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总结 >

初中英语总结学习方法

初中英语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指导

时间:2024-01-29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初中英语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指导(4篇)。

范文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要处理好文档必须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范文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作用。范文的框架反映了一篇文章中的视角目的和要点,以下内容“初中英语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指导”是由栏目小编给您提供的,经过阅读您会知道更多的有用信息!

初中英语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指导【篇1】

很多初中中学生对自己的听力不是很满意,很想提高,但又不知道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本文旨在帮助学生分析听力不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初中同学们从中得到启迪。

听力不好是结果,想提高听力,首先要分析自己听力不好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再对症下药,才能做到标本兼治,收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听力不好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 自己的发音不够准确。

假设我们的发音能做到和标准音完全一样,那么只要你能听懂自己的发音,就一定能够听懂录音材料的标准音。我们发音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一些初中同学音标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导致单词发音不准确。

试想如果我们错把单词A读成B,那么听到正确的A单词的发音时,我们是不可能反应出来别人所说的是A的。

第二、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发音不准确。

有很多中学生音标基础很好,但是由于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发音不准确,进而导致听力障碍。例如,有些同学养成了发音跟着感觉走的习惯,看见生词很少查音标。英语(论坛)单词的拼写和读音是有规律可循的,初中物理,但不是所有的单词都符合规律。如果这个单词的发音符合规律,那么万事大吉,如果不符合规律,就会造成发音不准,进而导致听力障碍。

第三、对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等知识缺少了解和练习。

单词在句子中由于受到其它单词的影响,发音会发生变化。如果不了解这种变化,我们也会感到听力困难。常见的变化形式有:

连读:前面的单词以辅音结尾,后面的单词以元音开头,在讲话时通常会发生连读。如:an apple, 读成a napple。

弱读:指的是元音的弱化。为了加快语速,或者由于单词在句子中处于次要地位,我们在讲话时往往不发字典里标的强读音,而发弱读音。如am 读成/ m,m/ Can读成 /kn/

初中英语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指导【篇2】

【—学习关于“花费”同义词的方法总结】花费在英语中是比较常用的句型,下文供同学们参考。

花费

sb. spends some 初中数学 time/money on sth

sb. spends some time/money (in) doing sth。

sb. pays some money for sth。

sb. buy sth. for some money。

(sb sells sth. for some money。)

sth. costs sb. some time/money

It costs sb. some money/time to do sth。

It takes sb. some time/money to do sth。

It takes some time/money for sb. to do sth。

同学们对花费的同义句型的转换都记住了吗?如果还没有记住的话,那么希望同学们要用心的记了哦!

初中英语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指导【篇3】

1. ahead of的用法

(1) 表示时间或空间,意为:在……之前。如:

He left one day ahead of me. 他比我早走一天。

A new life lay ahead of him. 新的生活展现在他面前。

(2) 表示、水平、地位或先进性等方面,意为:比……强或高(主要用作表语)。如:

He’s ahead of us in English. 他的比我们强。

He is two classes ahead of me. 他比我高两班。

(3) 用于 ahead of time (schedule),意为:提前、提早。如:

To my surprise he came ahead of time. 使我吃惊的是,他提前来了。

The work was done ahead of schedule. 提前完成了 中考。

2. go ahead的用法

(1) 表示同意或允许,意为:说吧、做吧。如:

A:Can I borrow your dictionary? 你可以用你的词典吗?

B:Yes, go ahead. 可以。

A:Do you mind my smoking here? 我在这儿抽烟可以吗?

B:No, go ahead. 没关系,你抽吧。

(2) 表示继续做某事,意为:继续……吧。如:

Go ahead, we are all listening. 继续讲吧,我们都在听呢!

Go ahead, what happened next? 说吧,下步怎么办?

初中英语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指导【篇4】

新学期将至,对于新学年,特别是刚升入和的新生,如何转变和习惯,适应新环境的生活显得十分重要,本版从本期开始开设生专栏,从、名师辅导、分析等不同角度为广生提供帮助!

对新升入的来说,学科应该安排三个内容。第一、、巩固、梳理所学过的,并在这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面拓宽和加深。第二、些新,要对阶段的一些重要的知识有所了解。第三、要扩展思路和视野,拓宽吸取知识的渠道,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

对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梳理是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英语学科初中部分的知识点,在年级都有很大的覆盖面。因此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是很必要的。可以按课文或单元的顺序从初二开始。让单词、词组彻底过关。单词、词组是最最基础的学习英语元素,没有这些,学好英语无从谈起。每天至少用20分钟时间,跟录音读单词、课文,并进行背诵。这样既锻炼了听力,培养了正确的语音语调,又对单词、词组和一些习惯用法进行了复习巩固。结合上课时的笔记,复习每一课的重点。一般来说,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都会安排一些对本课重点有针对性的操练。可以再做一遍,进而能进一步地巩固。可以到书店去挑选一本与教材相配套的、题型较新颖的同步练习册。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可以做一套相应的综合练习,检验一下最后还有哪些没掌握,还有哪些薄弱环节。把做错的题再重新整理到一起,自己再好好梳理一下思路。如果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可以找同学一起探讨,或者向请教,直至弄懂。

总之,复习梳理这一过程,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遗漏每一个知识点。如果对教材中的重点不太清楚的话,可以找一些相应的辅助教材,里面会有较详细的讲解,帮助掌握重点。

对所学的知识面适当拓宽与加深对知识面的拓宽与加深,这对于提高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来讲,是十分必要的。拓宽与加深,必须以夯实基础为起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的拓宽与加深,实际上就是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初中物理,进而把理性认识转化为学习能力的过程。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扩展词汇量。每个初三新生都面临着一个扩展词汇量的任务。除教材外,可以买其他教辅书的词汇手册作为补充。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扩大词汇。

在复习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和用法上的拓宽。比如:need:作情态动词时,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作行为动词(Vt.)时,它后面的宾语可以是一个名词。再往下拓展,它的宾语也可以是不定式或动名词。其后两种宾语常和主语有关。

一般来说:somebody(主)+need+to do,some-thing(主)+need+doing。这时doing也可用to be done代替。那么也就告诉我们,something作主语时,和need后面的动词通常构成了被动关系。例:The trees need washing/to be washed,从这引申出:如果主语是somebody,但和need后面的`动词也构成被动关系,那么也应该用to be done。试看:The sick man will need to be sent to a hospital。

要做到知识面的拓宽与加深,除了认真复习以外,还应具备钻研精神,肯下工夫,肯动脑筋。如果一旦踏进了这个境地,不仅学习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体会到许多学习的乐趣。

编辑推荐

自己学习方法总结合集


自己学习方法总结(篇1)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1)会质疑,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

(2)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做总结发言;

(3)会实践与创新,参与小组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业、复习、考试学法指导

课外作业的方法

作业是对听课的检查和对授课内容的巩固,因此它包括:复习、作业等. 复习 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数学知识,弄清新学的内容、重点内容及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首先凭大脑的追忆,想不起来再阅读课本及笔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效果才能最好,相隔时间长了去复习,其效果不明显,“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要坚持每天、每周、每单元、每学期进行复习,使复习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这样才能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有的同学在课后往往由于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而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和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必须要求自己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再做作业。 复习巩固应注意掌握以下四种方法: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无论当天作业有多少,多难,都要巩固复习,一定要养成先看书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

(2)广泛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提高,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平时复习更适用于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 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重视实际应用的复习方法。数学复习不能像文科复习主要靠背记,应通过“完成实际作业”来实现对数学的复习,教育家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把知识的实际应用作为重要的复习方法”。

(4)广览博集,突破薄弱环节的复习方法。 要提高数学综合能力,还应突破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一是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加强巩固好课本知识,二是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收集整理,广览博集,突破这一薄弱环节,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作业 会学习的同学都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后做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决不能依赖别人.书写一定要整洁,逻辑一定要条理.对作业要自我检查,及时改正存在的错误,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

总之,同学们做作业时应先尝试回忆复习,归纳、整理知识点,做习题应先审题,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清思路,再开始做作业,完成以后,自我检查,提高准确率。

自己学习方法总结(篇2)

基础理论学起:在学习数学前首先应该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因为数学的每一个理论或者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基础理论为前提的,是环环相扣的理论链的关系。带着这种观点去学习也就不必去死记硬背一些定理、推理之类的知识了,学习起来自然就显得更加容易了!

避免眼高手低:数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熟悉、理解基础理论概念只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最终的目的还是用于实际的操作中,或者说用于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所以要勤于做题练习,坚决避免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也不例外!

四大思维模式:数学体系的四大思维体系: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方程思想。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做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有机结合,用已知数值通过函数的方式和方程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未知待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情况的方式加以讨论并解析出问题的不同情况的答案!

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或许天生就有对数学这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能快乐的学习数学。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笔者认为也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培养:激发孩子求知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引导孩子思维多元化。

探索求知精神:做好以上四步,你就能轻轻松松的学好数学了。如何由“好”到“精”呢?这就需要探索求知精神了。每个人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当你对困难的求知欲超过别人的时候,你在精神上就超过了对方,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境界!

勤奋成就人才:每一个成功都是三分靠的上天“注定”,而七分靠的还是“打拼”。即使再有头脑,再有数学天赋的人,如果一味的在学习中懒惰,在数学方面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而一些即使平平的人,在勤奋的督促下也能做到一番作为。勤奋是成功的阶梯!

最全的数学学习方法

(1)多看数学书,抓住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考试题有知识面全、注重基础的特点。所以学生要从基本的做起,多看课本。基础差的学生更要多看几遍。在看课本的过程中要强调一点:第一、例题要重读,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要珍惜每道例题,可以自己先试着做一做,然后在看解答。第二、概念要精读,比如射线、二次函数等的概念都是很精准的,要一字一句的仔细阅读。才能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第三、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点出来,把公式、结论等画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等批出来,把没看懂的地方问出来。

(2)学会听课

老师每节课讲课发的讲义都是知识点很全面的。大家都认真听,可是听课后的效率为什么会不同呢?所以要学会听课。听课中要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4)听立体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总结。

(3)建立纠错本

学生要把典型例题、出错的题目写在纠错本上。错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根本就不会做,因为太难了,没有思路;另一种是自己会做,因为粗心做错了,我觉得,最有机制的错题是第二类。因为粗心也有很多种,我们也要分析它,为什么会错?有哪些教训?下一阶段怎么学?

(4)做题规范

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条理要清楚。平常的__题目要正确的由条件画出图形。老师平常给学生做示范作用,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学会总结

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的练习,列出重点、难点、自己哪些不会?归纳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自己学习方法总结(篇3)

论文摘要: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论文关键词:埋头,更要,抬头,新课程,背景

著名哲人笛卡尔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这就是说,如果想要获得知识,就一定要通过优异的方法、有效的途径来达成,学生学习当然如此。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富有成效地让学生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搞好学习,就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只有这样,才能够走向事半功倍,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减负增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

通过近二十年教学实践的反思、梳理、归纳、整合与提炼,笔者深深体会到,借助以下两种主要方式让学生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实用而奏效。

一、学习借鉴法。

在最初阶段,或是学生年级比较低的时候,可以采取这种推荐一些名家的学习方法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感悟、领会到其中的精要之所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学得”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逐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语文学科积累写作素材的五种方法:

1.达尔文式。就是直接向自然索取素材,从调查研究、试验和各种实践中亲手获得第一手资料。达尔文为写《物种起源》,进行环球考察,历时23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乏调查研究、试验和各种实践活动,就可以学习、总结这样的方法来丰富、储备自己独有的写作材料,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来。

2.鲁迅式。主要是从文献中搜集材料,鲁迅研究中国小说史,翻阅经、史文集上千卷,这使他的著作内容非常翔实,旁征博引十分精确,论述充分有力,令人击节叹服。这一点学生同样能够做到,他们在各科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将经典的名人故事、凡人事迹,以及数据、箴言等做摘录,以备不时之需。

3.蒲松龄式。主要是向人民群众搜集写作素材。蒲松龄在路口摆茶摊,免费招待过往行人,听他们讲奇闻异说,“人事鬼事”,边听边记,经过20多年的积累、加工,写成了《聊斋志异》。

这就启发我们学生,在平时与同学、朋友、家人谈古论今,或是在乘车、购物、旅行……的时候,可以将别人谈论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见闻进行收集、整理,为自己所用。

4.李贺式。主要是随吟随记。李贺为写出优美动人的诗篇,经常背着破旧的锦囊,骑着毛驴外出游历,一路上所见的自然风光、人情风俗常使他吟出一句句诗来,他随手将诗句记下来,丢进锦囊,返回后,把零散的诗句加工整理成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歌。此例可以如法炮制。

5.梅尧臣式。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又快又好。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人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大家都羡慕梅尧臣出口成章,落笔生花。

不久,人们发现梅尧臣有个奇怪的现象:他坐在船上观看沿途的景物时,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上总带个小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赶紧塞在口袋里。

同船的人都迷惑不解。一天梅尧臣有事离船,有人偷偷打开那个布袋,看见布袋里有无数个小纸条,上面全写着诗句,有半联的,有一联的,有只写几个字的。秘密原来在这里,这个布口袋,就是梅尧臣写诗的材料仓库。

这与现代作家茅盾先生随身携带纸和笔,把看到、听到的重要的`人与事情记录下来的做法何其相似乃尔。

二、回望提炼法

我们说,任何好的、有效的方法都会因个体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情况,因此,要让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应该在学生对自身学习经历、体会的前提下,总结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最实用的。

例如,在背诵、默写古诗文的时候,我们班级的张同学就先于其他同学完成不论是限定的课堂上几分钟之内或是课下的背诵,还是平时的默写、测验,他都准确、快速地“独占鳌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后,一天下课时,我请他说说其中的“秘诀”,他道:“之前,我对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非常‘头大’,但也不能不去做,就这样,我开始寻思着攻克的办法,经过大约三周时间的验证,我发现,对于四句或八句这样比较短小的古诗,可以根据押韵或记住每句开头一两个字的办法,就很容易背出;对于相对长些的、拗口的古文,如《出师表》《鸿门宴》等,则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加以解决,即按照老师提出的时间结点,视课文长短,每天背出一、二段,并且,在能够背出的时候,先于老师要全班默写时自己就默写一遍,之后,再对照课本改正错误之处,当与同学们一起默写的时候,自己就能够顺利、正确地默出了。至于其中生僻、难写的字,在看准笔画后第一次就写对,否则,改正就困难了。”

对张同学所说的做法与体验,我让他自己仿照以上介绍的名人学习方法,先行总结、命名,谓之“张氏古诗文学习法”,他很“得意”、自豪,并向其他同学介绍,以此引发了班上同学对各自学习方法的总结、归纳,几乎每个学生都总结出一到二种(不同学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现例举几种如下:

1.王式英语学习法。王同学是班级的英语课代表,他说自己从来没有一些同学那样对英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艰涩与负担,而是一直在分享着英语学习的快乐与幸福。(1)先书本,后课外。就是首先把课本上的内容熟练掌握,再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样,使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自然就能够学好英语。而不是如有些同学那样课文都一知半解,就借来原著“硬”读,结果是课内、课外都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都没有学好。读英语原著变成了查英语词典、记忆生词的过程,成为了苦差事,以致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得不偿失。

(2)读听结合,用好磁带与影视。每天听30分钟左右的原声磁带,或是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观英文电影。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英语对话、交流。

(3)熟读成诵。就是把经典课文与课外阅读中感到特别精彩的片段熟读成诵,积累语感与语言材料,为今后的阅读与英语写作提供帮助。

(4)对话交流。包括在外教课上,外出时与说英语的外国人进行主动的英语交谈,以此“制造”英语学习机会,提高听说能力。

2.李式数学学习法。李同学在多次数学竞赛中都取得了好名次,由此,他总结出属于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有的人说,要学好数学必须大量做题目,其实,学习数学的关键不在于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会不会边做题边思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同时,还要很好地将学习的书本知识有效迁移到课外题目的解答上。从我的经验来看,对于基本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关联,一定应有足够的重视,在做习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弄清知识间环环相扣的联系。如果只是一味做题,不去总结归纳,是一定学不好数学的。

3.袁式化学学习法。袁同学化学成绩出类拔萃,他总结的学习化学的方法是:

(1)记忆与原理、规律理解并重。对于化学元素符号、原子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混合物、化合物的性质等,一定要熟记。同时,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同类题型及解题思路。

(2)善于“瞻前顾后”。就是对每次的作业、单元测验等都进行得与失的分析,从而扬长避短。

(3)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一定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和自己亲自所作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揭示物质的特性与本质。另外,实验直观,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4.杨式物理学习法。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理科中,被公认为最难的学科。既要用到推理与计算这种逻辑与数学知识,又要观察、实验等。鉴于此,许多学生视为畏途,但杨同学却对此情有独钟,所向披靡。原因就在于她掌握与总结了其中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预习不可少。通过预习,对重、难点知识一清二楚,并且做好标记,凡不懂的地方,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就予以格外关注,从而用力突破。

(2)“庖丁解牛”很必要。物理这门课由力、热、电磁、机械等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如果像庖丁解牛一样,将各个部分分解开来学习,就会由难变易。

(3)错题本少不了。就是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与各次考试中做错的题目集中写在一个专门的错题本上,时常拿出来重温,如果已经真的会了,就从中删去,依然不会的题目,再通过复习书本有关知识或是请教老师、同学进行化解。如是,不会的题目就会逐渐减少,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一定会有长足进步的。

……

总而言之,新课程背景下,要让学生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在在不断学习借鉴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帮助、指导学生,针对各自的学习能力、水平、体验等进行方法的不断总结,摈弃被实践证明的不当的学法,代之以务实、高效的学习方法,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果实飘香,一路芬芳。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总结精选7篇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总结 篇1

高中英语知识的学习中,定语从句是重要的内容,也是高考试题中占分数比重相对较高的题型。

注意:指物时,whose+名词=the+名词+of which或 of which+the+名词

常用于下列结构:such…as; so…as;the same…as; as…as

as可放在主句后,主句前或主句中间;which只能放在主句后。

2. as起连接作用,表达说话人的观点、看法,并指出主句内容的根据或出处,意为“正如,正像”。

Which相当于并列句,可以用and this来代替,意为“这一点,这件事’”。

注意:as常用于下列结构:as we know/ as is known to all, as we all can see, as has been said before/above,

as might be excepted, as is often the case, 一般不能用which代替as。

3. 在从句中作主语时,which既可作系动词be的主语也可作实义动词的主语,而as只可作系动词be的主语。

1. .先行词为 all , much, everything, nothing , 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none, the one等不定代词时

2. 先行词被only, any, few, little, no , all, just , very ,right等修饰时.

3. 当先行词是最高级或被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

4. 当先行词是序数词或被序数词修饰时。

5. 当先行词是数词时.

6. 当先行词既指人又指物时。

7. 如有两个定语从句,其中一个关系代词已用which,另一个关系代词则宜用 that。

8. 主句是There be结构,修饰其主语的定语从句宜用that 作关系代词。

9. 被修饰成分为表语,或者关系代词本身是定语从句的表语时,该关系代词宜用that。

10. 先行词为what,关系代词用that。

11. 有时为了避免重复而使用that引导定语从句。

1. 当介词放在关系代词之前时。

2. 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3. 当关系代词指整个主句的概念时。

1.当先行词是one, ones,anyone或those时。

2. there be 结构中。

3. 当先行词是人,后面有较长修饰语时。

4. 为了避免重复或引起歧义。

5. 当先行词是I,you,he,they等时(常用于谚语中)。

6. 先行词是指成员的集体名词。

7. who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8. 先行词是拟人化的名词。

9. 先行词指特定的人时用who,不指特定的人用that。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总结 篇2

1.I will call you this evening.

2. Students will use computers to learn in the future.

3. He will help his sister with her lessons.

4. We won't be free(空闲的) this afternoon.

5. She will not listen to me.

6.The birds won't fly away to the south when the weather turns cold.

7. There will be a strong wind soon.

8. I will not tell it to him.

9. I think it will be very hot in Beijing next summer.

10.He will use his pen and his computer.

11. Will there be heavy rain tomorrow?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总结 篇3

一、一般现在时

1、表示经常发生的习惯性的、现在反复出现的动作或状态,常用的时间状语有:always,usually,seldom,sometimes,everyday,nowandthen,onceaweek等。

2、表示眼下或目前等现在时间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带有一定的持续性。

3、表示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

4、书报的标题,故事的叙述,小说、戏剧、电影等情节介绍,图片的说明等。

5、时间表、时刻表、日程表、节目单、课程表等按规定将要发生的动作,只限于go,arrive,leave,start,stay,return,begin,come等动词。

6、在时间、条件、方式、让步状语从句中,表示将来的动作。

注意:一般现在时可以用于定语从句或宾语从句中表示将来。

7、用在某些表达中,表示现在正在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Herecomesthebus!Howitrains!

二、一般过去时

1、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点发生的动作或所处的状态,与现在没有关系。常用的时间状语有:yesterday,lastnight,atthattime等。

2、表示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反复出现的动作或状态,与现在没有关系。

3、用usedtodo或woulddo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

4、有些情况发生的时间没清楚表明,但实际上是“刚才,刚刚”发生的,属于过去时间,应使用过去时态。常见的有Ididn’tknow…或Iforgot…等。

5、一般过去时可与today,thisweek,thismonth等时间状语连用。

三、一般将来时

1、will/shalldo

(1)表示将来会出现的动作或状态。常用的时间状语:thisevening,tomorrow,nextweek/month…,attheendofthisterm,inafewminutes等。

(2)表示将来经常发生的动作。

(3)表示事物的固有属性或必然趋势、倾向。

(4)表示说话过程中做出某种决定。

注意:条件状语从句中的will表示“决心,意愿”,此时will是情态动词表示意愿。

2、begoingtodo

(1)表示已经决定或安排要做的事。

(2)表示根据某种迹象认为在最近或将来将要发生的事。

3、betodo

(1)表示约定、计划或按职责、义务要求即将发生的动作。

(2)表示说话人的意志、意图、职责、义务、命令。

(3)表示注定要发生的事情。

4、beabouttodo

(1)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意为“正要,即将”。

(2)不可与表示具体的将来时间的副词或副词性短语连用,但可以同由as或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

5、某些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

四、过去将来时

1、would/shoulddo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来看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将要存在的状态。通常用于其主句的谓语为过去时态的宾语从句中。

2、were/wastodo表示过去将来时间的安排,如果这个安排后来被取消,没有实现,则用was/weretohavedone表示。

五、现在进行时

1、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而尚未完成的动作或状态。

2、表示现阶段一直在进行的动作,但说话时不一定正在进行。

3、有时可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只限于go,come,stay,leave,start,begin,arrive,return,fly,drive等动词),这时常有一个表示将来时间的状语。

4、常与always,forever,constantly,continually,allthetime等时间副词连用,表示反复发生的或习惯性的动作,常表示不满、抱怨或赞赏等情感。

5、有些表示感觉、情感的动词不能用进行时,它们是:know,understand,love,like,hate,feel,desire,wish,want,refuse,remember,hear,see,have等,这些动词一般不用进行时,通常用一般现在时态,表示说话时发生的动作。

六、过去进行时

1、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内正在进行的动作。这一特定的过去时间通常有时间状语(从句)或由上下文来表示。

2、表示过去某一阶段一直在进行的动作。但说话时不一定正在进行。

3、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的角度看将要发生的动作,用于某些动词。(见现在进行时3)

4、与always,frequently等副词连用,表示感情色彩。

七、将来进行时

1、表示在将来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段正在进行的动作。

2、表示根据计划或安排在将来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此时一般有具体的时间状语。

3、表示将来某一时刻自然发生的事,而不是人为安排要做的事。

4、表示有礼貌地询问对方的打算,语气比较委婉。

八、现在完成时

1、表示过去发生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常用的状语有already,yet,just等。

2、表示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而且还可能继续下去的动作状态。往往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today,thisweek,lately,recently,inthepastfewdays,since,foralongtime等。

注意:(1)非延续性动词在肯定句中不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

(2)此类动词在否定句中则可以与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这类动词有:begin,leave,go,borrow,come,return,born,die,buy,arrive。

3、在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中,现在完成时代替将来完成时,表示将来某个时刻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

4、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现在完成时:表示某一已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强调的是现在的情况,不能喝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

一般过去时:只单纯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和现在不发生联系。它可以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

九、现在完成进行时

1、表示从过去某时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可能刚刚停止,也可能还在继续进行。

2、重复的动作表示感情色彩。表示一直到说话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内一再重复的动作。

3、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区别

(1)表示动作已完成,着重结果;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动作的进行,强调动作的持续性。

(2)状态动词、知觉动词或情态动词如:see,feel,know,love等,不用于现在完成进行时,但可用于现在完成时。

十、过去完成时

1、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或动作以前已经完成了的动作,即“过去的过去”。

注意:在含有时间状语从句的复合句中,若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则不需用过去完成时,尤其是在含有before和after的复合句中,常用一般过去时代替过去完成时。

2、表示未曾实现的希望、打算、意图、诺言等。常用hadhoped/planned/meant/intended/thought/wanted/expected等或用上述动词过去式接不定式表示即:hoped/planned…+todo。

3、过去完成时用于hardly…when,nosooner…than等固定句型中。

十一、不能用被动语态的情况

1、therebe结构及所有的不及物动词或词组充当谓语时,无被动语态。

2、系动词无被动语态。

3、一些表示状态的及物动词,如cost,have,own,possess等不能用被动语态。

4、表示“希望、意图”的动词,如wish,want,hope,like,love,hate等不能变被动语态。

5、当及物动词leave,enter,reach等的宾语是表示地点和处

十二、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

1、某些动词形式上主动,但含有被动意思,往往表示主语本身的性质,而且主语应该是事物。

2、在“have+宾语+todo”结构中,当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在句中出现时,不定式用主动语态,否则用被动语态。

3、在“be+形容词+todo”中,不定式的逻辑宾语是句子的主语,用主动表被动。

4、在某些词组中,用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被动。

(1)beworthdoing

(2)want,require,need后面的动名词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

(3)with复合结构

十三、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的几种情况

beseated(坐着),behidden(躲藏),belost(迷路),bedrunk(喝醉),bedressed(穿着)

专题五:情态动词

一、can和could

1、can的用法

(1)表示体力和脑力方面的能力。

(2)表示对现在的动作或状态进行主观的猜测,主要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3)表示可能性,理论上的可能性,意为“有时候可能会”,可用于肯定句。

(4)表示允许,意思与may接近。

(5)表示说话人的推测、怀疑、惊异、猜测或不肯定等,主要用于否定句、疑问句或感叹句中。

(6)can的特殊句型

cannot…too/enough表示“无论怎么...也不过分”“越...越好”

cannotbut+dosth.表示“不得不,只好”

2、could的用法

(1)表示能力,指的是过去时间。

(2)表示允许,指的是过去时间。

(3)表示可能,可以指过去时间,也可以指现在时间,表示语气缓和。

(4)委婉客气地提出问题或陈述看法,指的是现在时间。主要用于疑问句,回答时用can。

3、can与could的区别

can表推测时只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could无此限制)。couldn’t的可能性比can’t小。

4、can与beableto的区别

(1)现在时:无区别,但后者不常用。

(2)完成时;can没有完成时,此时要用have(has,had)beenableto。

(3)将来时:can没有将来时,要用willbeableto。

(4)过去时:could表示一般能力,was/wereableto表示在具体场合通过努力成功做成某事的能力。

二、may和might

1、may的用法

(1)表示询问或说明一件事可不可以做。

(2)表示一件事或许会发生或某种情况可能会存在,通常用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

注意:表示可能性时,can’t语气强,表示“不可能”,maynot语气弱,表示“可能不”。

2、might的用法

(1)表示询问或允许,指的是过去时间。

(2)表示可能发生的事,可以指过去时间,也可以指现在时间,语气更加不肯定,可能性比may小一些。

3、may与might的特殊用法

(1)“may+主语+动词原形”表示祝愿。

(2)“may/mightwell+动词原形”表示(完全)能,很可能。

(3)“may/mightaswell+动词原形”表示最好,满可以,倒不如。

(4)maybe是“情态动词+系动词be”结构,表示“可能有,可能在”,否定式为maynotbe。

maybe是一个词,为副词,意为“大概,或许,可能”,在句中作状语。

三、must的用法

1、表示“必须”,多强调说话人的主观看法。

2、must和haveto的区别:

(1)must表示说话人的义务或说话人主观认为“必须,应当”做某事;haveto表示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必须,不得不”做某事。即must侧重说明主观看法,haveto强调客观需要。

(2)must只有一种形式,可用于现在、过去或将来时,但haveto有不同的形式,可用于不同的时态。

(3)在否定句中,don’tneedto,don’thaveto,needn’t表示没有义务;mustn’t表示禁止。

3、must的否定形式mustnot/mustn’t意为“不许,禁止”,表示绝对禁止。若表示“没必要,不必”,应使用needn’t或don’thaveto。

注意:对must作否定回答时,不用mustn’t,用needn’t或don’thaveto。

4、must表示“偏偏”,指令人不快的事情。

5、must用来表示推测,意为i“准是,肯定是”,一般用于肯定句,肯定程度比may,might大的多。

四、need的用法

1、need用作情态动词,后面接动词原形,通常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2、回答need时,肯定回答用must,否定回答用needn’t或don’thaveto。

3、need用作实义动词时,有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后面加todo。

4、needtodo和needdoing

needtodo中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就是主句的主语;needdoing是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即need前的主语就是need后面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

注意:want和require作“需要”讲时,和need的用法相同。

5、needn’thavedone与didn’tneedtodo

needn’thavedone表示过去本不必做但实际上却做了某事

didn’tneedtodo表示过去不必做而实际上也没做某事

五、dare的用法

1、dare用作情态动词,后面接动词原形,通常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和条件句中;它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但有过去式(dared)。

2、dare用作实义动词时,有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后面加todo。

注意:(1)Idaresay意为“我认为,我相信,很可能”。

(2)dare用作实义动词时,表示“敢冒(危险),不俱”。

(3)dare可用于激将或挑战。例:Hedaredmetojumpdown.

六、will和would

1、will的用法

(1)可以表示主观意志、意愿,可用于各种人称。

(2)可以表示经常性、习惯性、倾向性等,意为“经常,惯于,总是”。

(3)表示命令(说话这确信命令一定会得到执行)或允诺。

(4)will可用于祈使句的附加疑问句。

(5)用于疑问句,表“邀请,请求”,常与第二人称you连用。

2、would的用法

(1)作为will的过去时态,用于过去时中,表示主观愿望或意志,意为“愿意,执意”。

(2)用与第二人称,表示谦恭的请求或征求意见,比will更为客气。

(3)表示过去的习惯,后接动词原形,意为“总是,总会”。

(4)would表意愿用于词组中。

Wouldlike“喜欢,想要”(=wouldlove)

Wouldrather“宁愿”

七、shall和should

1、shall的用法

(1)shall用于第一、三人称陈述句中,表示说话人征求对方的意见或向对方请示。

(2)shall用于第二、第三人称陈述句中,表示说话人给对方的命令、警告、允诺或威胁。

(3)用于所有人称,表示规章、法令、预言等,可译为“必须”。

2、should的用法

(1)表示义务、责任或劝告、建议、命令等,意为“应该”。

(2)表示有一定根据的推测、推论或可能性,意为“可能,该”(肯定的语气没有must表推测时强)。

(3)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示惊讶、难以相信或不应该的事。

(4)oughtto和should的比较

A、oughtto也可以表示推论、可能性,和should用法一样。

B、在省略回答中,oughtto中的to可以省略。

C、should和oughtto表示做正确的事情或理应做的事情。

besupposedto意为“被期望,应该”,表示被期望发生或根据安排、要求做某事,或认为做某事是正常的。

八、hadbetter意为“最好”,’dbetter为其缩写形式,其后续跟动词原形。

注意:hadbetter的否定形式hadbetternot。

九、usedto“过去常常”,仅用于过去时态中,通常用于所有人称。

1、usedto+动词原形,表示过去(有规律的)习惯或过去某一时期的的状况,但现在已不存在。

2、其反意疑问句简略回答中,也有两种形式:didn’t,use(d)n’t

3、usedto和would的区别

(1)usedto可表示过去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而would仅表示过去习惯性或重复性的动作。

(2)usedto强调过去的行为同现在的对比,含有“过去如此,现在已不再这样了”之意。Would仅表示过去习惯性动作,没有预先在对比的含义。

(3)usedto不能跟表确定时间短的时间状语连用。

(4)usedto可用于无人称句和存在句,而would则不可。

4、usedto与beusedtodo和beusedtodoing

(1)usedto表示“过去常常”隐含现在不这样了,其中to是不定式符号,后跟动词原形,仅用于过去时态。

(2)be/get/becomeusedto表示“习惯于”时,意为“变得习惯于“或“开始习惯于”。

(3)beusedtodo表示“被用来”。

十、情态动词后的某些动词形式

1、情态动词+havedone

(1)“must+have+done”表示对过去事情的肯定推测,译成“一定做过某事”,该结构只用于肯定句。

(2)“can't+have+done”表示对过去事情的否定推测,译成“不可能做过某事”。

(3)“can+have+done”表示对过去行为的怀疑,用于疑问句,译成“可能做过……吗?”

(4)“could+have+done”是虚拟语气,表示对过去事情的假设,意思是本来能够做某事而没有做。

(5)“may+have+done”表示对发生过的事情的推测,意思是“可能已经”或“也许已经”,用于肯定句中。

(6)“might+have+done”表示对过去事情的推测,might与may意思相同,多用于虚拟语气结构中;还可以表示“本来可能……”。

(7)“would+have+done”虚拟语气,表示对过去事情的假设,意思是“本来会做”。

(8)“should+have+done”意思是“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没做。”“shouldn't+have+done”表示本来不应该做某事,而实际做了。含有指责对方或自责的含意。

(9)“oughtto+have+done”表示过去应该做而实际并没有做,译成“理应做……”,往往表示遗憾。与“should+have+done”用法基本一样。

(10)“need+have+done”表示本来需要做某事而没有做。“needn't+have+done”则表示“本来不需要做某事而做了”。

2、情态动词+bedoing:表示对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的推测。

十一、含有某些情态动词的反意疑问句

1、must

当must表示命令时,反意疑问句用needn’t。

当must表示推测时,反意疑问句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即与把must删掉后的陈述句的反意疑问句保持一致。

2、can’t

当can’t表示没能力做某事时,反意疑问句用cansb.?

当can’t用于表推测时,反意疑问句由实际情况决定,即由去掉can’t后的真实陈述句决定。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总结 篇4

(1) shall / will + 动词原形。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特别是表示客观性的事情或在某条件下要发生的事情,只能用此结构。如:

What shall we do if he doesn't come? 如果他不来,我们该怎么办?

Will you be free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有空吗?

I think he will tell us the truth. 我想他会告诉我们真实情况的。

(2) 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表示已经计划或安排好了的事情,也可表示有迹象表明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如:

We are going to have a meeting to discuss the matter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开会讨论这件事情。

Look at the black clouds over there. 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 soon.

看一看那边的乌云,我想天要下雨了。

There is going to be an English evening this week. 本周要举行一个英语晚会。

(3) be to + 动词原形。表示一种常规性的活动或注定要做的事情。如:

Who is to clean the classroom today? 今天该谁打扫教室了?

When are you to return your library book? 你什么时候要还图书?

The bridge is to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这渡桥该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4) be about to + 动词原形。表示就要做或正好要做的事情。往往暗含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因此,句子不能再用时间状语。如:

Don't leave. Li Lei is about to come. 不要走了,李蕾就要来了。

Be quiet. The concert is about to start. 安静下来,音乐演唱会就要开始了。

(5) be +现在分词。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这个句型中动词主要是瞬间动词:come, go, leave, arrive, begin,

start, stop, close, open, die, join, borrow, buy等。如:

Go ahead, and I'm coming. 走前面一点吧,我就来。

The dog is dying. 那条狗要死了。

Hurry up. The shop is closing. 快点,商店就要关门了。

(6) 一般现在时。表示一种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动作。比方说,上课、飞机起飞、火车离站等。如:

Don't hurry. The meeting starts at a quarter past eight.

不要匆忙,回忆八点过一刻开始。

The bus goes back at four thirty. 汽车四点返回。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总结 篇5

高二定语从句专练之三

A. that B. where C. to which D. what

18.Joanne was her old friend,         she borrowed a necklace.

A. from who B. from whom C.  to that D.  to whom

19.This book is for the students           native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A. that B. of whom C. whose D. who's

20.He built a telescope         he could study the skies.

A.  in which B. through that C. from which D. through which

21. ”Wait till you see        we'll make for you to your own measure“

A. that B. if C. the clothes D. which

22.Are you the man          bicycle was stolen?

A. who is B. whose C. his D. of which the

23.Here is the watch        in the shop window.

A. you saw it B. that you saw it C. that saw it D. you saw

24.He makes good use of the time          he can spare.

A. that B. in which C. in that D. when

25.Those            to see the new film write down your names, please.”

A. want B. who C. that wants  D. who want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总结 篇6

1. cultural relics文化遗产

Many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were exhibited at the museum.

博物馆展出了许多出土文物。By definition the capital is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a country. 根据定义,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

2. rare and valuable 珍贵稀有

3. in search of 寻找,寻求 = in search for

He went to the south in search for a better future.他为了寻找更好的前途到南方去。

4. in the fancy style 以别致的风格 in … style/ in the style of ……以……风格

These clothes are too fancy for me, I prefer plainer ones. 这些衣服对我来说有些花哨,我还是喜欢素净些的。

5. a treasure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 which took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about ten years to make. 用金银珠宝装饰起来的珍品,一批国家最优秀的艺术家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才把它完成。

decorate with 以。装饰

6. be designed for …为……而设计

by design 故意地

This room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to be my study. 这间屋子原预定做我的书房。

His parents designed him for the army, but he preferred the navy. 他父母打算要他当陆军,但是他却喜欢当海军。

7. belong to 属于

We belong to the same generation. 我们属于同代人。

8. in return 作为回报/报答/交换 in turn 依次地,轮流的;转而,反过来

9. serve as 作为,用作,充当,起作用

The room can serve as a study. 这间房子可作书房用。

10. Later,Catherine II had the Amber Room moved to a palace outside St Petersburg where she spent her summers. 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派人把琥珀屋搬到圣彼得堡郊外她避暑的宫殿中。

have sth done 请/让别人做某事,使得,蒙受某种损失

We had the machine repaired. 我们请人把机器修好了。

11. In 1770 the room was completed the way she wanted.

Police are combing the woods for the missing children.警察搜遍树林以寻找失踪的孩

12. be at war 处于战争状态,交战

13. remove some furture and small art objects 把一些家具和小件艺术品搬走

He removed the mud from his shoes. 他去掉鞋上的泥。

This old table is a valuable piece of furniture. 这张旧桌子是一件很珍贵的家具。

14. in less than two days 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

15.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for…There is no doubt that she will keep her word.毫无疑问她会遵守诺言的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ese Taiwan belongs to China. 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台湾属于中国。

.without doubt 无疑地,确实地

He is without doubt the cleverest student I've ever taught.

他确实是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最聪明的

16. rather than 胜于,而不是

Tom rather than Jack is to blame. 该受责备的.是汤姆,而不是杰克。

I prefer to read rather than sit idle. 我宁愿读书而不愿闲坐着。

We aim at quality rather than quantity. 我们的目的是重质不重量。

17. Nor do I think they should give it to any government. 我也不认为他们会把它交给任何政府。

18. do with 处理,忍受,对付

I can't do with his insolence. 我忍受不了他那傲慢无礼的态度

What do they do with the coin? 他们是怎样处理这枚硬币的?。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总结 篇7

高二定语从句专练之一

1.This is all          I know about the matter.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whether

2.This is the job       they laughed.

A.  which   B. that C. at that D. at which

3.Beihai Park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park      built about 300 years ago in Beijing.

A. which , was B. where, were C. that, were  D. that , was

4.Who was the grey-haired old woman     at yesterday's meeting?

A. we saw her B. we saw C. we saw whom D. she was seen

5.her basket was full of bananas,             was given by Uncle Smith.

6.They went to see their father during those days           he stayed in hospital.

A. when B. which C. that D. on that

7.This factory will not take on anyone               eyesight is weak.

A. of whom B. whom C. of that D. whose

8.Let me think of a proper situation            this idiom can be used.

A. where B. that C. which D. for which

9.On the table she found a piece of paper            so

[荐]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策略总结精选


就“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策略总结”这个话题我们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文档编写是每个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当我们不知道怎么下笔时可以借鉴相关范文。通过模仿范文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流畅自然。怎么样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范文呢?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策略总结 篇1

在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时,老师都会讲物理难学,在未学习物理之前就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听说物理教难学。因此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学,越难越怕学。

(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 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

(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诚然,物理是难学,但绝非学不好,只要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按照前面谈到的去做,理解注重思考物理过程,不死记硬背,常动手,常开动脑筋思考,不要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或老师。在学习中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就能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时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四定即定作用点、定方向、定标度、定长度,两标即标箭头、标数值和单位。”现代社会的发展,物理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学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以学好物理报效祖国为内部动力,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物理知识。 先把书本基础内容搞懂,要理解透彻。公式、定理都要滚瓜烂熟。还要把学过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做到心中有数。 看到题目时,首先分析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具体到什么公式,什么定理。然后根据已知和所求顺推、逆推求解。 还有,我的经验,改错本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哦!把自己的错题收集起来,改正,写明原因,心得,做了还需要经常看才会有效果。 其实有时候也并不需要照搬照抄把整个题写下来,把知识点记下就行。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整理的有条理,避免重复劳动。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策略总结 篇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结构。在它的研究领域里,有“力”的较量,有“热”的爆发,有“光”的闪耀,有“电”的神奇,还有“原子”的奥秘。大到天体和宇宙,小到原子和原子核的内部,都有物理学的足迹。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说过:“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主导。”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各种观念、理论和方法渗透到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

要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进行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特别是在高中物理中概念、规律、定理、公式等比较多,单纯地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清楚这些公式结论的适用条件或范围,才能有效地进行运用。

三、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五种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不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不能学好物理的。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须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应用。应注意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千万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规律的字面意义上,或者是死记硬背,而要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适用条件。才能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具体的物问题。

可以这样说,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和规律因其抽象性,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加速度”、“惯性”、“牛顿定律”、“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等,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滑动摩擦力”这个概念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互相接触”说出了滑动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电荷间作用力以及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呢?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滑动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滑动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滑动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在平时学习物理时,我们应十分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深思熟虑其含义,使之变成自己的观点。要花力气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素质。否则,若在学过物理后,只是死记住一些定义和公式,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就难以用科学的物理眼光去分析问题,不能把普遍公式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或者不管条件乱套公式,看不清问题的实质。

怎样才能理解物理概念呢?

(1)、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2)、明确概念的内涵。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概念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对于物理量其内涵包括: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是否是矢量?如果是矢量,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是标量,它的数值是如何定义的?它的单位是什么?

(3)、明确概念的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也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

(4)、了解该概念与有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在学过“位移”概念后,应了解定义这个物理概念是用于描述物体在机械运动中位置的变化,为下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做准备;其内涵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大小就是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单位是长度的单位:m,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是:路程是标量,是路径的长度;在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怎样才能理解物理规律呢?

(1)、明确形成规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

(2)、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述。包括:该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该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明确规律表达中的关键词句,明确规律的数学公式的物理含义等等。

(3)、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所以,物理规律总有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4)、明确该规律与有关规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出的物理事实与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理论经过推导论证,得出新形式的定理或推论;应用必要的数学对问题进行推导,得到新的结论或公式,作出判断。推理和判断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物理学中的推理要以物理理论和事实为依据,思维过程一定要合乎逻辑,绝不能凭空臆造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因此,透彻了解和熟悉物理学的各个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事实,想清楚其中的道理,这是进行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要训练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只有周密的思考,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理。

3.分析综合能力: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弄清产生的原因与条件。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不但复杂问题要这样做,简单问题也应这样做。我们要通过知识的运用,提高独立地、灵活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要独立地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综合解决物理问题。

分析综合能力也表现在要求同学们会独立地处理不熟悉或者未见过的问题,即所谓的“生题”。处理这类问题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都是同学们已学过的,甚至是非常熟悉的。要求同学们能独立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这类问题。这类问题并不一定复杂,有的看起来可能很简单,涉及的知识内容也不一定多。它不仅要求同学们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具有比较准确和深刻的理解,还要求同学们能独立地把它们应用到所涉及的问题中去。

处理物理问题时,有时可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就要求同学们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要把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并力求融会贯通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处理物理问题时才会有较大的“自由度”,否则就会思维狭窄,缺乏从不同角度看清其中道理的眼光和能力。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课本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的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有一句话是一些同学们对理科各科特点的总结:“物理难,化学繁,英语数学作业做不完”,由此反映出不少同学认为高中物理难学!其实这些同学觉得物理“难学”,并非智力不足,相反有很多人“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

1.心理因素:在上高中前就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

2.教材因素:高中物理以定量研究为主,数学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明显提高。

3.方法因素: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即使一些概念、定律背下来了,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而无法求解,即所谓“(上课)一听就懂,(课本)一看就会,(习题)一做就错”,还有许多同学说“我觉得花在物理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习题也没少做,可成绩却总是上不去”,总有投入不少,产出却不佳的失望。

所有这些使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逐渐地一些同学对物理学习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同学们切身地感受,进一步证实了学长们的话,于是高中物理的难度无形中又被放大了许多,久而久之在同学们的心里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心理障碍:物理真难学!

诚然,高中物理有一定难度,那么,我们还有没有学好的希望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有信心,同时要有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曾经带领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的主教练米卢先生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同学们初上高中,一开始就对物理产生了畏难心理,背着沉重的包袱以消极的态度面对物理,学习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学习的效果怎样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同学消除心里障碍,调整好学习心态。其实,既然高中物理是按照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科学地安排给我们的课程,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它,以科学的方法对待它,就一定能学好高中物理!

因此,只有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迈出坚实有益的步伐——态度决定行动,有了积极的态度,才会有积极的行动。在此,不妨带上一些霸气——我一定能学好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实践证明: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没有,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分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我们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六环节”学习法,六环节是“预习→上课→复习→练习→质疑→小结”。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自己独立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通过课前的预习,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需要用到但又遗忘了的已学知识,课前及时补上,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二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新旧知识衔接,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第三,可以使我们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然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告终”。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从心理学规律上看就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探索规律的动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集中精力、明确目标,取得最好的听课效果。

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上课。获取各门知识的信息、掌握各门知识的内容的主要渠道是听老师讲课。所以会不会听课,怎样听好课,是影响学习成绩优劣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课堂上,老师要系统地讲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指导同学们观察和完成实验,组织讨论和探究新规律、新方法,为同学们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上做出良好示范。因此,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解,认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把自己预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相对比,看看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是否已经搞懂了。力求在课堂上把要学的知识弄懂弄透。假使有的问题一时没有搞懂,要在课下通过看书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解决。不仅要记住新的知识,而且要努力让新的知识成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使新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常识。在听课中,不只是弄清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如对于物理概念课,听课的时候要学会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① 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 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 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 弄懂概念应用的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听物理概念课。

很多物理概念往往有多层含义,概念的层次化就是将其复杂的内涵分解为多个层次,让同学们一层一层逐步认识,最后综合各个层次的内容,得到一个完整的定义。

综合以上三个层次,给出定义“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均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所以不管概念分几层,也不管各层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你听课的时候只要将各层的含义分开,将每一层含义弄清即可。

第一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举例汽车的各种运动情况:静止→运动;运动→静止;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等等)。

第二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举例汽车转弯;骑自行车转弯;人造卫星等等)。

第三层:力的作用能同时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平抛物体的运动)。

第四层: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老师讲课时肯定会重点强调第一、二层含义,因为它容易被许多非本质的现象所混淆,所以你听课的时候就得把这个重点听清楚了,比如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静止的汽车运动起来,运动的汽车静止下来都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而你如果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那就错了,老师讲的是力改变了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所举的例子也是力引起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它只说明力改变了运动状态,但并不是说有力才有运动。另外,运动也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而且还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听课的时候一定得把重点听清楚,分清主次,然后再加以深化,把所听的知识、所学的内容彻底消化了,这样就能形成清晰的新概念,这样的听课才有效果。

对物理规律课而言,听课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规律的前提条件、形成过程、物理本质和形成范围。即“四明确”:明确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确关键术语的内涵;明确规律的应用。这些都是听物理规律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建立,虽然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它不能直接用实验加以证明,它是实验、思维、推理和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则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并利用数学方法总结出的客观规律。

另外,物理规律是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概念所组成的。

对于习题课,应注意用物理规律解题的条件、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解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关键是要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笔记”变成“板书复印”。课堂笔记要用自己的话,把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记下,书本上有的少记或不记,书上没有的多记,尤其要重视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技巧等。在课堂上要简记,在课后依照听课的记忆做课后补记。

有的同学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追求笔记的完整,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同学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自己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复习和记忆知识。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既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如果还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听课和笔记发生矛盾,要把听好课放在首位,下课后再参照同学的笔记补起来。

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每个物理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从引入新课到讲解新课,往往并不和课本完全一样。有的采用探索法、悬念法进行教学,有的喜欢用启发式提问进行,有的喜欢从讲解历史名人故事入手,有的喜欢用新闻报道,而有的更偏向于就题论题等等。有经验的老师每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课堂设计,所以你要充分了解老师的上课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听课方法,使自己的思路随着老师的方法的变化而变化。有的老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引入方法就比较多变,新颖、活泼,所以你听课的时候就得充分融入老师讲课的情境中去,让自己积极参与,让自己的情商和智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使听课取得最佳效果。在讲课过程中,为了引入一个物理概念或解释一个物理现象,有的物理老师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演,而往往在表演的过程中解释了很多用简单的语言不能解释的物理知识,所以你不能简单地看热闹,而要和老师地思维融为一体,仔细观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表演,其目的是什么,我从中能发现什么,得到什么结论等等。比如,在引入静摩擦力的时候,老师用推讲桌的例子。推,没有动,为什么?有静摩擦力。再增大一点力,还是没动,为什么?有静摩擦力。再加大力,快要动了。这样通过一连串的肢体语言,不仅得到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而且还得到了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会听课的在老师一连串的表演中把静摩擦力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了。再比如,在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时,往往速度大小很容易理解,因为匀速,所以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如何呢?有的老师会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在原地转圈,以手的指向或脸的朝向作为速度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但是方向一直在变。

经验告诉我们,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听好课的关键。

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往往是你课后花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也换不来的。会听课的只要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觉得特别轻松,觉得学习是特别有意思、特别愉快的事。

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它将完成预习和上课所没有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在复习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使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如何,由复习效果而定。

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高中学习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有的同学为了节省时间,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书、看笔记、找公式,孰不知,这么做是钝刀砍柴,既费时费力,效果又差。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这里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因此,课后我们首先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通过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回忆战胜遗忘。也可以是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思考,因为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最起码的要求,它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好比是一座大厦的基础。还可以是对公式、定理的重新推导,从而在记忆理解物理公式的同时,深入体会它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条件,为进一步灵活应用做好准备。

第一句话,要学好高中物理,不做题不行。要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通过练习,一是可以帮助我们记忆、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解题像破案一样,分析推理要步步为营,要以最基本的知识、规律作为推理的依据,千万不能想当然。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叙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讨论,以检查所用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出现的各物理的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过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顾解题过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课后一定要先复习,后做作业。知识是形成技巧的基础,只有知识掌握得正确,才能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要保证作业不出错误或少出错误,迅速完成作业,作业前必须先读书,将知识很好地消化理解。很多同学不懂这个道理,也没养成这个良好习惯,总是急于完成作业。由于对知识理解不深,记忆不准,常常发生错误,从而降低了作业的质量。虽然增加了作业的时间,却没有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

第二句话,要学好高中物理,光做题也不行。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绝不是成千上万道题所能概括得了的。

因此,在解题时,不能只会解就算了,而是要提高到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的高度。做题必须经过积极思考和总结,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解题的要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做题必须做明白!

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等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总之,做习题贵在独立完成,贵在精而不在多。做习题时,一定要经过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地套用老师讲过的例题或者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类型。只有这样才能期望切实有效地提高自己独立工作能力,以应付各种有关的考验,当然也包括考试的考验。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的原因是难的习题做得少了。于是便花很大力气去攻难题,解一道难题,记住一种解法。这些同学脑子中虽有许多解难题和复杂题的方法,但一旦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情景,脑子里的记住的各种题型和解法与不熟悉的物理情景对不上号,仍毫无办法,于是更加认为自己做过的难题还不够多。其实这些同学可能根本没有找到自己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的症结所在。如果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和比较简单的习题,都是自己经过仔细分析后独立解答的,如果你对求解过程中的依据,每一步涉及的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基本的物理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你就具备了独立解决较难的问题的基础,再经过解答一定数量复杂问题的锻炼,一般就可能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不少同学由于平时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素质与习惯,因而在碰到陌生的或者复杂的情景时,首先从心理上就感到畏惧,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这也可算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它却是与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议。

解一道题应充分发挥题目本身内涵的教育功能,不应把答案出来看作是解题的完成,恰恰相反,答案出来以后是自己总结回顾、提高自己整体把握能力的极好时机,不应错过。所以答案出来后,我们要回顾头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怎样解出来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克服解题的盲目性,提高解题效益。《孙子兵法》上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用到习题上可以说:粗做十道题,不如精做一道典型题,精做一道典型题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精做物理习题可以对一些题进行一题多解,对习题“扩充”、“变型”或在某些条件变更一下,进行一题多用和一题多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这样做:第一步,先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分析、解答出正确答案;第二步考虑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第三步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条件改变,或将原题的数字用字母代替,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改变题目中的条件,使结论不变或结论也随之变化,或从同一条件出发,可不可以有不同的情景,得出不同的结论。

目前同学们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当前有些同学对于解题的目的认识模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确为什么需要解题,解这道题的目的是什么;有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不留心解题的过程,不去弄懂为什么这样解的道理,而是设法如何能快点解出答案来,这些同学没有在应有的解题程序上分析所解的习题,好象解题只是为了得到答案,做习题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对物理习题“做得多,想得少”

做物理习题有些同学只是仿照在课堂上学过的例题来解答,所以一遇到类型不熟的习题时,就埋怨这样的题没解过、没学过,好象非得把所有的题都学过、预先把所有类型的题目都逐个解过不可。这种现象说明有些同学学得过于死板,在活化知识方面缺乏功夫。究其原因,就是平时做题时想得太少,思考得不够,往往结果出来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这样习题尽管做得多,却思考得少,总结得少。

(三)、对物理习题“粗做多,精做少”

在解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有一些同学贪快图多,不注意分析物理过程,不注意解题过程,做多少算多少,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只有自己勉强能看懂;有些同学的解题只是一大堆公式,既没有物理情景分析,也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过程之间的联系不作交待,只是粗线条式地解了题,算是给老师和自己有了交待。

(四)、做题目套公式多,分析得少。

在解物理习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的解题是在一大堆公式中碰来碰去,运气好的恰巧给他碰到了一个合适的公式,解题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运气不好时,公式套来套去就是无法套到合适的,结果解题过程只能被迫停下来,这种碰运气,套公式的解题方法永远也不可能学好物理。有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整张物理试卷中没有一幅受力分析图,也没有一幅情景分析图,可以说就是整篇的数学公式。

有些同学解题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作业发下来后,有的根本不看一眼就放进书包里;还有些同学只是看一下有没有错误,没有错误就万事大吉,若有错误也只是粗略地看一下,根本不去深究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因而以后遇到了同样的或相似的题目还是要错,解题的目的根本无法达到;有很多同学平时作业时不喜欢动手运算,即使是很简单的运算也要借助于计算器,到考试时遇到稍难一点的计算,就感到烦,从而错误百出,丢掉了许多不应该丢的分数。

下面是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的一段话,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他的教诲。

“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

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所以要学会质疑,提出问题。学问学问,连学带问。一个人要博学多才,既靠学又靠问。大胆地向老师提出疑问,不是愚笨的反映,而是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表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太厚了,就会超负荷,承载不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在哲学家看来,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找出其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若我们学会了对知识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

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章节引入的概念、规律,一些典型的习题及其基本的解题方法,及时加以归纳、总结,直至对知识结构、思维方法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总结积累解题方法。

如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后要抓住这样几点:描述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共有v0、vt、s、a和t等五个物理量;表征匀变速直线运动特征的是v0和a两个物理量;时间t是自变量,它牵连着s和vt的变化。再通过图线和公式的复习应用,弄清由这五个物理量组成的运动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抓住v0和a这两个物理量。在解题中首先要考虑的也是这两个物理量。例如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时,要抓住v0和g这两个不变的量。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通过预习、听课学会基本的概念、规律,然后通过课下及时复习记住这些内容,再通过练习学会使用物理规律、方法解决问题,之后通过进一步练习和总结,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达到能够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熟练运用所掌握的规律、方法去分析、解决各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并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严格落实学习进程的这几个环节,将学习踏踏实实地对待,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经常在考试结束后听到不少同学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一些会做的题,要么条件看错了,要么公式或单位写错了,还有分式的分子、分母写反了,或是数字运算错误,像1/2等于0.2,10乘0.2等于50,这样的错误在试卷中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中,多数同学都是使用计算器做数字运算;另外像画图不准确,文字、符号书写不规范,解题过程不完整等,以上种.种现象,造成该得分的题目因为不该发生的错误而丢分。因此在复习和考试中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结果,所以有的老师说,考试中不怕某一道题没有做,最怕每道题都有失分。每道题都有失分,这是考试得高分之大忌!

考试答题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每一道题都要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答题时受力图、轨迹图、过程草图等要完整、规范,文字、符号书写要清楚、准确,字母的大小写、上下角标要区分清楚。积极思维,想象情景,建立模型,分析过程,寻找规律,列出方程,最后运用数学方法求解、讨论结果,数学运算要准确,解题过程要完整、有效。

最后要提醒大家:在考试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没有哪位一同学能做到解题从来不出错。但无疑,谁能够有效地防范错误或者减少失误,谁就能够在高考中胜出。

在高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同学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不理想的现象,其表现为: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物理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同学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哪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形象思维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同学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同学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老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例如很多同学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较思维是高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高中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同学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有相当多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速度和加速度、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同学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小与中看到你的大小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同学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上述是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

a、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

b、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

c、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

d、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

e、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

f、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

g、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

h、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

i、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

究其根源,(1)是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2)是同学们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分析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一部分同学在学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未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

同学们要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学,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信心比天才更重要”。

想提高物理学习成绩,首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缺点,不理想的原因只不过是我们过去学习没有努力,或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现在我们能认识到这个问题就很好,至少说明我们有了想提高物理成绩的想法。离高中毕业还有两年半时间,在今后这两年半中补回过去半年所失去的,是完全能做到的。不过这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加倍努力(因为我们比别人每天要学的内容要多哟!)。树立起自信心,做好刻苦努力的心理准备,我们就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2.“知新不忘温故”

因为我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上有很多欠缺,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多补习以前的知识,正所谓“知新而温故”。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针对自己基础薄弱的章节制定切合实际的补习计划,计划要做的具体、可行,之后严格执行,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有必要的话可请自己的科任老师帮忙。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循序渐进是掌握知识的规律,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捷径。在学习中,要像攀登台阶一样,步步稳重拾阶而上,不断地借助“旧知”去获得“新知”,温故而知新,慢中求快,稳中求好。我们不能梦想“一口吃个胖子”,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其结果必是“欲速而不达”,多学而不获,事倍功半。只有我们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相信我们的物理学习成绩肯定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祝同学们物理学习能取得成功!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策略总结 篇3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要做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讨论,以检查所用的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出现的各物理的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进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顾解题过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策略总结 篇4

在刚刚进入高中生活的高一新生中,对于物理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学习方法总结,下面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与生活。当我个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进人高中后,物理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大家面前设下一道道难关。因此很多同学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的情况为数甚多。因此,同学们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但是今天能否由“怕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而且会影响到今后一生能否掌握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以求更好地发展。

同学们要想学好高中物理,首先必须真正做到课前认真阅读教材、课上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练习、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和单元小结等。当然,这只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学好高中物理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清学科特点,掌握物理知识意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主导,应用为目的的自然科学课程,它与语文、数学的联系十分密切,有适应本课程特点的特有的学习方法。物理知识的意义体现在它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实验、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再次实验并得到结论。

针对这一学科特点,要求学习物理要重视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中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就得不到训练。要重在理解,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要学会运用知识:学到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是死的,不丰满,而且不能在运用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好练习: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一道题,务求真正弄懂、有所收获。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这样说:“做练习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练习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希望同学们能谨记他的教诲。

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概念、定律、公式、法则、原理等),从掌握到运用,必然要经过知识积累。学习物理尤显重要。有的同学感到物理公式太多,记不住,或易混淆,原因是记得不准确,或理解不透,或有缺陷,或未能形成结构,如一盘散沙。有的同学虽然把概念、共识、规律背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实际问题,不知道如何入手去解决,这就是由于不会从信息库中迅速地提炼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所需的知识。

知识的积累,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存入到自己的大脑中去。若单纯地依靠记忆与背诵是不行的,应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番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知识的意义。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应通过知识的整理、分类,强化信息的纵、横联系,特别是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定律以及定律与定律的逻辑联系,把所有的知识纳入合理、科学物理知识的逻辑结构中去。这样的知识积累才是牢固的。如果同学们每天晚上闭目在脑子里放几分钟的“电影”,映一下这不断优化着的信息链,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整体性和和谐性的美的享受,又可以增强记忆。

遇到实际问题,经过思索,迅速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所需要的知识去解决。合理、牢固知识积累是迅速提炼的基础。提炼的过程是认真审题、明确题给条件、物理过程和解题目的,思索后,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时大脑中很快就显现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解题不贪多,但求精。不能满足于模仿例题的熟路,应敢于尝试对自己来说是新型的习题,锻炼自己的分析、判断、检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提炼应从审题和分析可利用的条件入手,同学们审题时要学会从题目中找出全部隐性条件与显性条件,特别要仔细认真地划出较难发现的隐性条件。例如在习题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描述,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物体从静止开始……,……直到物体停下来。这种物理语言隐含的解题条件是:摩擦力可以不计,物体的初速度为零,物体的末速度为零。一般来说,隐含条件有这样几种情况:

题设的条件中必然反映若干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本身就包含了解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深刻体会物理现象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获取已知条件的关键。例:“宇航员在运行的宇宙飞船中”隐含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通讯卫星”隐含卫星的运行角速度、周期与地球的角速度、周期相同,即同步。“导体处于平衡状态”隐含物体是等势

在试题中常将理想化条件隐含在有关词语或题意中,需要运用理想模型去捕捉和挖掘。如质点和点电荷,都不计形状和大小;轻质即不计其重;光滑表面即不计其摩擦;理想变压器即不计功率损耗等。

当物体由一种运动(或现象、性质)转变成另一种运动(或现象、性质)时,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隐含着物体的临界状态及其临界条件,须通过分析、推理来挖掘。如绳约束下的小球做圆周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隐含恰好重力提供向心力,绳的拉力为零。

许多物理试题的部分条件常隐含于题设图形中及图形的几何性质中,须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与以挖掘和发现。如v-t图像平行于横轴即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许多物理试题某些条件由于是人们的常识而没有在题中给出,须同学们据题意多角度分析,根据一些常识,提取或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已知条件的不足进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信息提炼必须把题给条件、物理过程、要求的物理理论等联系起来思考,把握住物理过程,这样才会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所应用的基本规律。

三、掌握用“物理语言”思考问题的方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通过物理语言来表述的,如果不理解物理语言的特点,阅读物理课本如同阅读一般的语文课本,就不会用物理语言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等于没有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物理语言包含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

文字语言是表述物理概念和规律常用的一种形式,它准确地说明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条件、对象及结论。阐述一个定义、一条规律的每一段文字语言中的每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不能随意省掉,比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一切”指所有的,“总”是没有例外的时候,真是字字均有其重要的意义。同学们要学会从表述物理规律的文字语言中,准确地分析出该规律所阐明的条件、对象、结论,并由此去思考问题,避免发生错误。应用定律和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练习作业和实验)后还应再次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前后连贯,归纳系统,深刻理解概念和定律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

符号语言主要体现在公式中。物理公式含有生动的物理内涵。同学们切不可将物理公式当作一般的数学公式来记忆,而必须学会将生动的物理内涵说明抽象的符号语言的方法。一看到物理公式,立即就能用文学语言来表述一个概念或一个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善于说明符号的物理意义是准确运用公式解题的关键。例如功的公式W=FScosα,式中F为力的大小,S为位移的大小,α为力与位移两者的夹角,而这只是基本的理解,大部分同学可以掌握,但由于同学们初中的知识基础,很多同学在解题中还会认为S是力方向上的位移,求解时又分解,其实在这个公式中S为物体的实际位移,根本不必要进行分解。比如一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在使斜面体向右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求: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大部分学生解:W=FScosα=mgsinα×Scosα×cosα=mgScos2αsinα(错误原因就是分解了S)

正确解法: W=FScosα=mgsinα×S×cosα==mgscosαsinα

图像是用几何图像来表述物理现象或规律的一种形式。物理的图像语言能反映真实的物理内涵。特点是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简洁明了,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极好的方法。高中物理课本中已出现了不少表述物理规律的图像,如运动学中的s-t、v-t图像;机械振动、机械波中的振动图像、波动图像;电学中的I-t图像等;学生实验中也有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要求。同学们要能从物理图像中获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办法。

这三者可以相互转化、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和能力结构,有利于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灵活应用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利用一些典型的习题,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牢固掌握利用物理语言来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到实处,并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习的成绩是多因一果,科学方法是关键。科学的方法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哪位老师可以恩赐的。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要想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勤思考,多训练,才能总结出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方法,受用终生。

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现象,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入手,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物理现象的教学呢?为此我们教研组进行了专题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物理现象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具体介绍如下:

物理现象多种多样,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些物理现象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是可以掌握的,设计几个有关该物理现象的思考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在的指导下,分析、讨论思考题,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该物理现象的目的.

例如在&ldquo 高一;噪声”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噪声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零分贝的含义是什么?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通过认真的自学,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噪声”现象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

有些物理现象,先用生动具体的实验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该物理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看书来解释这个物理现象;最后由教师总结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惯性、惯性现象”的教学中,先把课本(九年义务三年制物理第一册,人教社版)P105图9.2所示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被打飞的棋子飞出去后,上面的棋子仍然留在原处,接着提问: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这是学生急切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分析,大多生都知道了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仍然留在原处.再将课本P105图9?3所示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静止的小车被突然用力一拉,小车上竖放的木块倒向后方;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时,小车上竖放的木块倒向前方.教师提问:木块为什么会倒?为什么两种情况下木块倒下的方向不同?这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分析,大多生都明白了:当用力突然拉动静止的小车时,由于木块和车面间有摩擦,木块底部立即随小车运动;但木块具有惯性,其上部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仍然静止,所以木块倒向后方.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木块和车面间有摩擦,木块底部立即随小车停止运动;但木块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继续前进,故木块倒向前方.最后由教师总结: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再让学生根据亲身体会,谈一谈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就较深刻了.

有些物理现象,教师设计一些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探索研究物理现象,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有如下器材:一个检流计、一个线圈、一个条形磁铁、一个马蹄形磁铁、一个直铁棒、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电路图去研究、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和条形磁体穿过闭合线圈的情况统一起来,认识到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和观察物理现象,理解得深,掌握得牢.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物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物理的方法.

有些物理现象,学生认识和理解它十分困难,此时,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详细完整地进行理论分析,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例如“静电感应现象”的教学.

第一步,要做好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将A、B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用绝缘支架固定,且相互接触,然后将带电体C靠近A但不接触.学生发现,A、B导体下面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这说明A、A导体均带了电,这种现象就叫静电感应现象.

第二步,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由电场知识可知,带电体C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导体A、B处在电场中.导体A、B中有自由电子,它们在电场中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移动.开始时A端电势比B端高,故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要向A端移动,即A端有多余的负电荷,则B端有多余的正电荷.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A、B两端电势相等,内部场强为零,自由电子不再向A端移动.

第三步,设计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静电感应现象的理解.针对上面的实验可设计如下的讨论题:

(1)将导体B接地会出现什么情况?将A接地呢?

(2)用手摸一下B会出现什么情况?摸一下A呢?

(3)将A、B分开会出现什么情况?

(4)A、B不分开,将C拿开,会出现什么情况?

(5)将A、B分开,再拿走C,会出现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分析、讨论,有利于理解静电感应现象.

第四步,由教师归纳总结静电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本质及其物理意义.

第五步,指导学生运用静电现象去分析、解释有关的物理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从实验和理论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研究,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以上四种方法是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物理现象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各种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有些物理现象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更应引起注意.

如蒸发现象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达到沸点,液体就沸腾了,变成了沸腾现象.

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形形色色的联系中,排除各种非本质的联系,把现象的本质显露出来,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它的本质.

如,烧开水的水壶冒出的“白气”,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有人认为这是汽化现象,其实是错误的.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沸水的蒸气和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状物,人眼看来就是“白气”.

又如,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各种物理现象都有各自的物理意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物理现象所揭示的物理问题,弄清其物理意义.

如,失重现象和超重现象,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使物体间的作用力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超重和失重的物理现象.

有些物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同时又有区别.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些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蒸发和沸腾这两种现象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蒸发只能在液面上发生汽化,而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蒸发过程缓慢,而沸腾过程剧烈.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物理现象来解释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投出去的篮球能继续飞行;射出的子弹能继续飞行;各种交通工具高速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不易停下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又如,各种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冬天要穿棉衣;夏天要穿衬衣等等.

只有运用物理规律去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才能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1.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2)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3)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4)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高中政治?(5)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6)适度训练。

2.注意在阅读、语言表达及观察动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制定合理目标。

(1)在阅读能力训练上,能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2)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上,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3)在观察动手能力训练上,能细致观察物理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处理实验数据。

3.独立主动地归纳总结。

除课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外,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全面考虑问题,克服片面性。

4.重视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能力。

笔者在最近组织的一次中,发现大部分对一道关于玻意耳定律的应用的题目做出了错误的解答。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题目如图1所示,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有一段H=15cm的水银柱。开始时将玻璃管水平放置,封闭端与开口端气柱长均为L=20cm。现将玻璃管缓慢倒转,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这对管中上方的空气柱长为20cm,已知大气压强。求进入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假设在整个过程发生变化)

错解 如图2所示,设有水银柱进入玻璃管,以开口端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图1和图2所示状态作为初、末状态,列出状态参量如下

分析 在新版(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三章中,玻意耳定律的内容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由该定律的表述可知,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有两个:(1)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2)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学生在应用玻意耳定律解题时往往只注重“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这一个条件,而忽视“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这个条件。在上述题目中,当把玻璃管由水平位置转到竖直位置时,由于封闭端气体的压强发生了变化,开口端有部分气体逸出,导致开口端气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考虑气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而盲目使用玻意耳定律求解,便会做出错误的解答。

正解 把玻璃管由水平位置转到竖直位置而未插入水银槽之前作为过程1,把玻璃管由竖直位置开始直到插入水银槽之后作为过程2,如图3所示。

对于过程1,选取封闭端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水平放置和竖直放置作为初、末状态,列出状态参量如下

对于过程2,选取开口端气体作为研究对象,把玻璃管竖直放置插入水银槽之前作为初状态,插入水银槽之后作为末状态,列出状态参量如下: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定律、定理或公式都有其适用条件或适用范围,如果不注重适用条件或适用范围,盲目进行求解,往往会做出错误的解答。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策略总结 篇5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

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