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读后感 >

读后感数学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

时间:2024-03-07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相关专题精选文章不容错过。人们常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意义,读完作品后,我迫切地想要写下自己的感想。 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感悟,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条件。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提高您的学习效率!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篇1)

这是一本相当好的专业书,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所出“课程学科教学论丛书”之一,总主编钟启泉,主编孔企平,皆是教育或是数学教育界中的人物。随录如下:

第一章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它的第三节论及“近年来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所归纳的数学觉得完备而合乎我现有的认识,内容如下,一是强调数学的现实性;二是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三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四是重视教育过程的个性化与差别化;五是关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p9日本的新数学学习纲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愉快感、充实感应该是与数学内容有本质联系的。这次数学课程改革应该让喜欢数学的学生多起来。”我也相信,光有快乐没有数学的课堂不是数学课堂.p10谈到教育目标的差别化与教育设计弹性时,阐述极少,可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之难,当然,这也是个热点、待开发点。

第二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照录一段提纲挈领的话,p13“本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p27在新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编排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结构。

第三章是小学数学学科的几个基本问题.p31,好句子:“学生太早地、过度地被教师们安排在象征符号堆里,满脸数字印痕却不知数学在生活中有什么用。”p33,在解决街头数学问题中,儿童用的是自己的口头语言甚至是直觉的方式,而学校所教授的是书面和符号方法。这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是街头数学和学校数学之间的本质差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p34、p15都论及小学数学所应当具有的特点是,“第一,小学数学具有现实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第二,学生应该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建构数学结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第三,要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p44,“数学的学习要超越概念、步骤、运用。它包括数学素养,把数学看做一种强有力的审视情境的方式。素养不仅指态度,而且指具有思考的倾向和积极的行动方式。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他们是否能够自信地接近目标,乐于探索,具有意志力和兴趣,以及能否有反映他们自己思维的倾向性等几方面。”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篇2)

本书是第一本风靡亚太地区、终结数学忧郁症的学习宝典!谁都能当数学天才,谁都有能力拿100分!大家都知道数学很重要!

但你是否一看到数学就头昏脑胀?一想到做题就苦不堪言?一遇到考试就欲苦无泪?

要和数学这个“可恨的”科目纠缠10多年,难道就注定要这样痛不欲生吗?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学好数学吗?

我们一直认为数学是反映智力水平的学科。你越难做,你就越聪明。“聪明不聪明”,是小孩子最在意的事情之一,兹事体大,岂敢怠慢。于是乎,大家从小学开始就一个劲的做偏题怪题难题,初中时愈演愈烈。

在高中,其实大家都觉得这种方法有点不对,但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我们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到了大学,压力不再存在,而学习方法的荒谬性已经显露无遗。于是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动力没了,而兴趣则完全没有,再加上大学的数学越来越抽象,逐渐变成了天书奇谈,让人恨之入骨的东西。

我们小时候花了无数的时间学数学,到了我们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我们小时候作了无数的难题,而如今许多人却连最基本的概念都像一样茫然不知。诚然,许多对孩子要求高的家长对小学数学题感到困惑

数学学习也要有系统地进行,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不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即使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换来的也往往是微不足道的效果。一个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系统学习方法和一个正确的无弯路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书根据您的水平将学习计划分为五个阶段,如下所示:

首先,我们应该具备学好任何学科的素质。如自信,坚毅,踏实,勤奋。而这些品质的迁领就是兴趣。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学习的苦与累在学生眼里是幸福的。

第二,注重基础知识。要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连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都不会求,能学会才怪呢。《千》中提出一追本溯源法,看起来费时,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大进步。

还建议把低年级的书带在身边。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师要多注意学生的理解,不能急于求成,忘记对学生知识的吸收。

适当放慢进度,甚至拿出一两堂课复习以前的课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篇3)

记忆里的数学,就是掰着手指算数,一遍又一遍,远离生活。假如说记忆中的数学跟生活有关系的话,就是数一数课本上画的树有多少棵,花有几朵,小动物有几只……记忆里的数学作业,就是中央用直线分隔成的左右两半,从左边开始写,一道又一道数学题,算式、计算过程、得数都要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地写好,格式不对或是算错就要重写。记忆里的数学就是公式、数字外加计算题,变来变去都是各种数学符号与数字,而那些数学与符号又是那么枯燥,偶尔有图形,那也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的……

数学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那小学数学是什么?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数学还是学生的心灵?如何建构生命课堂?……董文华老师《让小学生恋上数学》一书给出了回答。

董老师的课堂,那些冰冷的符号和规则都能闪耀学生智慧的光芒,学生能在课堂上享受到思维的大餐,感受到数学的丰富和神奇,体验到“征服”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她的课堂能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一个思考的头脑;每个孩子都能在她的课堂中记住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事实也证明,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激情一旦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他们乐此不疲地记录贴近生活的小实践、小调查,写下了大量的数学日记和学习数学的心灵体验。那些数字、符号、概念都带着鲜活的体温,赋予了生命的色彩。

透过文字,让我这个阅读者也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喜怒哀乐,触摸到学生思维跳动的脉博,也能品尝到数学在促进学生发展中显示出的强大力量。这样的数学,师生就像一个生命的共同体,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在老师的引领下行走其中,向课堂的更深处漫溯。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篇4)

“可怕的数学”,这个标题在一开始让我觉得有些反感。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是构建现代技术和理论的基石,它应该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赞美。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地理解了为何有人对数学感到恐惧和厌恶。

本书以揭示数学的深奥和颠覆性的力量为目标,它引导读者穿越从古代数学到现代数学的发展历程。作者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介绍了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概念,以及数学家们为了发现这些理论和概念所付出的努力。

数学世界是精细的、精确的,这也是它令人畏惧的原因之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严谨的逻辑推理,并注意细节。一个微小的错误或忽略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这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并保持耐心。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在运算中迷失方向,却毫无头绪地陷入困境。数学需要我们保持专注和冷静,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数学的难度也让人们产生畏惧感。在学习数学的旅途中,我们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看似无法逾越。例如,破解著名的费马大定理花费了大量数学家的心血和工夫,直到最近才被完全证明。对于非数学专业的人来说,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让他们觉得绝望和无助。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感受,但是随着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慢慢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答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抽象性是它被许多人视为可怕的另一个原因。数学的概念和公式往往超出了我们所熟悉的实际世界。数学家们通过抽象化将问题简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它们。这就像是站在一个高山顶上,俯瞰着整个景色,而不是被眼前的细节所干扰。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并不容易。我们需要训练我们的思维方式,逐渐适应抽象的数学世界。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是一旦我们掌握了这种思考方式,我们就可以发现数学的美和乐趣。

尽管我曾对数学有些恐惧和疑虑,但是通过阅读本书,我开始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数学不仅存在于科学和技术领域,它也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价格和折扣;在规划旅行时,我们需要计算路程和时间;在理财时,我们需要计算利率和复利。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我而言,数学的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它的误解和刻板印象。数学是一门激发思维、培养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艺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揭示科学和技术的奥秘。只要我们放下偏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学习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欣赏和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通过阅读本书,我的恐惧和对数学的偏见逐渐消散。我开始更积极地摆脱对数学的畏惧,勇敢面对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们。我明白了,不是数学可怕,而是我们对数学的认识和态度使之可怕。数学是一门美丽而深奥的学科,它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入了解和探索。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篇5)

数学用在模型上而不是现实世界中,需要抽象思考出模型,即数学对象是其所做。数系扩充中,复数i并没有比无理数根号2更特殊的地方,因为它们作为抽象的数学构造,如果充分自然,则必能作为模型找到它们的用途。实际上正是如此。

数学中有个根本性的重要事实:数学论证中的每一步都可以不断地分解成更小更清晰有据的子步骤,但是这样的过程最终会终止。原则上,最终会得到一条非常长的论证,它以普遍接受的公理开始,仅通过最基本的逻辑原则一步步推进,最终得到想要求证的结论。所以,任何关于数学证明有效性的争论总是能够解决的。争论在原则上必然能够解决这一事实使数学作为一个学科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公理系统的'主要问题不是真实性,而是自洽性和有用性,即数学证明就是由特定前提能够得出特定结论,而不考虑该前提是否正确。数学归纳法原理正是使用了这一“根本性的重要事实”:假设关于任意正整数n有一陈述s(n),如果s(1)为真,且s(n)为真总蕴含s(n+1)为真,那么s(n)对任意n都为真。

我不清楚这一“根本性的重要事实”在现实中的使用范围有多大,但由此可以聊一点别的问题。现实中,如果甲对事情有A观点(或说价值观),乙有B观点,并为此争执。有下面几种情况:

1,在上述的范围之外,即没有定论。

2,有定论,但是双方都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和反驳。

3,有定论,一方给出了足够的证据(或者反驳理由),因为表达能力导致表述不清晰而没有说服对方。

4,有定论,一方给出了足够的证据(或者反驳理由),因为对方理解不够或理解偏差导致没有被说服。

第234条与这几项有关:知识量,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对外界的认知和自我认知。其中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表达和理解,认知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要求很高的能力。“评论”这件事就是个很合适的例子。如果说创造更需要的是才气,那么评论更需要的就是能力。但是,无论双方是否知道有无定论,很多情况下需要陈述不少或很多证据或反驳理由,由第234条可知人与人交流的效率很低,并且可能伴随一些冲突。若考虑到一些人的利益因素等,交流会更复杂。

缺角正方形网格的铺地砖问题,这个例子给我印象最深,答案只需用四个字提示:国际象棋。

三条看似显然实则需要证明的陈述,是说要严格对待“从特殊推广到一般”,否则容易推理错误。

1)n(任意正整数)个确定的特殊情况在没有严格逻辑推理的情况下不能得到一般性结论,因为无法推广到所有情况。

2)三叶结的例子,片面的情况在没有严格逻辑推理的情况下不能得到一般性结论,因为无法推广到所有情况(复杂的情况)。

极限与无穷

根号2的含义:x是平方等于2的无穷的小数。另一种说法:有这样一种规则,对任意n,它能够给出x的前n位数字。使我们能够算出任意长的有限小数,它们的平方接近于2,只要算得足够长,想要有多接近就能有多接近。圆的面积的含义:在特定的容许误差范围内,无论多小,总可以找出充分密集的小方格,由位于图形内的小方格来近似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与一平方米之差少于给定的误差。

维度

四维空间中的点被限制在某个特定的三维曲面上。要将一个概念一般化,应先找出与其相联系的一些性质,再将这些性质进行一般化。同时,有时不同的性质组合会导致不同的一般化,多种一般化方法会硕果累累。

几何

直接去证明平行公设,论证中会包含前提假设,这些并不是欧几里德前四条公理的明显推论,且这些前提假设和论证并不比平行公设本身更有道理。

将隐含假设明确表达出来的一个好办法,是在不同的情形下检查同样的论证。一个公理或者定理会包含基本的逻辑推理和必要的要素即前提、条件和结论,如果对这些要素赋予新的解释,该公理或定理仍然会保持有效。重新解释这些要素,如果前4条都成立,但是平行公设不成立,则说明平行公设不能从前4条中推到出来。此处用了双曲几何的例子。

弯曲空间,找到弯曲表面易于扩展的性质,且该性质在空间之内能觉察到。三角形内角和不等于180度可以用来证明空间弯曲。现在人们已经接受空间是弯曲的,那么严格来说,三角形内角和还是不是180度,“度”的定义是不是要改变。我把常规尺度下的正三角形拿到大尺度(即弯曲空间)里,硬让该三角形保持不变,那么如何定义这个三角形?

估计与近似

相差常数以内的相等,相差常数倍以内的相等,上下界。n是大整数,t是任一正数,n的t次方的位数大约是n的位数乘以t。一个数的对数,基本上是他所包含的位数,如果是自然对数,则再乘以2。3。素数定理:在数n附近的素数密度约为1/log.e.n。首先对素数设计一种概率模型,假设他们都是以某种随机过程挑选出来的,求证哪些论断是正确的。

排序算法

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快速排序。

用抽象思考的方法去探索数学可以做什么,既会有收获,也可能会发现数学是什么。

读后感数学读后感(篇6)

今年暑假,我迷上了数学绘本,一口气把李毓佩爷爷的“数学故事系列”全套读完了。我已经对这套书如痴如醉了,有时候几个小时赖在书桌上,不肯挪动;有时老妈叫我几十遍“吃饭了!”我都没听见。七本书中,我最痴迷的要数《数学西游记》了!《数学西游记》是在原版《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上改写的,把更多的数学知识融入了精彩的名著中,这样,让我们学起数学来更加生动有趣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是数学猴和猪八戒智斗公蜘蛛精的故事:猪八戒打败了母蜘蛛精,扛着钉耙,嘴里哼着小曲,独自往前走:“打死妖精多快活!啦,啦,啦!再找点好吃的多美妙!啦,啦,啦!”突然一只大蜘蛛精拦住了八戒的去路,原来是公蜘蛛精来为“爱妻”报仇雪恨,猪八戒与那公蜘蛛精大战了有一百回合,八戒渐渐不是对手,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可那公蜘蛛精不依不饶,紧紧追赶,半路又跑出些蜻蜓精、蝉精支援公蜘蛛精,正当走投无路的时候,数学猴出现了,它一把把八戒拉进山洞里,并告诉八戒蜘蛛,蜻蜓,蝉都怕鸟,必须请鸟来帮忙!

但是到底有几只蜘蛛,几只蜻蜓,几只蝉,得请几只鸟来帮忙呢?八戒忙于逃跑,只记得三种妖精总共有18只,共有20对翅膀,118条腿,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一对翅膀,假设这18只都是蜘蛛精,应该有8×18=144(条)腿。实际腿数少了144-118=26(条)腿,蜻蜓或蝉币蜘蛛少2条腿,26÷2=13(条)腿,说明18只昆虫中有13只或是蜻蜓,或是蝉。18-13=5(只),所以这里有5只蜘蛛精,假设13只都是蜻蜓精,应该有2×13=26(对),但实际上只有20对翅膀,每只蜻蜓比蝉多出一对翅膀,26-20=6对,说明有6只是蝉精,7只是蜻蜓精。

《数学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贪吃可爱,沙僧忠厚老实,孙悟空有勇无谋,数学猴聪明机灵,这些形象栩栩如生。《西游记》本身就是一本深受中国孩子们喜爱的魔幻小说,经过李毓佩爷爷幽默的笔触,把数学故事融入其中,让我们更快、更生动地了解数学,爱上数学。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