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选7篇)。
期待这份"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能够开阔您的视野,无论您需要什么内容这篇文章中都涵盖了。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佐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通全诗)
说一说。(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议一议。(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3、自由交流。
4、质疑、释疑。
三、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这首诗或对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2】
一、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
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
导入注意反应CAI
课件文字
(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氛围边读边想
范读感受CAI
课件声音、图像、文字
(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
作者简介知识CAI
课件文字表达
(作者、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提供资料了解作者边听边记
感悟诗意理解接受CAI
课件文字表达
(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学生自查
感情吟诵理解接受反应CAI
课件音乐、图像
(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
写写画画品味诗情接受反应组织CAI
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交流边播放边写画、交流
欣赏积累知识拓展CAI
课件文字
(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提供材料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fr134.com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六月
独特景致
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无穷碧
美好风光
荷花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
1、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那么水灵!
2、 说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今天我们学习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绘这副画面的诗。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 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古诗。 [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指导自学
1、出示古诗。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四、巩固诵读。
1、 配乐背诵古诗。
2、 试着诵读一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4】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绿衣一片云中来,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料和工具书,自学古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诗。(质疑、欣赏)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5、练读-个读-齐读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1、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欣赏图画,在前面联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诗句可以选用。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作诗。
2、交流创作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3、实物投示学生诗作,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小作者朗读简介。
4、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5、比较感悟(可小组讨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论,从对仗、压韵、用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激励学生,回归诗作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6、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四、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6】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 ?(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习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内存知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习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