,一目而不能忘。而你再回头审阅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是否妙不可言。没有海量的知识输入,绝不可能有此挥洒自如的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篇3)

读完了《遥远的救世主》,原本热切渴望寻找的心却象泼了一盆凉水,蓦然冰凉了。这个世界真的是没有救世主,前段大量对于道的描写,在小丹的去世后轰然崩塌。用什么去解释她的死亡,使命感也许是最自然的,可是她确实自杀了。丁元英没有去阻拦,他认为他理解她,因为她不能无用的活着,但是作为彼此相爱的人,爱就是锦上添花吗?不是责任不是义务不是生死相依?所谓的道或者自然就可以任意放逐生命?自杀有着千万种理由,但是不管哪种自杀都是自私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社会的海子自杀,留给他老母亲多大的创伤,这是谁可以弥补的?小说中小丹的自杀,让她的父母又怎么释怀。

我们暂且不评价丁元英对小丹是两个孤独人的惺惺相惜还是小丹那种女性对超乎自己的男性的崇拜,但是丁元英知道了结果却不说一句话,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或许他认为自己是神了,但是没有人的烘托,神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一本读后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的作品,也许正应了那句大悟无言吧。先摘取书中主人公丁元英的一首词作作为开篇吧。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书中主人公丁元英在经历了私募资金后决定回国归隐,这种归隐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先看看书中其他人物是怎么评价丁元英的吧。肖亚文,一个典型的职场女白领,浑身透漏着精明、干练。她对书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丁元英时说:说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当然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有一套被定义为正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说丁元英,这社会不缺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但丁元英属于执着于不出人头地的人。

芮小丹作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人,因为肖亚文的嘱托和主人公丁元英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天国之恋。开始了一段所谓的神话。

丁元英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礼物,就是芮小丹所谓的神话,改变一个贫困村的现状,至此,三个音乐发烧友开始进入故事。从丁元英的商业计划到最后的落实,都无疑步步都在其预料之中,就像丁元英所说,中国股市犹如一个ATM机,只要掌握文化密码,就能开箱取钱。

丁元英在与正天集团总裁韩楚峰对话时就谈及文化属性,丁元英说:咱们的文化属性是救世主文化,黄天在上的文化,这是一种和社会发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芮小丹的自杀而结束,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初次听说《遥远的救世主》,是一年前在一个国学群里,当时并没在意,不久前的因缘际会,让我不得不读此书,转一篇《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分析的很不错。于是上个星期用了三天的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感触颇多,不吐不快。

这是一部融合了释道两家文化且有一定深度的小说,不同的人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出入,本文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纵观整部小说,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词就是文化属性了。文化属性是什么?引用主人公丁元英的话,“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文化属性是作者贯通全书的主题,很多的桥段都在印证着作者关于文化属性的定义。

先说说小说的主要人物。男主人公丁元英,是“道”的化身。道家尚自然,循规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于“道”的定义。丁元英的一切行为都在诠释着他的“道”,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芮小丹最后的那个电话。电话中芮小丹告诉丁元英自己准备去搏命,但是他听了后什么也没说,因为他知道,当一个人看破生死的时候,一切的言语都是多余的,这就是自然规律。所谓道法自然,这就是丁元英的“道”,或许也是作者心目中的“道”。

女主人公芮小丹,是“释”的化身。释家,就是禅宗,其本身就是大乘佛教传入中土后吸收了本土老庄思想甚至是易经的部分思想发展而成的,最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佛教分支。释家求觉悟,证涅磐,认为世间一切皆为泡影,看破方可得正果。芮小丹从初遇丁元英到最后的自杀,就是一个“觉”的过程。当她最后看破人间泡影的时候,就有了顺理成章的涅磐而去。

男女主人公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人,至少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的人。书中的主要配角们,才代表了当今社会下的众生百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刘冰。他是弱势文化的代表,他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作者所定义的弱势文化。世上本没有救世主,自救者得救。他的自杀起到了点题作用,从文学角度来讲,他和芮小丹都是不得不死的。

说完了人物,说说小说中给我印象很深三段话。首先是丁元英通过芮小丹之口说给王明阳的话,“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抛开最后的如来二字,我曾经说过一模一样的话,看到这句话,不禁大生知己之感。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读了十年道德经,年年感悟各不相同。此中乾坤,真可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段是丁元英对智玄大师说的话,“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这段话让我第二次大生知己之感。长久以来我都对佛教和佛法分的很开,我崇尚脱离脱离了宗教信仰的佛法,而对宗教信仰很浓重的佛教一直不感冒,对待道家和道教也是这个态度。绝大多数信佛信道的人,信的是教还是法?那些进庙就烧香看似无比虔诚的人,只是尊重习俗,还是弱者祈求强者的庇护?所以前面在说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时候我用的是道家和释家,而不是道教和释教。之所以用释而不用佛,是因为佛教分支繁多,差别很大,而禅宗是吸收了本土文化的分支,是整个东亚地区的绝对主流。

第三段是丁元英告诉韩楚风为什么会讨论“得救之道”的对话,韩楚风笑了笑,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摆摆手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顿然目瞪口呆,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看到这段话,我只有一个想法,丁元英真乃吾辈楷模!

说了观点相同的,再说说相悖的。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定义有很大的问题,作者所说的传统文化只能代表满清以来百姓所普遍存在的世俗文化,虽和所谓的奴性文化不同,却颇有相似之处,有人说如今中国处于后清时代,还是很有道理的。然而何谓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真应该被舍弃?在当代,国外的企业通过研究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来融入到到现代企业管理,松下就是个著名的例子。如何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尽其所长,值得国人深思。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何为文化属性?仅仅以所谓的强势弱势来给文化定性,显然太偏颇了。

在“文化快餐”泛滥的时代,这样能够引人深思的好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真希望在韩寒郭敬明之流充斥着文化市场的今天,能多几个豆豆这样的作家,可惜在网上搜不到关于豆豆的具体资料,真想和作者好好的聊聊。这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如果你是一个在精神上有所追求的人,不妨好好读读这部小说,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记忆中,初中的同桌是个特别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癖好就是看小说。

我还真是不理解,有啥好看的呢?但最近的我竟然也对小说着迷上瘾了。

看完《天道》电视剧以后,意犹未尽,接着买了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我喜欢小说里的对话方式,这部小说的对话部分读起来并不轻松,而且读起来有点儿累,需要不断的百度查阅资料才能理解,因为需要思考,我用心读到每一个字,因为总是担心错过什么。很累但很有趣味。

插一句,最近这段时间除去看书,就是吃饭睡觉,这俨然也是一种带符号的生活方式了。

私募基金结束后,肖亚文为了不断掉与丁元英的联系,通过芮小丹卖人情,这种做事方式应该学习,遇到高人是机会,但如何保持住与高人的联系就要好好思考了。

而肖亚文自己掏腰包去法兰克福找芮小丹帮忙,有苦难言,但还不能让丁元英感觉到有刻意的成分,这种与高人处事的方式也值得学习。

不论是韩楚风对芮小丹北京的款待,还是冯世杰等人对芮小丹的送礼,其实都是丁元英的面子,所谓处事要看本质,莫把自己看高了,当然用好了也是借力。

摘录几段文字:

想成大事,不要把太自己当人,不要把别人不当人!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尽心尽力是标准,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

他们所要的“主”归根结底,还是你为我做主的“主”

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得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德期望破格获取得文化,也是期望救主得文化强势文化。

在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中,是围绕着被外人评价外经济界怪才的丁元英身边发生的故事的一步小说。

文章开篇通过展现出来的是美貌出众的职业女性肖亚文与好友芮小丹重聚展开。在见面后,肖亚文表明来此的意图在于向好友介绍自己的上司丁元英可能因为商业集资解散后面临生活窘境,可能需要好友芮小丹的帮助而安排住所。好友芮小单欣然接受了肖亚文的这个请求,并答应会帮助丁元芳安排住所。在此,肖亚文出于对好友的关心,详细介绍了他的上司的情况,并告诫芮小丹不要爱上他的上司,因为他的上司过于神秘、高深,不能被外人所理解。

由此,丁元英这个主要人物走向了前台。经过短暂的商业集资解散,他并没有得到一分钱,因此接受助手肖亚文的安排,前往了芮小丹替他租住的房子里居住。经过半年时间,原以为会主动找她提供帮助的芮小丹,却意外的发现丁元英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却不会困难并不主动寻找芮小丹以求助,而却变卖唱片维持自己的生活。这让芮小丹对他的越发的产生兴趣,越发的想要了解他。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被外界不能理解的男人,由此而认识了音乐发烧友叶晓明、冯世杰、刘冰等人,同时也引出芮小丹的好友欧阳雪等人。出于同样的爱好,他们很快貌合神离的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芮小丹与冯世杰因为购买音响的原因走入农村后,当他看到农村的贫穷被感震惊,因此萌发了想要救助一次这些人的意图。而冯世杰在看到丁元英这个人的音响的奢侈后,判定丁元英这个神人可以为他以及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时,通过芮小丹接触丁元英,希望通过丁元英的帮助可以为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在芮小丹与丁元英的热恋中,芮小丹提出了这个要求,并希望以此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她时,丁元英欣然接受。

但是正如丁元英与好友韩楚风所遇见的一样,靠着劫富济贫的方式并不能为农村带来真正的改变,而真正的改变在于每个人的精神境界的改变,正如丁元英与老和尚悟道所得出的结论一样。

很快格律诗公司发展通过丁元英、芮小丹、欧阳雪、叶晓明、冯世杰、刘冰、韩楚风等各人的带动公司很快发展了起来,但是却也遇到了竞争对手的强力反击。此时职业女性肖亚文再次走出来,帮助公司打赢了官司,公司回归正常。而在其中,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很快就迫于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心,从而撤出了全部资本。在故事即将结束之时,芮小丹因为公务受伤,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选择了自杀。同时,刘冰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惜出卖灵魂想要与欧阳雪进行内幕交易时,却发现原来丁元英早已经有所安排。事情败露,选择了自杀。同样圣乐集团总经理,因为一时失误,致使公司受到巨大损失,也选择了自杀。

故事结尾,丁元英离开古城准备前往德国,结束了这部通俗小说的全文。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篇4)

通过男女主人翁的爱恋展开了对文化属性的讨论以及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芮小丹为了留住不可能留住的丁元英,希望他通过扶贫的方式给自己留下一个念想,并通过扶贫引发芮小丹自身思想的升华。

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情就是不正常的人,并且能够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扭曲。

丁元英通过构思设计,完成了女主的交代,利用了人性的恶完成了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杀富济贫,可最终的济贫也如男主预料,给了大部分生的机会,少部分趴在井沿观看外部世界的机会,有人守住了内心回归正常,有人放纵了内心的贪婪与欲望,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

何为救世主?救世主在哪?遥远的远方还是咫尺的自己?这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代表,也是对人性的考验。

女主的自杀,是为了留下最美的自己,当这个世界不再需要的时候离开,不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男主的离开,不可谓不缜密,打扫战场,完成对爱人的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对爱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引发内心触动的是刘冰的跳楼,他的一生如井底之蛙一样生活,丁元英给他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天窗,忘乎所以的自我认同以及错位的身份认同,贪欲战胜理性,最终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道。

全文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细节刻画到位,故事丝丝入扣,代入感非常强。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篇5)

古人说“半部《论语》走天下”,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就敢说一部《遥远的救世主》就足以闯荡天下。

我从来都是一个理智高于感情的人,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没有多大的感冒,书中**英一再强调的“文化属性”我也似懂非懂。震撼我的其实就是书中涉及的“得救之道”的问题。从来没有救世主。所谓救世主其实就是你自己。

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文化属性的问题。杨莹认为,强势文化造就强势,弱势文化造就弱势。这是一条规则,也可以理解为天道,而不是人的意志。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就必须依靠自己的文化修养。

“有道无术尚可学,有术无道止于术”,这可能就是王明阳、刘冰等人最终结局的根源吧。

**在改编成电视剧时更名为《天道》,我觉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读懂了谁是救世主就是读懂了天道吧!

奢华如此的女人,是天国的女儿

在与歹徒搏斗的过程中,人民警察芮小丹被炸残、毁容,在失去了与歹徒搏斗的能力后,她毅然决然的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口,芮小丹的生命就这样被定格在了28岁,生命的春天里。林徽因活了四十一岁,集美、才、情于一身的她成就了“人间四月天”的佳话,这么说来芮小丹连“人间三月天”还不够。不是,人间哪有“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的洒脱女孩呢?

她是天国的女儿,降临人间,哪怕只是流星一闪,昙花一现,也要光照万里,艳压群芳。不,这些都不是她的本意,她只不过是按自己的意愿活了一次而已,该拥有的义无反顾的去追求,该放弃的也果断决绝的放弃。谁能奢华如此?

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天生的美丽是一种罕见的奢侈。天生丽质有一位著名导演的父亲。上帝如此爱她。她没有说她一定要感激,但至少她应该安全地享受它!这可是别人几十年都奋斗不来的!丹毫华的芮小丹并不欣赏,拒绝了父亲为她铺就的星光大道。

她放弃了自己的美容资源,避开了父亲的光环,选择了女孩们害怕的刑警职业。她想用自己的汗水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奢华如此的女人不多吧!

不仅如此,芮小丹的母亲已经拥有德国国籍,完全有能力也需要芮小丹长期留在德国。拥有了德国的长期居留权意味着可以享受德国社会的一切福利待遇,这可是大量高智商高能力的中国留学生削减了脑袋想钻进去的地方。可对于这样的锦绣前程,芮小丹偏偏不放在眼里:

在德国,无论我多么努力,我只是一个边缘人,无法融入德国的主流社会。我宁愿回中国当警察。虽然我有苦又累,但我的生命随时都有危险,但我感觉自己像个大师!

奢华如此的人不多!

在古城做警察的芮小丹,是公认的“警花”,可以说有权有色,连那个正天大厦的总裁韩楚风在第一次见到芮小丹时也禁不住赞叹“比传说的还美”,她的身边应该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可芮小丹偏偏选择了**英,这个又老又怪,痞性十足,离经叛道,有过离婚经历还对女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的“鬼才”。父亲的怀疑,母亲的担心,动摇不了芮小丹对丁原英的爱,只是为了爱,没有欲望,没有要求,没有技巧。

爱情的唯一礼物就是奢侈:在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为丁原英写一个神话,并给自己读,因为她知道丁原英不能住在古城里。正是这个神话在中国商界和经济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场关于拯救之路的大辩论浮出水面。这是一场触动人心的伟大辩论!

正如丁原英所说:金银首是不足以修饰你这样的女人。聪明如你的女人不多,奢华如你的女人更不多!

拥有这样礼物的女人够奢华吧!

“只要一天为警察,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利。国家机关不缺一个迟早会被淘汰的女刑警,但社会上会有一个优秀的刑侦作家。”丁原英曾经劝芮小丹放弃刑警改做作家。

“演员演砸了可以再来一次,警察呢,再来一次就没命了。你天生就是个当演员的坯子。”她的父亲也这样劝她。

她自己呢?聪明的芮小丹很清楚自己面临的风险,但她能否因为怕死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奢华的女人才这样任性!

当她尽力与罪犯搏斗时,她失去了双腿,严重破坏了自己的能力。她的增援同事赶到现场后,她选择了自杀!一朵鲜花在最娇艳的时候遭遇了暴风雨,与其容貌尽失、伤痕累累的活着,被人同情,被人照顾,不如留给心爱的人一个最美的念想。

鲜花猝然凋零。消息传来,自己标榜了多年“不想摧残女人,也无意于被女人摧残”的丁原英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这是真正的伤心呢!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呢!”面对着小丹的遗像,丁原英这样感叹。

奢华如此的女人,是天国的女儿!

我想到了那句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芮小丹,你本来就是天国的女儿!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篇6)

原则上,我刚看完这部电视剧,但似乎我以前看过,我可能也忘了。 这切不论,先说一下自个的浅见,日后有了心得再论。**只是我看了一些电视剧。变化不大。

所以先看完电视,以后再慢慢回看**。

就目前的感觉而言,这部电视剧或**不适合年轻人**。很简单,涉及的内容过于成熟和深刻。涉及启蒙讨论的地方很多,普通人并不了解。

它需要一些有生活经验或足够智慧的人来理解。屏幕上的一些人说,跳起来看看并不容易,因为他们会错过一些涉及逻辑的地方。当然这**也足够好看不需要快进,但是似乎芮小丹在后面的故事中有些显得水,水的意思就是过多情节占据的篇幅无意义。

在影视创作中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情节铺垫,前面**英早就把他和芮小丹的感情看透,甚至结果也看明白,芮小丹当然也明白两人不会有结果。可偏偏是这样看的明白就注定是个悲哀,小丹也清楚自己之前的哑弹属于侥幸,而刑警这条路走下去对于她无疑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牺牲。

只是牺牲的概率而已,一次幸运不代表一直幸运。全世界都不会理解**英的反应,只是觉得他冷血,一个知己就足以表明两人的关系,但他不能做一辈子的夫妻。

**英就像她妹妹所说的那样,“你这样的人这辈子只能一个人”**英也内心孤冷遗憾,他既知道这世上难有如他一般的同类,又要与这残酷的现实打交道。

剧中有说他是“鬼才” 他论强盗文化与弱势文化,指出的也是当年的环境处境,因追求发展不择手段,弱肉强食,物竞天择 ,掠夺他族他国这都是强盗文化。你可以说它不道德,你可以说它令人发指,但它是强大的,它十世界上最强的。

弱势文化是不是落后的文化?当然,这是落后的文化。否则,怎么可能是一个弱小的文化!过去我们讲究君子,讲究道德,讲究诚信,讲礼义廉耻……

这些东西没有问题,但我们不能只追求它们。你不能跟小人论君子吧?君子会惩罚小人吗?

不会,否则他也不是君子。上天会惩罚小人吗?如果人能操纵天意,那一天作为人、天或神的意义是什么?

上帝,天堂,不是人,也不会被人的意志所转移。

既然君子无法惩罚小人,君子自然也斗不过强盗。君子你得守规矩,强盗不守规矩,手段比较多弄死你很简单。

接着说,道德是什么?道德是文化吗?道德不是一种文化。它是古人创造的行为准则。

你有道德和没道德跟你守法和不守法不是一个概念,道德也是良心的一种慰藉,可良心又是什么?良心既是善良的本意吧?

另外,诚信,哪个国家有诚信,有人守诚信,有人不守诚信。有守诚信的国有不收诚信的国,有今天守诚信明天不守诚信的……至于该不该诚信,我想应该是针对什么样的人,并不是对于一个不守诚信的人去守诚信,那么只会让不守诚信的人更加肆无忌惮,以为他只需要寻找守诚信的人就可以骗的钱财。

那么又该不该讲礼义廉耻呢?我想礼是该有的,因为这起码分别了人类与野兽的区别,好人会礼,坏人也会,强盗文化会,弱势文化也会,男人会女人也会,礼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分寸而已。

要不要讲义气?什么时候讲义气?跟什么人讲义气?

它是否违法,是否违背道德,是否伤害更多的人,要视情况而定。它本身并无好坏,只是与情况而定,一味的讲义气也是一种愚义。

至于该不该廉洁该不该知耻,这无论是在强盗文化还是弱势文化都是存在的,廉洁要提倡但无法杜绝,因为人无法舍弃欲望,要是真舍弃欲望也就不是人了。知耻是应该的,试问连耻辱感都没有,那边也无所谓羞愧,无所谓他人,无所谓对与错了。可太过于执着“耻”便也做不成事,对无耻的人就不应该讲耻,该讲的是现实与原则。

剧中的三个角色冯世杰、刘冰和叶晓明(在**中名字略有不同)都想通过认识**英而获得成功。而当公司遇到麻烦之后他们却看不清“事情本质”,他们眼中看到的都是表象,公司面临巨额诉讼,担心两年心血付支东流,便私自决定退出股份。

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英,而是去董事会主席欧阳雪那里退股。根据《公司法》,欧阳雪不能同意,但她选择独自承担,决定退股。

这说明三人没有追求眼前利益的长远眼光,没有同舟共济的性格,更暴露了他们对**英国的不信任。

另外再说**英完全可是把会遭到起诉的可能告诉他们三人包括欧阳雪,但是他没有选择这样做,而目地便是通过这件事情可是试出他们的选择与人品。

刘晓明是个追逐平稳发展的创业,不愿意冒大风险,而且见风使舵,难以长久合作。冯世杰虽然内心内疚,但他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他脑子里也在想小人物的经济,对于大格局、大事业,他还不够雄心勃勃。刘冰更是个耍小聪明,试图退股规避风险又作两手打算留在公司,心里想着的就是买个万一,他本来可以落个不错的出路,但是本性使然他两次选错机会,最终被**英的一个谎言试出本性,跳楼自杀前也不明白自己错在**,心里怪的是不相信**英也会撒谎。

作者想告诉世人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说谎,只是不需要说谎,说谎的目的是好是坏,不管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好是坏。

**英在外人看来是个怪人,是个孤冷不近人情的人。而在他内心却思维统一,内心平静,追逐的不过是一处安静之所听一听天国之乐!一脚跨在天国,一脚留恋尘世罢了!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篇7)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书中主人公丁元英在经历了私募资金后决定回国归隐,这种归隐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先看看书中其他人物是怎么评价丁元英的吧。肖亚文,一个典型的职场女白领,浑身透漏着精明、干练。她对书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丁元英时说:说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当然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有一套被定义为正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说丁元英,这社会不缺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但丁元英属于执着于不出人头地的人。

芮小丹作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人,因为肖亚文的嘱托和主人公丁元英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天国之恋。开始了一段所谓的神话。

丁元英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礼物,就是芮小丹所谓的神话,改变一个贫困村的现状,至此,三个音乐发烧友开始进入故事。从丁元英的商业计划到最后的落实,都无疑步步都在其预料之中,就像丁元英所说,中国股市犹如一个ATM机,只要掌握文化密码,就能开箱取钱。

丁元英在与正天集团总裁韩楚峰对话时就谈及文化属性,丁元英说:咱们的文化属性是救世主文化,黄天在上的文化,这是一种和社会发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芮小丹的自杀而结束,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后感(篇8)

初次听说《遥远的救世主》,是一年前在一个国学群里,当时并没在意,不久前的因缘际会,让我不得不读此书,转一篇《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分析的很不错。于是上个星期用了三天的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感触颇多,不吐不快。

这是一部融合了释道两家文化且有一定深度的小说,不同的人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出入,本文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纵观整部小说,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词就是文化属性了。文化属性是什么?引用主人公丁元英的话,“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文化属性是作者贯通全书的主题,很多的桥段都在印证着作者关于文化属性的定义。

先说说小说的主要人物。男主人公丁元英,是“道”的化身。道家尚自然,循规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于“道”的定义。丁元英的一切行为都在诠释着他的“道”,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芮小丹最后的那个电话。电话中芮小丹告诉丁元英自己准备去搏命,但是他听了后什么也没说,因为他知道,当一个人看破生死的时候,一切的言语都是多余的,这就是自然规律。所谓道法自然,这就是丁元英的“道”,或许也是作者心目中的“道”。

女主人公芮小丹,是“释”的化身。释家,就是禅宗,其本身就是大乘佛教传入中土后吸收了本土老庄思想甚至是易经的部分思想发展而成的,最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佛教分支。释家求觉悟,证涅磐,认为世间一切皆为泡影,看破方可得正果。芮小丹从初遇丁元英到最后的自杀,就是一个“觉”的过程。当她最后看破人间泡影的时候,就有了顺理成章的涅磐而去。

男女主人公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人,至少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的人。书中的主要配角们,才代表了当今社会下的众生百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刘冰。他是弱势文化的代表,他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作者所定义的弱势文化。世上本没有救世主,自救者得救。他的自杀起到了点题作用,从文学角度来讲,他和芮小丹都是不得不死的。

说完了人物,说说小说中给我印象很深三段话。首先是丁元英通过芮小丹之口说给王明阳的话,“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抛开最后的如来二字,我曾经说过一模一样的话,看到这句话,不禁大生知己之感。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读了十年道德经,年年感悟各不相同。此中乾坤,真可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段是丁元英对智玄大师说的话,“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这段话让我第二次大生知己之感。长久以来我都对佛教和佛法分的很开,我崇尚脱离脱离了宗教信仰的佛法,而对宗教信仰很浓重的佛教一直不感冒,对待道家和道教也是这个态度。绝大多数信佛信道的人,信的是教还是法?那些进庙就烧香看似无比虔诚的人,只是尊重习俗,还是弱者祈求强者的庇护?所以前面在说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时候我用的是道家和释家,而不是道教和释教。之所以用释而不用佛,是因为佛教分支繁多,差别很大,而禅宗是吸收了本土文化的分支,是整个东亚地区的绝对主流。

第三段是丁元英告诉韩楚风为什么会讨论“得救之道”的对话,韩楚风笑了笑,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摆摆手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顿然目瞪口呆,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看到这段话,我只有一个想法,丁元英真乃吾辈楷模!

说了观点相同的,再说说相悖的。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定义有很大的问题,作者所说的传统文化只能代表满清以来百姓所普遍存在的世俗文化,虽和所谓的奴性文化不同,却颇有相似之处,有人说如今中国处于后清时代,还是很有道理的。然而何谓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真应该被舍弃?在当代,国外的企业通过研究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来融入到到现代企业管理,松下就是个著名的例子。如何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尽其所长,值得国人深思。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何为文化属性?仅仅以所谓的强势弱势来给文化定性,显然太偏颇了。

在“文化快餐”泛滥的时代,这样能够引人深思的好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真希望在韩寒郭敬明之流充斥着文化市场的今天,能多几个豆豆这样的作家,可惜在网上搜不到关于豆豆的具体资料,真想和作者好好的聊聊。这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如果你是一个在精神上有所追求的人,不妨好好读读这部小说,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