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时间:2024-01-20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荐]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精选。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1)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要点:

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学生观察、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实战训练”

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第二课:《 黑 白 世 界

教学内容 :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 1.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2.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3.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4.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教学重点: 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有创意的黑白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硬笔以及简便的木刻刀具和板材。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让学生欣赏《自画像》、《鲁迅先生》感受木刻的黑白直观对比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形式特点。— 思考,谈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木刻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认识木刻刻刀及刻绘效果(在方框里描绘一下)。

1、角刀:

2、圆刀:

3、平刀: 跟老师学木刻:(1)老师介绍刻刀种类及特性,并强调。用刀安全。(2)老师演示各种刻刀操作方法。

三、小试牛刀。

1.尝试刻制(闯关:活动一)

温馨提示:可不考虑造型问题,只要刻出的线条具有一定组织与变化规律即可。每小组推举两幅作品,老师给予拓印并展示。同时请学生谈一谈使用刻刀的体会。教师进行小结。

2.再尝试(闯关:活动二)

教师指定按以下步骤临摹木刻作品《船》。(1)、用墨色勾画出画稿。(2)、用角刀刻出主体的外形。(3)、刻出主要色块。(4)、谨慎而肯定处理细节。(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安全。)

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拓印一幅优秀学生木刻作品。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拓印。

四、讨论交流。

作品展示: 师生共评,简要说出部分作品优秀和不足之处。

五、教师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课收获。

第三课 《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 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第四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内容: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欣赏、比较,能辨认生活中的纹样的应用。

2、通过让学生理解教材并结合教师讲解,列举花卉纹样的基本变化方法。

3、通过让学生进行花卉变形的练习,能利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对花卉进行初步变形。

4、学生通过图案的点、线、面装饰训练,能运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较为精美的装饰与美化。

5、通过感知与尝试的过程,能基本掌握花卉从写生到变形、装饰的完整过程。

6、在知识的学习、纹样变形装饰练习的过程中,探索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

7、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工艺(纹样)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8、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增强学生运用设计与工艺(纹样)美化环境、改变生活的意识。

9、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让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积极发挥个人作用。教学重点: 花卉纹样的变形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装饰。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示注意事项:注意纪律、积极发言等

2、小组长做好本小组成员的评价记录。

3、课代表做好各小组的评价记录。

4、准备好课本、铅笔、画纸等工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出示课件: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展示)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花吗?

生1:我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颜色鲜艳、形状美丽,寓意吉祥。生2: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生3:我喜欢。。。

师:我们喜欢花,是因为它们有着芬芳的气味、缤纷的色彩、吉祥的寓意等等。那么除了在自然界中的花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花? 生:衣服、床单、花瓶、古建的房檐。。。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人们对花是如此的喜爱。(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版花卉纹样应用)那么这些形态各异的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装饰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美好愿望呢?来,请跟随我一起走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扮靓生活的纹样》。

三、新知初探,认识纹样

(出示课件:花的照片与花卉纹样对比)

师:对比左右两组图片,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1:左面的照片很真实,右边的纹样简单。生2:左面的花看起来很自然,右边的有点板。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的很认真啊。照片上的花真实而细致,右边的纹样简洁而夸张,装饰性强。在生活中,很多花卉并不是直接像照片一样的运用在作品中,而是经过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加工。花卉在生活中主要是以“纹样”的形式在作品上出现。那么,什么是“纹样”呢?

(出示课件:“知识链接”什么是纹样?)师:纹样或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花卉纹样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建筑、纺织品、瓷器等物体上,在现代许多美术作品中,花卉纹样依然独具魅力,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具象的花是怎样一步步的变成美丽的纹样的呢,让我们接下来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纹样是怎样炼成的”

四、深入学习,设计纹样

(一)纹样变形方法

(学生自读课本P21相关知识链接,进行初步了解。)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你们知道纹样的变形主要包含哪些方法了吗?有谁可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呢?

生:可以采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进行变形。师:嗯,这位同学说的很好。那么,在设计之前我们还要怎么做呢?有谁可以补充一下? 生:还要先对花朵进行写生。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写生与观察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深入的了解一下纹样设计的方法。(课件展示:以荷花为例,展示各种变形方法。)师:写生、观察——通过对自然界中真实的花卉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形状、花叶的生长方向、分布等,以收集素材。

简化——对自然形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使形象简洁化。添加——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图案更丰富。

夸张——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几何化——使外形更简洁大方,更加具有特征。

(二)小试牛刀,花卉变形训练

课件展示:小试牛刀——作业相关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花卉进行变形训练。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述自己运用的变形方法。生1:我们小组主要运用了简化、添加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花卉图案。

生2:我们小组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的方法,使我们的作品看起来更美观,更有特点。

生3:我们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几何化的方法。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特点、美观又大方。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加油。并给1、3、4小组加2分,2、5小组加1分。

(三)点、线、面的装饰

师:我们除了可以对图案进行变形外,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点、线、面进行装饰。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

(课件展示:以树叶为例,展示点、线、面的装饰。)

师: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是不是随便的、杂乱无章的分布在画面上呢? 生:不是。师:那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有没有章法、技巧?(学生思考、讨论)

生1:点的分布有的稀疏,有的浓密。有的点很大,有的很小。生2: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生3:面有不同的形状。生4:线的排列也有疏有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的也很好。其实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可以利用不同的形状、大小、疏密、曲直等来进行变化,使我们的纹样看起来更生动,更美观。

(四)大展身手,图案装饰

(课件展示:大展身手——作业要求。)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花卉图案,分别以点、线、面进行装饰,看看哪个小组最棒。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各小组的作品已基本完成,下面我们来进行作品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对作品进行评价。(各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生1:我认为2组的作品中,线的装饰运用的很好,作品看起来很生动。点的装饰有些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生2:我认为5组的作品最好。

生3:3组的作品中,点拼成了另外的图案来装饰,非常有创意,也很美观。。。。

师:让我们先为这些精美的作品鼓掌,也谢谢展示的同学和评价的同学。

五、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做的花卉纹样,如果我们把它们再添枝加叶、涂上颜色是不是会变得更漂亮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单独纹样。请同学们下节课上课前准备好颜料、彩笔等工具。

六、课堂小结:

师:请课代表公布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大家掌声鼓励!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勇于创造美、乐于装饰美,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案: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

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

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总结:

七、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第6课《灯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学习重点: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学习难点: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

学生准备: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

学法指导: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创设 情景 导入:

一、导入新课 : 请同学们一同来欣赏一段视频。视频给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景象?

(是中国重要城市上海的夜景)

师:是什么让原本漆黑的夜晚变得如此美丽?灯光有什么作用?(灯光)(照明——实用、装饰美化生活——审美,让大千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自主探究 合作 学:

一、目标出示

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了解灯的历史与文化 灯饰包含灯具与装饰两层含义,中国古代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青铜与陶制的灯具,青铜灯具更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课件演示)

2、学生赏析与互动(1)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对灯文化的理解(比如《长信宫灯》)(2)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设计灯具的时候考虑到哪些因素?

(3)介绍灯的文化: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与灯有关?(元宵节,又称灯节)始于汉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课件展示元宵灯会的情景)

(4)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代的诗人也会借灯烛来表达情感,据说《全唐诗》共有一千多次写到灯光和烛光的意象,同学们有没有学过哪些有关灯烛的诗句?

3、激励引新——欣赏现代创意灯饰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灯。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四、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合作探究设计并制作,教师巡视辅导。(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a、纸张与灯泡之间的安全距离b、裁割纸张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展示与交流(讨论、互动、交流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六、小 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 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学目标: 1.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为情感服务。2.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 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发现,不拘一格。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

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

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 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 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2)

第1课 过去的日子(造型·表现)1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2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l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3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第2课 桥(设计应用)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桥梁设计制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本理念。难点: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收集、整理中找出适合纸质桥梁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构思。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第3课 绿洲1知识目标:通过对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学习与思考,掌握一些表现超现实的组合时空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超现实的思维方式。2能力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展“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用超现实的方法设计有创意的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3情感目标:理解超现主义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关注环境,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表现超现实的画面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教学难点:运用超现实的组合时空的方式,创作表现环境问题的创意作品。第4课 中国结(设计·应用)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历史文化。②能力目标: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③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平结的编结与整理。教学难点:如何让同学们掌握中国结简单结----平结的编结方法。第5课 远古的呼唤(综合•探索)1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2学生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3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教学重点:

1、原始艺术的元素(色彩,图案)

2、绘画一个具有原始风情的面具。教学难点:绘画一个具有原始风情的面具。第6课 星空(造型·表现)1能从自己获得的星空图片中获取某种美感启示。2初步懂得美术作品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宏观世界,从而有助于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3能运用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业。教学重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教学难点: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第7课 运动(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本质特点。2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3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作语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开展欣赏表现过去生活的艺术作品和“看过去,讲过去”的活动 指导学生“画过去”.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恰当的美术语言来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第8课 我们的奥运(设计·运用)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方法设计标志。2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尝试,加强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3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方法设计标志。教学难点:学生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和丰富的设计思路.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3)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教学教具: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3.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4.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5.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6.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7.学生实践作业,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8.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9.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观察思考

交流体验

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自学第7页概念)(1)霍贝玛《村道》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2)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小练习: 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1.生生互评;2.师生点评。

四、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五、布置作业。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知识与能力:

1.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构图分析与学习,加强构图在作品中的自主应用。

3.能通过摄影图片,表现出透视、构图合理的风景画作品。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

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教学教具: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引入新课做铺垫。2.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风景画构图形式线及其情感体现。3.学会赏析作品的形式线,并能感知与表现。4.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

5.通过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或总结出来。

6.能联系艺术作品,抓住透视与构图的知识,学会交流看法。7.通过学生实践,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表现相结合。

8.通过交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析并表现。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9.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

1.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高远低 2.平行透视;3.成角透视:

4.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构图)新授 《风景画的构图》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

欣赏并分析四幅素描风景画;四幅构图形式线示意图。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 A.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 B.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 C.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 D.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 E.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3.优秀作品欣赏 风景素描小品;

赏析其透视、构图等方面; 师生交流看法。

4.学生实践:从课件风景摄影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张小型素描风景,注意表现风景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六、讲评:选出有情感表现、有较准确的透视表现、构图的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同时讲讲想表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如何表现的。1.生生互评;2.师生点评。

七、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继续观察生活,尝试赏析艺术作品,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基本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 2.熟悉木刻版画制作流程

3.初步接触木刻版画制作。在制版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4..亲身实践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陶冶艺术的情操。教学重点:

1.版画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

2.木刻版画制作流程的掌握操作和各种刀法的认识运用。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文示范法。

教具学具准备: 

1.教师准备木刻版画方面的图片和范作木刻版画工具及材料。 2.学生准备三夹板或者复合地板木刻刀砂纸复写纸及设计图稿。教学过程:

一 复习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进入新的课题 知识重点。

教师将版画示范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问答进入复习理论知识。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方面的知识呢?

生:„„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了版画方面的知识„„ 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回答书写课题

2.师问:那谁能够说说版画是什么 生答„„ 3.师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类型的版画呢 生答„„ 4.师问:那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呢 生答„„  表扬和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进行小结 课堂新授内容:版画基本知识

1.版画的定义: 版画是集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形式。2.版画的分类:

A.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B.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3.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 起稿→上板→着色→刻版→修版→拓印→装裱

二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初步实践 教学重点及难点:

着重讲解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中上板、着色、刻版这3个流程。

1.上板:用复写纸把设计图稿的轮廓复印在木板上。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2着色:A.刻版前在画好设计图稿的木板上涂一层重颜色

B.用记号笔或勾线笔勾线,使刻出的效果鲜明。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3.刻版:A.按先白后黑先大后小的次序下刀。

B.可刻可不刻的地方不刻或少刻 C.留有余地以利于修版时调整。(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三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课堂巡视。

1学生初步进入木刻版画的制作实践操作中体验木刻版画带给 自己的乐趣。

2.教师课堂巡视:

解决学生在刻制版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木刻版画这一课题。

四、师生相互点评整理课堂卫生。

1.师生相互点评典型的学生作业。

2.师生一起整理课堂卫生。

五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版画作品以及版画的特点)

六、课后作业布置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木刻版画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 术作品不同表现形式的认知和热爱。

2、知识目标: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及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最简单的材料进行体验制作。

3、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教学重点:

A.了解不同材质版画的制作差异;

B.初步了解并体验木刻版画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关系。

教学方法

旧知识巩固、体验制作等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木刻刀具、教师自制木刻版画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适当评价上课时黑白稿的完成情况(优点及应注意的地方)

2、简单复习巩固上课时所学的内容:

二、新授过程:

(1)版画的种类:

A.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B.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 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2)版画的特点:

一 印痕,制作版画过程中有机器或人为的压力造成。二 复数性,同一张画可印制多张。

三 间接性,版画不是直接画出来的,是通过媒介物,例铜版石版间接制作而成,不像油画水彩直接绘制而成。(3)版画的工具材料: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三夹板,复合地板,刻刀,吹塑纸、圆珠笔、电烙铁、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画颜料)、橡胶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制)、油画棒、毛笔等。

其中吹塑纸质地较软,用圆珠笔用力在吹塑纸上划过,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宽窄不同的点、线、面,可制作出丰富多彩的版画效果,水粉颜料(或浓缩广告包)代替油墨便于操作及课后清洗。

3、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及形式

木刻就是以刀代笔,使版面上的刀刻痕迹和木版质地具有类似国画笔墨那样的艺术韵味,称:“刀味”“木味”。对于木刻而言,即能够纤细如发,制作精工,也能简约的刀法刻画出人物事件的风神,更强调刻画的力度,黑白的对比,立体黑色的浓淡关系有和雕塑、碑刻相近的韵味,格外的生动有力,尤其重视神的刻画,让人有精力四射之感,留下极深的印象。木刻的艺术特点: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木刻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三、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四、黑白木刻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1、在版材上描稿(反稿或纸稿上版)

2、刻版

3、上色(单色、套色)

4、拓印

五、学生体验制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描稿的基础上,在本课时完成整个黑白木刻的作品(也可以运用套色来完成)。

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评。

六、课堂小结,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综合评价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九、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上周尝试了质感的表达,同学们的整体画面效果还不错。下面选取了几个同学的作业,我们共同来点评一下。

二、作业点评:

这个环节会讲到同学画面的表现方法,所以会问到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质感的表达方法有几种?

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用形状表现质感、用线条表现质感,用色彩表现质感。

三、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2. 作品欣赏:

《高原人》 摄影 赵志强

《雪山下的篝火》 水彩 傅啓中

《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 分组讨论:

1、通过我们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比较,找出我们的画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我们的画面和这些作品的差别在哪里?

讨论的结果:我们的画面深入刻画的程度不够,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体积感都没表现充分,物体的质感表达不明确,形体塑造缺乏表现力。使画面显得粗糙,不够精致。

2、提出要求:下一步我们就要在深入刻画上下功夫,要非常明确地交待出物体的质感、真实感。

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用静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a.器物类 b.透明物体 c.瓜果、蔬菜类 d.衬布

3.下面我会结合图片逐个对这四类物品的质感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a. 器物类:通过陶器和瓷器的图片的展示,分析比较出它们不同的质感特点。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物体:如未漆的木器、石膏制品、粗陶、陈旧铁器等。陶器、陈旧铁器这种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这类制品的特点:这类物品形体转折清晰,受光、背光、明暗交界线、反光等层次清楚,固有色明显,其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主要受光源色和大环境色的反射影像,而较少受周围小局部物体的折射、反射影响。

瓷器、金属性制品这种表面光洁有较强光泽的物体的特点:这类物体表面光洁,折射 1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强,周围环境和物体的形和色,都会在这些物体表面形成反射成像。高光明亮清晰,明显带有光源的色彩倾向。不同的面反射不同的物象,暗部反光明确,受环境色影响很大。

b.透明物体: 如:玻璃、透明塑料、水等

透明体总会或多或少地减弱其背后的物象的色彩对比和素描对比,越透明无色的物体越能直接地反映出其背景的色彩特征。

有色透明体的颜色必然会影响到其背后物象的色彩倾向。

c.瓜果、蔬菜类:展示瓜果蔬菜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瓜果蔬菜的质感特点。

表面结实有光泽的蔬菜瓜果。如:苹果、葡萄、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冬瓜、茄子等。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强,有明显的高光和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大,色彩关系复杂。

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蔬菜瓜果。

如:土豆、地瓜、刺黄瓜、梨、杏、毛桃、等。

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也没有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小。d.衬布:展示衬布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衬布的质感特点。

一种是棉麻类衬布:吸光性强,没有明显的光泽,形体起伏明确、固有色较明显。一种是绸缎丝质类衬布:光泽强而很容易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使明暗关系复杂交错而显得闪烁生辉,光彩亮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单个物体质感写生练习,要深入塑造物体,要求质感明确、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

五、教师评价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2.教师评价。

六、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制作与设计

情感目标:领略自然中的美得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技能目标: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教学重点:

图案的变形手法,图案纹样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教学难点:

图案的构成方法、排列与设计。

一、导入阶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最喜欢哪种花?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学生出示自带的花或者照片,并介绍该花的外形、色彩、特性等。品种繁多的花卉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我们爱花,因为它给我们芳香,我们爱花,因为它带给我们美丽!花会出现在花园里,花店里,还会出现在哪里呢?

结合课件出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器皿、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图片。学生欣赏后回答:花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用品里。

二、发展阶段:花卉图案的装饰变形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和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同?

图案很简洁夸张 照片很真实很细致很有细节

链接:

图案的概念:图案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它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和器形设计。

思考:设计者把花放到物品上的时候,对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例:荷花的图案设计(P21页)

三、教师介绍图案的装饰造型方法

学生尝试根据照片中的花卉原型,进行荷花图案的装饰造型。

1、“省略”:也叫简化法。

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2、“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3、“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4、“分解”:是运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叠合,或是运用点、线、面对图案形象进行分割,以达到丰富与变化的装饰效果。

总结:这四种变化的根本是从“自然”形态到“图案”形态的变化。

将自然的物体进行变化,可以突出主体,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突破自然的束缚,使之更加理想化,可以使艺术更加多样。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四种方法结合使用,设计的过程中如能增加点、线、面的运用,如线描法、块面法、线面结合法、黑白转化法、点缀法等,所设计的图案一定会更加丰富,更具有装饰性。

图案由自然形态变化而来,但不是自然原型的复制和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概括的形态。相比较自然原形,他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具装饰味。变化是图案设计的灵魂,是艺术的再创造,它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深入阶段——图案的构成形式

变化过的图案,一般以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形式形成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独立、单独构成的图案纹样,包括自由纹样、适合纹样。

自由式单独纹样是没有边框限制的,适合式单独纹样是有边框限制的。单独纹样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手法。

五、实践和体验

根据菊花的造型,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幅成菊花装饰图案。

六、展示评价:学生优秀作品展出。

七、课堂小结:

花卉图案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丰富人们的生活。一件物品有了花卉的装点,常常变得更加亲切可爱。

八、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

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图案相互讨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都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它们之间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二、理解与探索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

这两种纹样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骨法,形成各种组合,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图案的构图。

平面图案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纹样而言的。它且有相对独立性,能单用于装饰。所以单独纹样要求纹样形象要完整。

单独纹样: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等几种形式。

1.自由纹样,是相对于程式严整的纹样而言。它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并应用于装饰。

2.适合纹样,图案适合于一定的轮廓线内而形成的纹样,如适合于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内;或花朵形,桃形,扇形、葫芦形等规整的自然形骨。而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3.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在带角的形状中或角隅部分装饰纹样,因纹样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角隅纹样。

4.角隅纹样即可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其骨式也可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自由式)两种。

5.填充纹样,指纹样组织虽受外轮廓限制,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纹样。即适合轮廓内的某一空间,而其它部分作自由处理,有的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二)连续纹样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讲解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知识的学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它是以专门设计的“单独纹(单位纹样)”按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纹样。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A.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纹沿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反复排列。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沿上下方向称纵式二方连续,沿左右方向称横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而形成带状,故又称“带状纹样”或“边缘纹样”,“自由纹样 ”,“适合纹样”,“ 角隅纹样”,“ 填充纹样”。

利用纹样的反复节奏取得优美的韵律。另外,作首尾相接棑列的称“环状连续纹样”。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八种主要形式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形象组成的单位纹,以此为基础进行连续棑列。是二方连续中最简单的一种。散点式给人端庄大方、简洁朴实之感,但处理不当易松散、呆滞、单调。

2.接圆式,也称连圆式,是散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圆形为骨架,作同样大小圆的排列;或作大圆、小圆的排列;或作半圆的排列;或作圆和半圆的间隔排列。要注意圆与圆相接要自然调和,防止由于相互套环刺出现紊乱。

3.垂直式,纹样的骨式为垂直排列,方向可向上、向下、或上下结合的垂直排列,也可在配置上作疏密变化。这种骨式有安定、肃穆之感。但需防止纹样松散而产生的孤立,缺乏连续感。

4.波线式,以波线为骨架,作一波线构成,亦可作双波线相重或相交构成。这种骨式构成较为活泼,运动感强。但需注意骨架的韵律不要中断,前后纹样要有连贯性。5.折线式,以折线为骨架,其构成同波线式。这种骨式既具运动感,又刚劲有力。6.斜线式,以斜线为骨架,依据倾斜线或倾斜的区域划面,连接单位纹样进行倾斜式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运动感较强,富有变化。

7.回旋式,以旋涡线为骨架,进行单位纹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活泼、柔美,具有动感。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有韵律感。单位纹不要过多或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单位纹,通过反复就会变得丰满,还可利用单位纹的方向变化,构成很多变化格式的连续纹样。

B.四方连续:指一个单位纹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四方连续可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的设计。

三、小结 :图案纹样的二大类组织形式,它们分别有四种和八种主要形式。

四、作业 :

1、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心体验,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

2、同学们以一种花卉为基础图案,设计出一个二方连续纹样图案。

五、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千姿百态的水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

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

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

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

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七、自主创新表现

小组中每人用一句话或一个形容词为对方同学出一个水的绘画题目,根据这一题目用合适的表现来进行创作。

八、作业评价,创意交流

1.水资源博物馆准备收集一些有关水的好作品,你认为它们会选取哪些作品呢,为什么?学生讲评。

2.角色转换,学生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

九、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

(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十、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

播放四段水声(滴、撒、流、淌),听前我要求学生边听边进行食指空中绘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欣赏从互联网下载的水的动态变化的影像片段,学生看完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既有静态的产生美妙的韵律的变化。

二、作品欣赏-----——拓展联系,承上启下;

我分别播放三幅图片,学生对三幅图片的水波进行探讨总结。通过宋朝马远《十二水图·黄河逆流》师生看到了波涛滚滚的黄河。

在“九龙壁”前师生领略到了富有节奏感的水纹规则排列并贯穿整个画面,烘托了龙的造型,又使画面统一协调。

“漩涡纹彩陶瓮’师生领略到流动的线将漩涡和波纹巧妙组合,动感的纹饰与器型十分协调。

总结:这些作品概括表现了不同环境下水波的特性和形状,提炼物象的本质特征,并做了程式化的表现,使画面和谐、美观。

三、尝试练习-------观察实践,完成过渡

我首先展示浪花、溪流、大雨、漩涡图片。

学生分四组,每组任择一种水的形态,分别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来表现,比比哪一组表达的方式最多最精彩。

小组完成后展示小组作品,学生简评,老师点评。

老师点评注意: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强调所画的内容不宜太多,用点线面组织成优美的画面表现一定的节奏和动感)。

四、教师演示------示范总结,延伸能力;

首先我作《水的狂想曲》演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我的创作要点。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然后学生讨论归纳创作要点。

总结:点线面的合理组织,曲直变化体现动势。

要抓住水的主要特征,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其典型化、抽象化,在点线面组织与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五、作品体验--------知识迁移,创新应用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幅关于水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水的状态

运用简略的线条来设计表现不同形态的水,创作一幅体现水的动感和美感的作品。学生课堂制作,教师随堂指导。

活动力求让学生感受水在自然和外界条件下丰富形态美,并归纳其造型特点 学会运用线组织画面,体会线的表现力和秩序美。

六、作业展评-----拓宽知识,启迪智慧

1.制作完成后,优秀作品粘贴在展览区。2.师生共同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七、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利用立体构成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灯饰的设计与制作,并把课堂设计教学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灯罩基本造型的练习、以及对灯罩进行美化装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教师准备:

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学生准备:

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 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 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 : 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 2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1、请学生朗诵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灯与光的文章、诗词、佳句。

2、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灯与光的魅力。

A.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资料,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B.欣赏挂图、照片,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C.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对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A.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B. 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C. 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A.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B.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C.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D.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3、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三、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 22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五、教学反思:

第6课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

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教学过程:

一、交流讨论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1. 学生交流收集的诗文资料,进一步深化对灯与光的审美体验。

2. 思考不同的时间、地点、季节、节日对灯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3. 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灯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设计要根据要求考虑色彩、造型、材质的定位。

不同氛围中的灯饰图片欣赏,让学生为其选择适宜的环境,感受灯饰对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尝试体验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不同地点进行灯饰设计,谈出创意,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客厅灯光,卧室灯光,餐厅灯光等)

三、造型处理

A.根据圆筒造型进行的变化处理。

B.从其他领域获得启示而进行的造型处理。

C. 欣赏不同造型的灯饰图片,学生分析造型特点

四、材质处理

教师在纸质灯饰上进行其他材料的装饰处理(羽毛、小贝壳、树叶等),展示运用其他材料制作的灯饰,鼓励学生运用合适材料设计制作。

五、设计制作

教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请大家结合新年的喜庆气氛设计一个灯饰,以纸质材料为主结合其他材料装饰,注意造型的变化处理。

六、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小样

2.技术指导:结合灯饰实物对透光性、耐热性予以提示,灯饰的造型应考虑灯光效果,同时注意结构强度以及空气流通性等方面的问题。

七、小结: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八、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手法、材料设计制作灯饰装饰家居。

九、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知识与技能: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过程与方法:欣赏——评述——临写——展示。现为情感服务。

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具学具准备:

一、欣赏导入。宣纸,毛笔、墨汁等用品,多媒体课件。交流、启发。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 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

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

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 25

发现,不拘一格。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1、学生欣赏各阶段汉字的笔画变化。

2、学生评述。感受书法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品味、提高。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合作、交流、提高。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后记与反思: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26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的书法种类有哪些?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你知道的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例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米芾,赵孟頫,等

3、你知道的书法名作有哪些?

a、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

b、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

c、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

d、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

e、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f、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4、你知道的现代书法家有哪些?

毛泽东,启功,欧阳中石,李铎,刘艺,沈鹏,沈鹏,刘炳森,刘艺,王学仲,张海,李铎,尉天池,杨再春,张海,林岫,等等

(一)、图片出示,品味书法艺术的不同风采。

(二)、学生讨论并说说每个图片,(三)、教师小结(图片出示)学生欣赏、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二、精讲点拨。

1、动势之美:

如一个“山”字在书法家的笔下,由于意象的不同即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结构美。金文《癸山敦》的“山”字,不离象形,观之如三山并立浑朴天成。

北魏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山”字,以中间一画为中轴,真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化为两点,各骑下横一端,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

唐太宗《晋词铭》“山”字,将三竖化为三点,下横只写一半,化实为虚,结构顿显轻盈活泼。

怀素《自叙帖》,化三笔为一笔连绵草书,左一竖有山之高,下横与中、右竖化为山之连绵逶迤,写出了动态的美。

2、结构之美:

结构美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体会其魅力。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

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

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3、章法之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

三、小试牛刀。分组配合。

改变“竹”、“其”、“列”的造型,至少写两种,注意美观。学生分组练写,学以致用。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

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板书设计

书法的结构之美 端庄平稳之美 均衡对称之美 疏密匀称之美 应让避就之美

六、教学后记及反思:

四、讲评练习。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4)

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动物的图片,动物头饰.学具:彩色纸,白纸.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堂课优秀作业,并强调兽中王的外形特征突出。

2、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强调指出,画这些动物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征。

二、故事,揭示课题。

教师创编一个〈〈森林王国〉〉的故事,涉及多种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的情节。

板书课题

游戏,发散思维。

出示各种动物头饰,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个森林王国的故事,然后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三、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图画描绘了森林王国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树,花,草,洞,石,神秘,欢乐,有趣)

四、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

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

五、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我们来下棋

教学目标:

一、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设计有趣的;

二、通过棋盆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

三、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学习与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围绕主题进行棋盘关卡的构思与表现,教师用具:教学课件,游戏所用的简单道具等。

学生用具:4开深色底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

1、利用简单的道具玩大型的探险游戏。

2、利用课件玩下棋的游戏。

(通过外在体验,建立感性认识,为本课学习作铺垫。)

二、观察了解

1、结合两个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棋盘设计的基本规律、2、教师示范,体现棋盘设计的步骤、方法。

(了解游戏棋盘包括的主要内容,明确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

三、分析认识

1、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险棋盘中将遇到的关卡。

2、总结关卡的表现内容:人物、动物、植物、怪物、特殊环境等。

3、课件启发学生了解棋盘的整体布局,并感受路径、夫卡的变化对整个棋盆产生的影响。

4、对比欣赏学生作业。

(进一步从棋盘的表现内容、方法上拓展思路。)

(在欣赏、评价中巩固知识,解决平面绘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学习获得

1、提出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想法独到、线路清楚、关卡有趣的游戏棋盘。

2、开展交流与讨论:

①你们的棋盘将围绕一个怎样的主题进行设计。

②你们在集体创作中会怎样分工呢,3、学生合作表现,教师指导。

(激发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合作表现的能力,及时反馈体现指导。)

五、游戏体验

1、作业评价

2、在自己设计的棋盘中玩游戏。

(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创造的快乐,将外在体验转化为内在体验。)

3、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蹈、诗歌欣赏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过生日的快乐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感受亲情。

2、学习使用揉、搓、压、捏等泥塑基本技法,让学生一起制作“生日大餐”,在集体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感受与人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组织导入:以《生日歌》为背景音乐。师生问好。

问:小朋友,这首歌你们熟悉吗?是什么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1、说一说自己的生日。(请3—4单独说,其余小朋友说给同桌听)

2、还有谁会为你快乐?(感受亲人的关怀)

二、读读:

1、欣赏、学习配乐诗《生日》(有没有其他方式祝贺生日呢?(生自由说)老师这里有一首小诗要介绍给大家。)

2、出示《生日》;师配乐范读;师生齐读; 问: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讨论:

1、爸爸妈妈都知道我们小朋友的生日,那哪些小朋友知道爸爸妈□□生日呢?

2、如果你过生日,你想吃到怎样的食品?今天,我们来为爸爸妈妈做一桌生日大餐,我们用橡皮泥来制作:课件演示:菜、点心、水果、蛋糕。

3、师出示两盘鱼(一大一小),学生比较优劣,结论:要大、满、艳。

四、制作: 今天,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业。(背景音乐:《生日歌》伴奏)

五、评价: 作品介绍、评价:教室中央置一圆桌,将学生作品全部放在桌子:评小厨师。

六、生日: 请客人老师也来品尝我们的菜。大家同唱生日歌为父母过生日。

七、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开了生日patty,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祖国妈□□生日吗?我们生活无比幸福,一起跳起来,唱起来:《娃哈哈》。

生日礼物

1、引发学生的爱心,学习关爱他人,乐于与他人分享幸福与快乐。

2、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学习对纸的撕、粘、贴及简单的打结方法等,在活动中体验创作与交流的乐趣。

课堂组织

一、导入:

1、制作生日礼物盒。引导学生观看书中图片,探索制作方法并交流。把旧画报纸或挂历纸、报纸、粘贴纸等,撕或剪成块状,粘贴在盒子外边,并用皱纹纸条学打十字交*结,把废旧盒装饰成漂亮的礼物盒。

2、礼物送给谁?引导学生在送礼物中学习接受爱与传递爱,体会与人分享的快乐。将礼物装进礼物盒,可以是写一句话、表示一个心愿或画一件漂亮的礼物送给妈妈。

二、评价: 自评、互评,并与教师随机评价相结合。

三、延伸: 举办集体生日会:集体表演、歌唱、舞蹈、美术装饰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四、拓展:

1、做生日大餐。学习使用揉、搓、压、捏等泥塑基本技法,利用当地的泥塑材质,让学生一起制作生日大餐,在集体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感受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快乐。

2、生日礼物发送的情景表演。

3、对他人生日的设想。

4、一起朗诵诗《生日》

4、风 来 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观察、体会等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了解风的形成和风的特征

2、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体念美术的乐趣,表现自己对风的感受、心情,通过用线条来描绘对风的形体特征画法和表现风的感觉,抓住吹风过后的惨境来进入情感教育的渗透。

3、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表现身边的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找风:

1、大自然中有一样很特别的事物,夏天人们最爱,冬天人们最怕,你猜是什么?

2、你见过吗?风是怎么样的?你能证明风被你看见吗?

(让学生从简单的懂和不懂中来知道学习的主题,加强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活动来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课堂的学习中)

3、风是怎么样形成的?

4、你能用“风”来组词吗?

5、揭题:风来了

二:看风

1、刚才许多的同学都帮风找到了许多的朋友,你想看看了解一下你们的新朋友吗?

2、请学生来观看《龙卷风》片段

你觉得龙卷风象什么?

3、欣赏和评说风的其他的资料

4、风来了,你发现地球上的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房子、衣服、树指、小草呢?(帮学生理解风的一些知识,为下面的表现作好铺垫)

5、由于风本来就是抓不到,也摸不着,那我们怎么来画风呢?

三:画风

1、风给我们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微风------舒服

狂风------怕

龙卷风-----紧张、恐惧

(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风的特征)

2、用我们手中的线条可以画出各种风的感觉,你想试一试吗?

3、怎么样才能表现出风的感觉?

旗帜飘扬 头发飘起来

风车装动„„„(在画面上如何表现风,加强风的表现形式)

4、学生作业并展示

四:说风(从多个角度来了解风,进入语言思维的训练)

1、欣赏风造成的惨境图片,加强意境的作用

2、人们都有这样的一句话:“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还能够说几个关于风的成语吗?也可以是歇后语。

4、就象诸葛亮一样,有人要风,也有人不要风

生活在沙漠中的人们最害怕的是风

春天的小草最希望得到春风的吹拂,盼望自己的长大

冬天的人们最怕的是象刀割一样的风吹来

我想对你说„„„„„„

教师说:并请理解意思,以升华美术内容的主题

风来了,竹子的枝干被风吹弯;

风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象风没来过一样。

竹子不因被风吹过,就永远直不起腰来;

同样的,心胸宽大的人,不因别人两句不礼貌的话,就刮起狂风巨浪;

风雨过后,我们依旧大步向前走

五、课堂小结

第5课 吉祥宝贝

教材分析:

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不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设计与知识,其中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设计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同学们提供创作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吉祥物的设计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著名的吉祥物,了解它们的造型,色彩、年代、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2、使学生自己能制定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3、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教学重点:创作吉祥物的构思 教学难点: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

一、欣赏导入

1、欣赏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由五个拟人化的娃娃形象组成,统称“福娃”,分别叫“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五个名字的读音组成谐音“北京欢迎您”。

2、导入:它们俏皮漂亮,惹人喜爱;是我们吉祥的使者,传递着浓浓的祝福;它们来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独具匠心的创造;它们就是——吉祥宝贝!

二、探究的发现

1、刚才我们看到了大家非常喜爱的福娃,谁还知道其他吉祥宝贝吗?

2、欣赏各个用于企业、运动会的吉祥宝贝。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吉祥宝贝的设计。

3、这些吉祥物的设计分别以什么为素材?

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物、植物或通话人物都可以作为素材

4、和学生一起研讨吉祥物的造型特点,(1)在形象上:夸张、活泼、可爱、憨厚、幽默(2)在色彩上:色彩亮丽,对比鲜明

5、吉祥物设计的构思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

(1)先确定主题(例如:艺术节、学校运动会、劳动周、班会等)(2)选定一个原形(动物、文具、器皿等)(3)对原形进行大胆地概括、夸张、变形: a形体 b动作 c表情 d服饰 e道具等方面(4)色彩的处理:明快、鲜明、有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表现

让学生自己感受和体验设计吉祥物的乐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己为班级或学校设计一个运动会吉祥物,画出草图。要求:

设计时应考虑吉祥物所使用的场所及需表达的意思。

四、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集中点评。课后拓展:

还可以借用其它辅助材料(例:布、卡纸、毛线等)来表现

6拼拼摆摆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7、线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界的美丽图形和纹理,感受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2、欣赏并参考彩陶纹样,掌握用线装饰物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描绘出坛坛罐罐。

3、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合理组织画出有趣的发式。

4、能具体细致地装饰描画对象,在线的疏密关系的对比处理中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以线绘画为造型训练的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运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组织原理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组织的秘密,感受线排列组合产生和节奏、韵律美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教师课件出示具有美丽线条的自然景色图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并总结出这些景物因为线条才变得这样美丽。

二、寻找线条:(探究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究学习,以四人为一小组,用不同的彩色笔把自己找到的线条记下来。

要求: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观察景物,小组共同完成收集任务。

2、小组间交流、观摩学习。

要求:

1、学生能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景物来描画线条。

2、说说自己用线表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表现)

3、评出线条画得最好的小组,并根据学生之间的评析,教师总结出:线条的美来源于线的长短、疏密、粗细的变化和线排列组合产生的节奏、韵律美。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播放是音乐)

1、作业要求:把自然现象和生活感受中美丽的线条画一画。

2、学生自由表现,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有规律、有意识地表现线条。

3、学生自评、互评。

8、追风快车

教学目标:

一、了解车的类型、结构、功能等,并学会运用多种媒材制作造型美观的车。

二、掌握制作车的基本方法。

三、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车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训练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与创造,养成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制作汽车。

教学难点:车型设计新颖美观,结构合理。

教师用具:电教媒体,教学课件,汽车范作,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用具:自备的制作汽车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各种蔬菜、瓜果,橡胶泥,剪刀,小刀,钻子,牙签,旧鞋,袜子,玩具赛车车轮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第二课时)

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

(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1、运用媒体,将实物图片进行恰当的组拼,提示学生选择材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讨论,提示学生制作“汽车”要美观。

3、对比欣赏学生作品。

(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选材、制作、装饰等问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四、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辆你喜欢的汽车。

2、学生作业。

3、学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车”。

(明了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愉悦中积极的实践探索、创作表现。)

五、赏析评价,课题延伸

1、作品自评、互评、师评。

2、欣赏能动的“汽车”,教师小结全课。

(通过评价与赏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9、文具小管家

教学目的:

1、以纸材为主,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手法设计制作漂亮又实用的文具小管家;

2、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因材施艺的设计造型能力;

3、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以纸材为主,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手法设计制作出漂亮又实用的文具组合用品。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因材施艺的进行设计造型和手工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各类学具无序的堆放在桌面引导学生上台进行有序的摆放在“文具小管家”里,了解文具小管家的作用、特点,加深印象,引出课题。)

师:大家看看老师的桌面,各种各样的文具,有书、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等„„怎么样?丰富吧?可我怎么觉得看起来这么乱糟糟的呢?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一学生上台帮助整理进文具组合纸盒里。

实物投影仪:整理好的文具组合

你们看看,现在我要拿文具的时候就方便多了,桌面也干净整洁了!这多亏我有了“文具小管家“!

出示课题《文具小管家》

二、讲授新课:

1、帮助学生解决材料问题。

我这还有一个呢!你们看看,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啊?

我用什么工具把它们粘牢固呢?

我最后还给它们进行了装饰,看看!有个性吧!

2、制作步骤:

看了老师的作品,同学们想一想:制作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

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3、汇报,小结:

(1)设计构思;

(2)摆放裁剪;

(3)组合固定;

(4)美化装饰。

三、布置作业: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漂亮的“文具小管家”,并让你的文具在“文具小管家”中各就各位。

学生动手制作,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和同学合作。

四、展示评价:

1、清理桌面,将自己的学具收入到文具小管家中。

2、从设计的合理性、造型的精美度、制作的优良程度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五、课堂的延伸。

1、出示其他材料制作的文具小管家作品激发学生课余再创作的热情;

2、进行环保教育。

3、可以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师长、同学。

六、下课。

第10课 风铃叮当

教学目标:

1、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动手制作能力。

2、了解风铃发声的原理,在生活中寻找可代替的材料制作风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材料情况

二、听一听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声音?”教师摇晃风铃,使之发出声音。

2、这么美妙的声音是由董老师制作的风铃发出来的,同学们对风铃有什么认识?

三、说一说

1、书上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风铃,你能说说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2、除了这些材料外,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你今天带来了什么材料,在小组内交流你打算怎样制作风铃,相互听听,看看谁的创意最好。

四、做一做

1、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串风铃。

2、教师巡回指导。

五、看一看

1、把你们做的风铃放在桌面上,然后下到其他小组相互参观交流,看看谁制作的风铃是你最喜欢的。

2、师生共评

3、打开电风扇,请学生把各自做的风铃提起,使之听到风铃悦耳的声音。

11六面怪脸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把五官的夸张、变形运用到制作六面怪脸作品中。

2、试着用其他材料及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戴着怪异的六面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创造情境:我们今天要开展个“化妆舞会”,盛情邀请所有的同学们参加,在活动开始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活动道具—六面怪脸。

二、新授

1、指导学生了解六面体的制作:每组发一个已做好的六面体,让学生自行拆解并组合成原型。

2、请学生发言如何制作六面体,教师总结:“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发现六面体是怎样制作的?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指名学生代表上台示范制作六面体:我想请一名同学上来示范你如何制作六面体。

三、学生做画

1、以认识新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欣赏一些六面怪脸:今天到场的嘉宾还真不少,同学们愿意认识这些新朋友吗?

2、请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位新朋友,为什么喜欢它?

3、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百宝箱”,它能帮助同学们制作好六面怪脸,欢喜顺利的参加这次“化妆舞会”。

四、评赏作品

1、假设你是这次舞会的邀请人,你会邀请哪个六面怪参与呢?并说明原因。

2、还有谁愿意说说?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想说,那么现在带上你的邀请星去找你所想邀请的伙伴。

五、以舞会的形式结束本课

现在请你带上你所邀请的朋友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吧。

第12课 可爱的班集体

教学目标:

1、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教学重难点:

1、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

2、学会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班集吗?

导出课题:可爱的班集体

1、引导:你们对现在的班集体环境满意吗?如何把它变成大家都喜欢的班集体呢?请同学们想想后说一说。

2、引导想象:现在同学们可以把设计的方式进行大胆想象,构思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比一比看谁想得有创新性。

三、新授

1、欣赏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色彩上的独到运用。

2、请学生说说你打算如何装扮你的教室。

3、如果在节日里你又想如何装饰你的教师呢?(在节日里应该体现出欢庆的气氛)

4、你知道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漂亮的装饰品吗?(蜡光纸、皱纹纸等)

三、制作装饰用品

1、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制作

一、两件装饰班集的饰物。(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普遍问题,及时展示有创新性的作品。

四、课堂评价:

1、作品展示。

2、学生相互评价、交流。

五、课堂小结:

简要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交待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

第13课 彩墨游戏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尝试进行创造表现。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所带材料、工具并进行调配。让全班的学生都有作业做。

二、新课新授

1、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3、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或用墨的量。

4、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三、学生作画

1、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交流经验

1、征集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

2、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五、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5)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教学法: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让学生融入到花的世界中,感受花的美丽,花不仅带给我们芳香,还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

2、观察、对比法:这是我在本课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有六个问题是采用这个方法解决的',(1)大自然中的花与物品上的花有什么不同。(2)纹样变形的过程。(3)纹样装饰利用哪些不同的元素。(4)元素相同,但形状、大小、粗细、排列方式有哪些不同。(5)适合纹样和单独纹样的不同。(6)均衡式和对称式在结构上的不同。对比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3、直观演示法:这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运用直观演示代替单纯的说教和凭空想象,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总结变形和装饰的方式方法。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6)

为实现上述教学设想,我主要从以下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欣赏花,融入到花的世界中,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感受花的美丽,花不仅带给我们芳香,还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

2、对比大自然中的花和物品上的花有什么不同。对比中总结出纹样的定义。然后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纹样的变形,是在写生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再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形等手法完成的。二是纹样的装饰,利用点线面,以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进行装饰。

3、让学生在对比中总结出什么是适合纹样,什么是单独纹样,然后借助骨式对比发现单独纹样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我主要从三方面来进行评价。首先,评价学生是否了解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其次,评价学生是否做到了勤于观察、善于借鉴、精于制作、学以致用。第三,评价学生的作业,看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一个对称的或者均衡的单独纹样。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7)

第一课

巨匠童心

授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

◆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

◆分析、探讨在过程中渗透的相关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请同学们把课本拿出来、坐好。

(二)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张照片(虾)

问:这是谁画的啊?(齐白石)

生:孩子们纷纷举手,兴致勃勃地回答是齐白石

生:齐白石

师:恩,是的。20世纪,在世界花坛上有两位特别耀眼的巨匠,他们是中国画家齐白石和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画家齐白石他的画品和人品。他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是湖南湘潭人,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画家,他能书善画,最擅长的是画虾。他担任过中国美术协会的主席、北京画院名誉院长,还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等。

(三)齐白石的人格

说到齐白石啊!我就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认真听啊!

(1)爱国热情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到宴会场,环顾四周一下,满堂宾客,略微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幅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然后书“铁吾将军”,最后拂袖而去。

齐白石有强烈的爱国心,当日寇侵略我国之时,他的一幅山水画上题写到“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的诗句,并坚持不为敌人作画。当中国成立时,他已是86岁的老人,但与旧中国相对比,祖国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使他十分欣慰,主动把自己画的雄鹰送给毛泽东主席,表示对新社会的热爱。《祖国万岁》是齐白石95岁高龄时为庆祝国庆而创作的作品,原作67×33厘米,纸本设色,用茁壮的万年青象征欣欣向荣的祖国。1980年5月20日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将此图作为了小型张图案。

齐白石是不是很厉害啊!体现了齐白石的爱国热情。

(2)其傲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先生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妾学画,夏午贻想感谢他,要给

他捐个官做做,先生当即谢绝了夏午贻的美意。先生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告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3)其痴

齐白石痴,痴如顽石。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惊问何故,先生把蟹腿指给夫人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4)其谦.齐白石谦,谦如空谷。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三人。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l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

(5)扶弱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学生们把这些画戏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互动提问:你从齐白石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首先,热爱祖国.做个有理想的人,而不是对功利进行毫无目的的追逐。确立理想和爱好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去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其次,是坚定信念,执着追求??

(四)齐白石画的特点

①意象美

强化虾的特征:透明弹性、轻捷有力;齐白石的艺术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②笔墨美

笔笔造型、笔墨酣畅、简而意足。线条变化、生动,既有力度又有情趣。

③形式美

虚实变化,疏密恰当,三角形构图稳定而富有张力。

④情感美

乡土气息浓郁,体现纯朴的情感美。

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

师:尝试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五、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1)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

六、布置作业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2.内容真实、有自己的思想。

3.下次新课之前完成七、课后总结

师: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的学习,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齐白石,让我们领悟了齐白石的精神,记住了齐白石爷爷的画,懂得了要像齐白石爷爷一样细心观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我感到非常高兴。

下课

谢谢

第二课时

一、赏画导人

课件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学生欣赏。

1、风格介绍

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的变换艺术手法,尝试了现代艺术的几乎所有风格,且都有震惊世界的传世之作,并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之所以罗列出毕加索不同绘画风格阶段及代表作,是为了能更好的突出大师一生最求创新的精神。

教师小结: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揭示巨匠童心

二、交流、讨论

(交流收集的信

息;了解画家生平故事、艺术风格特点。)

分组交流、讨论、整合相关信息。

《哥尔尼卡》是毕加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出示《哥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进行直观描述。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

教师从画面的形象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的色彩为什么是这样?画家想表现什么?这些问题入手,展开范例讲析,从历史背景到构图再到画面形象分别代表什么让学生走如毕加索的内心,了解画家爱心的同时引出立体主义概念----立体主义绘画以几何结构组成平面图形来进行表现,把体积灵活多变的展开,创造出新的视觉空间。

教师小结并简介毕加索的生平、艺术风梅及艺术成就,讲述有关故事。

板书:童趣、纯真

三、临摹表现

尝试线描作业---临摹毕加索作品《坐着的玛丽·泰雷兹》感受立体主义绘画风格。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上一节课,就能尝试对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是有些困难的,临摹就成为学生们初步掌握立体主义绘画语言的极好方法。

四、学习评价及小结

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课下再收集其他艺术家的故事。

第二课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认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能表现出对世界名画的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课件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修路工人》,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附:可简介下凡高生平及作品风格)

二.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

学生观察与识色

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探索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修路工人》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修路工人》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注意保留这个练习作品,等下可以作为抽取作业内容的入场卷哦?)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画面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刚才的练习作业抽取作业位置的编号)。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提出要求,巡回指导。

五.组合展示

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体验,游戏导入

1、大家猜猜看

出事《星月夜》的黑夜局部图,请学生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再逐渐补齐局部图,最后呈现完整的《星月夜》图。

2、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月亮与《星月夜》局部中的月亮,请学生议论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与现实的月亮相比,《星月夜》中的月亮一笔一笔非常清晰,有很强的笔触感。

3、导入同一幅画——笔触表现

二、互动讨论,方法探究

1、教师示范,对比感受笔触。

教师运用排列的线条画出一棵树的树冠。

出出示用平涂法画的树冠,与之对比,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一组不同笔触画得树丛,对比分析。

笔触的运用可不止这一种方法,一起看看还有哪些?(排、点、摆)

3、小训练:试一试用刚学的方法,画一朵云或临摹《星月夜》的月亮。

反馈尝试练习,互动:用了什么笔触?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

教师指导:A、用钢笔绘画时要注意线条的排列和组合,不可过于凌乱;B、用水粉绘画时要注意用色与用水的多少,水分要适中,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画面强烈的笔触;C、不管用哪种方式,笔触都要肯定、明确。

小结:运用排、点、摆的方法,不仅使得树具有立体感,还能表达作者的情绪。

4、欣赏《星月夜》,体会笔触与情绪的表达

讨论:画家把云层、星星、数目画成了什么样子?是怎样用笔的?

小结:碧蓝的天空充满了漩涡的云,星星一轮一轮的笔触在闪耀;树木用了波浪线,好像在生长一样。

5、出示莫奈的《日出.印象》、毕沙罗的《林荫大道》,提问:这两幅作品中用了哪些表现笔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的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6、小结:有的用刷、摆的方法表现朦胧宁静的天空及日出时波浪不兴的湖面,表达内心的祥和;有的用点的方法表现树木上阳光的闪耀,也表达出欢愉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景色画家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所以效果也各不相同。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构思一个表达自己心境的场景,选择《星月夜》的一个局部,选取合适的色彩和喜欢的笔触,体验大师的手笔。

2、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大胆绘画笔触感强的同学。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拓展

出示国画作品,引导发现中国画的用笔。

第三课、能干的帮手

教学目标:

1、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设计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

课前准备:作业本、铅笔、勾线笔、剪刀、胶水、纸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描绘工程车的方法:

学生观察回答:怎样描绘这辆工程车?

1.选择哪个角度?(正面、侧面、半侧面。)为什么?(充分体现工程车的特征)

2.选择哪种绘画方法?

(线描写生、色彩写生等)

3.说说绘画步骤是怎样的?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每个大的结构外形,注意相互的比例位置。

(3)分块逐步由前到后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深入准确地描绘细节。

3.怎样处理工程车的结构、特点与细节?

二、欣赏优秀的范画作品。

三、大胆描绘,自主表现

1、学生作业:每组选择一种工程车作为描绘的对象,自选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工程车的结构特点与细节。

2、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述

1、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互评。

2、师生共同点评。

五、思考拓展: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方面还缺少这些好帮手,未来社会的建设也需要更多更先进的工程车,想一想,你能设计出其他的更加先进的工程车吗?

第二课时

一、分析材料,学习方法

1、认识我们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每种材料可以做什么?

怎样制作?

(如纸盒经过剪贴可做车身,瓶子可做车轮,吸管、纸桶可做车上的线路管道等)

2、范例分析:出示挖土机的图片,说说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制作。

3、学习方法:

(1).细致观察,巧妙分解;

(2).明确分工,分块制作;

(3).合作组装,装饰完成。

二、分工合作,共同创造

1、依据本组材料的特点,互相讨论,明确本组设计制作的主题。

2、对本组制作的工程车仔细观察分块,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3、分工制作部件,共同组装完成。

4、教师指导帮助。

四、共同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要注重对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2、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第三课时:

一、认识机器人:

1、师:课前,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看电视、上网等多种途径,搜集了好多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和图片,下面我来考考大家: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是由哪个国家制造出来的吗?生答。对,美国制造出第一个机器人,从此揭开了人类研制机器人的序幕。现在,我们人类已拥有一个庞大的机器人家族。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好多机器人图片,让我们逐一认识他们。师展示机器人图片,并简单介绍。欣赏完了老师的图片,同学们一定也有不少关于机器人的资料向大家汇报吧,你知道哪些机器人,它们能帮我们干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2.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3.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有趣的机器人,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机器人?它有哪些基本特征?(生自由回答。师:机器人是一种在一定程序控制下,能够自动工作的机器,它是人类的好帮手。)究竟机器人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8页,快速阅读“科学在线”。现在,谁来说说机器人的基本特征?你能根据机器人的基本特征分辨出生活中哪些常见物品属于机器人了吗?大胆说,让同学们帮你判断一下。(全自动洗衣机,自动门,电视,电脑,许多高科技家用电器都属于机器人。)

6.师小结:看来机器人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有利也有弊,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时,对待任何事情都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二、展开想象,画一画

1、提出作业要求:参照想象,画一个多功能机器人形象,并写一段话来

介绍它或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2、学生自主作画,教师指导。

三、作品展示

1、小组评。

2、教师评。

第四课、书包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身边书包的描绘,进一步感知形体外轮廓。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线描的方法,掌握线描的画法,能运用线条描绘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掌握线描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包和、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天天能见到它们用到它们,今天我们来画一画它们。

二、观察书包

1.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的书包,看看有什么变化?

2.分别从背面,正面,侧面来观察

3.说说你看到的变化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三、作业要求

1.作业要求:选择不同角度,用线描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心爱的书包。

2.教师线描示范。

3.强调书包线条的流畅,细节的表现。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五、作品展示评价

1.小组内评

2.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在中国古代人们在学习中有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分别是:毛笔、墨、宣纸、砚台。现在你的学习用品又有哪几宝呢?

2.学生回答。

二、摆放文具

1.教师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近大远小,消失的透视线

2.学生摆摆自己的文具盒,不同角度加以观察,看看文具盒的体面形状和透视线有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

三、提出作业要求

摆放自己的几件文具,并用线描的方式把它们画下来。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五、优秀作品展示

第五课、图画文章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2.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图文结合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难点:设计专有的图标形象生动的表情达意。

课前准备:作业本、铅笔、橡皮、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教师出示《地书系列之一》看看图,说说图中的符号代表了什么具体的事物?

2.学生回答。

3.教师板书图画文章

二、尝试图文替换

1.教师出示图文替换的案例:我的心愿——我的2.请学生尝试用小的图形替换合适的词和字:

光阴似箭

铃儿响叮当

三、写一写,画一画

1.图文结合的贺卡欣赏:送给亲友,同学和老师的贺卡欧诺个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打扮,将传递更多的温馨和快乐。

2.说说你看懂吗?你最喜欢的贺卡是哪张,说出理由。

3.提出作业要求:在自己的短文中,选择合适的图形替换字和词,创作一幅“图画文章”。

4.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优秀作品展示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观察《草船借箭》的片段配画。

2.出示画面,提问:每幅画画的都是什么内容?

3.请大家给这些画找“娘家”,将画和文章对应起来,并把画放置在相应的文章片段下面。

4.揭示主题——《给文章配画》。

二、教师示范、方法指导

1.朗读文章,理解意思

2.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横线标出。

3.构图布局。

4.逐个画景物。

5.涂色

三、学生创作

1.完成文章配画的铅笔稿。

2.学生画画,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彩云衣

授课时数: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收集资料、欣赏各式服装美,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2.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

3.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4.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重点: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难点:服装的设计。

课前准备:示范用工具,学生绘画工具自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的衣服能体现人们不同的审美,不同的颜色传达着不同的意思,多姿多彩的服饰,将人们的生活妆点得更加美好。

2.板书彩云衣

二、认识色环:色环显示如何通过混合两种或更多颜色来生成特定的颜色。

色环实质上就是在彩色光谱中所见的长条形的色彩序列,只是将首尾连接在一起,使红色连接到另一端的紫色。

三、学习对比

1.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和谐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等等。

2.看图说感受,完成课本21页的练习。

四、换衣服说感受

1.制作一个镂空的人形模板。

2.选择纯色或有花纹的纸衬在模板后面看看效果怎么样。

五、课堂小结:不同的色彩组合,不同的对比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用好色彩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看一看:

1.衣服都有什么特点?(小结:都是有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

2.欣赏、观察图片并思考衣裳特点.二、想一想:

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

2.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

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

4.小结。

⑴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衣服的构成。

⑵学生观察图片,寻找几件衣服的区别。

⑶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同桌的衣服区别。

三、画一画

1.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绘制服装效果图,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一评

1.小组评

2.小组展示,全班评。

第三课时:

一、观察课本图片

1.说说看看,这些衣服分别是什么材质?

2.不同的材质给人不同的感受

二、做一做

1.欣赏大师作品

2.提出作业要求: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合适的材料捆扎出有个性的服装。

3.小组合作完成三、赏一赏

1.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2.教师小结。

第七课、飞天畅想

授课时数:3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以少年儿童比较喜爱宇宙科幻为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教学难点:激发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大胆想像绘画,能有所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1、充分的交流是创作好作品的前提,因此,提问的设计要多推敲。2、对于有关太空的知识,应当先给与学生表现的空间,鼓励他们表述已知的或未知的一些想法,然后再通过图片比较,完善学生脑海中有关于“形状”的一些想法。3、要及时地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一些有突破的想象,并形成比较,使学生有“敢想”的激情与“畅想”的动力

总体来讲这节课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欣赏 :

1.图片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二、交流讨论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突出“游”的方法)

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三、想象创作

1.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学生创作:

1.学生给线稿涂上丰富的颜色,完成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色彩鲜艳的学生并展示作品。

四、课后拓展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在神秘的夜空中,除了点点繁星,有时还可以看到在慢慢移动的小星星,那就是人类在太空中的好助手——人造地球卫星。(课件展示)

2.揭示课题

二、欣赏认识

1.自主学习、认识各种不同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卫星。(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卫星资料分组进行展示介绍和交流)

2.展示欣赏:地球的守护神——神奇的卫星。

3.总结卫星的基本结构——主体部分与展开部分,(动画展示)它们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卫星介绍。展示卫星的主要部分及各部分的不同形态变化。

三、探究制作

2.认识材料:分组探讨饮料瓶的不同处理制作方法。

(1)认识饮料瓶的结构,怎样运用不同的部分?(剪开分解等)

(2)

饮料瓶的处理方法。(剪切、粘贴、等)

(3)用饮料瓶可以做成怎样的立体形?

(4)思考:怎样装饰饮料瓶变成火箭?

(5)想一想:怎样连接各个部分?

(6)教师总结说明。

3.分组合作。

(1)讨论设计:讨论设计本组将制作的卫星其功能与外形,画出简单的草图,明确主要结构与形状。

(2)合作制作:各组分工制作卫星不同的部件。(分总设计、主体制作、天线制作、能源板制作、技术支持等,总设计师对个人的制作进行整体安排与协调,技术支持对个人制作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3)组装完善:将各部件进行组装,添加细节与装饰完善。

4.教师指导帮助。

四、赏评展示

1.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卫星的名称与功能。

2.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五、拓展升华

学生畅谈对将来的构想,设计制作更多先进的卫星帮助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八课、星光灿烂

授课时数: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识图并能独立完成1--2个浮雕星星的制作。

教学难点: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课前准备: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术作品,出示课件,不同材质的浮雕作

品,学生欣赏感受浮雕的艺术特色。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画面中的形象很有立体感,好象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可以用木头、石头、石膏、玻璃等材料制作而成。师出示两个不同的星星,一个是平面的与有立体感的,引出纸浮雕。导出课题《星光灿烂》

二、探究学习:

1.这颗星星是用了什么方法,使平整的纸张,产生立体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浮雕四角星的奥秘是折叠。

2.看简单的折叠示意图思考:红蓝虚线黑实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明确:红色的虚线代表凸折线,蓝色的虚线代表凹折线,黑色的实线

代表裁切线。(边说边折出并指出凸折线是指折痕突出,凹折线是指折痕凹在里面。黑实线指剪切线,剪开的。也可以让学生做出来)

3.尝试折叠,大家看着第一个示意图来快速折出星星,看谁折的又快又准确。(目的引导学生能找出折星星的规律,请折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介绍,实在说不出来就师补充完说明折星星的技巧,比如四个边上的三角如何一样大。)

4.看课本下面的四个示意图,跟课本中右上的四个星星哪个相符?(让学生找出,老师指第一个示意图问学生跟哪个星星相符?一个学生回答了,如果不正确,就说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吗?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也不要找很多学生,实在没有就老师直接说出来是哪一个,接着问第二个图跟哪个星星相符)训练学生的熟练识图能力。大家再仔细观察,四件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明确:图一是基本形!2——4号星星都是根据基本形变化而来!4号星的特别之处:光芒的表现!四个角中间可以有一个或更多光芒!

5.能让你手中的星星更加与众不同吗?学生讨论交流!(这里老师要想几种方法来变化)

三、创作表现:提出作业用纸折叠出一至两个浮雕星星。

要求折叠准确而细致。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五、课堂小结及延伸

1.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规则星等。

2.欣赏其它浮雕作品!

第二课时:

一、基本技法:(教师演示)

1.全切

2.半切

3.折叠(直线折叠、曲线折叠、折圆)

4.卷曲

5.压印

6.叠压

7.粘贴

二、练习基本技法

第三课时:

一、纸浮雕作品欣赏

二、基本技法学习

1.透叠法

保持一张纸的完整,通过折叠、切割技法,使图形与纸板形成错位而出现立体效果。

2.重叠法

统一形状的纸张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重叠粘贴,产生一定厚度,使作品产生立体感。

3.综合法:运用切、折、贴等方法,形成生动的浮雕效果。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纸浮雕图稿。

教师指导

四、作业要求:运用剪切、折叠、卷曲、粘贴多种技法,设 计完成一件有立体感、装饰性强的纸浮雕作 品。

五、作业评比:

1.学生展示作品,全班交流点评。

2.教师归纳总结。

第九课、团扇 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课前准备:宣纸、卡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

1.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2.教师板书课题。古诗、古画欣赏。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 .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多媒体: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二、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

三、1 .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3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5、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6.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四、画一画

1、提出作业要求:用水墨画的形式画一幅团扇扇面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团扇的制作方法学习

1 .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二、教学评价与延伸

1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 .自评、互评。

第十课、水墨诗心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课前准备: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赏析

1、李可染先生画的《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2、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纵129厘米,横34厘米。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二、说说诗意

1、尝试用简短的文字指出课本35页右边两幅作品的诗意。

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第二课时:

一、讨论:

老师选择以下诗,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理解诗意,老师最后作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思路,画一幅诗意画的的创作步骤图。

(1)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王维《山居秋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画步骤:(教师示范)

①立意、②构图、③勾线、④着色、⑤调整、⑥题诗、⑦盖章。老师先只写几个序号,待示范和讲解完后,让学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补上。

二.学生作业

1、选两句诗为题作画,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教师行间辅导

2、要求 以强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不过多强调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

四.交流评析作业:

自评.互评,及时发现好的作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第十一课、石壁上的九色鹿

授课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九色鹿的故事,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恒河旁边,住着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九色鹿每天到河边吃草喝水,这儿有它的一个好朋友,那是一只乌鸦。

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赶快跑到河边,不顾危险,掉进河里去,把那个人救上岸来了。那人要谢九色鹿,九色鹿摇摇头说:“我救你,不是为了叫你谢我。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诉大家。”说完话,就回去了。

那个人说:“一定、一定,我什么也不告诉人家。”说完话,就回去了。

这个国家的王后,一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看见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他的角像雪一样白。她醒来对国王说:“我要九色鹿,拿它的皮做坐垫,您快给我找来。要不,我就要死了。”

国王告诉全国的老百姓:谁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给他半个国家,还给他满满一盆金子。

可是谁也没见过九色鹿,谁也不知道九色鹿在哪儿,只有一个人,就是九色鹿救了他的那个人知道。他想:“这下可好了,我可以有满满一盆金子,还分到半个国家呢!”他跑到王宫里,让国王带上兵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它的好朋友,就是那只乌鸦,站在树枝上,看见远远问那个人:“九色鹿救了你,你为什么反而要害他呢?”

那个人说不出话来。

国王叫他的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并且下了个命令:“以后,谁也不许来捉九色鹿。”那个人呢?他没有拿到满盆的金子。也没有分到半个国家。国王叫士兵把他绑起来,扔到恒河里去了。

二、石壁上的九色鹿

1、敦煌石窟九色鹿图片欣赏

2、壁画以横幅长卷形式连续画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种种情节:鹿王在江边救起溺水人,溺水人叩谢;王后梦见鹿王,要求国王捕捉鹿王;国王悬赏捕鹿,溺水人告密,国王带人捕鹿,鹿王向国王诉说救溺水人经过;国王放走鹿王,王后心碎而死;告密者得到报应,身上长癞,口中恶臭。每一段落均附有文字榜题。显然是继承了汉画的传统手法。画面以人物为主,衬以山石树木。土红地色上配以青绿山水,点缀花草,有浓厚装饰风。画中的建筑物格式、车马形制、骏马形态等,都与汉画中的形十分相似。

三、作业要求:欣赏《九色鹿》的造型特点,尝试用剪影的造型手法创作一幅有动物的场景图。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2.童年的影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摄影的一般知识,感受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摄影的一般构图规律,能够拍摄较为生动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习摄影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体验到了摄影的乐趣。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感受动态摄影虽然是静止无声的画面,但它呈现给人们的却是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和惊险优美的瞬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普及摄影知识,把动体摄影技巧引进课堂,激发学习摄影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与体育摄影的不同。初步掌握摄影的技巧。

教学难点:

摄影的技巧与构图。

教学过程:

欣赏摄影作品。

《老屋门前》,摄于浙江前童古镇,后期合成。少女蒙娜丽莎般的眼神,与两个小动物和谐相处,让人体悟到桃花源南山下生活的氛围。整幅作品压低了影调,减弱了色彩的浓度,安逸和宁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马与他的主人》,摄于上海松江某马场。作品以男子与黑骏马相拥相吻的瞬间,刻画了人与动物之间超然的情感,显现出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真实场景。后期对画面进行了模糊处理,并突出了男子红衣的鲜活色调。

《回娘家》,摄于云南,后期合成。薄雾气氛中的画面近实远虚,急切探母的妈妈与回头顾盼的孩子。作品用湖蓝的淡色调,吟诵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淡诗意。

《母亲·俄罗斯后裔》,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作品光影对比强烈,画面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仿佛讲述着一个平凡而曲折的家庭故事。身后的家人在幽暗的内室忙碌着,而身为家庭主妇的她,侧身回顾,秉承着一颗操劳的心。作品压暗背景亮度,营造了北方家庭简朴的氛围。

《巴伐利亚少女》,摄于德国巴伐利亚。作品恰到好处地捕捉到少女那由衷欢笑的瞬间,造型生动,前后呼应,清新的色彩,高雅的灰层次,一派别致的灿烂春光。

《放飞时刻》,摄于浙江前童古镇。作品中两个夕阳下归家的孩童,雀跃的神情,飞奔的脚步,刹那间喷射出欢快、纯真的童趣。作品降低了背景色彩的饱和度,反映出作者心中对乡间生活的体悟。

摄影的魅力在于摄影家对景象、人物、事件的瞬间把握。一种角度、一个神态、一束光线,都是构成一幅佳作的要素。然而,现实中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并不经常出现,即便出现,摄影家也不易捕捉到。这便是传统摄影的缺憾。

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唐民皓就是这样一位在数码摄影领域不断尝试和创作的探索者。他在良好抓拍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码后期制作的技术优势,把人文、自然环境中的精彩场景组合成一幅幅鲜活的人像作品,再造了在瞬间中无法捕捉到的画面。他在数码后期中,尤其注重画面色彩的调整,针对不同作品的场景,赋予画面在前期摄影中无法得到的个性化色调,使作品形成了一般摄影作品不具有的视觉冲击效果。唐民皓既练就了对人物神态敏锐的捕捉技巧,更具有画家的审美眼光和构思能力。相比传统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承载了深厚的人文功底、相当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图片驾驭能力。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他的创作实践再次阐释了数码摄影后期制作的“魅力”。

课外作业

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作品,可到班上展览。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