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善用法律课件

人教版八上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3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上善用法律教案(篇一)。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及时去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人教版八上善用法律教案(篇一),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人教版八上善用法律教案(篇一)”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1. 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 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FR134.coM

3. 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FR134.cOM强烈推荐

[课件]九上物理课件(一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课件]九上物理课件(一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九上物理课件(一篇)”,我的建议可以帮助您做出更为明智的决定但仅供您参考。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教学的策略关系到教学效果。

九上物理课件:探索自然规律的奥秘


物理课是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了解自然规律的窗口。而在九上物理课件中,将会进一步探索这个神秘科学的奥秘。让一起来详细、具体且生动地了解这些课件。


第一讲:光之奇妙世界


在九上的物理课件中,首先会学习到关于光的知识。通过课件的详细介绍,将深入了解光的传播、光线的反射、折射和成像等基本特性。课件中还会使用图像和动画来生动地解释光的行为规律,从而让更好地理解折射定律和成像原理。


第二讲:力量与动力


在这一讲的课件中,将进入力学的领域。具体来说,将学习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力的作用和变化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课件中会通过实例和实验展示力的作用,帮助理解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并学会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这些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将会帮助更好地掌握力学知识。


第三讲:热的度量与传递


这一讲的课件将引领进入热学的世界。将学习到温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热量的传递方式,以及热量传递的计算公式。通过课件中详细的解释和图示,将理解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基本规律,进而掌握热量的转化和计算方法。这样,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热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第四讲:电的基本性质与测量


电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在这一讲的课件中将系统地学习电的基本性质与测量方法。通过课件的详细介绍,将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基本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课件中还会通过电路实验和电器示意图等形式,帮助掌握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电的行为和电器的工作原理。


第五讲: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声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本讲将带领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应用。通过课件的生动图像和声音示例,将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并学习声音的频率、振动和波长等基本概念。课件中还会介绍声音的幅度、强度和音调等特性,以及声音的应用领域,如声学乐器和声波通信。通过这些课件,将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作用。


九上物理课件通过详细、具体且生动的介绍,帮助更加深入地探索自然规律的奥秘。通过学习光、力学、热学、电学和声学等知识,将更好地理解这些科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这些课件不仅让在课堂上学得更有趣,同时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探索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迈开步伐,进入九上物理课件所呈现的世界,一同探索自然规律的奥秘!

[课件]六上比教案范例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若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教案课件,相信课堂教学氛围会非常浓郁。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六上比教案范例 ”,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的思路,能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以心去爱护我们城市的树,从而使我们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同学们红领巾佩带的很整齐,那么你们知道红领巾的标识是什么吗?咱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大楼、公园、树……)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城市的标识

3、指出“识”是多音字,解题:什么是标识?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课前,你了解了哪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掳掠霓虹灯遒劲蔚为壮观婀娜

挺拔苍劲坚韧忠心耿耿芸芸众生

3、理解一些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形容树枝。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4、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文的'三部分内容。

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

(1-5)段为第一部分(写出了城市的雷同)

(6-15)段为第二部分(写出了树是城市的标识)

(16-17)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为什么把树作为城市的识

三、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文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体会句子:文中对城市的雷同之处的描写有哪些?学生找找有关的句子来回答。

3、教师归纳雷同的地方出示出来:

(1)高耸的大厦和大楼。

(2)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

(3)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

(4)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

4、让学生划出含有“多保胎”、 “连体人”的句子,体会其句子,并说出“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想一想作者所指的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树)

1、(出示问题)说一说文中列举了哪些树标识着哪些城市?找出句子并读一读。

2、师归纳并出示一下内容:

香樟树杭州

法国梧桐南京上海

榕树福州广州

椰树海口

油松长春

圆冠榆新疆喀

国槐北京

3、出示一些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学习第三部分内容并出示最后三段文字。

1、体会文章最后三段的语言,作者给予城市的树怎样的赞美?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城市雷同?(铺垫,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

(2)文中连用了三个只剩下了树,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本文中把树当做一座城市的标识,其作用是表达对现代化城市树木的珍爱,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我们知道了树是城市的标识,自然界还给予我们一些花作为城市的标识咱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出示花的图片。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应该怎样去爱我们的树,爱我们的大自然?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识

树标识

保护大自然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精选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让优秀的教案为教师的授课注入新的灵感和力量,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这份“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是我用心准备的希望它能够让您满意,感谢您来到这里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个网站带来的乐趣!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1

人民教育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I.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设计思维]

开始二,因为学生刚进入物理的学习,会觉得物理离我们很远他们自己的生活。因此,密切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十分重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程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课程的设计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入手。从一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动手能力,感受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声音在不同的媒介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原理生活。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学现象。 【教学难点】

要点: 1.发声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度: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声音传播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

【教学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锤子、铁架、细线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盖、吸气器、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沙、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势,引入新班级

媒体播放:海浪声、砂轮声、工件摩擦声、优美的歌声、钢琴、锣和鼓,魔术超声波等。

引导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

引言:我们是如何听到世界上如此美妙的音乐和如此多彩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开新课

问题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讨论:这么多姿多彩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指导比较: 1. 让学生感知和比较说话和不说话时的喉咙状况。

2、观察直尺无声压紧和拨动时的情况。 3.观察并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倒入烧杯时的水。

4. 让我们观察拉紧的橡皮筋是如何发声和发声的。

师生小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师示范:发声音叉可以将乒乓球弹开——表示发声音叉在振动。 (物理研究方法指南:变换方法)利用潜在问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验证发声音叉是否在振动?所有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如何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和呼吁:所有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什么设备,如何操作?确定方案)教师准备:

选项1 : 用声音轻轻触摸音叉时,您的手感觉如何?

方案二:将发声音叉稍微浸入水中,观察水面的变化。

选项 3: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当音叉发出声音时,将纸快速拖过笔尖,观察纸上留下的线条。方案四:在桌面撒上细沙,一边用小锤子敲击桌面一边观察沙子。

方案五:将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子上,用小锤子敲击桌面,一边发出声音一边观察水面。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声体现象结论

声带说话时,说话时喉部振动声带振动 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发声的音叉可以弹动乒乓球。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手感觉到刺痛的声音 振动

发出音叉声音的音叉在水面上搅动水 音叉使声音在振动

发出音叉铅笔声音的音叉在白纸上留下一条波浪线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 p> 当桌面和桌面发出声音时,细沙会拍打,桌面响起声音

当桌面桌面响起时,水面会激起水波,桌面响起声音

振动。

指导性解答:

1.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2页的图1.1-1和第13页的图1.1-2。什么物体在发声?你为什么要发声? 2. 可以录音吗?

学生讨论:(教师点播)

问题2:声音是如何传播到远处的?

问一个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是如何传播到远处的呢?

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镜头,观察宇航员的交流方式,并将其与地球上人们的交流方式进行比较。

教师指南: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提问:如何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学生讨论:设备?操作? (教师指导并打电话,确定研究计划)

教师准备:计划一:

1. 将响起的闹钟放在玻璃罩里,听声音。 2.用吸气器抽出空气,听听声音的变化。

方案二:把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起来,放入水中,听声音。

方案三:在水中,敲两块石头,旁边的人就能听到声音。

方案四:一名学生轻敲课桌一端(或将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名学生将耳朵贴近课桌另一端听声音。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收集信息,分析材料:中等现象结论

听到警报声时空气能传声

不能听不到警报声真空不能传声

水听到警报声液体可以传声

水听到石头敲击液体可以传声

台听固体的咔嚓声可以传声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问题3: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问一个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

投影显示:振动源可激起水箱内的水波,不断向周边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困难)。

问题4: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当我们说话时,我们张开嘴并立即听到声音。那么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和呼唤)

教师准备:

1. 100m比赛中计时员是如何测量时间的?为什么? 2. 呼唤高墙或悬崖时,你能立即听到回声吗? 3. 为什么我们总是先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通常概括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即声音以一定的速度传播。

介绍材料并引导阅读:《Speed ??of Sound in Some Mediums》

学生讨论:在阅读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特点? (教师指导)

1. 150C,V sound=340 m/s 250C,V sound=346 m/s

2. 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 .正常情况下:V 固体 V 液体 V 气体

三、课堂总结

1. 一切发出声音的东西都会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空气)中传播。 4. 声速:340 m/s (air) at 150C

黑板书写设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都在发生 一切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介质: 一种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

2.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 3 。声速:

(1)在15°C时,V sound = 340 m/s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四个。知识应用

例1下面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响声的原因是(D)

A.放在玻璃铃里的电铃在响.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排空后,钟罩明显减弱

B.将发声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中,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

C.拉小提琴的时候,琴弦的张力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D.吉他的琴弦拨弦发声的时候,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就会弹奏出来

展开:本题可以在学生识别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例如,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2 请想象一下,如果声速变成0.1m/s,我们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的场景。

分析:这是一个开放式测试问题。在假设条件下,将生活中常见的声学现象联系起来,得到一些新的场景。很多同学看到这个问题,会觉得自己无所适从,因为对周围的声学现象一无所知,缺乏感性材料,所以无法进行联想。其实这个问题主要关注两个知识: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空气,声音取决于空气; 15°C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当声速变慢时,就会出现声音滞后现象。

答:(1)过马路的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后避让车辆为时已晚; (2)在教室里,后排的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3)发令枪打响后,运动员起跑时间较长。 (4) 观看表演时,你会发现演员的动作已经出现了很久,才听到声音。

V.作业设计

1.卡通《星球大战》中,神鹰飞船被来袭的天狼星击中,神鹰航天员听到天狼星被炸毁的消息,都得意地笑了。 “繁荣”。你认为这个描述科学合理吗? 2.在古雾中航行的水手可以通过喇叭的回声来判断悬崖的距离,而蝙蝠在飞行时可以根据超声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称为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使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到海洋的深度。这些都说明了回声的存在及其使用价值。从日常经验中我们也知道,人们经常可以听到面对高墙的声音。回声,然而,小红和小明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在我们教室说话的??时候,听不到回声,但听到的声音很大。为什么是这样?

他们猜,这和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有关吗?

于是,他们上网查资料,发现如下结果: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然后传到耳朵里,我们就听到回声了。如果声源与障碍物距离较远,反射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可以区分回声和原声; 0.1s,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他们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知识?

(2) 我们已经知道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请根据以上结论进行估计。如果我们想建一个足够大的大厅,当我们站在大厅里,在大厅的一侧大声说话时能听到回声,这个大厅至少要多久才能让我们听到回声?

(3) 这个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什么?请举个例子。 3、课外实践:分组设计一种测量音速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测量。

【教学后记】 2. 我们如何听到声音

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听觉的过程。

●了解骨传导原理。

●了解双耳效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人的声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残疾人。

【教学难又难】

关键点: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难度:设计一个实验来理解双耳效应。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设备】电脑、音叉。

1.复习问题,介绍新课程

(1) 我们如何听到声音

2.新课开始

课本解析: 1. 本节讲的是常识,比较简单。基本上学生一眼就能看懂

,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让学生主动完成,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一节课的练习。 (1)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看到这个话题,你可能会马上说:“当然是用耳朵!”但俗话说“聋子的耳朵——装饰品”,这是什么意思呢?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要想听到声音,不仅要有这个“饰”,还必须保证“饰”和听神经之间的所有器官和组织完好无损,

人耳的结构:外面有一个听厅,底部有一个耳垂。声音从耳道进入

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半规管、前庭蜗管和咽鼓管到达听神经。听觉神经向大脑发送信号,人会听到声音。

(2)双耳效应

一位老师曾经带领学生做这样一个探究活动:让一个蒙着眼睛的学生坐在教室中间,让其他同学在教室里从不同方向喊同学的名字,他就能准确无误地定位到说话学生的位置。第二次让蒙眼学生同时堵住一只耳朵,然后判断说话学生的位置。

原来两只耳朵能分辨声源方向的主要原因有3个:

首先,对于同样的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声音强度是强或弱。的区别。 如果声源在右侧,右耳会听到比左耳强的声音。这种强弱的区别在实践中形成了方向感。此时,我们转头,直到双耳听到相同响度的声音,并且声源在我们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二是对于同一个声音,双耳依次感知时间。如果声源在右边,右耳比左耳更靠近声源,声音来了,右耳先听到,左耳后听到。声音到达右耳和左耳的时间差在实践中也形成了声源方向感。时差越大,越容易辨别,感觉也越准确。三是两只耳朵接收到的振动节奏不同。

什么是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同一点发出的声音的时间、强度等特性两只耳朵也不同。基于这些差异,人们可以感知发声点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大象比人类更有优势,因为它的两只耳朵之间的距离比人类大得多。典型例子:

例子1.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确定产生体的位置是由于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度(幅度)的不同。相同的声音

A . B 对于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知时间的顺序不同。 C 同一种声音,双耳感受到的振动节奏不同。 D 存在以上三个原因。

分析:双耳效应是由于人的两耳与发声体的距离不同,导致两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度不同,并且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是不同的。 ,两只耳朵接收到的振动也有不同的节奏。这些差异的组合成为判断声源位置的重要依据。

3.骨传导

如果声音传到听神经,鼓膜、听小骨等损伤,会引起非神经性耳聋,但只要我们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将振动传递到听神经。也就是说,人也能感知声音。

据说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30多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耳病,完全失去了听力,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棒的另一端在钢琴键盘上感受旋律,继续创作。学生们现在听到的《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完全聋时创作的。这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安静舒适,表达了作者失聪后对自然的深深眷恋。爱与《命运交响曲》一起成为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经历各种挫折和不幸,但只要我们能像贝多芬一样,不向命运低头,敢于迎接挑战,就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然后,像贝多芬一样,让声音通过牙齿或一些通过颅骨和颌骨到达听神经,引起听力的传导方式称为骨传导。

我们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从录音机里听自己的声音时,总觉得不是很像,别人却觉得很像。是这样吗?原来,声带发出的振动通过牙齿、牙龈、上下颌骨等骨骼,然后进入我们的内耳。所以对我们自己来说,倾听自己就是我们通过骨传导听到的。由于空气和骨骼是两种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因此它们在从同一声源传播声音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感觉到通过不同的通道传输的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觉得录音机发出的录音声音不像我们自己的声音。

[教学后记]

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十点建议

I.物理是一个整体,刚接触它,可能有些概念和规律,对知识的把握不好,没有整体的知识意识是很正常的。 随着后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你会逐渐理解之前没有搞清楚的问题。遇到困难不要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第二,物理很有趣,但有时,为了弄清某个物理规律或物理情况,考虑到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教师往往会做大段的描述。 这是理解更高层次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本质,所以课堂气氛可能不会像小学那样“热烈”,对此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思维,同时也要尽快养成这样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中学阶段解决的问题多为“理论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注意问题的本质,不以细节影响问题。解决。

第四,积极学习。 在课堂上,大脑需要高速运转,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自己思考,不应该被老师“灌输”。课后,不要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小实验等任务,而是要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5。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习中,你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组织化、系统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每章之后,尽量用两三百字概括其主要内容。

6.从某种角度来说,课本中的习题可以通过习题的形式将课文中不易解释清楚的知识体现出来,是课本课文的延续和补充。它与文本一样重要。 其实很多物理试题,包括初中试题,都是稍加修改的课后习题。关于教材中的选修内容、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等,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因为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借用其物理背景或者某个知识点命题的情况。 7. 学习新课时,应着重于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思想的把握,而不是急于做大量的练习。千万不要把老师讲的例子和学生的练习作为学习物理的核心。 .练习是要做的,但是每次练习之后,你必须总结一下,看看你通过这个练习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什么新的经验;检查是否可以详细分析具体问题。题中给出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况,以及原因和相关条件是否可以独立理解,逻辑推理是否可以独立进行。每次做运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做运动比做太多更有价值。不要一味追求题数,钻研难题,掉入题海。

8.在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进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识别设备仪器的能力,当实验误差过大时要自觉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以减少错误。 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遇到问题时,善于用实验来讨论和验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九、初二的物理学习不需要一步完成,只要进入初二和“瞄准”中考,做很多类似中考题的题型,不仅能力不会提高,反而会影响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X。科学、技术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物理相关技术的理论——这些技术所处的社会背景。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收集信息和拓宽知识面,多动脑筋,多阅读科普书刊,多了解新技术发展,如“神舟五号”、禽流感。这也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中考的命题。

不言而喻,初二阶段要注意培养强烈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对物理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学甚至未来的发展。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实践,不断总结,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2

2、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找到切分节奏型,并且正确视唱。

(1)这个符号叫作延音线,乐谱标记符号之一。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那么拍值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看实例:这个1上面的线就叫延音线,这个1的音要连续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们看这个谱子5 6 6请同学们为这个乐谱划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视唱一遍。

如果把中间相同的音6用延音线连起来,又该怎么划拍子?请同学们试一下划出拍子来。

(3)同学们划的拍子看和我一样吗?

怎么打拍子?请跟我打一下(老师示范)。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

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

②休止强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为强拍。

(5)拓展:请同学们在歌曲《凤阳花鼓》谱子中找出切分节奏,并打节奏正确演唱。

通过本节我们学习掌握了一种新的节奏类型,节奏是一个音乐的灵魂,把握好节奏就能更进一步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3

《人教版初中数学有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情况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有理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初步接触代数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学习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等内容,能够逐渐形成对有理数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四、说教学方法和步骤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

4.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有理数的特点,归纳总结有理数的性质。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6.提出有理数的乘除运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规律,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除运算规则。

7.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归纳的结果。

8.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有理数的乘除运算问题。

9.设计一些生活应用题,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0.展开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和归纳。

五、说教学手段和资源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内容以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说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堂教学,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但是,在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说教学延伸

1.在课后布置习题作业,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掌握程度。

2.利用教具和实物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有理数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3.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或小组PK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4.开展有理数的拓展学习,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步骤,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向学生介绍人教版初中数学有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规则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4

3.已知⊙C:(x-1)2+(y-2)2=2,P(2,-1),过P作⊙C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设计意图:,第1、2题是基础题,为了复习巩固这节课的内容,第3题是弹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环节6、课后反思与点评:

1、新的课标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作为独立的章节,说明新课标对这节内容要求有所提高。

2、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防止计算量过大,一般采取几何的方法,但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精髓,是以后处理圆锥曲线问题的通法,掌握好方程的方法有利于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3、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如:弦长的求法、圆的切线方程求法以后还要补充。

4、用代数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必求出方程组的解,利用根的判别式即可。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操作活动学习按群计数。

2、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协商等方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5个文具店,文具用品若干、5个进货筐、记录纸。摆放图示一张、五角星贴纸若干

——我们班开了很多文具店,我是经理,我要为文具店招聘一些售货员,你们愿意来招聘吗?售货员要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一要会又快又准确地统计商品;二要会整齐地摆放商品;三就是要学会友好地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一共有5个文具店,每个文具店需要3个售货员,请你们3个3个手拉手,自由组合,就坐。

2、第一次统计,学习2个2个点数。

——文具店里到底有哪些文具用品,有多少呢?现在就要请小售货员们互相合作去统计一下,先想想怎样合作?

——提出点数要求:原来我们都是1个1个去数,想想除了这样数,还可以怎么数呢?你们可以看看这些文具用品都是怎么摆放的,你找一个又快又简单的方法去数。

——幼儿统计记录,教师有意识地倾听幼儿点数,指导幼儿2个2个数。引导先统计完的小组学习自己验证。

——教师总结:2个2个数以后又快又简单,可以节省我们很多时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进货、摆货。 ——经理发现我们文具店的商品已经卖掉了不少,有的已经空了,所以我要去进货了。

——出示5个货筐。这些货要怎么放进去呢?原来是两个两个放,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呢?

——出示摆放图。这张图能看懂吗?表示什么?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验证摆放的是否正确。

4、第二次统计,学习各种点数方法。

——进货后文具用品又有多少了呢?我们又要进行第二次统计了。.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这次统计时想想你可以怎么数了呢?

——幼儿统计记录,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点数。

5、特殊的奖励。

——今天经理发现我们这些来招聘的小售货员每一个都很聪明能干。我宣布,你们全部被录取了。而且今天我们的客人老师还有一份特殊的奖励呢,就是五角星贴纸,请每个小售货员去找一个客人老师,用各种方法数一数你的五角星有几个,然后告诉客人老师。

活动反思:

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物体群)为单位。幼儿按群计数的能力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熟练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数学活动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按群计数的方法,孩子们懂得了计数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不过对部分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边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写在上面,33.4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后2减4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最后算出来的得数是11.8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有奖解答”

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最多?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第九文书网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 “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7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评析: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师: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你桌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写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比比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看大屏幕,时间老人还给我们送来2个钟面,你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几时,并说说这时候你该做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6时和12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师: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3.手势游戏: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3时、6时、9时、12时)

4.下面,我们来玩个拨钟表的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在钟面上拨针,另一个人说时刻,交换练习。

5.我们来玩个小品好不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几个动作,你猜他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闹钟拨出时刻,谁最先拨好就上好闹钤。

(1)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4)吃饭;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表演的小品真精彩,拨出的时间也很合理,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四、全课总结。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节课,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那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李老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5.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师生角色分明,关系亲切融和。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8

集体备课目录

PPE版8年级生物第1卷

生物圈第五单元中的其他生物

第1章各种动物环境

第一节生活在水中的动物………………………………1课时李**

第二节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1课时李**

第3节生活在空中的动物…………………………1课时李**

p>

第二章动物运动与行为

第一次动物运动…………………………………………1小时姚**

< p>第二节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1小时姚**

第三节社会行为…………………………………….……1小时姚* *

第3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课时李**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课时李**

第一章第四章: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第 1 节:分布细菌和真菌的分类………………………………1小时姚**

第一章第二节细菌…………………………………….. 1课时姚**

第3节真菌…………………………………….…………1小时姚**

第5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课时李章辉

第2节细菌和真菌的利用Fungi by Humans………………1课时李章辉

第6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按生物特征分类

第一部分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课时姚**

第二部分从物种到境界………………………… ………………1小时yao **

第2章识别生物多样性…………………………………………1级小时li **

第3章保护生物多样性………………………….…… ……1课时李**

注:根据本组要求,分配到以上主要预备班的教师必须完成o n 时间、质量和数量。由于某种原因,它们无法按时完成。组长由组长临时安排,分配的教师不得免职。请老师们听从指挥。

生物组

2012年9月

小学江苏教育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八年级数学教案正文版

新人民教育版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学课件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9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1.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_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商______

2. 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______________

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2x (4)(-6a3b3+ 8a2b4+10a2b3+2ab2)÷(-2ab2)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

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难 点: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1)(3x+2)(3x-2) (2)(b+2a)(2a-b) (3)(-x+2y)(-x-2y)

(1)102×98 (2)(y+2)(y-2)-(y-1)(y+5)

计算:

(1)(a+b)(-b+a) (2)(-a-b)(a-b) (3)(3a+2b)(3a-2b)

(4)(a5-b2)(a5+b2) (5)(a+2b+2c)(a+2b-2c) (6)(a-b)(a+b)(a2+b2)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二、重点难点:

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塘,…

(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2)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3)第三天这(a+b)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

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p+1)2=(p+1)(p+1)=_______;(2)(m+2)2=_______;

(3)(p-1)2=(p-1)(p-1)=________;(4)(m-2)2=________;

(5)(a+b)2=________;(6)(a-b)2=________.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这两个数的积的二倍的2倍.

(a+b)2=a2+2ab+b2 (a-b)2=a2-2ab+b2

例1、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4m+n)2 (2)(y- )2 (3)(-a-b)2 (4)(b-a)2

例2、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难 点: 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

(1)4+(5+2) (2)4-(5+2) (3)a+(b+c) (4)a-(b-c)

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变号;

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1)2a-b- =2a-(b- ) (2)m-3n+2a-b=m+(3n+2a-b)

(3)2x-3y+2=-(2x+3y-2) (4)a-2b-4c+5=(a-2b)-(4c+5)

添括号法则:添上一个正括号,扩到括号里的不变号,添上一个负括号,扩到括号里的要变号。

(3)(x+3)2-x2 (4)(x+5)2-(x-2)(x-3)

一、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多项式公因式的意义,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三、合作学习:

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概念.

三个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都是m,则这块场地的面积为ma+mb+mc,或m(a+b+c)

由上式可知,把多项式ma+mb+mc写成m与(a+b+c)的乘积的形式,相当于把公因式m从各项中提出来,作为多项式ma+mb+mc的一个因式,把m从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提出后形成的多项式(a+b+c),作为多项式ma+mb+mc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例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x+6; (2)7x2-21x; (3)8a3b2-12ab3c+abc (4)-24x3-12x2+28x.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x-y)+b(y-x);(2)6(m-n)3-12(n-m)2.

通过刚才的练习,下面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首先找各项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如8和12的公约数是4.

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如(3)中相同的字母有ab,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___________的.

1.写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1)ma+mb 2)4kx-8ky (3)5y3+20y2 (4)a2b-2ab2+ab

(5)(p-q)2+(q-p)3 (6)3m(x-y)-2(y-x)2

五、小结:

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小的.

2、已知2x-y=1/3 ,xy=2,求2x4y3-x3y4 3、(-2)+(-2)

4、已知a-2b=2,,4-5b=6,求3a(a-2b)2-5(2b-a)3

难 点: 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 (2)9a2- 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 (2)2x3-8x.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难点: 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特点,恰当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

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

将完全平方公式倒写:

a2+2ab+b2=(a+b)2;

a2-2ab+b2=(a-b)2.

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将它写成平方形式,便实现了因式分解

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一练.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1)a2-4a+4; (2)x2+4x+4y2;

(3)4a2+2ab+ b2; (4)a2-ab+b2;

例1、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1)x2+14x+49; (2)(m+n)2-6(m +n)+9.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6axy+3ay2; (2)-x2-4y2+4xy.

(1)(x+y)2+6(x+y)+9; (2)4(2a+b)2-12(2a+b)+9;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 ∠BDC=90°.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1.课本P51练习1、2、3. 2.阅读课本P49~P51,然后小结.

腊八粥教学教案6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编写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先导,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探讨与“腊八粥教学教案”相关的话题是本文的主题,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到本页我们会让您满意的!

腊八粥教学教案【篇1】

腊八粥

【教学目标】

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上一课我们从《北京的春节中》了解到腊八这天,北京的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老舍先生笔下的腊八粥带着京味儿。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写腊八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 沈从文 (解读“腊”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生字: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嘟 肿 熬 褐 缸 脏

2.自由读课文,思考: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3.介绍作者沈从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

分析第一部分: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围绕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第2-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

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4.盼粥。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1)“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2)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6.猜粥。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

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

【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盼 迫不及待

想 苦苦等待

猜 美 妙

看 惊 异

吃 十分美味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作为一个重点带领学生重点品析。为了让学生体会更准确,我也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形式,以读促悟。课文的一个特点是详略得当,在教学时我也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讲解,比如“等粥”这一部分是详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等粥”时人物的急迫心情,我将这一部分分为四个小部分进行讲解,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不足的是本课没有更多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讲解生字书写方面不充分,这在以后要改进。

腊八粥教学教案【篇2】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讶

腊八粥教学教案【篇3】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师:上一课我们从《北京的春节中》了解到腊八这天,北京的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老舍先生笔下的腊八粥带着京味儿。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写腊八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自由读课文,思考: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3.介绍作者沈从文。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运用排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围绕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第2-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

2.想一想,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4.盼粥。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1)“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2)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6.猜粥。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7.看粥。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2.齐读第1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腊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围的温馨)

3.与“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写得比较简略,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 提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作为一个重点带领学生重点品析。为了让学生体会更准确,我也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形式,以读促悟。课文的一个特点是详略得当,在教学时我也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讲解,比如“等粥”这一部分是详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等粥”时人物的急迫心情,我将这一部分分为四个小部分进行讲解,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不足的是本课没有更多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讲解生字书写方面不充分,这在以后要改进。

腊八粥教学教案【篇4】

一、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腊八粥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品味:

(一)1、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的感觉,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读了作者笔下的腊八粥,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二)、面对美味的腊八粥,八儿有什么表现呢?读课文2—19自然段,要求:

1、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

2、反复品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我们学过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简单做下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

A、盼粥:

1、抓住八儿心里活动的直接描写,“喜得快要发疯了,指导朗读。

2、八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抓住关键词。“松劲“急红了”这样神态的描写,体会八儿的迫不及待。

B、等粥:从八儿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的天真、贪吃)

C、猜粥、看粥:

看了粥后八儿心里会怎样想?

三、回读感悟:

1、回读全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的感受。

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拓展阅读:

阅读全文《腊八粥》

腊八粥教学教案【篇6】

“课标”中指出: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1、聊聊生活中的“腊八粥”,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圈画。

2、学生交流,“品尝”腊八粥的美味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如:“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勺大勺朝口里塞灌呢!”

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三、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文中多处写到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情形,请你画出来并作批注,体会他的心情。

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思、所感和所想。因此,在批注中圈、点、勾、画等符号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而教师会随堂巡视,适时点拨,在学生充分感悟后,组织交流。交流时,要引导有感情朗读。

2、小组讨论,1人发言,其他补充。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急红了眼”所表现出的急切心情。

此刻的八儿想吃却吃不到,只能想象锅中的美味,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③“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从八儿的语言中体会他的天真无赖,这里写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诗中所说“最喜小儿无赖”。

文中八儿的语言最为有趣,于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

采用多种方式,以读促悟。描写、抒情课文,可“诵读欣赏”。

5、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6、八儿这么想吃粥,他吃到了吗?引出最后一段话。

7、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情景。

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把无休止的课堂提问变为几项有张力、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建立篇章意识,强化整体性阅读。

1、学写生字。

tuòmò nónɡchóu ɡǔzhànɡ fèiténɡ tiántiánnìnì

3、关于腊八粥,你有什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作家沈从文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www.fr134.com/f/2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