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4-02-06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5篇。

作文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写作让我们发现各种不同的风景和人情。写好作文我们要多读多写多练。接下来芙蓉134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的文章,我深信这些建议能够成为您决策的一个参考点!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篇1

时光里盛满父爱——读周国平散文集《宝贝,宝贝》

王波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宝贝,宝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唤。

《宝贝,宝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历,虽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碎,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书中那些精彩的描述常常给我带来新生命从诞生到逐渐成长的惊喜。孩子充满神性智慧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考。

我在读《宝贝,宝贝》时刚刚做了父亲。初为人父的紧张和喜悦让我在捧读《宝贝,宝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未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明、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

也许,我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从《宝贝,宝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爱的方式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简单给予,也不是给予,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

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因为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

《宝贝,宝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对所有的父母而言则提供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所以,我也有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虽然我做得不好,但我还是尽可能地从枯燥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做一些小记录。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淡忘直至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细节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成长经历的记录几乎是残存的。妻子做得比我好,她准备了个本子,试图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值得回忆与回味的瞬间。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和思想家,因为他们经常与神性和人**织在一起,他们经常说一些意想不到的话。啾啾说:“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

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

’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一段充满童真的话语,却很好地表达了她对爸爸妈妈原本陌路而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理解,成为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幽默阐释。啾啾说:“我吃过雪,是天上的味儿。

云的味儿,太阳的味儿,月亮的味儿。因为月亮的味儿多,所以雪是冷的。”这段话跟以前读过的一个孩子说晒过的被子里有太阳的味道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啾啾还说出了“为什么”。

啾啾说:“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比方说,我刚才说的话,刚才还在,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想留下它,但留不下来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

这就是时间。”真是难为一个孩子说出如此哲学味道十足的话来,这表明她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思考时间与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但是经过她的嘴说出来却怎么也觉不出沉重来,只是感觉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溜走才好。啾啾说:

“等到我长大了,爸爸妈妈老了,我带你们去商场买东西,对你们好。我长大了会是个小美人,小美人带着你们去买老人穿的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不给你们穿那种难看的黑鞋子。我也带你去玩。冬天,你坐在冰撬的长凳上,我划船离开。很有趣。你会说:

有啾瞅这个女儿可真好呀!”这段话,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充满童趣的话语里已经承载了将来要反哺父母的设想,相信啾啾的父母听了一定会感动不已。

《宝贝,宝贝》一书中像这样精彩的片段俯拾皆是。我猜想,啾啾长大了一定会庆幸自己有一位如此细腻痴情的父亲,她会为拥有记录自己成长印记的《宝贝,宝贝》而幸福得一塌糊涂。

我的孩子也在不断地成长,或许我也该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好好理一理,提起笔为孩子多写些什么了……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篇2

今年年初,我偶得一本《周国平散文集》,于是在茶余饭后、闲时睡前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读周国平。不必从第一页依次看起,随意翻到哪一页读来,就顿觉心平气静、脑清神宁。周国平就像你人生的导师。他用自己的文学风格和哲理写作,给你心灵的慰藉和心灵的启迪。

一哲学是周国平的专长,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卢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先哲圣贤仿佛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谈古道今,谈笑风生。他的散文大都关乎哲学,有的内容尽管讨论的不是哲学问题,但也饱含哲理,将哲学沉淀为文章的底色。其中,讨论最多的是知识与智慧、生与死、生与我、苦与乐等哲学命题。

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中,周说:“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在他看来,哲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范畴和教条,而是关乎人的根本、**人生的永恒问题、并散发着永恒魅力的诗。

在他的笔下,些小琐事能折射出宏大的人生主题,触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发出宇宙的浩瀚无垠。他探索人生之谜、追问生命的价值,关怀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在当今这个日趋实利、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这种济世品质和人文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谈论死亡是大多数人的禁忌,他对死亡有着特殊的热情,因为思考死亡对生命是有价值的。《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彻,如此全面,如此真诚。

文中在质疑了接受死亡的种种理由之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进而能让人“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遭际”,“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

”显然,作者并不是在这里悲观消极,而是为我们短暂的生命描摹出最后的底限,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二幸福是个人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幸福的体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国平对幸福的理解是深刻而睿智的。

在《幸福是灵魂的事》中,作者阐述道:“幸福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状态”,“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是灵魂的愉悦”。外在的财富和遭遇只是条件。如果他们不转化为内在的经验和情绪,他们就不会幸福。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以作者自己为例,“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论幸福》)这种幸福的标准是多么平实而温暖,以上几个条件他应该都具备了,可以猜想他是一个幸福的人。然而,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身边很多衣食无忧的人,精神空虚,灵魂缺失,日子得过且过,幸福感反而不如从前了。事实上,问题在于你自己。读周国平的散文,你很可能会找到一个快乐的答案。

也许有一天你会停止努力工作,平静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对自己微笑:是的,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健康的身体和小康的生活都不是幸福吗?

此外,一个人是否幸福取决于他对痛苦的态度。天灾与人祸、悲剧与厄运,随时可以发生,有时无可逃避。我们别无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痛苦的心态:

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账本上没有支出。”(《痛苦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苦难和幸福的价值是等同的。如果生活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每个人都可以称为幸福的人。

遗憾的是要到这一步谈何容易,于是他又在《人得救靠本能》里写道:“我们(指普通人)仍然可以甚至必然有意无意地掉头不看眼前的灾难,尽量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尚存的别的欢乐上,哪怕是些极琐屑的欢乐……”超脱苦难,享受幸福,这或许就是周国平的幸福观吧。

三读周国平的散文,使人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感。虽然思想深刻,内容艰难,但语言简洁,风格清新。这主要与作者本人为文写作的追求有关。

“寄至味于平淡”,苏东坡的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其散文的特色。在《平淡的境界》中,作者详细阐明了自己的主张。其基本要求就是“平淡而要有味”。

具体来说,“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第三,如果只有一条鲜鱼,不要用它煮一大锅汤,冲淡原来的味道。

”纵观周国平的每一篇文章,篇篇都是有感而发,字里行间绝少华丽的辞藻,文字质朴、语法自然,娓娓道来、水到渠成,读之如沐春风,如临清流。这是种炫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与陶渊明的“豪华落尽见真淳”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无味不仅是一种文学追求,更是一种心灵,一种人生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实非易事。“活到今天,我觉得自己已经基本上(不是完全)看淡了功名富贵,如果再放下那一份“语不惊人死不休”不休的虚荣心,我想我一定会活得更自在。

”(《平淡的境界》)当参悟了天地的变化和人生的限度后,他步入了一种散淡的生活状态。周自称是哲学世界里的闲人。“爱到野外眺望日落,爱到幽静的林间小路散步,也爱逛大街小巷看众生相。

”在他的作品里,事无大小皆可入文,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旅游、候车、读书、教育、季节、动物、科技文明、生态环境,涵盖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活着写作多么美好》、《回归简单的生活》、《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不要挡住我的阳光》、《教育的七条箴言》,单看这些文章的题目,我们就能隐隐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真挚朴素的心。

转眼,一年将尽。一本书,从年初读到岁末,肯定受益匪浅:对生命多了些许了悟与通透,对人生少了一份迷惑与挣扎。

一篇篇精致的文章,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清爽干净,沁人心脾,使人仿佛感觉从浮躁喧嚣的闹市一直飞到若禅若道的平静世界,引导你一步一步走向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2

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守望者的距离一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国平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去,在这个世界中他可以漂泊。

“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碎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迷失自己,特别是不要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人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有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平的书大多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守望的距离》一书也不例外。他在书中谈生活、谈人生境界。

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去,在这个世界中他可以漂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碎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迷失自己,特别是不要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人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有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平喜欢**死亡,死亡在某些方面与生命的意义密切相关。人固有一死,因此在对待名利方面,他进行了感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

周国平的书充满了智慧和哲理的意蕴,充满了迷人的格言和诗句,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思考了自己的处境、人生和灵魂。 学会用审美的目光看问题。审美并不仅仅止于欣赏自然或艺术,而是以一种更开阔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态度。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会变得更好。读周国平的书,让我想得更清楚,对待生活的方式也变了,学会了放松对待生活。。。。。

国平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

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3

似乎每个假期,学校都回安排读书的任务。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假期里你读的书和平时读的书不一样。毕竟,谁有能力在读完科幻**或动画片后写出令人满意的读后感?

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着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还会有**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

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

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学***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篇3

周国平说:新年伊始,我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我希望在离城市很远的地方有一间自己的屋子,里面只摆几件必要的家具,绝对不安电话,除了少数很亲密又很知趣的朋友外,也不给人留地址,我要在那里重新学会过简单的生活。

周国平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也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虽然,这种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对自己而言不太容易实现。但却可以随心所欲的大小变通。譬如,现在正值大年初二,就可以放弃回自己的安乐小家,强烈要求在娘家多值班几天。利用春节的几天大假,过一个简单安静的生活。这几天里,就干脆放弃和朋友一起喝酒聚会,放弃一起去豪情的唱歌,也放弃自己最近最喜欢的呱呱读书,就这样专心陪伴最亲爱的妈妈,和妈妈说说话聊聊天,陪妈妈看看电视做做家务。待妈妈休息时,自己还可以静下心,弥补前段没写的读书感想。何乐而不为。

这会儿,初二晚上九点。白天孩子都回娘家,人的大聚会,整整热闹了一天。现在妈妈躺床上休息了。我也可以欢欢喜喜写读书感想了。妈妈家好安静啊!真好。

我本来就属于不喜热闹的人。有时虽然处在热闹的人群中,但人在心不在,思想却不知游离在何方?心远地自偏,喜欢安安静静做好本职的工作,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闲暇时光去欣赏自己想欣赏的人和事。从不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不喜欢把人和事复杂化。喜欢简单的做人,喜欢专一认真的做事和生活。

此刻,手捧着浓浓的咖啡,呆呆的望着妈妈家的天花板,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也认真读着自己灵魂的这本书,更寻求着心情的宁静。这时候看起来自己很寂寞,但,其实不!这简单的生活,即使算是寂寞,那么,这种寂寞的感觉,真好。

突然想起一首歌:寂寞使我如此美丽……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篇4

王波

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宝贝,宝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唤。

《宝贝,宝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历,虽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碎,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逐渐成长的惊喜。孩子充满神性智慧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考。

我在读《宝贝,宝贝》时刚刚做了父亲。初为人父的紧张和喜悦让我在捧读《宝贝,宝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未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明、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也许会吧,我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从《宝贝,宝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爱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的简单给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因为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

《宝贝,宝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对所有的父母而言则提供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于是,我也有了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尽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从无聊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做了一些点滴的记录。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淡忘直至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细节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成长经历的记录每一次几乎都是抢救性的。妻子做得比我好,她准备了个本子,试图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值得回忆与回味的瞬间。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和思想家,因为在他们身上往往同时交织着神性与人性,他们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叹为神来之笔的话语。啾啾说:“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一段充满童真的话语,却很好地表达了她对爸爸妈妈原本陌路而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理解,成为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幽默阐释。啾啾说:“我吃过雪,是天上的味儿。云的味儿,太阳的味儿,月亮的味儿。因为月亮的味儿多,所以雪是冷的。”这段话跟以前读过的一个孩子说晒过的被子里有太阳的味道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啾啾还说出了“为什么”。啾啾说:“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比方说,我刚才说的话,刚才还在,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想留下它,但留不下来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这就是时间。”真是难为一个孩子说出如此哲学味道十足的话来,这表明她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思考时间与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但是经过她的嘴说出来却怎么也觉不出沉重来,只是感觉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溜走才好。啾啾说:“等到我长大了,爸爸妈妈老了,我带你们去商场买东西,对你们好。我长大了会是个小美人,小美人带着你们去买老人穿的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不给你们穿那种难看的黑鞋子。我还带你们去玩,冬天的时候,你们坐在冰撬的小板凳上,我划着走,特别好玩,你们会说:有啾瞅这个女儿可真好呀!”这段话,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充满童趣的话语里已经承载了将来要反哺父母的设想,相信啾啾的父母听了一定会感动不已。

《宝贝,宝贝》一书中像这样精彩的片段俯拾皆是。我猜想,啾啾长大了一定会庆幸自己有一位如此细腻痴情的父亲,她会为拥有记录自己成长印记的《宝贝,宝贝》而幸福得一塌糊涂。

我的孩子也在不断地成长,或许我也该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好好理一理,提起笔为孩子多写些什么了……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篇5

最近,读了周国平的散文集,里面优美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它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等的滋味》的文章。文章以“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开头。的确,从我们成为胚胎的那一刻,我们就等着出生;从我们出生后我们就等着长大;从我们长大后,我们就等着接触新的事物。我们无时无刻在等。

等的滋味同样也是不同的。或幸福,或悲伤,或烦闷。但唯一相同的是,等的人都是处于被动的一方。等的可拍就在于此,对于自己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

等在不同的角度上也不同。等在命运之门面前,等的是生存和死亡;等在生计之窗面前。等的是柴米油盐。因此人们对不同的等的感觉也不同。

其实,我们等的最终就是死亡,但是人们似乎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别的什么。就是这种思想,才让我们不断地,去追求,去创造,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等待死亡的时间里有是可做。

所以,等不仅是排着队向前走,它同时也在催促着我们去做更多的事。

在这本书里还告诉我许多,生与死的意义,生命的名字,失去的价值。它使我更加理解人生,更看透生命的本质。我也在读这本书中,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我相信,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了解更多。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吧,我们的生活也一定能在此中得到充实。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