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案

时间:2024-03-25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课件]一年级数学减法教案模板。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课件]一年级数学减法教案模板,带给大家。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小编从您的要求出发提供了这份有价值的“[课件]一年级数学减法教案模板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案是促进课堂群体合作的有效途径。本篇文章希望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学会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初步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正确书写加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开火车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拿出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3+2=5 想:3和2组成几,3和2组成5,所以3加2等于5。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在3的后面接着数两个数。)

(4-1=3 想:4可以分成1和几,4可以分成1和3,所以4减1等于3。还可以用倒着数数的方法,从4往前数一个数。)

2、6的组成

师:同学们掌握了5以内加减法的算法和6的组成情况,今天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有关6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指导探索

一、教学例题

(1)加法

请各组组长把课前发的小棒图(左边1根红色小棒,右边5根黄色小棒)摆在左右两边同学的中间,使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学生看图和旁边同方向的同学一起说图意,然后列式。

全班汇报:先请左边的同学说图意,列式:5+1=6再请右边的同学说图意,列式:1+5=6

问:他们说得为什么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不同)

出示例题图1(写字图)

师: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就不同,这两个算式都可以解答一个相同的问题。问: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邻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相加的两个数位置交换了,但是得数一样。)

问:在我们学过的算式中,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任意举例。(如:1+3=4 3+1=4等。)

师:如果不看图,你知道怎样算5+1=□吗?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想数的组成,用数数的方法,根据学过的算式推想:因为4+1=5,所以5+1=6。)

(2)减法

分步出示例题图2(鸡图)

师:一共有几只鸡?(在公鸡和母鸡中间画虚线)把6只鸡这个整体分成了几部分?

师:(用手盖住1只公鸡)公鸡跑了,看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叙述题意:有6只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问:谁会列式? 板书:6-1=5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从公鸡和母鸡的整体6里面去掉1只公鸡这部分,就剩5只母鸡那部分。)

师:(用手盖住5只母鸡)现在你还能提出数学问题来吗? 学生叙述题意,然后列式。板书:6-5=1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从6只鸡这个整体里面去掉5只母鸡这部分,就剩1只公鸡那部分。)

师:比较这两个减法算式,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邻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从整体里面去掉公鸡这部分,就是母鸡那部分;去掉母鸡这部分,就是公鸡那部分。)

师:不看图怎样算6-1=□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想数的分解,倒着数数等。)

(3)比较例题中的四个算式:5+1=6 6-1=5

1+5=6 6-5=1

小组讨论: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5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整体6,从整体6里面去掉1这部分就是5那部分,从整体6里面去掉5这部分就是1那部分。)

二、摆一摆

(1)请同学左边摆4个黄圆片,右边摆2个红圆片。问: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板书:4+2=6)

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2+4=6)

师:请你用手盖住右边的

2个红圆片,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6-2=4

师:请你盖住左边的4个黄圆片,提一个问题,怎样列式?板书:6-4=2

学生齐读这四个算式。

师:除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以外,用6个圆片你还能摆出哪些题目?

学生自己试着摆,要求边摆边说题意。

全班汇报,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3=6 6-3=3

问:为什么只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几的加减法?6的加减法都可以想6的组成来进行计算, 如果你喜欢用别的方法想得数也是可以的。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29页的做一做:看算式直接写得数。

5+1=□ 4+2=□ 3+3=□

1+5=□ 2+4=□

6-1=□ 6-2=□ 6-3=□

6-5=□ 6-4=□

四、学习写算式。

演示动画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学生在书上练习写算式:2+3 6-5

五、游戏:摘苹果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你们看苹果多红啊!你们愿意帮助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苹果吗?爱劳动是可贵的,但还要有劳动的本领,苹果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摘下来的,下面请你听清要求:每个苹果上面都有一个算式,下面的筐上都标着得数,苹果要放在相应的筐里,才算摘下来了。

学生听清要求以后,开始摘苹果(每人一题)。摘完后,全班集体检查,看那些同学摘错了,完成任务好的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算式接龙

游戏目的

练习6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先让一个同学出一道题,请下一位同学算得数,这位同学算出得数以后,再用这个得数开头出一道题,请他的下一位同学来算,依次类推。如:1+3=4 接4-2=2 2+4=6 6-0=6。

2、老师限时,看哪个组说得又对又多。

FR134.cOM强烈推荐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集锦8篇


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为您整合了一些优质的信息“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为了更好地了解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不过在写时,需要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每个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篇1)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四、全课总结。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篇2)

西师版数学教材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教学设计 设计者:重庆市江津区两岔小学校张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用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   圆片、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60+30=10+50=80-40=30+20=70-50=90-60=50-30=50+20= 2.提问 教师:60+30,70-50怎样算?选其中的一个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一年级上期学习了同样多,下面请同学们先在第一排摆5个圆片,再在圆片下面摆与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 学生操作的同时,请一个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并说一说自己对同样多的理解是,一个对着一个,刚好对完,上下的图形就同样多。 教师:如果在下排再摆一个三角形,圆和三角形还同样多吗? 学生:不同样多。 教师:这时候可以怎样说? 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比圆多或者圆比三角形少。 教师:当两种图形不一样多时,我们可以说多的图形比少的图形多,也可以说少的图形比多的图形少。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点评:在复习引入中,重点复习了同样多和多些、少些的概念,特别强调“一个对着一个”的比较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的复习,有助于推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2教学例3 教师: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 (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如果提: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教师就应该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这样去分析。 教师:不管是求“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还是求“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都是求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所以这两个问题虽然提法不一样,实质是一样的,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比较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我们先从图上来看一看,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9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 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同样多的概念,你能把多的黄乒乓球分成两个部分,使它的`一部分与红乒乓球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红乒乓球多的黄乒乓球。 学生在书上分后,抽学生的书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说一说哪一部分是与红乒乓球同样多的部分,哪一部分是比红乒乓球多的部分。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图。 教师:现在明白怎样解决这种两个数量比较多少的问题了吗? 指导学生说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把多的数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少的数量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比少的数量多的部分。 教师:这种思路实际上就是采用了“抵消”的方法,用黄乒乓球“抵消”与红乒乓球同样多的部分,就是黄乒乓球比红乒乓球多的部分。这种“抵消”的思路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来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用减法表示。从40中减去30,就是表示在40中“抵消”30的意思。 教师: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从40里面“抵消”30。要求学生写出40-30。 教师:会计算出结果吗?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班上有30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提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或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 教师: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30-20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这是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较人数相差多少,要这样想,把男同学的人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和女同学人数同样多的20人,另一部分就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所以要用30-20。 教师: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点评: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探讨中,一是注意“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和“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这两个问题是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这样揭示问题的实质,沟通知识的联系,能加深学生对这类问题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二是注意用乒乓球图来直观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把多的部分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与较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较少的数多的部分,学生能在直观图上清楚地看到这两个部分,有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三是在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抵消”把学生获得的直观表象与计算过程联结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直观表象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学生的思考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请你用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59页上的题。 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翻到书60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教师:多的一本书的价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哪部分是和较少钱的那本书的价格相等?哪部分是比它多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61页练习七第4,5,6,7题。     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0-30= 30-20=  教学后记: 学生们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比加减一位数要容易理解些,还应该多加强训练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

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难点

能正确、疾速计算.

教具学具

磁铁小黑板、方块图、圆形图、小方块、小黑板、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填空:

3.口算:

4+2=7-3=7-5=7-4=

2+5=6-4=1+6=6-5=

3+3=7-6=3+4=7-1=

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

先说第一组:(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

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

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

师说: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说: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7+1=8)

师说: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块?

师问: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

师问: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

师说: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7等于多少?

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

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小方块.

师说: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6+2=82+6=8

师问: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吗?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2)看图列减法算式:

师说:刚才我们摆的是求和的题,如果现在从这8块中拿走2块,怎样摆?(指名一人上前摆一摆,其他人摆自己的小方块.)

如果从这8块中拿走6块,怎样摆?(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说:你们都会摆了,能不能根据刚才摆的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8-2=68-6=2

(3)说计算方法:

师说:我们不看图,怎样想6+2,2+6,8-2,8-6等于几?

全体读黑板上的式题.

师说:我们学习了8道题.大家都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下面的几道题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全体订正,板书:5+3=83+5=8

(2)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有8个圆形图,去掉3个黑色的,

还剩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3个是黑色的,有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5个是白色的,有几个黑色的?)师说:同学们能动脑筋,想出好几种说法,你们真聪明!

师问:你们能根据刚才说的意思,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集体证正,板书:8-3=58-5=3

(3)说计算方法.

4.教学例4

师说:现在我们不看图,老师出题,看看谁会算?(板书:4+4=□8-4=□)

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

要求学生会说:想8的组成:4和4组成8,4加4等于8.8可以分成4和4,8减4等于4.

看书第42页,数一数,我们这节课一共学了几道加法题,几道减法题.

请同学们在每道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和8减几的题,一共14道题.同学们在做题时,要先看清加、减符号,再想想8的组成和分解,这样就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列式计算:

2.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目相加得8,用线连起来.

3.连线.

4.口算练习.

3+5=2+6=8-1=8-2=

4+4=1+7=7+1=8-7=

8-5=8-4=2+6=8-3=

5.思考题.

()+2=86+()=85+()=8()+1=8

()+4=83+()=8□+□=88-□=□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的设计和7的加减法基本相似,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得数是8的加、减法,由于数大了,可能一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错题.因而,在设计教案时,把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运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8的加、减法.

二、学生对一幅图列两个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而,在四个例题的安排上,除例1由老师讲解外,其他三个例题,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进行多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看图列式计算,为以后学习看图列四道算式做准备;第二层是分别巩固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第三层是加减混合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第四层是思考题,有必定的坡度,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篇4)

1、使学生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1、使学生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一 、创设情景。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变绿了,小树也发芽了。同学们想去春游。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去春游,他们要坐船去。

(出示主题图)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有4个班怎样坐船合适呢?“限坐68人”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回答。

如果两个班同学坐一条船,怎样安排呢?

小组讨论,拿出方案,列出算式。

1、方案很多,哪个合适呢?计算出结果,并算一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计算23+31的方法:

①3+1=4,20+30=50,50+4 =54。

②23+30=53 ,53+1=54。

③20+31=51,51+3=54。

计算39+32,应该怎样计算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与第1题相似。

方法很多,自由选择,算得又对又快就行。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他几种方案。

39+23        32+31        32+23     39+31

3、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如果将这6道题分类,你怎么分?

4、1班和2班同乘一条船,还能再上几人?怎样列式?

68-54=

①60-50=10,8-4=4,10+4=14。

②列竖式计算,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③64-54=10,10+4=14。

4、全课小结。

三、应用拓展。

1、计算。

53+36=    37+54=      34+26=

75-65=      82-64=     56-35=

选择你喜欢的两件商品,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1、使学生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一、学校有篮球42个,排球35个,网球28个。

1、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几个?

40+30=70    2+5=7    70+7=○

2、篮球比网球多几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二、想一想,算一算。

24+50+2=○                32+40+7=○

24+52=○                    32+47=○

85-60-3=○             74-50-7=○

85-63=○                      74-57=○

三、直接写得数。

35+54=□        42+57=□       23+69=□

68-47=□       75-39=□      91-69=□

四、完成练习十九地3、4、5题。

五、开放题。

小淘气套中了两个,共得到42分,他套中的可能是那两个?

35              13            15               29

27            24            7                18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一、计算题。

97-43=        52+16=        34+56=

25+36=       44-19=        82-37=

以97-43和25+36为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在○填上>、<或=。

三、出示主题图。

1、买一只烤鸭和一壶色拉油一共用多少元?

2、有40元可以买什么?应找回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四、填数。

62=                         25=

48=                        37=

35+       54=          86-     68=

27=                           54=

六、开放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内容。

1、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学的迁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1、口算比赛。

34+23=     48+35=       65-24=

72-36 =      98-45=       42+56=

2、笔算比赛。

35+63=         79-56=

28+57=         93-66=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先独立解答,再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1:18+34=52,所以180+340=520。

算法2:100+300=400,80+40=120,400+120=520。

算法3:180+40=220,220+300=530。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这么多方法计算出来了,还会列竖式笔算出来。怎么笔算的哪?试着想一想,写出来:

为什么百位上不写4,要写5?

笔算是要注意什么?

计算340-180=

先独立解答,再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1:34-18=16,所以340-180=160。

算法2:340-100=240,240-80=160。

算法3:340-200=140,140+20=160。

4、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

5、总结:今天学的题目与以前学的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进行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②从个位算起。

③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要向前一位借一。

三、应用拓展。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2、植树问题。去年植树350棵,今年植树280棵。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4、开放题。

少年宫○                                                                    小明家○

小明从家到少年宫有几条路可以走?怎么走最近,为什么?

【教学内容】课本第98页内容。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同学们,你知道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吗?矿泉水瓶是用塑料作成上午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级一班一个月来回收矿泉水瓶子的情况。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学情预测:

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四周比第三周多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

哪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现在就来解决它。

2、解决问题,培养估算能力。

第三周、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不计算,估一估得数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再交流,汇报各自的估算方法。

估算方法:

在估算时,可以把书3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提问:如果没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有可以送一次?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论,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三、应用拓展。

1、估一估,连一连。

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2、估算。

631-409=        529-247=

3、解决问题。

①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②一本书又37页,看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③电风扇245元,电饭锅187元,妈妈有400元,够吗?

调查你的家庭收入:爸爸月收入(  )元,妈妈月收入(  )元。

【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1页内容。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一、估算。

731-4008=        529-25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算一算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比原来便宜了多少钱?

三、把这些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成一行。

500-220          271+620           340+580           960-340

四、算一算,填一填。

360                                    490

710     + 280=                  800  - 270  =

220                                    320

六、完成练习二十第9-12题。

原有247             202             125

借走129              104              118

1、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几本?

2、故事书、连环画和科技书大约各剩下多少本?

1、让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4、让学生进一步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难点 :

1、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2、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一、口算练习。同桌轮流出题练习。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23+69=   62-18=”为例说一说口算过程。

二、计算下面各题。

650+340=     730+480=        390+250=

840-650+340="为例说一说计算方法。笔算是要注意什么。

④从个位算起。

⑤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要向前一位借一。

三、解决问题。

1、一年级有197人,二年级有201人。小剧场有400个座位,估计一下,两个年级一起看木偶戏能不能坐下?

2、张老师买一张写字台用了182元,买一个书柜用了216元。一张写字台比一个书柜便宜多少元?

买 一张写字台和一个书柜大约需要多少元?

3、饲养场养鸡420只,养鸭390只。养的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四、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五、开放题。

估算一下,500元够买哪两样商品?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会用5的组成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和比较,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小猴子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又来给大家出题了,谁来做?

学生口算:

1+1=2+1=3+1=1+2=2+2=1+3=

填空:

师:前面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小猴子想出些你们没学过的知识让你们来做,你们敢试一试吗?

探索新知

1.教学得数是5的加法

(1)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的两幅兔子图.

小组学习: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

各组代表汇报:

第一幅图是:有4只小白兔,又跑来1只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就要把4只白兔和1只灰兔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4+1=5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想的得数?

师:没有图,我们就要想4和1组成几.

第二幅图是:有1只灰兔,又跑来4只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就要把1只灰兔和4只白兔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1+4=5

问:怎样想1加4等于几?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摆出:3+2=2+3=

边摆边叙述题意.

2.教学5减几

(1)出示例题中的两幅桃子图.

小组学习: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各组汇报:图1和图2为什么都要用减法?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两道题都是从整体5里面去掉一部分.

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去掉1这部分,第二题是去掉4这部分.

问:这两道题你是怎样想得数的?

师:没有图我们就要想5可以分成几和几.

5可以分成1和4,5-1=4.

5可以分成4和1,5-4=1.

(2)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摆出:5-2=5-3=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0页例题及第50-5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观察与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比较、联想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掌握和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人

1.小朋友们,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夏天里你们最喜欢干什么(游泳)每次游泳时,你有没有发现或想到这里面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再到游泳池边去看一看。(多媒体展示游泳池图)

2.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画面,四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评析:由学生喜爱的游泳活动,引出话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二、展开

1.自主探究新知。

(1)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试着列出算式。

(2)小组交流后集体反馈。刚才小朋友们都提出了什么问题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汇报。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游泳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游泳池边有3个小朋友,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游泳馆里有8个小朋友,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游泳池边有儿个小朋友

游泳馆里有8个小朋友,游泳池边有3个小朋友,游泳池里有几个小朋友

游泳馆里有3个小女孩,5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游泳馆里有1个戴帽子的,7个没戴帽子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游泳馆里有6个没带游泳圈的,有2个带游泳圈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

提问:你能根据自己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吗教师适时板书:

5+3=82+6=87+1=83+5=86+2=81+7=8

8-3=58-2=68-1=78-5=38-6=28-7=1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个人兴趣的不同决定了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标准、思考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观察。

5+3=82+6=87+1=83+5=86+2=81+7=8

看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4)再次引导观察。由同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看看这四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评析: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是由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构成的,是在合作与交流的氛围中形成的。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帮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5)试一试。

小朋友真了不起!根据一幅图就列出这么多算式。你们瞧,小白兔为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呢!(多媒体展示)

①观察交流图意,提出问题后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②交流评价:说出所列算式表示的意思和计算的想法。

2.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去玩具店逛一逛。

①学生观察图(多媒体展示),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②交流评价:结合图意,说出算式的含义,思考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今天,小熊可能遇到困难了。因为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妈妈答应它去公园玩,但它必须找出这样两张数字卡片,使得它们相加等于8,看它多着急。我们帮帮它好吗

①同桌学生出示卡片操作,请两名同学板演。

②交流评价。

(3)小熊终于可以去公园了,阿姨给小熊一张特殊的门票,完成上面的题还有礼物。

①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②独立完成。

③交流评价。

(4)大家可真聪明,阿姨为小熊准备了一些鞭炮,为小熊祝贺生引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答对,其余学生发澎、啪声;如答错,则发噬声。

(5)放完鞭炮,我们跟着小熊到处走一走吧!看,小熊遇见谁了

①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②学生讨论图意,独立列式。

③交流:结合图意,说算式的意思。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篇7)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1 【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第46页 【课程标准陈述】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实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呈现数学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分析,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会用6,7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情境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学习难点】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主题图的信息分析和符号的认识,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会用6,7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写出加法算式,请学生到屏幕前完整说图上的意思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做一做来评价学习目标1、2。【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好,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课件播放两段录像场景。(分别是动画片里的卡通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举出身边的具体实例。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指名学生回答。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能用数学知识去解答。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好吗?(好)

二、学习新知

1.描述画面内容。(评价目标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现在是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丽啊,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主题图,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①教师引导学生看课件,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4只兔子采蘑菇,右边有2只兔子)师: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合起来有几只兔子? 预设2: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师:真棒!他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兔子?”那你们知道“一共”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合起来。

师:对,“一共”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用手势比划)来,同学们把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边说边比划:求“一共有几只兔子”就是把左边的4只和右边的2只合起来。小朋友,咱们自己再来一遍。(师引导,生活动)②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合起来。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课件显示大括号在闪动)它的名字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大家认识它了吗?

师: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兔子?”(在大括号的下面显示问号闪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问号”,它表示要求的问题。③解答

师:现在看着这幅图,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多请几个学生说)教师讲解,大括号表示把左边的四只兔子和右边的四只兔子合起来(教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也就是问我们左边4只兔子,右边2两只兔子,合起来是多少只兔子?

(结合手势)要求学生边说边做动作,教师指名回答。2.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评价目标2)

同学们谁能完整的说说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多请几名同学回答)根据左边有4只兔子和右边有2只兔子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你能解答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学生回答:用加法计算)对了,因为要把这两个部分合起来(教师辅以手势,所以用加法)加法算式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2=6,同时课件出示该算式。同学们: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讲。

三、练习(评价目标1、2)

1、教材第46页做一做。

数一数,白板的左边和右边各有几只企鹅?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提醒计算时注意准确性。

2、练习十第4题

两个同学互相说说图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要注意将6和7的计算从算式提升到实际运用当中,学会看图说话,同时学会将图形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注意条件提取的准确性。

【学习目标检测】 1.完成练习十第1题

一年级数学加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

分别出示卡片:5+1=5-3=

师: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想数的组成,用数数的方法等.)

学生开火车口算6以内的加、减法.

2.7的组成

学生边打手势边说7的组成.(6和1组成7,5和2组成7)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

师:今天我们就应用这些旧知识来学习有关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马图1):左边有6匹白马,右边有1匹黑马.

师: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集体交流: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板书:6+1=7

1+6=7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知道两个部分求整体,所以用加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是一样的.)

问:如果不看图,怎么算这两道题?还有别的想法吗?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想7的组成,用数数的方法,由学过的算式进行推想等.)

(2)出示例题图(马图2)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先说一说题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板书:7-1=6

7-6=1

问:不看图怎样计算这两道减法题?(想7的分解,想加法算减法等.)

(3)比较例题中的两组算式.

6+1=77-1=6

1+6=77-6=1

师: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请你试着说一说6、1和7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6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整体7,从整体7里面去掉1这部分就是6那部分,从整体7里面去掉6这部分就是1那部分.)

2.摆一摆

(1)学生摆小棒、说题意、列算式.

(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5+2=72+5=7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2根,还剩几根?7-2=5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5根,还剩几根?7-5=2)

摆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5+2=77-2=5

2+5=77-5=2

让学生看小棒图说一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7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摆一摆,边说题意边列式.

(左边摆4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

摆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4+3=77-3=4

3+4=77-4=3

师:除了黑板上的算式以外,你还能说出有关7的加、减法算式吗?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7+0=77-0=7

0+7=77-7=0

学生齐读黑板上7的加、减法算式.

3.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7的加、减法,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学们能够用多种方法计算加、减法,今后计算的时候,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35页的做一做.

6+1=□5+2=□4+3=□

1+6=□2+5=□3+4=□

7-1=□7-2=□7-3=□

7-6=□7-5=□7-4=□

订正时问: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可能用数的组成,也可能用数数的方法,还可能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上面的算式写下面的得数.)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37页的第3题(出示蝴蝶图和树图).

3.游戏:找朋友

发给一组同学每人一张数字卡片,其他的同学每人一张算式卡片,拿数字卡片的同学依次到前面来举起卡片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算式的同学到他面前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学生手里的算式是7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6篇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的好文,确保方便访问请将本页添加到书签夹。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循序渐进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篇1

一、导入:

秋天,小兔收获了很多的果子。他拿来和他的好朋友小猴、小松鼠、小刺猬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挂图。了解图意。

看图,从图上你都知道了什么?(生看图回答,师引导学生讲清盘数和果子数。)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小朋友们,根据从图上得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生提出数学问题。提出的盘数的数学问题,请学生直接列出算式。)

教师要进行引导,刚才小朋友们都是从盘数上提出问题的。而且都能列出算式。那看果子数,你又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按果子数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小兔先拿来30个果子,又拿来20个果子,一共拿来多少个果子?

问题2、小兔一共拿来50个果子,被小刺猬拿走了10个果子,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二)、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问题一

1)、读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谁能完整地读一遍题?

2)、利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操作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探究算法。

你能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果子来摆一摆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吗?

(生用小棒摆一摆。师巡视。)

3)、学生进行汇报。

师:根据你刚才摆小棒,你能列出算式吗?

30+20=50(个)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边摆边汇报,我先拿3捆,再拿2捆,一共是5捆,就是50根。

(多指几生回答,老对俩个互边摆边说。)

师进行点拔。一捆有10根是一个十,3捆就是3个十,2捆是2个十,也就是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是50。

指生讲,师板书。

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生讲每个数表示什么意义。理解加法意义。)

4)、认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个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30 + 20= 50

加数 加数 和

(引导学生认识每一部分的名称,教师进行板书。)

2、自主探究第二个问题。

1)、生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并且列出算式。

2)、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

生:列式:50—10=40(个)

生:5个十减去1个十是4个十,也就是40。

生:在算式中,50表示一共有50个果子,10表示被小刺猬拿走了10个果子,40表示还剩下40个果子。

4)、认识减法算式中每部分的名称。

50 — 10 = 40

被减数 减数 差

3、小结。师:刚才这两个算式中的数都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算的?(生回答,师进行总结:整十数相加减就是将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我摆你说。

我说你摆。

2、看图列式。

过渡:淘气和笑笑也正在和我们一起学习知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1)、生看图,审题。师点拔:括号里的单位名称是什么?(根),我们计算出图中有多少根小棒。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进行反馈。

3、口算比赛。

小朋友们学习的真认真,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好不好?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生进行口算比赛。

2)、汇报得数。

3)、评出优胜小队。

4)、选两题根你老对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连线。

淘气的小鸡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听说小朋友们最爱帮助别人了,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生口算出得数,再连线。师组织生在小组内互交流答案。对全对的提出表扬。)

6、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智慧爷爷也给大家带来一个数学问题,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看图,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师:我们都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对所提的数学问题进行分类。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看数说数

1、教师课件出示数字1、2、3、4、5。问:你认识这些数吗?大家一起读一读。关于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

2、师问:你能用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东西来表示这些数吗?

3、大家能在教室里找出1、2、3、4、5吗?老师相信你,找找看。(学生观察周围,说出各数,说得清楚、数量词正确都给予表扬。)

二、看图找数

刚才小朋友们找了我们身边的1、2、3、4、5,小朋友们说了很多,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能帮老师找找图中的数吗?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数。(1个圆、2个三角形、3个桃心、4颗五角星、5个太阳)

三、说一说

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大家真棒!今天老师还想和大家说一说,这次我们换一种方法说好吗?大家先观察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的图,说一说:第一个小朋友拿出3,第二个小朋友用3朵花表示,第三个小朋友摆了3个圆,还伸出了3个手指,而妈妈用3个苹果,他们都是3。你能说出3个什么呢?如果老师说4呢?5呢?2呢?

四、比一比

1、谁的眼睛最亮?课件展示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出有几个?2、谁的耳朵最灵?教师在4个杯子中放入围棋子,让学生听声音判断多少,先排排队,再进行一一验证。

五、写一写

1、观察1、2、3、4、5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象什么(1字像粉笔、2字像鸭子、3字像耳朵、4字像红旗、5字像秤钩)。

2、看教师写,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在书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篇3

一、“师生魔术表演活动”导入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为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师:请XXX同学到前面来,其他人转过身去,闭上眼睛。(此时教师站在讲台下,学生站在讲台上老师的背后。)

师:请转过身来,睁大眼睛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评价)通过变魔术的表演,你能总结一下比较高矮的方法吗?

师:你总结的真好,可以当小老师啦。下面小组开火车学一学老师的话吧。火车头在哪里?

生:开火车强化记忆比较的方法。

(这一情景活动的设计,想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教师身高的真实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学习比较方法的需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站在同一起点,并把腿伸直才能比较高矮的办法。将生活中的比高矮的问题转化成数学的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四能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山羊老师想教同学们画一张笑脸,看,上面缺少什么?

(课件出示)

师:我们应该把眼睛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我们应该把嘴巴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上下

1、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看图上有什么?(生口答:有,汽车、火车和轮船)

师:仔细思考一下: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板书:

(2)师:我先看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3)课件出示:火车和轮船

师: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谁来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有生说:“火车在轮船的下面”师及时追问:“下面吗?”

师小结:火车对于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于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为什么呢?

师指图讲解后小结:我们以后在说上下的位置关系时也要说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1、师:我们看一看教室里,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2、把数学课本放在先放在课桌上面,练习本放在课本的上面,铅笔盒放在练习本的上面,同位互相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前、后

(1)、过渡: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上下两个位置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不光存在着上下两个位置关系,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

(2)找“前后”的活动。

(老师请3位小朋友站起来。)像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还能用上下来表示吗?

师: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师:谁能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一句话吗?

师指生站起,问:她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活动。

(3)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说小汽车、卡车、客车它们三者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三、巩固练习

1、森林运动会(课件演示)

(1)、比赛开始了,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小兔的前面有谁?小兔的后面有谁?

师:他前面说的有点问题,谁来给他补充完整。

师:谁得了冠军?

2、课件出示:卡丁车比赛:卡丁车比赛开始了

(1)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

(2)1号车排第();

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及时鼓励学生)

在()号的前面。

3、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

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要骄傲,要像小乌龟一样认真学习。

师:比赛开始了,谁来说一说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

师:它俩的位置关系除了用“前后”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看它们在爬山。

师:下山了,谁来说一说乌龟和兔子的位置关系?

师:乌龟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想办法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学习进步。

4、课件出示书橱

师问:书在洋娃娃的哪面?杯子在篮球的哪面?台灯在什么的上面?

5、课件出示书橱:

猜一猜:淘气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

师讲解。

6、观察教室图片,说一说教室内的课桌和讲桌的位置关系。

7、师站学生前面,和学生相向,让学生说说师生的位置关系,指出:以后在说前后的时候,要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8、学生相对互相说一说。

9、黑板的上面是什么,(灯)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想象一下,我们上面有什么?

我们下面有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篇5

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加法教学设计 课

题: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24页内容及练习五1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 教

学具;课件,4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情境中理解合并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我的礼物将奖励给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声音最响亮的小朋友。

(2)、教师演示:左手3支铅笔,右手1支铅笔,合在一起一共有几支铅笔?(3)、小组合作: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合在一起一共有几支铅笔的。

(4)汇报结果

(5)、当我们把事物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时可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加法的含义

1、出示课件:动画演示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过程。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丑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2/在操作中理解加法(1)摆一摆

师:请你拿出3朵红花,再拿出1朵黄花,合起来是4朵小花。师:你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二)、学习加法算式

(1)、师: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把3朵红花和1朵黄花合起来,求一共几朵花?都可以用加法计算。

(2)、师:认识“+”: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师在3和1之间板书“+”

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三)读加法算式(板书读法)

(1)、3+1=4 读作:3加4等于4 提问: 3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3+1表示什么意思?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发散思维

师: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呢?(如:我昨天得了3朵小红花,今天得了1朵,两天一共得了4朵小红花,就用3+1=4来表示——-)

三、巩固训练 1、24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箭头是什么意思?1+2=3表示什么意思?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1+2=3的意思吗?

2、练习五1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师: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把两部分合起来的事吗?请你根据2+2=4这个算式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并把你的小故事画成一幅画。(如: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现在有4只小鸟。)

板书设计

加法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 1 = 4 读作:3加1等于

各位老师、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加法。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艺术节的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5以内的加法。2=”号,会读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六、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学时先从情境引入,通过直观演示体会加法的含义。

(二)感知加法的含义

本环节有三个任务要完成:一是加法含义的教学,二是加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三是加法算式中数字代表的意义。

1.加法含义

以图中的资源为例,请学生观察图,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重点说出小丑合并气球的情境图,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在一起,引出对加法含义的教学。两部分合在一起,我们用加法来计算。突出“合在一起”,运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含义。意图:鼓励学生对主题图的发现,引导学生对加法算式中数字意义的理解。2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是在讲授加法含义时作为板书。介绍“+”,把“合在一起”转化为简洁的数学语言,即加法算式读法。

3.加法算式中数字的含义

体会加法含义的同时,提问算式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数字的意义。

(三).加法含义的巩固

(1)、自己用学具代替气球边摆边说一说,并列出算式。请同学汇报。(2)、动手摆圆片,边摆边说加法含义。(3)、教师出题,学生摆并说给同桌听。然后同桌互相摆——同桌合作。意图: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自主地、积极参与的活动方式。通过动手摆,更生动的体会加法就是两部分合在一起。也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做以铺垫。

(四)算法多样化

仍然利用小丑图及算式,追问算法。同桌合作汇报算法。教师指导算法择优。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多种算法,发展不同程度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清楚计算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择优算法,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帮助学生快捷、准确的计算5以内加法。

(五)巩固训练: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4页做一做

(重点说清图意,对应好算式中的数字。)(2)讲故事,挑图片

意图: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表述的基础上由直观图抽象出数学算式并能结合具体的图说清算式是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合并的意思。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学习的快乐。

六、作业: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意图: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拓展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既可以巩固加法含义,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各10个。

(课前谈话:放松心情,自己拍着胸脯对自己大声说3遍我最棒,为教学规律做一小铺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就知道大家是最棒的,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老师盒子里放了两种图形,圆、正方形,老师随便拿一个,可能会是什么,还可能是什么?随便拿出贴在黑板上,第二次呢?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学生找到规律后越来越快)大家说说看为什么会越来越快呀!

学生回答。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就是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律,瞧,胜利小学1年级六班的教室里正在开联欢会呢?现在同学们同位两人说说图中哪些是有规律的?(课件出示)

2、汇报:小旗、灯笼、小花、同学们

3、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那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师:猜一猜,下一面会是什么颜色?

生:是黄色的。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猜可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恩,你说的可真不错!从颜色上观察,它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

师:那如果给它分分组,你会怎样分?分完后能让我们把彩旗的规律看的清清楚楚的。

学生随意说,若没有学生能说出,老师自己分。

师:下面我也来分一分。(就按照你说的来分)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彩旗分成了这么多组,谁来说一说每一组都是怎样出现的?

生:一红一黄两个一组。

师:恩,说的可真棒!小旗是一红一黄两个一组,一红一黄两个一组,接下来又是一红一黄两个一组,一红一黄两个一组,这同样的一组出现了这么多次,谁能用一个词来代替呢?

生:反复出现。

师:真是太厉害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一个大难题啊。(板书:反复出现)

师:谁能把彩旗的规律大声地说一遍呢?

师:我们一起把彩旗的规律来说一遍好吗?

②课件出示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全班小朋友?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师:你能说说灯笼排列的规律吗?

生1: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三、巩固练习。

1、下一个是几,课本例2,出示课件,学生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2、涂色游戏。(1)只说不涂。

(2)先集体说,再动手做练习第2题。

3、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用相机照下来。

汇报。

4、发散练习。三角形圆圆三角形,接下来怎样摆,有规律(只用三角形圆)思考后汇报。

5、鼓掌祝贺优秀的同学,做到有规律。

四、小结。

1、学生找身边的规律。

2、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欣赏,感受规律的美。总结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五、解决生活中问题。

工人叔叔要在公路的一边每两根电线杆中间安装一个广告牌,现在有20根电线杆,需要多少个广告牌?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精选


我们为了让您感到满足努力制作了这份“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促进师生教育教学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工具。让更多人分享这个信息也就是让更多人受益!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2

这节课我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布朗等人曾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里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课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跟我一起玩有规律的游戏和讲有规律的故事,来揭示课题--找规律;接着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情境--老师的生日会场(即教材上的主题图),从而使知识的发现过程很快地融入有趣的生动活动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安排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生日会场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同时,注意发挥群体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协商,以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另外,还安排了学生涂一涂、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欣赏生活中的规律、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等,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感知体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3、注意感性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猜想意识和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多些。这节课注重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发现、探索,积累经验。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别人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体现课程整合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在本课中,我首先利用资源创设一个生日会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探索事物的规律,学生根据这一情境中摆彩旗、摆灯笼、摆小花等图形感受规律,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全方位地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还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规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尊重学生,实现人文关怀。

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反复成功的孩子会越来越好。素质教育强调人性化。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图、音的效果,及时的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经常用鼓励性语言,注意捕捉学生每个闪光点,使学生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兴趣油然而生,学习信心激增,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对于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的驾御能力,也就是在处理预设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问题上还有待磨练和提高。如:当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引导不够;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等。作为数学老师语言应该简练些,在教学中我的言语还有些啰嗦,今后也是需要改进的。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教学内容:117页例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考虑它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正是植树好季节。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但你们可知道,在植树活动中还有不少有 趣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我们先画线段图看看。这里把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但要栽几棵树?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小路边一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118页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 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第1节 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100÷5+1=21(棵)

第二课时: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二)教学内容:118-119页例2 教学目标: 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有趣,稍不认真分析,就会算错。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你想学吗?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4、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119页做一做1。

3、119页做一做2。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第2节 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

(二)60÷3=20 20-1=19 19×2=38 答:一共要栽38棵树。

第三课时: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120-121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具体分析,建立模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需要数学知识,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得到正确答案。来试一试: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八楼需要几分钟?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围棋盘。大家见过围棋盘吗?会下围棋吗?

2、围棋盘上一个点可以放一个子。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一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3、在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4、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5、小结:对于数学问题,不要急于算出答案,要先弄清楚题目意思,画画图,多想一会,找出正确答案来。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答案来。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121页做一做1。2、121页做一做2。

3、121页做一做3。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第3节 数学广角

19×2+17×2=72 18×4=72

第四课时:练习二十

教学内容:122-123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重点: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122页练习二十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2、122页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如有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理解。3、122页练习二十第3题。先引导学生认识16根高压电线杆排列在一起,间隔的段数应是15段。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4、122页练习二十第4题。先让学生画一个圆,再任意画几个点,数一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5、123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白跑道的两端要插小旗,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全班订正。6、123页练习二十第6题。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明确题意。7、123页练习二十第7题。先知道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8、总结:

9、作业: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植树问题教学侧重点: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所谓化归思想,一般是指人们将待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题,用已有的解题策略,去解答与之相类似的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通过、“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向学生渗透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通过站队这一行为感知点与间隔。

二、以一道站队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勉强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何来思维的培养呢?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间隔数+1=棵数”(两端都种)却无法运用呢?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怎样的连接? 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缺点所在。

1、充分体验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体验和建构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

不仅需要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而且还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在设计中,学生做操也好,走楼梯也好,看似全部来自生活世界,但学生对这些信息没有感情色彩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只是我自以为是的虚构。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这样让学生才会真正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共鸣,才易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有个坚实的基础。

2、小组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我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混为一谈了,误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知识结构逻辑起点,但学生们还不能将知识结构逻辑起点与自己的认知起点相互结合。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

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合作”是一个良方。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4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和观察进行学习的学科。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图形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认识图形,孩子们可以培养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为日后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将详细设计一堂一年级数学课,介绍教学过程并进行反思。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老师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引导他们讨论图形的边数、角数和形状等。

第二步:图形分组游戏(15分钟)

老师提供一组由纸板制成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五边形等,要求学生合作将这些图形按照形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讨论各组的分组方式是否合理。

第三步:图形特征探究(15分钟)

老师出示一张由多个图形组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张图片包含哪些图形?每个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以自由观察和思考,然后向全班介绍他们发现的图形以及它们的特征。老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图形特征。

第四步:图形模仿游戏(15分钟)

老师出示一组由小石子和蓝色纸板制成的图形,如圆、三角形、梯形等,然后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图形,使用小石子和纸板模仿相应的图形。学生可以使用手指或者直接放置小石子来完成任务。完成后,学生可以彼此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课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例如:“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直角?”等。学生可以逐一回答,以此巩固知识。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组织和设计,学生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增强了他们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实物图形,如纸箱中的立方体等,让学生观察和感知真实的图形。此外,作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以增加一些视觉和动作的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结论:

通过这堂一年级数学课,学生们对图形的认知和兴趣得到了增强,通过观察和参与活动,他们培养了观察和形象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几何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5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数学小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不容易腐烂,还会影响庄稼的生长。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瓶子呢?

生1: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生2:收集起来拿去卖。??

师:同学们说的实际上就是回收这些瓶子,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回收废品。(揭题并板书:回收废品)

师: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听了大家的意见,已经开始收集塑料瓶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情境进入主题,学生很熟悉,更加容易进入到情境中。】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小林告诉我们收集了几个塑料瓶? 生:13个。

师:小红和小林又分别收集了几个塑料瓶呢?我们继续看(出示情景图小红小林信息)。师:诶!他们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诶!但是他们给出了两条很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啊?

生1:小红说:我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生2:小青说:我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动动你们的小脑袋瓜,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同桌可以互相交流。学生代表汇报: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但是该如何解答呢? 活动一: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师: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可以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学生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

生1: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生2:先画13个圆圈表示小林的,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画3个圆圈,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师:从小红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红收集的塑料瓶多。求比较多的数就用加法计算。活动二: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师:用小棒也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生: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拿掉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师:从小青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小青收集的塑料瓶少。求比较少的数就用减法计算。师:在计算13-4= 时,我们还可用已学过的一种方法来计算,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谁来试试? 生板书:

● 3 - 4 9(适时复习竖式计算的几个要求:①数位对齐,②直线用尺子,③从个位算起。)

师小结:像这两个,求比已知数多几的数用加法,多几,就用已知数加几;求比已知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少几,就用已知数减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并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小组解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练习:

1、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解决了不少的难题。淘气和笑笑也忙起来了,正在为环保小卫士折幸运星,咱们去看看他们折了多少个。(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3题)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生尝试着提问题并解答)

2.师: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淘气、笑笑和机灵狗都有行动了,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4题)问:他们在做什么?

师:他们在给希望小学捐书呢,但是好像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家园得到了净化,小动物们也很高兴,正在森林里比年龄呢,咱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1题)

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加以解答。小组汇报。

4.完成教材P60“练一练”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学生展示汇报。5.完成教材P60“练一练”第5题。生独立完成后,开火车形式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老师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并告诉你周围的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13+3=16(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13-4=9(个)

●3 - 4 9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整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数比已知数多几,就用已知数加几,一个数比已知数少几,就用这个数减几的道理。课堂上我通过新颖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发言也很积极,说理也比较清楚。

不足之处:在整节课上,学生说的太多,做的太少,只注重了学生说,学生做的机会显得就少了点。所以给我的启示就是今后不论上什么课,都不能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就只注重某一方面,应该遵循学生说理和做练习相结合,这样课堂效果会更佳。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6

第八单元教案

主备人:张克敏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鸡、小狗、小马这四种小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小动物的特点。2.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及竹字头。2.复习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

二、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1.教师出示电脑课件“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冬天到了,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树上、房上全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整个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这天我还邀请来了一些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点击鼠标,电脑屏幕依次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教师接着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学生读课文。

三、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1.在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课件:鼠标点击小鸡,小鸡在雪地里走,脚下留下小鸡的脚印(竹叶):鼠标点击小狗,小狗在雪地上走留下(梅花);小鸭小马在雪地上走留下(枫叶和月牙)这样的脚印。

2.提问: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会画什么呢?请同学看大屏幕说一说。3.让学生观察大屏幕,理解“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指的是什么/“竹叶”是竹子上面的叶子,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这里指小鸡的爪子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也说明了小鸡爪子的形状。

“梅花”,冬天开放,梅花是由几个花瓣组成的。这里指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枫叶”是一种枫树的叶子,出示枫叶实物让大家看枫叶的形状。“月牙”这里是说小马的脚是月牙形状的。4.出示电脑课件:

(1)出示:四种小动物和一些小动物们的脚印

(2)请同学操作电脑鼠标,把小动物的脚印用鼠标拖动到小动物下。如果摆得不对,脚印还回到原位。

5.学生看大屏幕说说它们会画什么?

四、多种形式朗读,读中感悟。

1.尝试性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提示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四个并列的小分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2.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1)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参加?他在洞里睡觉啦!

(2)提问:青蛙为什么大白天在家里睡觉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动脑筋思考后得知青蛙一到冬天,不吃不喝地睡在洞里叫冬眠。3.分角色朗读。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第三、四句。4.全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动手画画,感知“小画家”的作品。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

小鸡会画(竹叶),小鸭会画(枫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马会画(月牙)2.不会画的学生可以完成课后练习3连一连,读一读。

六、以“课件”为凭借,指导背诵。

七、延伸扩展: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样的作品呢?(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八、作业布置

(1)小鸡会画()()。

(2)小狗会画()()。

(3)小鸭会画()()。

(4)小马会画()()。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鸭 小鸡 小马 小狗

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

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3)乌鸦看见一个瓶 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探究活动。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

四、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会认的和要求会写的字,连词勾划,再读一读。

2、指导”喝、渴“两个字的区分。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喝水需要用口,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3、小结:我们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办法学习其它生字吗?

4、学生汇报。

五、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

(法、找、许)

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六.课堂总结。

14.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5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PPT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师举手示意,让生举手回答)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PPT出示小蜗牛图片)。2.板书课题《小蜗牛》

师板书“小 牛”(出示蜗牛图片)看图识字“蜗”(口述:一只„„的小虫子(写“虫”旁);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写“口”);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写“内”)读准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1.阅读《小蜗牛》绘本

(一)自学

2.过渡:同学们,想和蜗牛一起玩吗?那就跟随蜗牛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 3.圈画生字词

(二)自学检测

1.明确自然段(小组长快速检查小组成员标注情况)2.个别生接力读课文(师相机纠正,引导)3.齐读(注意停顿)

(三)群学

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那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

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同学们看群学要求:(PPT出示要求)1.组长抽生领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领读文中生字词

3.对学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人教读几遍。

(四)群学检测

1.自读带音生字,数出自己能认读的个数。2.小组展示读带音生字 3.齐读带音生字

4.生生提醒(学生自己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5.去音齐读 6.个别生挑战读

7.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巩固

(五)拓展巩固迁移 1.认读生字词语 ①齐读词语

②选自己最喜欢词说话 ③走迷宫游戏巩固

2.选词填空“孩子 玩具 回来” 3.认识新偏旁“子”“王” 4.看图识字(课后练习题)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全班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词串复习1.读词串。

2.读句子。(重点句子填空读)二.精读课文,随文认写生字。

(一)学习第一 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小红的旁边坐着()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学第二自然段,引读:①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冰雪(),小树()(板书: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②春天来了,多好玩啊,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它会玩(),会玩(),会玩(),还会玩()。③随文写“玩”字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春天多美好,小蜗牛决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1.引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它看见了小树()。一天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树叶(),一个月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碧绿碧绿的草地上长着()(板书:夏天来了,草莓结果了)。小蜗牛要回家了,它(),终于爬回了家,告诉妈妈()。2.随文写“回”字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理解“好久”一词。

(三)学习第四 五自然段

1.引读:妈妈知道已经是(),让小蜗牛去()。(积累“几颗草莓”)小蜗牛(),爬了好久才爬回来,对妈妈说()。2.板书(秋天到了,树叶全变黄了)3.随文写“全”字

(四)学习第六 七 八自然段

1.齐读六 七 八自然段 2.发现不同季节树的变化。板书(冬天到了,树叶全掉了。)

3.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反复”手法 1.引读三 五 七 自然段,小蜗牛(),好久才()。它说...........2.体会“爬呀,爬呀”的表达,(个别生展示读。)变式训练——用“爬呀,爬呀”说话 迁移训练——用“反复”的表达说话。

(六)看图读文

连线练习:将图画与对应的段落连起来 三.书写指导

(一)整体认读生字,标注拼音

(二)观察结构,明确书写顺序规则 “对 好 ”——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

(三)观察笔顺,师范写。

依次观察生字笔顺,(幻灯片依次出示生字书写顺序)

(四)生描红,练习写

(五)小组评比,展示交流。1.小组评比

2.选个别生作品展示(投影仪展示)3.生生评,《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教学重难点:

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小兔的妈妈生病了,想吃南瓜,让小兔到菜园里去摘一个,一会儿,小兔就来到菜地里,只见南瓜个个都是又大又圆,还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呢!小兔就高兴地摘下一个。

二、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1、(出示课件1)。

(1)、南瓜是什么样的?小兔的表情又是怎样的?他在想什么呢?(2)、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3)、全班交流。

2、(出示课件2)(1)、仔细观察图3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

(2)、分小组,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交流。(3)、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大胆想象,交流办法

南瓜被小兔运回家了,小白兔到言底是用什么办法把又大又圆的南瓜运回家的呢?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开动脑筋,看谁想出办法最合理。

1、小组讨论交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想出办法。

2、全班交流,师要提醒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讨论评议)

3、比一比哪种运瓜的方法最合理有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要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楚理由,都应给予肯定。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4、指导阐述运瓜的具体过程,并引导学生把方法说具体、明白、清楚。

四、编故事

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把三幅图连起来。编个“小兔运南瓜”的完整故事。

(1)、同桌互相编故事。《小兔运南瓜》精品教案设计(2)、推荐两三名讲得好的学生,把故事讲给全班听。(3)、听后评议,师适时给予鼓励。

五、课后延伸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办法画出来,补充第二幅图。

六、合作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你愿意把你的所得告诉大家吗? 语文园地八(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学习目标

1.认识新字,巩固识字写字。2.积累词语,向父母表达新年的祝福。重点:巩固识字、写字,积累词语。难点:学会写祝福的话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识字加油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我是一位老师。我是学校的一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生词卡片:学校、老师。2.谁会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3.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4.同学们,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是干什么的? 5.指名说,师贴卡片:医生。

6.生认读新词:医生,学生找到相应生字卡片:医生。

7.妈妈在哪个地方当医生?

8.师板书:医院,生找到相应生字卡:医院。(练读以上生字,形式多样,人人过关为主)9.同法学习生字词:工厂、工人、军队、军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工”“厂”。1.师范写,并指名说说书写规则。2.生练写生字,先描后练,并积极展示。

四、师总结并拓展。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学会写2个生字,我们高兴吗?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开花了,你们想看吗? 2.总结:生字宝宝真有趣,一个字可以组两个词。3.谁会读:皮(果皮)(树皮)。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词,学会组两个词。

1.出示卡片“法”,分小组讨论组词。

2.比赛组词,看哪组又快又好,优胜者得一面红旗。

3.同法学其他生词: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4.全班开展读词比赛。

三、拓展。

师出示其它生字,考察学生组词能力,组的词越多越好。

四、做一做。

1.出示课件,欣赏贺卡。

(1)导入:新年快到了,我们都会做贺卡送祝福,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2)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2.计划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3.学生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3)在贺卡上写祝福的话。

4.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第二课时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学习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重点: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难点: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教学过程: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7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4篇

所有优秀的数学老师都应该具备宏阔的课程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知道如何写一年级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能力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对应与比较的方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应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看图编故事,提出并解决问题。

1、今天喜洋洋和他的朋友们来陪我们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小羊们得到一个消息,小朋友们去游乐场了,我们也去看看,他们正在玩什么呢?

(出示主题图:玩碰碰车)

2、你能看图说一说吗?(看图描述)

3、仔细观察,车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一辆车乘一人,有一个小朋友没有乘到车)

(师贴碰碰车和小朋友,一辆对一人)(连线对应)

4、现在请大家把车和人比一比,(出示课题《比一比》)然后说说你比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1) 根据结果进行语言训练:( )比( )少,少( 辆 )。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并将相应图片贴入)

(2)我们可以这样说比的结果,还可以怎么说呢?

( )比( )多,多( 人)。(师板,贴入图片)

5、 用一辆车对一个小朋友的方法进行比一比,而且还会口述比的结果。可是,有个小朋友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车乘)

那怎么办?他想和大家一起玩,能帮他想个解决的办法吗?(再来一辆)(师贴)

现在请小朋友再来把车和人比一比,结果怎样?

(师板)车和人一样多。(同样多)

6、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办法来比,而且还会根据比的结果说三句话(学生口头重温)。

二、手指操

小羊们告诉我们小胖要过生日了,我们赶快活动下手指,也去帮忙。(音乐,学生做手指操)

三、巩固操作,加深理解

1、小巧分蛋糕

是谁和谁比呀?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描述比的方法,并说一说比的结果)

2、小丁丁分吸管

学生说是谁和谁比,在脑子里想结果,和同桌说一说比的结果。

3、独立完成(裤子和衣服,小朋友和球)

自己连一连,说一说比的结果,最后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反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篇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 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8

回收废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60页“回收废品”——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体会一个数比已知数多,就用已知数加几,一个数比已知数少几,就用这个数减几的道理。如何建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是本节的重点。“比多、比少”一直是低学段教学中难点,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教材先呈现摆学具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教学时,首先应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其次让他们交流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內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六课时,由于有前面整十数加减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做铺垫,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习起来不太困难,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上。更要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借助学具操作,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 件 学具:小木棒

七、教学流程

A.环保宣传,兴趣导入。

通过环保宣传图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环保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建立解决问题的平台。

C.解决问题,拓展创新

利用平台及本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八、教学过程

(一)环保宣传,兴趣导入

展示一些关于环保的图片,请小朋友自己来介绍一些有关环保的知识。学生介绍:

师:对,可以让一些资源再次利用,哪些废旧物品,可以 再次利用

生: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师:对,我们可以将它们回收,再次利用。请看大屏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有小朋友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做什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环保问题是全世界人都很关注的社会问题,小朋友也不例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模仿对话,挖掘数学信息。小学生分角色表演图中的故事。小林:我收集了13个塑料瓶; 小红: 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 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 2、自主提问,汇报板书。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老师有选择的板书。(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3)小红和小青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4)小青和小林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

老师有选择的板书(1)、(2)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老师是组织者的这一角色。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一重要的环节。

3、同桌合作摆小棒或列竖式计算。第一个问题算式13+3=16(个)第二个问题算式13—4=9(个)

4、小结学习方法:摆、说、列、算

两个算式计算并不难关键是理解“比谁多几”,“比谁少几”,与谁有关。

(三)解决问题,拓展创新

1、出示教材60页“练一练”第1、2题

学生根据情景图 列式 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第4题。

同桌寻找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互问互答。最后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3、和同学们一起去逛一逛数学游乐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我学习我快乐,我能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当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四)课堂总结 温馨提示:

求比已知数多几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求比已知数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五)、作业布置:P60第3题和第5题。

十、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3+3=16(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3-4=9(个)

十一、教学反思

教学时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注重分析比较感悟谁多、谁少,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决这类问题。同时该情景渗透了对学生环保意思的教育。接着针对“比多比少”问题的训练上,进行专项练习,以防突变。这样本节重点落实到位,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9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生: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10

[案例]

师:小猴摆了个水果摊,生意可好了,你看他又只剩一盒桃和3个桃了。这时,小兔走了过来,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就想买几个尝尝,就对小猴说:小猴先生,我想买9个桃。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猴一共有几个桃?

生:一共有13个桃。

师: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桃?怎样列式呢?

生:还剩4个桃,13-9=4。

师:13-9=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把9个桃给小兔呢?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桃,摆一摆。

学生操作:先摆10个桃,再摆3个桃。

师:在13个桃中去掉9个桃,该怎么拿呢?你能为小猴想想办法吗?同桌小朋友合作,先拿一拿,再说一说。

交流。

师:你为小猴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

生:从盒子中拿掉9个桃,盒子中还剩1个,外面还有3个,一共还剩4个桃。

生:我是这样想的,小兔要买9个桃,小猴先把10个桃给他,让小兔还1给小猴,跟盒子外面的3个桃合起来,就是小猴还剩4个桃。

生:先拿掉外面的3个桃,还缺6个,就从盒子里拿走6个,还剩4个桃。

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拿,拿走9个,小猴就还剩4个。

生:我是二个二个地拿,拿了8个,再拿1个,小猴就还剩4个桃。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能按照你的拿桃子的方法来计算13-9吗?

师:鲸大哥听到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带着题目来到我们班级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做出鲸大哥的题目吗?

生:有。

媒体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把题目按顺序板书:11-9=2

12-9=3

19-9=10

师:鲸大哥带来的题目中还藏着一些小秘密,你们能把这些秘密找出来吗?小朋友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商量。

学生合作说一说。

生:我发现前面是11、12、13、19排下来的。

生:我发现得数也是按照2、3、4、10排好的。

生:我发现都是-9。(师揭示课题:十几减9)

金合欢:我发现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师:金合欢小朋友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你们来检查一下是不是这样啊!

学生每道题都检查,发现都是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比个位上的数多1吗?

学生交流。

师:金合欢小朋友真棒,她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我们就把这个规律叫金合欢发现好吗?

生:好。

学生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金合欢,齐说金合欢发现。

由衷地说出金合欢你真棒!

师:在计算十几减9时,我们可以用金合欢发现来算,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反思]

1、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东西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在练习中创设鲸大哥出题考考你的情境,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在本课找规律一环节中,将小朋友发现的规律命名为金合欢发现,不仅使学生觉得数学的亲切,学生一下就能掌握十几减9中差与被减数的关系,提高口算速度,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因而在学习13-8时,除了出现跟-9同样的想法外,有一位小朋友竟说出因为13-9=4,13-8就等于5,我就顺水推舟问你怎么知道13-8的得数比13-9的得数多呢?,学生的回答令人佩服因为我发现拿掉的越少剩下的就越多。一年级小朋友能发现这个规律,真是难能可贵,当然这是经过动手操作后发现的结论,但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肯定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回答。

3、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新教材一改过去单一的想加算减方法,列出好多种算法。教学十几减9前,我还以为学生不可能把书上所列举的算法都发现,结果上课时出乎我的意料,非但这些算法学生都能想到,学生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如两个两个数的,而且就先算10-9=1,再1=3=4这种算法,学生还能说出两种意思来。一种是在10个中间去掉9个,还剩1个,再跟3个合起来,就是还剩4个。另一种是要拿9个桃,先拿走10个,再还给他一个,跟3个合起来,就剩4个桃。虽基本思想是一样的,但后者是从珠算减9退1还1中变化得来的。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算法,本课中教师并不急于指出哪种算法更好,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反思 篇11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数学是一门智力和逻辑训练的学科,其中图形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认识图形,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空间思维和几何概念。为了促进一年级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将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正确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 能辨认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3. 能根据几何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4. 能通过图形的形状和颜色进行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准备:

1. 预先准备好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大型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挂图。

2. 准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实际物体,如积木、杂色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常见的几何形状挂图,向学生引入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哪些形状?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引导学生观察和命名。

2. 认知图形:教师将一些有趣的实际物体(如积木)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然后,教师会把一些杂色卡片混在一起,让学生辨认出其中的几何形状。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图形。

3. 图形分类:教师将几种常见的几何形状挂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归类。例如,教师会问学生:“这些形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根据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如由几条边组成、是否有直角等。

4. 图形比较和排序: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通过图形的形状和颜色进行比较和排序。例如,给学生分发几种具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片,要求他们将卡片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排列和比较。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了不同的几何形状,并能辨认和命名它们。还有一些学生自己发现了图形的分类规律,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第一,有些学生在命名和辨认图形时出现了混淆,需要更多的强化练习。第二,有些学生对图形分类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第三,一些学生在进行图形比较和排序时还缺乏自主性,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发兴趣。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图形,并加深他们对图形的理解。通过课堂反思,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精选11篇


芙蓉134的编辑精选了一份题为“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制作精良的教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相信在本文里阅读过程中您会获得不少的收获和思考!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有兴趣地识字。

德育目标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今天要表现一下,看老师表现什么?

提问:老师画的是什么?

挖井是干什么的?

挖口井是件容易的事吗?

1、板书课题。

学习课题中的挖井两个生字。请小老师教读,全班跟读三遍。

2、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理解毛主席的生平事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师:你们想到瑞金沙洲坝去吗?但有几个生字淘气宝宝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有谁认识它们?

多媒体出示:席导革命

师:生字宝宝认识了,我们就可以进入课文中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听,要求给予评价。

师:在这个小村子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淘气生字宝宝又出现了。

多媒体出示:战士

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士与土相近,但又区别。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师:村子里的人发生了什么困难?

多媒体出示: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师采取指名读、自愿读、男女比赛读的形式指导朗读。

师:这口井是谁挖的?

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多媒体出示毛主席画像。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毛主席是怎样带领战士挖井的?调皮的生字宝宝又挡住我们的去路,但没关系,是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同学的!请同学们自己到课文97页中第三自然段找。

多媒体出示:解刻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分组朗读。

师:为什么人们不会忘记毛主席毛主席?

多媒体出示井的图片及毛主席画像。

师配乐复述课文内容后,说:为了赞扬毛泽东,乡亲们在井边的石碑上刻了什么字?

板书:时刻想念毛主席

播放《东方红》的歌曲。师朗读《东方红》的歌词。

三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克拉玛依的水是从哪来的吗?

生答,师小结。

师:你们想对引水工程的叔叔说些什么?我们有了水应该怎样做?

四巩固生字。

多媒体出示:忘挖井席导革

命战士解刻念

做对对歌游戏

师:这是谁?生:这是忘。

师:什么忘?生:忘记的忘。

五通读课文,整体感悟。

六作业:(三选二)

(1)收集有关毛主席的故事。

(2)收集有关引水工程的资料。

(3)怎样节约用水,写上一两句话。

回答:画的是井。

挖井是用来取水的。

挖井很不容易。

请小老师教读挖井两个生字,全班跟读三遍。

齐读课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指名认读生字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听,给予恰当评价。

学生汇报

学生认读战士生字。

学生观察发现士与土相近,但又区别。

学生汇报: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生答:毛主席。

生汇报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因为他带领战士挖的井给村子解决了吃水的困难,所以村子的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生:时刻想念毛主席

听歌曲

生汇报:是白杨河的水......

生:谢谢叔叔,我们一定爱护水源,不浪费一滴水!

通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在黑板上画井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理解毛主席的生平事迹。

多媒体出示生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士与土相近,但又区别。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采取指名读、自愿读、男女比赛读的形式指导朗读。

师小结毛主席的为人。

出示多媒体课件

板书: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朗读《东方红》的歌词。

师小结。

师提问。

板书设计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吃

刻水

想不

念忘

毛挖

主井

席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2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生: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3

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之后,让学生学习比较高矮。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已有了初步的感受,能说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只不过对于正确的比较方法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层次。

以淘气和笑笑这两个被学生所喜爱的人物到街上玩,遇到盲人过马路,他们两人上前搀扶,从而引发出问题,他们三人谁最高,谁最矮,让学生讨论,接着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三次体验比较高矮的机会,掀起本节课的高潮,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邻近同学商量,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从产生需求到寻求解决方法,从寻找规律到实际应用,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教学,我感到用淘气和笑笑贯穿始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同时对学生进行做好事教育来帮助学生在行为方面的提高,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即学生讨论的氛围不够激烈,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够强,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时,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缺乏与他人合作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4

[案例]

师:小猴摆了个水果摊,生意可好了,你看他又只剩一盒桃和3个桃了。这时,小兔走了过来,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就想买几个尝尝,就对小猴说:小猴先生,我想买9个桃。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猴一共有几个桃?

生:一共有13个桃。

师: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桃?怎样列式呢?

生:还剩4个桃,13-9=4。

师:13-9=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如果你是小猴,你怎样把9个桃给小兔呢?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桃,摆一摆。

学生操作:先摆10个桃,再摆3个桃。

师:在13个桃中去掉9个桃,该怎么拿呢?你能为小猴想想办法吗?同桌小朋友合作,先拿一拿,再说一说。

交流。

师:你为小猴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

生:从盒子中拿掉9个桃,盒子中还剩1个,外面还有3个,一共还剩4个桃。

生:我是这样想的,小兔要买9个桃,小猴先把10个桃给他,让小兔还1给小猴,跟盒子外面的3个桃合起来,就是小猴还剩4个桃。

生:先拿掉外面的3个桃,还缺6个,就从盒子里拿走6个,还剩4个桃。

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拿,拿走9个,小猴就还剩4个。

生:我是二个二个地拿,拿了8个,再拿1个,小猴就还剩4个桃。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能按照你的拿桃子的方法来计算13-9吗?

师:鲸大哥听到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带着题目来到我们班级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做出鲸大哥的题目吗?

生:有。

媒体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把题目按顺序板书:11-9=2

12-9=3

19-9=10

师:鲸大哥带来的题目中还藏着一些小秘密,你们能把这些秘密找出来吗?小朋友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商量。

学生合作说一说。

生:我发现前面是11、12、13、19排下来的。

生:我发现得数也是按照2、3、4、10排好的。

生:我发现都是-9。(师揭示课题:十几减9)

金合欢:我发现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师:金合欢小朋友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你们来检查一下是不是这样啊!

学生每道题都检查,发现都是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比个位上的数多1吗?

学生交流。

师:金合欢小朋友真棒,她发现十几减9的得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我们就把这个规律叫金合欢发现好吗?

生:好。

学生把羡慕的目光投向金合欢,齐说金合欢发现。

由衷地说出金合欢你真棒!

师:在计算十几减9时,我们可以用金合欢发现来算,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反思]

1、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东西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在练习中创设鲸大哥出题考考你的情境,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在本课找规律一环节中,将小朋友发现的规律命名为金合欢发现,不仅使学生觉得数学的亲切,学生一下就能掌握十几减9中差与被减数的关系,提高口算速度,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因而在学习13-8时,除了出现跟-9同样的想法外,有一位小朋友竟说出因为13-9=4,13-8就等于5,我就顺水推舟问你怎么知道13-8的得数比13-9的得数多呢?,学生的回答令人佩服因为我发现拿掉的越少剩下的就越多。一年级小朋友能发现这个规律,真是难能可贵,当然这是经过动手操作后发现的结论,但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肯定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回答。

3、鼓励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新教材一改过去单一的想加算减方法,列出好多种算法。教学十几减9前,我还以为学生不可能把书上所列举的算法都发现,结果上课时出乎我的意料,非但这些算法学生都能想到,学生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如两个两个数的,而且就先算10-9=1,再1=3=4这种算法,学生还能说出两种意思来。一种是在10个中间去掉9个,还剩1个,再跟3个合起来,就是还剩4个。另一种是要拿9个桃,先拿走10个,再还给他一个,跟3个合起来,就剩4个桃。虽基本思想是一样的,但后者是从珠算减9退1还1中变化得来的。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算法,本课中教师并不急于指出哪种算法更好,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分为生活中的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实践活动四大内容。

(二)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5、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采,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6、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

7、在一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总体思路

1、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运算方法,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3、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4、重视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生活问题。

5、重视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6、陪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6

一年级数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瓯北五小

胡刘贤

今天我说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分类。活动

(一)上课前先让小朋友做一件事:动手整理自己的抽屉,老师要求:课本放左边,文具盒放中间,练习本一类的放右边。小朋友们比一比谁放的最整齐。对放的好的进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

活动

(二)师: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去逛超市? 生:是。

师:让学生描述超市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然后引入课本主体图,陪学生逛文具商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提示:第一层摆放什么?第二层呢?第三层呢? 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样摆放? 生: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师:引出分类的含义(就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并让学生跟着一起说两遍。

活动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问题

1、把班里的小朋友分一分

2、把文具盒里的文具整理一下,同桌查看。

3、把打扫卫生的卫生用具找个人摆放。活动

(四)练习课本40页“做一做”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怎样分类,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分类的认识。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合理地有规律地生活。知道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另外,由于本节课活动简单易懂,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7

小小图书馆

(教材59~60页

七、仔细阅读第59页上面的情境图。(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下33-6的计算过程。

三、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拔出33-6的计算过程。

四、尝试用竖式计算,做完后小组交流结果。

五、讨论是否有其它的计算方法。

六、独立完成59页试一试后相互交流。

七、独立完成60页练一练第1题后相互交流。

八、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九、第3题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十、第4题同上。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题目。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进一步渗透要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题目。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小棒,计数器

一、指名汇报图的意思。

二、指名列式。

三、指名用小棒演示讲解过程。

四、指名用计数器演示讲解过程

五、学生板演后讲解计算方法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

六、指名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七、指名汇报试一试的计算方法。

八、指名汇报60页第一题的计算结果,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九、用投影仪展示森林医生的结果,分析错误原因。

十、指名汇报第四题结果,集体订正。

十一、小结:各种计算方法。

跳绳(教材63~64页)

上课时间:

八、仔细阅读第63页上面的情境图。(分清条件和问题)划出重点字。

二、小组交流62-48的计算方法。

三、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拔出62-48的计算过程。

四、尝试用竖式计算,做完后小组交流结果。

五、讨论是否有其它的计算方法。

六、独立完成63页试一试后相互交流。

七、小组交流想一想的计算方法。

八、独立完成64页练一练第1题后相互交流。

八、第2题小组内交流完成。

九、第3题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十、第4题同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题目。

2、利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图片

一、指名汇报图的意思。说全信息。

二、指名列式后讲一讲怎样估计。教师注意指导。

三、指名讲解计算方法。

四、指名用计数器演示讲解过程

五、学生板演后讲解计算方法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

六、指名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七、指名汇报试一试的计算方法。想一想需要有教师指导,此题难度大。

八、指名汇报60页第一题的计算结果,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九、用投影仪展示第二题,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十、指名汇报第三、四题结果,集体订正。提示学生遇到困难可以用竖式帮忙。

十一、小结:各种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反思:

5.1图书馆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2.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真心交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平等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把握、分析学生的内心感触与想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教师没有简单地放过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细细揣摩学生的心理及错误的原因,趁热打铁,有的放矢,就势带领学生去看一看、找一找、改一改,纠正学生的不良做题习惯。3.注意学生的练习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时,教师没有就题讲题,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满十进一”的法则,注意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对于自己做出的题目,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自己做题的错误之处,并想一想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对于他人所做的题目,也能给予适当的评价,并能同自己的方法比较,发现优劣,从而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4.评价内容多元化,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继续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互相评价,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

5.2练习四(2课时)

5.3发新书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下面几点感触较深。1.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时空,还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18+27到底得几,学生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地发挥。2.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地交流。在合作学习中仅仅充分交流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彼此沟通和相互理解。教师应该不仅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方法,而且要引导相互间的理解;不仅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让学生理解方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比如在课堂中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的还有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深化理解,让他们真正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和碰撞,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并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达到熟练灵活地计算的目标。

5.4练习五(3课时)

5.5小小图书馆

随着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我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和想法……

我希望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所以课的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一个不完整的情境,富有创意地写上学生自己喜欢的书名,学生的兴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可见,让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我希望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尽可能摒弃自己的权威意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唱主角,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的关注不够,这一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我想创设一个互相接纳、欣赏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去学会耐心地等待、倾听及正确地评价他人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能以一种相互尊重的、清晰的以及有见解的方式来直接交换彼此的看法,会更有助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愉快地合作。

5.6练习六(2课时)

本课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树立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巧妙地布置数跳绳的次数及谁多谁少,自然地引入本课内容。这样学生兴趣高,下面的教学自然就容易多了。怎样使学生想算理、找方法,充分发挥其潜能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新的教学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的特性,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实际数据,在“玩”中来比多比少,然后教师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数据,请他们帮忙算,以显示其聪明才智,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学生的“玩”来达到教学目的,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在的“玩”中互相探讨,相互启发,得出算理,掌握多种计算技巧。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潜能被唤醒,内在的个性得到展示,发展了推理能力、想像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室里有一种热烈的交流氛围,而这一切都与“比”有关。在“比”的过程中,面对生2的“笨方法”,教师不武断否决,而是让其他同学在比较的基础上让他明白简便方法。正是这样,学生讨论的气氛高涨,个个都抢着说,急着找方法。整个过程教师不作过多干预,也不让学生坐在凳子上沉思默

想,而是他们自己“玩”、自己“比”,试想在这种“玩”中谁能说他们没有“思考”呢?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把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从侧面还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玩”的基础上建立的,改变了以往的“教室安静、学生坐好、教师讲好”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学生是主体,他们自由地“比”“争”。在这种热烈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自编应用题或应用题补条件填问题的教学埋下很好的伏笔。因此,在“玩”中学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能发展其思维,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我认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学方式。

5.8练习七(3课时)

5.9小小运动会

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本节课有以下一些特点及问题。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节课能够把活动课与复习课有机地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如:设计奖杯这一环节,看似美术课,其实里面包含着辨认图形及图形的运用等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本节课是数学的复习课,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复习课。

2.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不但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更有小组的合作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这些运动员怎样安排在两辆车内比较合理?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回答让你惊奇,“小狗和松鼠一辆车,猴子和兔子一辆车,车上空余的位置给它们放行李”。

3.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会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如设计奖杯、安排车辆等问题,都是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与值得思考的地方。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可以把“动物们的运动会”改为“学校学生自己的运动会”;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些知识整理与归纳的方法,潜移默化,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2.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虽然本节课已经精心设计了小组的分工协作,如: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问题并记录,一人解答写算式,然后交换。但实施时,出现一些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等现象。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8

教学目标:1、能根据10以内一位小数从小到大顺序的排列表去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闭眼摸到所指定的相关的数。

2、进一步培养小朋友的数感。

教学片断:

在教学小朋友认识、熟悉这个表格后,组织了一个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认识、知道了这个表格中的小数,而且也掌握了其中的许多规律,请小朋友们再闭上眼在脑中呈现一次表格,然后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出示要求:同桌进行,生1闭眼,生2将生1的食指指到某个数上,然后说出相关的附近的一个数,请生1摸出来,看是否摸得准确,完成后生1、生2互换角色进行)。

生开始游戏――

反馈

师:你指的数是多少?另一生让你摸的是多少?

生:()

师:你摸准了吗?你是怎样摸到的?如果你失败了,那你知道你为什么失败吗?

生:()

反思:这是学生在认识小数并清楚10以内的小数大小顺序排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小游戏,它能让小朋友摆脱枯燥、单调、乏味的小数大小排列教学,为培养小朋友的数感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指定的数,闭眼摸附近相关的数,首先他必须准确的知道要摸的数是在指定的数的前、后、左、右在中间哪个方向出现,并且清楚是隔了几隔也就与是指定数相差多少,且闭上眼摸的过程也是小朋友静静思考、思维呈现的一个过程,这样的游戏既能调动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小朋友的数感。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9

这节课我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布朗等人曾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里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课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跟我一起玩有规律的游戏和讲有规律的故事,来揭示课题--找规律;接着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情境--老师的生日会场(即教材上的主题图),从而使知识的发现过程很快地融入有趣的生动活动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安排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生日会场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同时,注意发挥群体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协商,以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另外,还安排了学生涂一涂、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欣赏生活中的规律、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等,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感知体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3、注意感性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猜想意识和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多些。这节课注重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发现、探索,积累经验。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别人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体现课程整合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在本课中,我首先利用资源创设一个生日会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探索事物的规律,学生根据这一情境中摆彩旗、摆灯笼、摆小花等图形感受规律,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全方位地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还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规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5、尊重学生,实现人文关怀。

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反复成功的孩子会越来越好。素质教育强调人性化。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图、音的效果,及时的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经常用鼓励性语言,注意捕捉学生每个闪光点,使学生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兴趣油然而生,学习信心激增,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对于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的驾御能力,也就是在处理预设目标和达成目标的问题上还有待磨练和提高。如:当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引导不够;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有些环节仓促而过,并且减少了学生的回答次数等。作为数学老师语言应该简练些,在教学中我的言语还有些啰嗦,今后也是需要改进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3:00、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