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时间:2024-01-29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汇总7篇)。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规划蓝图,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编为你准备的“捐书活动课件教案”类文章希望能够激发你的思想,非常荣幸能为您提供参考!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版)二年级第二册第八单元第76-77页

【教材分析】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以及知道凑整和估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本课中,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结合情境进行估算,学习三位数连加的计算,并会运用连加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理念。

本课教材通过“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出算式,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自己尝试算出得数,再通过交流,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利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提问和评估的能力。

三。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连续加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看一些**。(课件出示)

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穷,只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吗?

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也想献爱心,于是他们发起了一场“捐书活动”。

揭示课题:捐书活动

[设计意图] 在这个情境中,既引出了课题,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读取信息,提出问题

老师统计了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我们来看看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

课件呈现建设小学捐书情况

1你从表中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默认1:建设小学一年级捐赠图书118册,二年级捐赠104册,三年级捐赠95册。

2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关于加法你能问些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

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预设2:

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预设3:

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预设4: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板书:建设小学捐了多少本书?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捐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培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新知

(1) 三位数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

1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制定公式?为什么这样列?

默认1:118+104+95118+104表示小学建设

1、 二年级捐赠的总印数加上95本,即建设小学捐赠的总印数。

2仔细观察这个公式。和三位数加法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预设1:不一样,这是三个数相加。

板书:三位数连加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三位数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

3. 这时候,我们的新朋友小猴子出来有话要说,它要考考你们,看看是什么问题:“先估一估,建设小学捐书大约多少本?

”你能告诉小猴子大约是多少本吗?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和估算结果。(指导老师:

可以直接引入估算)

预设1:100+100+100=300(本)

预设2:120+100+100=320(本)

预设3:120+100+90=310(本)

(有人判断是高还是低。讲师:您不需要这个部分,您可以删除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感。

5. 看来小猴子的问题没难倒你们,他的好朋友小兔子不甘心,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刚才你们估计的只是大概的结果,要算出准确的答案,你会吗?”(指导老师:可以直接引入)

在你的练习本上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算一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师巡视。请几名同学上台板演

[小组合作交流]算好的同学,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1:100+100+100=300(本

18+4-5=17 (本

300+17=317 (本

预设2: 118+104+951 1 82 2 2

=222+951 0 49 5

=317 (本2 2 23 1 7

预设3: 1 1 8

1 0 4

9 53 1 7

预设4: 1 1 8

1 0 4

2 2 2

9 53 1 7

[评价]:同学们都很聪明,自己探索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学生的方法。它们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的算法吗?

请板演的学生讲解是怎么算的,师重点讲解竖式。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并培养孩子的听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6.谁能告诉您在垂直计算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1: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从个位加起。

[小结]:竖式计算时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7我们来看看这个学生的垂直计算。他用了多少垂直的形式?他是怎么计算的?

预设1:他用了两个竖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把第三个数加到它们的和上。

他用先前的知识熟练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8.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一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三个数写在一块,直接用三个数相加,只列了一个竖式,就写了一个加号。

9.请刚才写这种方法的同学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到的?那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小结]:其实列一个竖式计算,是分步列式的一种简便计算。当a列垂直计算时,加号只写在最后一个竖字的左边。

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10. (课件出示)这是谁?(淘气)他也想来算一算,他已经列好竖式了,可以不知道该怎么算,你们能来帮帮淘气吗?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说给同桌听听你是怎么算的。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调皮的在大家的帮助下会计算,老师和学生重复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11.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建设小学一共捐书317本(写横式答案),和我们的估计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计是很准确的!

[设计意图] 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板书:向建设小学捐赠图书317册。

12.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指导老师添加的环节)

13谁能谈谈如何解决三位数加法的问题?

[小结]:三个数连加,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时要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二)计算方法的应用

1少数民族小学也向这些孩子捐赠书籍。

课件展示:民族小学捐书

2你能算出这个民族小学捐了多少书吗?看谁先做,然后试着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1:109+102+98 预设2: 109+102+98 预设3:1 0 9

=211+98109+(102+98)1 0 2

=309(本109+200+98

=309(本) 3 0 9

[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将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评价]: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注意了数据的特点,利用凑整的计算方法,快速准确的计算出了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渗透“凑整”的简算意识,并巩固三位数连加的竖式计算。

三、联系实际,拓展新知

1. 用竖式计算:

248+196+345 478+187+183

[设计意图]重点指出,哪一位上满二十向前一位进二。

2. 满1000元送大礼包。

(1)妈妈想买一个电饭煲、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你估计大概需要多少元?

(2) 如果妈妈带来500元,她能买哪三种商品?

(3)妈妈可以购买哪种商品来获得礼品袋?

3.(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样买?

(2) 如果每种糖买两袋,够500元吗?

[设计意图]巩固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的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三位数连续加法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竖式计算连加时应注意什么?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篇2

三年一、课标:

课标指出: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理解括号,能进行四个整数的简单混合运算。

二、单元总目标、单元训练重点

单元总目标: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读懂情境中或**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训练重点

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正确使用连续加法、连续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图表,我们可以了解定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能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与火车或汽车里程表有关的实际问题。

4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连续加减和混合运算

三 、教材分析

连加法的数量关系学生早就熟悉,理解也比较容易,本节课所呈现的捐书情境的数量关系也很简单,只是每个数据都比较大,能正确计算式本节课的重点。计算过程中出现连续进位现象,提醒学生注意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核对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

本有学生35人。通过两年的新教材学习,学生已初步适应新课程教材的特点,并能有一定的个性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学习习惯好,这学期的教学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渐爱上数学。

五、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2··¨·±íá

3éòé§ú

§1、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计算交流连续加法公式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六、教学准备

课件±·¨§·¨

合作**、知识迁移

八、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有人知道什么是希望工程吗?是的,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像你这样大的孩子因为买不起书和学费而失学。(课件出示)

2、引出课题

老师:你认为你能为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做些什么?

师:你们都很有爱心,教师很高兴,其实在我们身边常有为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

老师统计了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捐书活动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吧!

【设计意图】过课件展示捐书情况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库探索各种算法,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出示课件)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学生独立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老师:这是校本捐赠统计表。谁能告诉你从这份名单中你知道什么?你能问关于加法的问题吗?

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95=317(本)

(2)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3+109﹢98=310(本)

(3) 三、四年级捐了多少书?317+310=627(本)

2、想一想,估一估。

(1) 建设小学三个年级捐了多少本书?

列式:118+104+95=

(2)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个公式,它就和你以前学过的不同。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3)估算。老师让你先估计一下,会有多少份?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设计意图】在多种算法的交流、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全班个教学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编排意图,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算一算,议一议。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的,请拿出你的练习本,做些计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做一做,比一比。

(1) 后来,民族小学还开展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图书捐赠情况。他们捐了多少书?

(2)汇报算式,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板书:118+104+95=317±

ò100+100+100=300ó300±

110+100+100=310ó310ú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篇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上园镇炒米甸小学

丁长燕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所小学捐书的情况,激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引出三位数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况,培养估技能力,探索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甚至熟练地计算。

过程和方法:培养从**获取信息和提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情况,培养估计能力,探索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甚至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笑笑所在的建设小学和淘气所在的民族小学为“玉树**灾区”的小朋友举行了捐书活动,老师对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分别制做了两个**:

老师:请看这两个**,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回答)

老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问些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118+104=222(本)

学生2:二、三年级捐了多少书?104+95=199(本)

学生3:一年级和三年级捐赠了多少本书?118+95=223(本)

学生4:建设小学三个年级捐了多少本书?

二、合作交流**新知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老师:仔细观察这个公式。和你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学生思考回答)

师:对,是三位数的连加,(板书:三位数连加)。请估计一下建设小学捐了多少书?

(学生估算)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所以老师想知道建设小学到底捐了多少书?老师应该怎么办?

生: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

老师:是的,那就拿出你的练习本计算一下。然后小组将介绍你的练习。

(老师巡视,让小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方法。)

(小组同学汇报自己组的做法。)

(教师对每各小组的演示内容和讲解过程进行评估)

师:同学们做的都非常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学生配合计算,老师指导检查。)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细心算一算

146+198+356 727+114+86

2这家百货公司第一次买了109袋面粉,第二次买了91袋,第三次买了100袋。q: 你在百货公司买多少袋面粉?

四、当堂反馈达标测试

1、精心计算

489+365+106 475+263+149

2学习新知识后,你能在生活中运用它吗?我这儿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题目,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兴隆一家开展**活动,送1000多元大礼包一个。已知手表138元,电饭煲295元,自行车368元,录音机337元,台灯67元;

(1) 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妈妈需要多少钱?

(2)妈妈可以购买哪种商品来获得礼品袋?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五、课后作业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95=317(本)

a: 共向建设小学捐赠图书317册。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篇4

222 317

118118

104104

+ 95

22231795

———317

老师:学生们,你喜欢哪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平时计算中只要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就行,但是三位数的连加这种方法是我们这节课的新内容,你能掌握吗?

现在跟着老师再计算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单元和答案,并注意书写格式。

老师:我们今天学的三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答:大致看法是前两条一样,不同点三位数的计算多了一位——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第三条我们可以怎样简练的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它前一位进一)教师追问:满二十多怎么办?一定有同学会说:向前面进2。

引导孩子说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时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生总结三位数进位加法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巩固提高

提问:小朋友们都很棒,刚刚有说到四年级同学也进行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出示四年级小学的捐书**),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呢?

让学生正确列出公式,估计结果,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然后引导学生提问,哪个年级捐的书多?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学了什么呢?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我们应该把它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新知识就不会被遗忘。

六.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118+104+95=317(本)

118118

104104

+ 95

22231795

———317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篇5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今天,老师来到咱们田家小学,看到咱们田家的校园干净整洁,田家的教室宽敞明亮,田家的老师和蔼可亲,田家的孩子聪明活波,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大家感觉幸福吗?

师:可是,在我国的边远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学习用品更是少之又少,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刻苦努力,用功读书。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读书的乐趣,我们育红小学特举办了一场“捐一本图书,献一片真情”的爱心捐书活动,在捐书活动的现场,淘气和笑笑将四年级同学的捐书情况做成统计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赶快来看看吧!(出示图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表中获得那些数学信息?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1:三(1)班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

生2: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

生3:三(1)班比四(1)班捐的数多,三(2)班比四(2)班捐的书少………

师:同学们找的数学信息还真不少,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看看都有哪些问题?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2)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3)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这一情景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空间,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来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设计意图: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能准确的算出每个年级捐书的总数再比较就更简单了。

(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揭示课题(三位数的连加)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算一算:118+104+95。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计算吗?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同桌小组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师:在以上的多种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其实你们喜欢的方法老师也喜欢,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最重要的确保计算准确。

三、课堂巩固,内化提升。

1、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2、(分组练习)五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春节快要到了张阿姨和李叔叔想给买一些礼物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大家帮忙选一选。

四、回顾整理,小结反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又有哪些困惑?

师:你给大家说一说三位数连加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他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3:要注意相同数位要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满二十进二。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篇6

府谷二小王慧妮

教学内容:

课本17页内容和18页练一练第1题

教材分析:

教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个班级捐书的情况,从而创设出“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出算式,并自己尝试算出得数,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从**处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作简单估计,并能说出估计方法。

2结合实际情况,**了三位数连续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使用相关知识,例如连加,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位数连续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连续加法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讨论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谈话:你们感到幸福吗?你们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吗?

2、课件****,学生**后谈感受。

3、导入:《捐书活动》

二、**新知

1、课件**情境图

2你能从**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学过的加法问题?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4估计:哪个年级捐的书多?

5、解决问题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引导多种算法)a、口算 b、列综合算式 c、用竖式计算(2)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

6、小结

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试一试

2、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捐书活动课件教案 篇7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准备时间:2015年9月28日

参加人员: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执教者: 清新区第四小学陈雪萍

上课时间:2015年9月29日

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和掌握三位数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培养从**获取信息、提问和评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验连续加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35+25=24+36=100+210=250+250=

300+400=460+240=270+320=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老师:同学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高兴吗?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贫困山区的**),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引向话题),老师对他们的捐书情况做了统计,让我们看看!

三、合作**,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老师说:我给你10秒时间仔细观察这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老师:根据数学资料,你想说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学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老师: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好。让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更多的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事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学生2:每个年级捐多少书?

学生三:三年级每班100人,尾数17人,四年级每班100人,尾数10人,所以三年级更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老师:这两个公式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我们来解第一个公式:118+104+95

估算。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老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并在练习本上计算。

老师:有些学生已经完成了一种方法。你能想到第二个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根据情况使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老师:让我们看看这些学生。方法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用先前的知识熟练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把三个数字写在一起,直接加起来)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老师:以你为例,你有学生教我们怎么计算吗?

(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小数点后一…)

虽然加了三个数字,但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老师:今天,我们用各种方法计算了317本捐给三年级的书。接近我们的估计吗?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老师:用今天的新方法计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和过程,然后向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续加法的竖向计算。)

老师:你能确认现在哪个年级捐了更多的书吗?

五、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