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初步说课稿反思

中职 概率初步 说课稿

时间:2024-08-08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教案]中职 概率初步 说课稿之二。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教案]中职 概率初步 说课稿之二,带给大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案和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您准备了“[教案]中职 概率初步 说课稿之二 ”相关的精彩内容请看,为了方便日后的浏览请将此网页收藏到您的浏览器收藏夹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心理健康》――“花季中的相思树”,相思树是一棵美丽的爱情之树,在中职校园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充满渴望与好奇,并开始形成自己的异性价值观,此时最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接下来我从五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说我是如何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愈国良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本课在教材第四单元14课,根据新大纲的“三贴近”原则,我把课文题目稍作修改,由“花季莫种相思树”改为“花季中的相思树”,我认为学生谈不谈恋爱,既不是课本说的算,也不是老师说的算,而是学生自己的选择。我希望在课堂上能保持价值中立,带领学生认识友情与爱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理智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强迫。

认识目标:认识青春期自己的心理特点,了解友情与爱情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目标:能客观辨析中职生恋爱利弊,做出理智选择,树立正确的两性观;

帮助学生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辨析中职恋爱利弊,能主动控制与拒绝;

让学生能初步认识爱情,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现在还无法承受爱情的责任,需要等待自己成熟;这时需要老师循序渐进的诱导,不可用填鸭强迫式,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授课过程中,对恋爱既不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与好奇,出现尝试的冲动;也别让学生产生过分畏惧抵触心理,老师需要把握好分寸,抓好“度”。

根据新大纲教学总目标要求,本堂课着重培养学生责任感与自律能力,对待中职生恋爱学会自尊、自爱、自护、自制。

本堂课的教学思想采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策略,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搭设学习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登,最后撤去阶梯,使学生达到独立发展的地位。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启发法、情境模拟法、讨论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同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与感悟,接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交流,最终老师总结升华。这四种教学法层层递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备课时,一直思考学生与老师的角色问题,既不能把课堂的主角完全交给学生,毕竟学生的爱情价值观还未形成,老师会疲于应付各种不同的爱情观,甚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也不能以老师为中心,一味强调恋爱是洪水猛兽,千万不能尝试,但有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又有谁能禁止的了这种朦胧的感情?最终我确立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把握方向善于引导,课堂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主动想、主动做。

前3部分主要实现认知目标,当中引导学生认识爱情与友情的区别与联系是重点;

第4、5部分实现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爱情,是难点;

第6、7部分要实现能力目标,当中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辨析中职生恋爱的利弊是重点;

把想象中的相思树与现实中的做反差对比,引申现实中的爱情与憧憬的爱情是有区别,甚至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引导学生正视爱情,并播放FLASH《我是女生》,放松心理。

通过《女人是老虎》的故事,告诉学生就算是一个从未讲过异性的小和尚,在18岁的青春期,也会对老虎般的女人心动!而青春期的我们对异性充满渴望与好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混淆友情与爱情,则会让自己陷入苦恼甚至伤害。跟进一个视频案例《健飞的故事》,让学生辨析他们三人的感情是友情还是爱情?很自然引出本堂课的一个重点。

㈢中职生!友情?爱情?

这是本堂课的第一个重点,帮助学生区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与联系,我说联系,学生讨论回答区别,大部分班级同学能说出2个,不足的由老师补充,并案例分析,基本上同学们对友情与爱情的区别都能有个理性的认识,之后问题来,既然二者不同,那什么是爱情呢?进入本课难点。

我通过5步骤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抛出4钟情境让学生辨析,这些是爱情么,如果不是,爱情到底是什么?再摆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向学生解释亲密、激情、承诺的含义。接着设问:这个三角形中的三条边,我们现在能拥有几条?与同学一同分析,或许我们有非常亲密,无话不说的异性朋友,也会有非常仰慕、崇拜的异性同学,但现在有没异性能给你承诺?启发思考――没有!引导分析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还没有经济基础。一个衣食住行都靠父母,还不能独立的人,怎么能给你承诺,他给的承诺都是空头支票,在毕业的时候,或许他老爸一个电话,他就一溜烟的跑回家去了。之后教师小结:没有承诺底座的三角形随时都会倒塌!最后案例跟进:“二年中职生活,谈了一年的恋爱,毕业后一个月就分手了,最终二人都没能拿到毕业证书。”经过以上的引导、启发、分析、小结。同学们对什么是爱情,都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至少知道中职生恋爱不是爱情!那么既然不是爱情,我们现在该如何与异性相处呢?自然引入下个教学环节。

向学生提供三种与异性交往的准则,只要遵守,既能愉快的与异性相处,又不会让自己陷入烦恼。再引用一个“青苹果”的经典比喻,中职生恋爱就像一个青苹果,看起来很美味诱人,但如果你忍不住尝了一口,那味道一定又酸、又涩、又苦,而这被咬过一口的青苹果给你,你愿意要么?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那如何对待我们心中的青苹果呢?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学会等待,等待心中这颗青苹果成熟的时候,与你喜欢的人一起分享,味道一定是甜美的。

本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尝试使用之前学的,进行判断分析,能做出理智选择。首先创设情境各位评委老师可以看见:照片中的女孩挽着一个男生的手,他们正在热恋中,而一个月的恋爱经历,女孩发觉自己会旷课、会撒谎、原来要好的同伴都渐渐远离她,成绩更是直线下降,她不想沉沦下去,希望结束和男生的关系,可男生不愿意,还提出了5点交往理由,那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帮帮这个女孩拒绝男生?

列出男孩继续交往的5点理由,让学生讨论如何帮助女孩拒绝男生,并将讨论结果分享、交流,老师帮忙概括,之后小结:中职生恋爱在带来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烦恼、忧愁,甚至麻烦,当自己遇到中职生恋爱时,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这是本课的补充与再次总结升华,内容包括意外怀孕与预防艾滋病。根据新大纲要求,心理健康既要面对大众同学,也不能忽略少部分特殊生,部分中职学生或许已经在谈恋爱,甚至初尝禁果,有了过早性行为,希望这部分学生能把意外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最后再次强调等待的重要性,一同懂得等待,学会等待,生命之花因等待而更加灿烂!

课后作业:视频欣赏央视新闻调查――《长大未成年》,思考讨论案例中的4个女孩对待恋爱的态度,及不同的遭遇。

1、女生是青春期教育的重点;在中职生恋爱中,受伤最大的往往是女孩!

2、学生们是多么渴望得到家长、老师的指导;但真正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青春期话题的家长、老师却不多,学生们只好从网络、影视、小说中寻找爱情的答案,而他们找到的却往往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3、感受到同学们对创新型心理健康课的喜爱;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分享交流,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对爱情的责任感,对中职生恋爱的理智选择,都深深的感动了我,谁说我们中职学生不如别人,我愿意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中职生挺起胸脯,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谢谢大家!

FR134.COm品读分享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课件6篇


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跟“小数初步认识教案课件”相应的资料,这篇文章对多个话题进行了探讨你一定能找到你所需的内容。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课件【篇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           (2)           (3)                (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个1/5

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个1/9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教学反思: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1、整理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2、板书。

二、练习。

1、填空。

3米=(       )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

2、判断。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

(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

(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

3、课本第86页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

4、完成课本第87页8、9题。

教学内容: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88---P89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叫做小数点。

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

教师加以引导小数的正确读法。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小结归总:

(1)这节课你们认识了什么?

(2)今天认识的小数与整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同桌同学互相说。

2、把卡片上的小数打上钩。

3、读出小数.

4、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小数的?

5、老师口述小数,学生听写。

6、完成P89做一做1、2、题。

1、使学生初步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通过有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加强整数和小数的联系,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提问: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怎样?

老师小结:突出整数比较大小时,要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把相同分数单位分数的分子进行比较。

16 ○ 12            28 ○ 38        86 ○ 84          4/5 ○ 3/5          7/12 ○ 5/12            16/20 ○ 9/20

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今天我们先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2、补充例题(图略)请看图,说出左图和右图中有几个几分之一,用小数怎样表示?这两个小数哪个大?为什么?

紧接着要求学生再观察下图并要求边看图边思考:

这图和上图有什么不同?比较时应先比较哪一位,再比较哪一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时突出下图中有整数,而上图没有;有整数的情况下,小数大小的比较,要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就如同比较整数大小一样,先要比较千位,再比较百位,……比较大小都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

进而说明左图的数大于2,右图的数不到2,所以圆圈中应该填“>”。

3、学生试练。

2.5 ○ 2.3             8.6 ○ 8.9              0.23 ○ 0.53                 3.22 ○ 1.28 …………

使学生明确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都相同,就要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

4、教师简单小结比较小数的方法。

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的比较方法相同,比较大小都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有整数部分的小数,要先比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

补充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 > ○ > ○ > ○ > ○ > ○

四、全课总结(略)。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课件【篇3】

人教版教材将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建立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是希望结合生活实际,在本学期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就可以了,也可以说是让学生停留在小数知识最初阶段,不做抽象要求,因此目标定位比较低。根据教材的地位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新知,认识小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合作意识,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单价引入小数和小数点,试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新知的教学找到依托。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量理解小数含义。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教具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则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作为本节课教学方法的主线,并辅以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为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我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分析推理、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学习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小数就在身边,学习小数的具体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愉悦感。主要体现在:第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提供引导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体验到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第三、提供“说数学”的机会,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倾听的习惯。第四、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渗透情感教育。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通过录像,播放超市各类物品及其价格,要求学生边看边说出各表示多少钱。

这一环节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准备,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抽取其中的三个小数5.05、1.50、12.12,让学生观察,这三个数与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小数的概念。板书:认识小数

首先利用抽取的小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中的“・”它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分数中有一条线叫分数线,猜猜看,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名字?

通过渗透猜想意识,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容易猜出,体验成功的喜悦。介绍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明小数点的形状及书写位置,为下面的写法扫除障碍。

其次,通过试读――小结读法――读小数表示的价格――读价格并小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等步骤引导学生学读小数。当学生会读小数后,再通过“找找身边的小数”“先与同桌说说,再汇报”等来实现渗透交流意识的目的。

再次,通过结合长度单位,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在这里“学生比划1米与1分米的长”、“结合课件演示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等,实现板书: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1厘米=1/100米=0.01米、3厘米=3/100米=0.03米,18厘米=18/100米=0.18米等达到逐步“物化“的过程。再引导学生观察板书,总结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

在这一环节,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更深地体会小数无处不在,同时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此我安排了:

1、猜谜语,听老师的描述,猜猜是哪种动物。动物的身高让学生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其中非洲象身高为3米50厘米,可以有两种写法,不仅巩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又巩固了小数的写法。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3、课件演示雅典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跳水、跨栏、气步枪等项目中夺冠以及他们的成绩。

在这一环节,我着力引导学生回忆总结,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用了哪些方法学习?”前导词提起学生参与,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

3米=(         )分米           (          )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 160平方厘米     B、 1600平方厘米   C、 16平方分米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南宁民歌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229000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米

有条件的学生收集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资料。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

(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

(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

4、完成课本第87页8、9题。

三、学习总结: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课件【篇5】

《理解小数》教学设计

I.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个人教育版)91-92三年级内容,完成习题20的1-2题。

二、课本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以及如何读写。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是初步认识小数的最基本知识。学习小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而且为以后系统地学习小数奠定了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学习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一窍不通,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小数,只是因为小数是另一种形式分数,其含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小数的含义,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交汇点,注重直观、引导、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小数的形成过程。

四。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V.教学方法

启发式、示范、讨论、实践

六. [教学目标]

1.(1)了解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小数点后一位能表示多少个十分之一,两位小数位能表示多少个百分率。 (3) 能识别小数,能读写小数。

2.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3.通过创造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了解数字的发展,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从而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7. 【教学要点及难点】

要点:会读和写小数,理解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难点:理解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

< p> 1.引入小数(创设情景)

老师: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数字?如何对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学生有小组讨论和实践点。

师: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有的有点,有的没有。) 师:你知道数字是什么吗?学生:十进制。师:对,是小数,中间的小点就是小数点。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 (板书题目:认识小数) 教师展示情况图,学生找出小数的相关信息并阅读。

2. 积极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1.了解以元为单位表示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展示图片) 老师:如果我想买一支圆珠笔,我应该付多少钱?生:我应该付2元60分。

师:你怎么知道要交2元6毛钱?学生:因为产品的价格是人民币,人民币是2元6分,所以你要付2元6分。

老师:说的好!几美元就是几美元几美分。这很棒!师:谁能告诉我你想买什么?您想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是多少?你应该支付什么?多少钱?生:我想买一支铅笔。一支铅笔的价格是人民币。应付8分和5分。

老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请仔细观察,这些产品的价格是否有相似之处?

老师:是的!学生真的很细心。那么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是多少呢?生:以小数为单位时,小数点前的数字代表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代表几个角,第三位代表几分钟。

老师:总结的真好!接下来,请在我们的办公桌或铅笔盒中查找小数。

学生报告。

2.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1 一位小数

老师:我们的身高是不是小于1米?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王冬的身高。

(展示情况图)

老师:1米和3分米应该怎么只用米来表示呢? (出示米尺) 老师:数一数,1米等于多少1分米? 11 老师:10 1分米就是1米,也就是说1分米就是1米。

1101 分米是 101 米的分数,米是小数。 (黑板上写:用“=”连接米和米),所以1分米=

1010米=米。

(结合老师的讲解,电脑屏幕上的尺子会相应闪烁,显示长度为1分米)

老师:请在尺子上点3个点多长是米饭。

健康:从米尺上指出 3 分米。

老师:3分米等于多少1分米?学生:有3个。

老师:多少个1/10米?学生:3。

老师:所以3分米用分数表示为1/10米,小数表示为米(黑板上:依次连接3分米、3/10米、米用“=”符号。结合老师的解释,电脑屏幕上的尺子相应闪烁,显示长度为3分米)

老师带领学生读3分米=3/10米=米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操作,你发现了什么?生:它们代表相同的长度,但书写形式不同。

老师总结:是的!以1分米为单位时,以1/10米为分数,以小数为米,所以1分米=1/10米=米,3以分米为单位时米的单位,分数表是米,所以1分米=1/10米=米,用3分米作为米的单位时,分数为3/10米,小数为3/10米。米,所以 3 分米 = 3/10 米 = 米。

老师:那么5分米用分数表示有多少米?多少米用十进制表示?健康:5分米用分数表示为5/10米,米用小数表示。师:8分米呢?学生:8分米用分数表示为8/10米,小数用米表示。

⑴小数点后一位 学生:10 老师: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应该怎么表示? (1 cm = 1/100 m = m) 老师:3 cm 呢? (3 厘米 = 3/100 米 = 米)......在同一张桌子上互相交谈。

老师:你现在能用今天学到的小数来表达王冬的身高吗? (1 米 3 分米 = 米)学生报告他们的身高并谈论它。 (3) 比较异同

师:请比较两组小数, , 和 , 它们在什么方面相同?有什么区别?十进制,小数点前的数字全为零

生2:不同的是小数点后有一位,而

1,有两位小数点后的数字。

师:仔细观察,比如,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叫小数。 (板书:小数点后一位) 就像,小数点后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就叫两位小数。 (板书:小数点后两位) (4)归纳总结。

老师:小数点后一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分数,小数点后两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分数?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学生的小组合作和思想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结果。

老师总结:小数的小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可以用几位表示,百分率的小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可以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学学生一起阅读两个关系表达式。

(iii) 深化新知识巩固习题 (iv) 拓展延伸小数历史板书设计

知道小数

像,,,.....这样的数字叫做小数

小数点读作:1.58为:0.5 1/100米=米

1 米 3 分米 = 米 3 分米 = 3/10 米 = 米

(米、分米、厘米) 一位小数? 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

? 百分之几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课件【篇6】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p88—89。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掌握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经历探究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过程。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小数的方法。

3、渗透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的重点:

1、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正确的读、写小数。

四、教学的难点: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数的初步知识、常用的计量单位、万以内的整数的知识。

2、原型: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小数

3、探究的问题:

(1)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2)小数是什么样的数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和生成

关于小数你都知道点什么

通过谈话,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小数的读法

1、具体

(出示课件课本图示)“读价格”

让学生试着说出价格

让生生肯定读法,要求同桌互相读一读。

2、归纳

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补充与完善。

师重点强调小数点右边的读法和左边读法的不同,注意读出小数点

师和学生进行补充、纠正、完善,并说明,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结合上面小数,说说小数的什么样的数

同桌议一议,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具体小数作以板书。

生师总结小数的读法。

3、演绎

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小数

(二)探究小数的含义

1、直观

⑴情景模拟测量,出示学生的身高

用米表示是多少呢能不能解决呢

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看课件,并思考:

①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②平均分成多少份

③表示这样的几份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交流时,师板书要点。

师点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为0.1米。

小数点右边“1”表示什么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点击课件3分米,3分米=()米

生独立做,汇报时生要说出具体含义。

2、概括

根据上面的例子和分析,分数与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生观察: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与完善

师小结小数的含义和写法。

3、具体化

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小数,在小组内交流,说明其读法和写法。交流时要说明小数的含义。

(三)小结与提高:

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的数,叫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从1到10分,你给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打多少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3篇


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的相关内容,谢谢您的青睐让我们共同提高!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写数学周记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明写的一篇周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其中有一个水果馅的月饼我和哥哥都想吃,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也是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平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全班同学自由读表示

2、折1/2

学生用圆形纸片折1/2

3、 判断: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4、认识1/4

回顾周记:小明和哥哥分一个水果馅月饼,分完之后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也能吃到这个水果馅的月饼,那应该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呢?(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

5、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圆形的1/4?并上色。

(1)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6、学生自由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

小结:像1/8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整理,涂一涂与折一折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 2题

【这一部分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达到学以致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分数与我们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

本片提供了一个学生在户外野餐、游戏的情景图,图中的许多素材可用分数表示。本片既可以作为分数的引入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描述图中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事实,引出分数的概念;也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通过让学生用分数描述图意,来巩固分数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出示本片,让学生描述图上的情景。

3、等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可再出示本片,让学生用分数对图中的其他素材进行描述,巩固分数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3、“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就可以读作角1,记作:∠1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角”的活动初步认识角,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观察找共同点,从而了解角的构成,并会读角和记角。另外再以一组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初识角的成果,并加深对角的构成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贴图片。图片中有红线勾画出的角。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找找教室里、想想生活中曾注意到那些物体上有角?比一比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学生一一回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这几个物体上有角吗?(出示实物,请学生来指一指。)

4、(预设:学生可能指对,直接进入环节5。亦可能指错进入本环节)

师:刚才有同学指的是这样一个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生答)对,这是一个点。想一想怎样才能将你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学生重新指角)

5、师:这一次,大家指角的时候,不单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的图形(师示范画出来)。

6、师:它们就是我们数学王国图形家族中的角成员。刚才大家指的这个点与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身体的各个部位,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教师边说边板书,一起口述一遍)

7、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弧)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学生书空)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8、(练习)师:我们这里来了一些小客人,都说自己是角,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第1题)先仔细观察一下,哪些是角。

9、折角。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角,下面能否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纸折个角呢?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10、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自己也动手折了角,现在我们要把角的样子画下来,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11、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11篇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1】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玩游戏:

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生汇报:我赢2次,输2次 板书(2 2)

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

生1: 笑脸2 哭脸2

生2: 箭头向上2 箭头向下2

生3: 赢2 输2

生4: +2 -2

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十、一)

5、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

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

师板书:负数 正数

-2 +2

6、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

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

(2)0呢 设置悬念

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

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

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4、小组讨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5℃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5℃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出示5℃图,这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

(3)-5℃和5℃有什么不同?

(4)-5℃和-15℃哪个温度更冷?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写数:王叔叔从5楼乘电梯,电梯显示( )层;到地下1层去取车,电梯显示( )层。

2、(黄山、吐鲁番海拔与海平面对比示意图)

3、解释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含义。

出示存折

4、下面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数轴)

(1) 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向西行3米,表示为

(2) 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7米,说明他向( ) 行( )米

(3) 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8米,说明他向( ) 行( )米

四、总结

教学后记:

教学中,借助温度计这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对气温数据的理解,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学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2】

一、自主准备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试着举例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3。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大声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表中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从例3的学习中,你知道( )和( )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情况下,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填写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

4.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4。思考:如何用图来表达学校、邮局、公园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下面画一画)

5.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6.在直线上用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

看了上图,你有什么发现?

三、自主应用

1.电梯上升15米记作+15米,下降10米记作( )米,-20米表示电梯( )米。

2.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将下车3人记作-3人,上车4人记作( )人,-5人表示( )人。

3.知识竞赛抢答的评分规定:答对一题得10分,记作+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应记作( )分。王明答对12题,答错3题,他得了( )分。

四、自主质疑

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7~118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活动:先独立思考并举例,然后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抽学生反馈: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奇数,偶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活动:同学们思考,头脑中产生疑问。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学生讨论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成了发明家。有的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也有的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这些想法都很好。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因此而来的。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1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118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118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米或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预设一:我是把海平面的高度看作0,比海平面高就可以用+几或几来表示,比海平面低就可以用-几来表示。(教师评价:这位同学会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预设二:如学生答不上,教师做适当引导。

最后教师将课件中数字改动成:海拔+米或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米或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18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①

4、+、3193等这些数归一类;-

6、-155、-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②6、3193等归一类;+归一类;-

6、-155、-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③

6、+、3193、0归一类;-

6、-155、-等归一类。

指出:因为+也可以写成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6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对于发表意见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

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3.练习二十五第3题。同桌互说,然后全班反馈。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教师适当启发)

五、作业

1独立作业:练习二十五第1、4题。2课外调查:练习二十五第5题。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3(3)++15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3-155-10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意义;会读写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2.经历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的过程,增强符号意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意义

【教学难点】

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比比看,谁反应最快。电梯上升5层;我在银行存入1000元钱;零上10摄氏度;比海平面高800米。

2、谈话引入:昨天,王老师带着50元钱到楼下小卖部买东西,结果一算账要80元,还差30元。老板是熟人,先记账。东西让我提走。回家的路上我就在想我现在究竟有都少钱呢?请同学们帮帮老师。(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一)例1以温度初识负数

1、试一试(练习卡)

零上8摄氏度,记作()℃,零下8摄氏度,记作()℃。(生答,并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2、以温度计为实例初步认识负数(课件)

(1)出示温度计,让学生观察,以哪个温度为分界点?(0摄氏度)师介绍:常态下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板书0、.)比0摄氏度高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板书+)。通常+可以省略不写(板书括号)。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板书 —)20℃、5℃,—20℃、—35 ℃(生再说几个温度)(2)读一读。(包括试一试)。

(3)填一填。把刚才读到的温度填在表中(展台出示表格),介绍填法(已带单位只填数)。(生填))(4)练习(课件)

3、师:我们把0摄氏度作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用带+和—的数表示出一对相反的'量。(板书相反的量)

(二)例2以海拔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1、出示例2(课件)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是分界线,以上用带+数表示,以下用带—数表示,又表示出了一对相反的量。

3、读数,填数

4、练习(课件)填在表中(生答)

5、说意义。太平洋最深处海拔高度是—米,青海省祁连山海拔高度是4000米。

(三)认识正负数

1、师小结正负数的概念,学生议一议,0呢?

2、交流汇报。

师提示

(一)这样的正负数很多,打上省略号。

(二)+可以省略,而—不能省略。师说几个正负数(分数、小数)让生判断。

(三)0是分界点,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把表横放,引入数轴的初步感知。

4、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除了0以外,其他的都是什么数?(正数)

三、课堂练习(课件)(一)基础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正数有哪些,负数有哪些。剩下的0呢?(强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判断

提醒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负得越多越冷。

(二)提升练习

1、智力抢答。

提示已经答了三道题。

2、读一读,议一议。(小组讨论)(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说一说(练习卡)

2、解决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老师现在有多少钱?(—30元)。我提着东西回家,家在11楼,电梯应该按哪个键?刚进电梯,又突然想起还要接孩子放学,要到地下一楼车库去开车,又应该按哪个键呢?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你知道最早使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吗?上网或看书了解更多有关负数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交流吧。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6】

校级交流课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23-124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数?(生答)

师:(过度)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那我们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出示课件)(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至5摄氏度。师:测量气温我们常常要用的工具是什么? 生:温度计。

师: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支温度计(出示并介绍温度计)比0摄氏度高的温度我们用带 “+”号的数来表示;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我们用带“-”号的数来表示。

现在请同学们用带“+”号或“-”号的数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学生在本子上完成,师巡视,在集体评讲(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3℃记作+3℃或,读作正3摄氏度 零下5℃ 记作- 5℃,读作负5摄氏度。

因此,这里的加号、减号和过去的意义不同,在这里加号叫做正好,减号叫做负号。

师:-5℃和5℃一样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课件)(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表示以下的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记作:+米

记作:-155米(师板书)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师指出:(板书)像

3、+15、、……这样的数都是正数。“+3”读作:正3,“+”是正号。通常“+”号省略不写。

像-

5、-

1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5”读作“负5”,“-”是负号,不能省略

出示课件:负数小资料(全班齐读)找生活中的负数

练习:课本第124页,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课堂活动:

1、2题。

①读一读,议一议。

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

②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

五、课后延伸

“考考你”(出示课件)

六、作业

练习二十五:1、2、3、4题。

七、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像+

5、+15、、……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5、-

1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玩游戏:

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生汇报:我赢2次,输2次板书(22)

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

生1:笑脸2哭脸2

生2:箭头向上2箭头向下2

生3:赢2输2

生4:+2-2

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十、一)

5、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

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

师板书:负数正数

-2+2

6、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

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

(2)0呢设置悬念

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

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

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4、小组讨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5℃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5℃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出示5℃图,这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

(3)-5℃和5℃有什么不同?

(4)-5℃和-15℃哪个温度更冷?

三、生活中的应用。1、写数:王叔叔从5楼乘电梯,电梯显示()层;到地下1层去取车,电梯显示()层。

2、(黄山、吐鲁番海拔与海平面对比示意图)

3、解释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含义。

出示存折

4、下面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数轴)

(1)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向西行3米,表示为

(2)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7米,说明他向()行()米

(3)如果小华的位置到了-8米,说明他向()行()米

四、总结

教学后记:

教学中,借助温度计这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对气温数据的理解,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学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8】

教学目标:

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玩游戏:

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生汇报:我赢

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

生1: 笑脸2 哭脸2

生2: 箭头向上2 箭头向下2

生3: 赢2 输2

生4: +2 -2

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十、一)

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

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

师板书:负数 正数

-2 +2

+-0

讨论:(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

(2)0呢 设置悬念

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北京-上海海口12℃~20℃

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

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4、小组讨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5℃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5℃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出示5℃图,这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

(3)-5℃和5℃有什么不同?

(4)-5℃和-15℃哪个温度更冷?

三、生活中的应用。 层;到地下层。

3、解释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含义。

出示存折

4、下面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数轴)

(1) 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向西行3米,表示为

( 行( )米

( 行( )米

四、总结

教学后记:

教学中,借助温度计这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对气温数据的理解,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学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9】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罗布中学: 李宗雄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学难点】

1、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理解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比比看,谁反应最快。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5层;我在银行存入1000元钱;零上10摄氏度;

引人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表示意思相反的量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些意思相反的量。板书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

师:负数,就是用于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量为负。

二、自学课本,自主探究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示按照要求阅读课本第123—124页的内容。(课件:自学提示)独学:

1、怎样用正、负数表示气温?举例说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什么?观察温度计,你知道些什么?怎样读温度计上的温度?

3、完成123页的试一试,并比较这三个温度的高低。

4、怎样用正、负数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并完成124页的试一试。

5、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读书要求:用┅┅标出重点字词

用——画出重点内容

用?表示出不懂的地方

(三)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四)展示汇报以上问题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以下2个问题

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什么?观察温度计,你知道些什么?怎样读温度计上的温度?

课件出示温度计,让学生观察,观察这个温度计,你知道些什么? 0作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读一读温度计上的刻度所指的温度。在读温度计时,注意看红色液柱,它所在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温度。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指出:因为+米也可以写成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

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三、走进生活,深化认识

1、课堂活动第1题。

(1)这幅图中,有没有用负数表示的温度?“负12摄氏度”表示什么?

(2)为什么每个城市都有两个温度呢?哈尔滨-16℃---5℃中,哪个是最高温度,哪个是最低温度?

(3)用负数表示的温度都集中在我国的哪个方向?

2、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四、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练习二十五第1、2、4题。

2、练习二十五第3题。同桌互说,然后全班反馈。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教师适当启发)【板书】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

2、-30、-

10、-

15、-155?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10】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教学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游戏:《说反话》

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都得到放松,并且把学生带入到“相反”意义当中,为下面学习做铺垫。

第二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第一步进行例1教学: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气温”为情境,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零下温度用负数,首先确定0℃,明确0是正、负数分界点,突破难点。

(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步进行初步的尝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这部分教学主要通过让学生回顾生活经验,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正数和负数,并掌握了读写的方法,建构了原有的知识。】

第三步进行例2的教学: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指导的方法,理解海拔高度与海平面的实际含义,以及比海平面高火比海平面低的数的表示方法。

师生小结:把海平面高度看作( 0 ),

比海平面高的用( +几或几)表示,

比海平面低的用( —几)表示。

第四步进行类似的尝试练习:课本第124页试一试。

【这部分教学通过结合主题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理顺了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正数与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比较,归纳正数和负数。

我先让学生观察例1、例2中的一些数据,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把这些数分成几类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观察板书,小组合作,分类比较,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可能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在次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补充,完善学生的理解。这部分教学通过让学生分类,体会正数与负数在形式上的不同,初步感知正数与负数是相反的两个概念,同时通过比较发现正数、负数与0三则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环节:实际应用,拓展深化。

1、第一层:课堂活动的1小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题,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再独立填一填。学生同桌互读并分类。最后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负数在形式上的区别,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

2、第二层:课堂活动的2小题,让学生说一说,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第三层练习二十五第2、3、4题和判断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写一写,读一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

4、第四层:阅读130页的数学文化。了解负数的相关简单历史文化。

5、第五层:练习二十五第5题,课外调查何寻找生活中的负数。

六、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负数<0<正数

………………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的概括了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0、正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负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教案【篇11】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案]说课稿(篇三)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也能更得心应手。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也许下面的“[教案]说课稿(篇三)”正合你意!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 教案和课件是高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探索“[教案]说课稿(篇三) ”这个主题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们,愿这些参考资料可以为你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启示和帮助!

《信得过商店》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说的与做的”开篇,要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懂得说真话能得到别人信任,说谎话害人害己的做人道理,从这个教学目标上看,已经鲜明地体现出品德与社会学科学科德育的特征——讲道理明是非。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讲道理”,并不是在知识性内容讲完之后总结提升一个需要努力探索却无方法指导的空道理。而是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达成道德目标。

今天我的这节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就主要是通过两个教学活动达成预设教学目标,力图在明确目标的活动体验中,学生意识上有认识,行动上有方法。

活动一:

扩编故事,明白道理。课堂教学中以课本故事为蓝本,但并不拘泥于原故事,特意把原故事中狐狸与小鹿进行角色对换,小鹿成了说谎骗人的反面角色,狐狸成了讲诚信的正面角色,有意颠覆,以消除学生先入为主的主观情感,更客观地看问题、想问题,同时也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扩编故事,也是对原故事的一种改编,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将“说谎话害人——诚实守信得信任——说谎话最终害自己”作为三个认知层次,把原先完整的故事有意识地分成三个相互联系的分故事,在扩编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入自身的生活经验,更深切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积极邀请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在扩编中不知不觉了解落实道德认知:诚实守信得信任,说谎骗人害人更害己,同时自然而然得出道德认识的方法:诚实守信就是要做到讲真话、讲信用。

俗话说:“条条大陆通罗马。”当然,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来达成,但并不是随意的设计行为。如我在最初的几次活动设计中曾经以现场游戏体验作为课堂引入环节,旨在让全体学生在短时间内达成道德认知——不诚信害人的道理,书面设计给人眼前一新之感,设想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全员参与得出感受,既适合低年龄段的学生又能寓教寓乐,教学目标应该很容易达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发现游戏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相互讲诚信,还需要齐心合力,同时现场活动中需要学生体味失败的后果即道德认知目标——不诚信害人,可是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成功了,请他们再设想失败后果,体会不深,偏离了预设,可以说这个教学活动失败。因此我想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首要考虑到几个重要的教学问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最终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达成目标?……以此验证活动,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活动来。

活动二: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对待问题。虚拟故事中得来的道德认知和行动方法最终应该在实际生活中有实践,换句话说,品社学科作为学科德育的显型课程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将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例作为辨析内容,辨析中体味到道德认知的多层次性: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诚实守信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我们都在做着诚实守信的事,有时诚信也很容易……等等这些新认知,引导着学生课后再进行探索。

我们的品社课堂教学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让道德认知充满活力,真正让学生收益,体现了真正的学科德育观。

本文来源:http://www.fr134.com/f/1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