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大学优秀教案

大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4-02-02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大学优秀教案通用(7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优秀教案通用(7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大学优秀教案 篇1

二面角的概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人教A版数学必修2第2章第3节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异面直线所称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之后,有一个要学习的空间角,而二面角的本质特征时候从度量的角度,通过二面角的平面角揭示了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垂直关系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它是为以后从度量角研究面与面的非垂直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二面角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我在授课中主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能正确概述“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会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利用类比的方法推理二面角的有关概念,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与模型相结合,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首先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模型,请学生观察:

1.打开书本的过程;

2.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要根据需要使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

3.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须使水坝坡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

引导学生说出书本的两个面、水坝面与底面,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均是呈一定的角度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模型与动画展示,从生活中提取模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出发,从多种模型中抽象出二面角的概念,这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增加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初中所学的'平面角的形成过程,并向学生提问,可否根据平面内角的定义给上述的这些图形下一个定义。

在提问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大胆概括。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最后引出二面角的概念。在此要注意讲解半平面的概念,即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并根据具体模型讲解二面角的棱,面等相关概念。

接下来注意讲解二面角表示法:α-a-β或α-AB-β.在此要注意分析讲解三个量的含义。

然后是师生同步,练习画二面角。着重练习近平卧式和直立式,可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点评,强调平行关系。

一般地说,量角器只能测量“平面角”让学生大胆猜想如何去测量二面角的大小。学生类比平面角,会想到将空间角化为平面角.

教师给出二面角的平面交的定义: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师进一步对定义进行深化,请学生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三个主要特征,即点在棱上、线在面内、与棱垂直

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直二面角。

接下来,师生同步,共同作出某一二面角的平面角,注意点P的三种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会发现身边很多的图形都和教师展示的模型一样。同时,这样的教学也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

提问二面角的取值范围,强调一般规定为[0,π]。重点要让学生理解0和的区别。

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二面角的概念及其求法,设计两个环节: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通过课堂作业,让学生巩固新知。

首先是基础题,利用概念判断命题的真假,如:

(2)角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则这个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判断题,巩固学生对二面角概念的理解。

此外我会在添加两道以正方体为模型,求解两个平面的二面角的题目,抽取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扮演,我将会在巡视过程中对部分学生加以指导。最后对黑板上的两名学生的解题过程加以分析完善,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师口头提问: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启发式的课堂小结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也促使学生对知识网络进行主动建构。

作业:以正方体为模型请找出一个所成角度为四十五度的二面角,并证明。

设计意图:利用正方体模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大学优秀教案 篇2

【从容说课】

这是学生本单元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本文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又是由文言文写成,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悟其精髓。本文具有演讲辞文体特点,学习时又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采用合作探究式较为适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2.探究与活动,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xx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xx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积累•整合】

关于演说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 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人所敬仰;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蔡元培讲演集(new)》(马燕编)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说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的演说可谓高屋建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在演说录集中我们看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从他的演说词中,我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高境界。

教学信息反馈:

大学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反应能力。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指导

一、教师向参加游戏的幼儿讲清游戏规则,注意活动安全。

二、找10名幼儿示范,手拉手站成一列,站在最前边的同学是"白菜心"、游戏开始后,大家一边有节奏地说:"卷呀,卷呀,卷白菜!卷呀,卷呀,卷白菜……"一边以"白菜心"为中心点来卷绕,中途掉队者将会被淘汰,其出场以后,游戏继续开始,且速度逐渐加快,最后的获胜者做下一轮游戏的“白菜心”。

三、班级幼儿按每组8—10人分组参与游戏,规则同上。

四、放音乐,幼儿边听音乐边参与游戏,提高游戏的节凑感和趣味性。

五、让部分幼儿说明游戏带来的收获。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保持平衡,防止集体摔倒,造成幼儿的人身伤害。

大学优秀教案 篇4

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慎独”一语,较早见于《大学》和《中庸》。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古人是注重内在的善与外在善的统一的,有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自欺,才会有“慎独”的。

《中庸》论修养,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工夫。它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曾国藩教子,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而这四条中,“慎独”被他视为做人的根本。

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所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中,把“慎独”视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慎独”依然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

1、“慎独” 是一种修养,根据第二段文字,对这种修养做出解释,并举一个践行 “慎独” 的例子。(6 分)

大学优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幼合作用废旧报纸卷成纸棒作成小树苗。

2、场地布置如图,终点放两个废旧蛋糕盒。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带幼儿到户外场地。随着老师的节奏跟着老师活动身体各部位:头部运动、手臂运动、腰部运动、脚部运动、关节运动。

2、我们要去做运送小树苗的小勇士了,先去观察一下地形吧。跟着老师环场地慢跑两圈。

F、大班体育游戏活动:勇敢的“小特警队”探险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对梯子的各种游戏,发展幼儿的攀爬能力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无畏、勇敢、果断、镇定的优秀品质。

3、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准备:竹梯、彩色滚筒、椅子、牛筋等。

活动设计:

一:准备部分

基本动作练习。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右转——原地踏步走——齐步走——小跑——立停。

二:基本部分

小特警已经学会了许多本领,今天要进行考试了——探险。在我们探险的路上,要过许多小桥。有有趣的小桥、也有很危险的小桥,大家可要注意了!看哪个小特警员特别勇敢、机智、聪明。

大学优秀教案 篇6

1、学生右手抱椅凳听《进行曲》的音乐入室。行进中自然成体操队形。

2、组织学生复习小动物模仿操。

师:小动物模仿操小朋友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

学生:老师,我想站在小板凳上做动物模仿操!

学生:噢,我也想。

师:大家觉得他的主意怎么样?

学生:噢,可以站在凳子上了,太好了?

师:好,我们轻轻站上来,大家可要注意掌握好平衡。要是掉下来了怎么办呢?

学生:可以再站上来。

学生:不能太紧张要不也会掉下来的?

学生:一只脚站的时候很容易摔倒的,最好两只脚都站在凳子上。(教师倾听、微笑、默许?)

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操吧,动作可以稍轻一点。(学生听音乐做模仿操一遍)

师:刚才我们在凳子上做操了,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觉?

学生:我很高兴的!

学生: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

学生:感觉腿有点酸酸的。

学生:开始有一点点的害怕,后来不害怕了。

学生:我觉得自己比以前高了?

大学优秀教案 篇7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曾指出,数学发展中有两种思想:一种是公理化思想,另一种是机械化思想。前者源于古希腊,后者则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数学,这两种思想对数学发展都曾起过巨大作用。机械化的思想就是算法的思想。

计算机能模仿人的某些机械性部分的思维功能,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代替人脑的部分劳动,而且能更快更精确,把人从繁重的较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是计算机不能自主解决问题,它必须通过人输入各种程序来执行,这种程序的基础即是算法。

算法是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问题的明确的有限的步骤。算法具有普遍性,它解决的是一类而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问题;由于算法最终要编成程序交于计算机执行,所以必须是明确和有限的步骤,否则计算机输不出结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本课设置的问题大体代表了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由浅入深。

算法可以看作是对问题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解,不仅简单地包括对问题的答案、还包括获得答案的过程、方法,而且此过程必须精确有效。因此算法的设计旨在发展学生对构造性数学的`理解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程序化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精确性,并了解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提高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问题1.1:A,B两个杯子里分别装有酒和醋,怎样可以交换,即让A,B里分别装有醋和酒?

解析:当然需要一个空杯子C。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首先将A中的酒倒入C中,然后将B中的醋倒入A中,最后将C中的酒倒入B中,这样A,B中就分别装有醋和酒;第二种是首先将B中的醋倒入C中,然后将A中的酒倒入B中,最后将C中的醋倒入A中,同样也达到了目的。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通过一步一步地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算法的思想。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把这个问题推广一下,对于任意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如何求解?

师:从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来看,大家有什么样的体会?每解决一个问题,其步骤是有限的吗?任何一个步骤是明确的吗?

生:都是一步一步求解的,步骤性很强。步骤是有限的、明确的。

师:是的。我们感觉有种程序化的味道,其实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程序化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大脑的部分劳动,比如快速准确地繁复的计算,一部分逻辑判断和推理等等。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解决问题的,所以首先需要人编好程序,然后交给计算机,计算机会按照程序执行,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编好程序,这程序的雏形其实就如我们刚刚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算法。

算法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计算的方法。事实上,刚开始算法确实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后来随着数学的发展,算法的概念也有所扩充,现在,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算法的优越处在于,它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比如问题2.1我们只是解决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而问题2.2我们解决了整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后遇到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只需将系数改变即可。不过在解决某一类问题之前先解决具体问题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求明确和有限的步骤呢?因为算法最终要被编成程序交付计算机执行,所以步骤必须明确和有限,否则计算机执行不了或输不出结果,这样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我们在编算法的时候应该遵循上述原则。

教师强调在求解的时候写出精确的步骤,解决后,引导学生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解法。

根据刚才的总结,让学生自己求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上述问题时的体会,然后教师总结。

从解决熟悉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启发,从而解决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一步一步地解决一类问题的想法。

第二步: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0,若是,则;若否,则.

问题4.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解析: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整数。所以直接的想法是分别用2、3、4、5、6去除7,看其中有没有数可以整除7,若有,则说明7不是质数:若没有,则说明7是质数.

第一步:用2除7,得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7,得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余数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6不能整除7.

因此,7是质数.

练习4.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问题4.3:设计一个算法判断n(n>2)是否为质数.

解析:学生可能会仿照仿照上述两个问题用~去除n.,然后判断余数(设为r)的情况.如下:

第一步:用2除n,得余数r.判断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若否,则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用3除n,得余数r.判断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若否,则进行下一步.

第步;用除n,得余数r.判断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若否,则进行下一步.

第步;用除n,得余数r.判断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若否,则n是质数.

但问题是中间被“……”代替的步骤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改进.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些看似重复的步骤,而且n不象上述两个例子是确定的数,所以我们可以用变量i表示~的数,用一种循环的想法来写算法.

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第五步;判断i>(n-1)是否成立.若是,则n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写出步骤,让学生讨论能否简化此算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算法,知道了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我们设计了几个算法,也体会到了算法的层次分明。算法可以看作是对问题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解,不仅简单地包括对问题的答案、还包括获得答案的过程、方法,而且此过程必须精确有效。编算法的过程也是我们程序化地进行思考的过程,这使我们的思维更有逻辑性,条理性、精确性。所以课下请大家多思考,勤练习。

组织学生讨论这节课的收获。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