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

时间:2024-01-31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悟空传》读后感6篇。

《悟空传》读后感 篇1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悟空传》(今何在著)以前有朋友推荐《悟空传》给我看,但实在由于篇幅太长而没有足够的耐心坐在电脑前将它通读一遍。而当我捧着已印成铅字的《悟空传》朗读给室友听时,不得不时常停下来调整自己的声调和情绪。痞子蔡的作品搏得了欢笑,骗走了眼泪;安妮宝贝那灰色、阴郁、冰冷的文字也让人鼻子发酸。

然而看今何在的《悟空传》,在笑过,哭过之后,我们更多地趋向于沉入思索。我们不得不把作品中的每一人角色,不论是人是妖还是神,都推到一个很“人性化”的层面去思考。三界当中,人是居于神之下,位于妖之上的。

而作为平台的人托起的神又比人和妖高尚了多少?他们同样摆脱不了欲望,同样丑态百出。就让我们来关心一下这师徒四人吧。

首先提到那几个主儿之首的唐玄奘,其实也就是如来佛祖的二**金蝉子的化身。传统的《西游记》中,他人妖不分,给徒弟们频添麻烦;在《大话西游》中他婆婆妈妈,罗里罗嗦;而在《悟空传》中他也“开始对屋旁的花说话了:‘我不在时你们乖不乖啊?

蚂蚁有没有来欺负你们?我昨天和他们谈判了,应该没事罗。以后见了他们,不要向他们吐口水了。

’”但能成为这样三个**的师傅他也绝非等闲之辈。他在白晶晶的小屋里说过的几句话颇为经典————“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没有地方可去的,他们是流放者,你让他们回去,他们找不到来时的路,找不到过去的家园,就会死在某一个角落。”“这世上有些事,不是想通了就能做到的,有些人宁愿一辈子在路上走。

”“这世上没有什么能永远不失去,可有些人不相信这些,所以他们失去的,他们要不停地找回来,找一辈子。”这些话放在孙悟空身上应该算是很典型了。白晶晶说:

“你在嘲笑那些看不开放不下的人吧。你简直就不是人!你什么都能抛弃,什么都能忘记!

”他说:“你错了。我不是忘记一切,我是一无所有。

”他简直不是人,他本就不是人。他是藏道法于心的金蝉子。在“百年孤独”那一篇里,他改变了方向往北走。

他指给徒弟们那堵透明的墙:“这就是界限。这个世界上有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有你不应该到达的地方,有你一生中不会去的地方。你的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边界可能在你周围,但你认为你可以去任何地方。

”他向前迈了一步,停了一会,又迈了一步,这一步迈出时,他已穿过了那个界:“你跳不出这个世界,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一旦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可我怎么知道呢,我翻了无数筋斗也翻不出去,难道你用腿还能走出去么?

”孙悟空说。“可是边界并不一定在远处啊。”金蝉子最终让他的师傅如来佛祖承认这世上也有他算计不到的结果,而孙悟空尽管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可他始终没有翻出如来的手掌心,原因也就在于这个界限的超越问题上吧。

孙悟空,是西游中的主角,他比起其他人来更为个性鲜明,聪明伶俐,在西去取经的路上降妖保僧功不可没,但他爱憎分明,性情急躁,树敌不少。有人恨他,有人怕他,也有人崇拜他。“到最后天兵全退出老远,围成一个圈,孙悟空仍在独自疯狂舞动金箍棒。

他不能停下,那意味着失败,屈辱的失败。他宁愿一直战斗到死。他只觉得天渐渐黑了,最后什么也看不见。

他脑子里只有痛苦,还有最后一点对他战斗的支持。沙悟净、玉帝、太上、巨灵神和诸神将都围在圈外静静看着,他们象一群冷血的猎手,在等待着圈内的野兽把血流光”他们对孙悟空恨之入骨,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断,永不得超生,而又奈何他不得,诸神仙各个见他心惊胆寒,唯恐避之不及,“天界有着三大定律:

一、玉皇大帝最大;

二、当玉皇大帝和王母在一起时,王母叫你拔玉帝的胡子,你照拔;

3、 如果玉皇大帝、太后和孙悟空在一起,前两个是孙子,孙子是第一个。”当然,除了这些既怕他又恨他的神外,还有爱戴和拥护他,崇拜他的妖和仙。花果山的老妖振臂高呼:

“看看这是谁?孙悟空,美猴王,他又回来了!我们有救了!

”紫霞仙子说:“我一直听说你的故事,你是我心里的英雄,真的。”牛魔王学着云中的身影摆着姿势:

“唉,我永远都做不到他的造型那么帅。”以孙悟空为典型代表的这样一类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偶尔会见到。他们很少,能干,聪明,直率。他们受到一些人的爱戴、尊敬和羡慕。

但社会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企图一手遮天,处处排队异己,他们视德才兼备的“悟空”们为眼中钉,肉中刺,生怕一不留神,拿捏不紧,他们会窜上来,抢夺自己的地位与权利。悟空们在这种环境中于是分成了两类。一部分人深知高处不胜寒,耐不住那样苦撑的孤苦,于是退了下来,捞得个“弼马温”、“齐天大圣”这样的下仙职位,过起平庸而安稳的生活来;而另一部分便是那“大闹天宫”战斗到死的“妖猴”。

《悟空传》读后感 篇2

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他看透世俗与佛祖打赌,想改变这一成不变的世界,转世去西天;魔族因为强大被天庭疯狂抹杀,孙悟空为了给人类带领魔族反抗人类,想打败天庭给魔族拼一个美好的未来,终究迷失变成一个弼马温,再次反抗的结果就是去西天;八戒好吃懒做丑陋不堪,谁又能想到他曾是天庭第一美男,因为护着自己的爱人去反抗天庭,导致地位丢了投胎成猪,去西天;沙和尚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他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肩上的包袱,也没有爱人,只是想好好的活着,可因为打碎琉璃盏,让他的上司不高兴了,也去了西天……

在这篇故事中,西行只是天庭设下的一个骗局,所谓“成佛”,不过就是放弃所有的爱与理想,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雕像。

这是一篇关于一群人在路上寻找当年失去理想的故事。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我初中毕业,我没有考上高中,刚认清自己能力与天赋的局限性,这个世界有我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有我一辈子也不会去到达的地方,我的世界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大,界限也许就在我的身边,可我曾却以为我可以去任何地方,所以满脑子尽是悲壮的共鸣。

与一贯的热血小说不同,开局前世无比强大的唐僧,因为今生肉体凡胎而被孙悟空失手给杀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白龙马,每一个都不甘都以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去活着,去反抗命运。可都失败了,结局是个悲剧。这很现实,努力就能成功的热血小说的剧情,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

谁人心中无热血?终不过死后一场烟消云散、尸骨无存。

但是他们真的失败了吗?

其实并没有,不然孙悟空也说不出“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这样的话来。

“你跳不出这个世界,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孙悟空他们的结局并不是死亡,而是超脱,他们本来的目的也就是超脱他们所在的圈子。努力的回报不光是结果,追逐某样事物的过程中的风景也是宝贵的。看的开才能走的更远。神佛不会去救任何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死了,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但只要你活着,就可以改变一切。

这本书每一个人物都要细腻的描绘,点滴话语之间都是人生的哲理,不同的年龄段所读所感都不同。

《悟空传》读后感 篇3

花了3天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经典**。

碍于它是一本网络**,曾听闻,但却不曾触及。

这与我自身有关,对于网络**我始终不太感冒,自从读完《诛仙》后就再也没有涉足过这个领域。

最近开始读,也是由于最近国内刚上映的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又刮起了一股西游热。

好像《西游记》的题材永远是个宝,人人都想挖掘出更多的东西来,都想从中衍生出更多新奇的故事。

然而,很难提取出有价值的方面。

听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就赤裸裸地把经典给糟蹋了。

从小也算是个西游迷,最先触及的是电视剧,里面的神话色彩开启了儿时的各种天马行空的幻想,至今都难忘;后来又试着读原著,感叹到它为何能成为四大名著的魅力。

自然,那些关于《西游记》的书籍、影视也没放过。

不过,这其中能触到心里那根弦的,就俩。

一个是把刘镇伟和星爷推向神坛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而另一个就是今何在的这本**《悟空传》。

《大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影史上的经典代表作,不是因为他仰仗于《西游记》文学地位的光环,也不是它改编得有那么神乎其神。

这很简单,但也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点。这个故事有什么价值?它告诉我们什么?!

我想,看过的人都明白。

正是它里面所包含的人的命运、自由和爱情的主题。

至尊宝从一个稚气无作为的男人蜕变成了有担当的大英雄孙悟空,但这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只是背负着一个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

这是命运。

孙悟空想摆脱唐僧,放弃西天取经,永远的摘下那个束缚着他的紧箍,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追求自己所求的梦想。

这是自由。

南柯一个梦,发现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想起紫霞,看着紫霞,却已经无能为力。

五百年的轮回只是为了一个吻在城市的头上,它承载了太多的重量,总是深深地固定在那里。

最终,也只是独自暗藏着这份思念、这份情,转身走向远方。

这,是爱情。

是的,他就像一条狗。 他是狗。

一个男人,失去了这些,连选择的余地也没有了。

那他活着,不正如一条狗一样,唯命是从吗?

然而,《悟空传》之所以成为了大家所追捧、怀念的经典**,也是因为秉承这些主题自由、爱情、命运。

从中,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一些《大话》的影子,一个似曾相识的片段,或一段似曾相识的对话,都那么亲切,甚至紫霞也出现了。

但今何在又加入了一些新鲜的元素、新的思想在其中,搭配上他那**的文笔在读的过程中一度怀疑他在秀文采,哈哈,不过确实很犀利,又形成了另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

这是一种熟悉的感觉和新鲜的体验。

因此,在我看来。

《悟空传》可以说是《大话西游》的姊妹篇,但是,它又不同于大话。

今何在说过《悟空传》和《大话西游》都有各自的灵魂。

这话,没错。

文笔风格和文体构造

在《悟空传》这本**中,最初吸引我的并非是这些主题,我甚至没想到今何在会包含这些主题。

最初让我拿起这本书就舍不得放下的,是今何在的文笔风格和文体构造。

众所周知,早年在国内红极一时的经典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它的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古代人说现代话,这种格格不入的步调却又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诙谐幽默接地气。

而这也是《悟空传》最明显的风格。

此外,就是它那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虚幻交错进行的文体结构,至少,对于我而言,这十分精彩。

也许这是我个人的原因。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线性叙述。

人物设置主要讲孙悟空和猪八戒

人物的多样性是这本书最吸引人、最动人的部分。

今天,他正在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满是字的字。

从人物的设定中,就可以看出今何在凝聚的那些主题自由,爱情,命运。

因为《悟空传》的重心始终是放在人物身上,而不是事件。

没有什么比刻画人物更能准确的传达信息了,《红楼梦》就是个典范,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那些二三事。

1【孙悟空】

作为主人公,孙悟空的性格色彩自然是刻画得最充分的,也是他最想通过他传达信息的地方。

但要说,也是最难说的一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但他在今天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首先,他已不再是一如既往的高大威武一米二五的英雄形象了。

不知道这么说准不准确,但已经没有重篇幅的去渲染他那些耳濡目染的英雄事迹了。

更重要的是,它在孙悟空的内心世界里。

从他的内在、性格、想法去着手,让读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或者说,更进一步的了解孙悟空到底是怎样的?这一点和《大话西游》里的孙悟空至尊宝很相似。

系统化的去说孙悟空,太难。

所以,还是截取一些段落详谈吧。

1可我不行!我头上的紧箍一天不除,我就一天不觉得自由

这一点,倒是和原著以及《大话西游》对紧箍的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处。

孙悟空,渴望自由,这是他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欲望。

在任何有关作品中都可以看出。

毕竟,从古至今,自由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套、脚镣和脚镣。

人们渴望追求自由,追求一切他们喜欢的东西。

《悟空传》读后感 篇4

“成败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去追求梦想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很可能不会成功,最关键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你还要不要去追求。”——《悟空传》——题记

命运是什么?

我看过许多描绘命运或者反抗命运的书,可从未有哪一本如今何在的《悟空传》这般动人心魄,憾人灵魂。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追求的是什么,是达成那世俗的目的成为一具没有自主意志并且麻木的躯壳,还是不忘初衷始终坚持走自己认为正确并且合理的道路?哪怕整个世界都与你背道而驰。

顺着那本已经注定的西游之路,唐僧师徒四人会修成正果,成仙成佛,唐僧能够恢复金蝉子之身,悟空能够去掉金箍,八戒可以重回天蓬宝座,见到他心心念念的阿月,而悟净也能回到卷帘门前做他的大将。但是仙佛是无情无欲的,仙佛是虚伪的,他们靠着人人类的善来养他们的恶,又用他们所谓的善去惩治世间的恶。师徒四人被安排的是这一条注定的道路,又或者说这世间众生被安排的,都是这条道路,只是换了不同方向,不同形式,最终走向同一结果罢了。

这条道路上,一个无所畏惧、固执己见的倔强少年最终被现实套牢,磨去了棱角,最终成为了一个世故老套、虚伪圆滑的成年人。

但是这世间总有人不甘心,哪怕他曾经被压了五百年,哪怕他被剥夺了记忆,他也会挣扎着跳出笼子来,踏云而上,挥着金箍棒,怒指苍穹,战天斗地。

像极了那些少年。

管他什么玉皇大帝如来老儿,这个世界只有我孙悟空不想做的事,没有我孙悟空不敢做的事。五百年前,你欺我妖弱,毁我花果山,我能上天入地搅你个天翻地覆,五百年后我依然能!

在《悟空传》中,孙悟空终究会醒,哪怕满天神佛,千军万马,他也能一个人,对着天地,没有任何畏惧。没了五百年前的记忆,五百年后,他依旧是他自己,什么神佛的力量,都压不断这根脊梁;什么天地的威严,都挫不掉这份傲气。五百年前他不曾成功,五百年后他依然不曾放弃。

唐僧最终活成了金蝉子的样子,八戒怀抱着心爱的阿月在散落成沙的银河中逝去,悟净守着好不容易集齐的琉璃瓶的碎片痛哭流涕。.。.。.他们得到了最好的结局吗?又或者,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个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

你问,孙悟空呢?

这重要吗?

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他来过,他爱过,他战斗过,他不后悔。

成败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去追求理想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很可能不会成功。最关键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时,你还要不要去追求。

人的一生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最终的你是成佛,是成魔,自有后人定夺。在你的生命旅途中,只要尽力像那只猴子一样就好,在这没有办法回头的路上走得精彩绝伦,走得义无反顾。就像作者在序言中引用的那段歌词描述的:

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fR134.coM

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

如果迷乱是苦,该开始还是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这是坚强还是执迷不悟。

要相信,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

这是悟空传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悟空传》读后感 篇5

阅读《悟空传》读后感400字:

这跟《西游记》无关,这只是孙悟空的故事,而且,当时孙悟空还只是一只不算特别的猴子。

孙悟空的来历是这样的:“从前,天地是由天机仪控制的。但是,女娲补天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块巨石。那块巨石后来变成了一个巨人,而那个巨人不服从被控制的天命,跟天庭展开了一场大战。巨人最后被打败了,他的尸体掉到了地上,变成了花果山。猴子们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巨人的心当时也落到了花果山上,被一个老神仙发现了。后来,天庭发现了花果山,把它毁了。花果山上除了一些生灵,其它的都死了。之后,那位老神仙上山找存活的生灵,想复仇。他却意外地发现了巨人之心的化身——孙悟空。宁死不屈的孙悟空毫不畏惧,与强大的天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很佩服孙悟空热爱家园,不畏强权的精神。而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孙悟空临死前喊的最后一句话:“如来,快出来与我一战!”充分地体现了孙悟空奋战到底,不屈不挠的精神。

孙悟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要学习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悟空传》读后感 篇6

今何在我知道天会愤怒。

如果人触犯了它的威严。

但天是否知道人也会愤怒?

如果他已一无所有。

当我乞求时,

你傲慢冷笑。

当我痛哭时,

你无动于衷。

现在我愤怒了。

我要听到天的痛哭。

我要听到神的乞求。

我知道天会愤怒。

但你知道天也会颤抖吗?

苍穹动摇时,

我放声大笑,

挥开如意金箍棒,

打它个地覆天也翻。

从今往后一万年,

你们都会记住我的名字,

齐天大圣孙悟空。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读了《悟空传》的第一句,接着是《花果山》、《百年孤独》、《杨戬传》等。我感觉我不得不停下来写下这些东西。因为感慨颇多,我怕继续看下去会忘掉。

《西游记》就是一个悲剧。这是天庭和如来的安排,而孙悟空是如来和金蝉子的赌注。这本书写的很颠覆。

贪怒杀伐都是罪,爱恨痴缠必有相欠。灵魂是种子,人是庄稼,上帝种下这些种子让他们长大,有欲望,去战斗,去爱,因为欲望和痛苦,因为痛苦和乞求上帝,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所以上帝变成了上帝。正因为人的痛苦,神才受人景仰。

神仙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择手段,他们要除掉那些有个性,有觉悟,不服从他们的人,磨灭他们的个性和觉悟。

西游里面所有的人都在赎罪,都在弥补自己的“过错”卷帘大将,打碎了王母的琉璃盏,花五百年找到那些碎片,凝聚修复,当他终于像猪狗一样把修复好的琉璃盏交给王母,王母毫无情面的摔个粉碎,他才终于明白,五百年!五百年,当五百年只是一个骗局时,为什么虚无主义时代的人物苦而快乐?天蓬元帅,只因在玉帝王母面前搀扶起嫦娥,而被打下凡间,作者把神仙们写的极具丑恶,下凡为猪只为王母一乐。

作者写情写的很痴,小白龙恋江流甘愿化为白马,只为能够感受心爱的人的体温,阿月(嫦娥)花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的时间,造化星辰银河,只为天蓬看了高兴, 孙悟空搅乱了星河,天篷不惜赴死,和孙悟空大战。他们俩的结局最是完美,两人一同在熊熊烈火中死去。还有阿瑶,紫霞和孙悟空,更是里面爱情的核心所在。

孙悟空是最大的悲剧之一。这个人物也是最难理解的作者安排。读起来似乎有点困惑,但我觉得总的观点还是很清楚的。文中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孙悟空,戴紧箍的,不戴紧箍的魔王孙悟空,以及孙悟空拜师学艺时的那个孙悟空。其实三者的对比才让这个人物显得更具悲剧色彩,文中尴尬开始陪唐僧取经的孙悟空早已在五百年的折磨中遗忘了过去,从他和蟠桃树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我本是花果山一妖猴,因不敬天帝而被天帝罚入五岳,关了五百年,后来蒙玉帝开恩,说只要我能完成三件事,就赎了我的罪,以前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第一件,保唐僧西天,第二件,杀了四个魔王,平天大圣牛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通天大圣弥猴王,齐天大圣美猴王)”只待完成任务,功德圆满,摘掉紧箍,获得自由,继而成佛,他的个性,他的斗志全然泯灭一空。而没有戴紧箍的孙悟空则是没有泯灭的魔王孙悟空,他依旧保持着反抗的精神,依旧不屈服,在抗争,“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这依旧是他的信念。他不满那个屈服的自己,杀死了唐僧,加罪于另一个自己。

打死唐僧之后,他喊道“孙悟空,你又犯了一桩天条了!”仰天大叫“我杀了他,如何,有种来杀我呀!”孙悟空到处去找救唐僧之法,找幽冥王,去龙宫借定颜珠,自己却不知道备受嘲笑,堂堂一个孙悟空沦落到毫无个性可言,当然他也不会知道魔王孙悟空在他去过的所有地方都大开杀戒,加罪于那个“堕落的自己”。

文中插入了孙悟空来到须菩提处,看到了当年拜师学艺的自己,当初的自己,斗志昂扬,让一个已无力作为的人去看他少年时的理想,却并没有勾起自己的回忆,而另一个悟空还在呐喊:你们杀不死我!打不败我!

每一次,当悟空想起抗争,想起愤怒,冥冥之中都会有什么东西把这些萌生的东西炬之一空。也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金蝉子,看到了金蝉子和佛祖的赌局,如来是金蝉子的师傅,如来相信时间万物没有什么能逃脱自己的掌控,而金蟾子不相信,想要和如来比个输赢。而赌局的棋子便是悟空。

最后,孙悟空在天空中发出一声巨响。在如来的帮助和鼓励下,孙悟空杀死了孙悟空,孙悟空自杀了。当孙悟空看到手里紧紧攥着的紫色围巾时,他突然想起了这一切。五百年前,五百年后,他们突然不谋而合。文中已经很清楚的揭示了这一切。

“西游记果然只是一个骗局。

没有人能打败孙悟空,能打败孙悟空的只有他自己。

所以打败孙悟空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把过去的一切都当作罪恶,把自己当作过去的敌人,只要他自由,只要他积极。

然而,在神的字典里,所谓解脱,不过就是死亡。所谓正果,不过就是幻灭。成佛就是放弃一切的爱和理想,成为没有灵魂的雕像。

‘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当你杀死过去的自己,才终于找到了通向成佛之路’。如来道,‘现在魔王孙悟空已经不复存在,以后,世人只知道孙悟空成佛了,从此他们再也不会看见你了。’“

这就是正果,这就是佛,天庭和如来就是这么解决了一个战无不胜的魔王孙悟空,并且顺便让孙悟空帮忙解决了,凡尘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妖怪。悲剧!

当然书中有些地方我也没有彻底明白,比如如来最后对观音说,“我输了,原来世上真的有我不能预料之事。”“难道一切不都在你的股掌间”玉帝问。“不,他已经跳出去了。

因为······”他宁愿死,也不肯输。问题就在这里,如来的原意应该是降服孙悟空,魔王孙悟空和孙悟空本就是一人,魔王孙悟空的死,也就是意味着孙悟空的成佛,如来成功降服了孙悟空,为什么却说,魔王孙悟空的死是自己的失败,除非魔王孙悟空和孙悟空之间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那么他和金蝉子的赌便在魔王孙悟空身上。如来说,金蝉子输了,因为魔鬼死了,孙悟空成了佛。金蝉子被砸后,如来说,其实他输了。孙悟空宁死不妥协。就这样,他从不同的孙悟空那里得到了不同的结果。金蝉之子的死是悲剧性的,所以是**的。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