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观后感 >

感动中国盛典观后感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4-03-03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

观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了,我们在观看过一部影片后内心肯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而观后感在帮我们梳理剧情的同时可以记录这些内心的共鸣。一篇好的观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你是否在为写作品的观后感而苦恼?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1)

4月23日,“追梦火焰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记者一行走进四川省成都特种救援大队,见证森林消防队员的日常训练,切身感受到他们面临火情时不畏艰险、勇敢担当的坚韧品质。“9天9夜没有洗过脸,累了就在山里睡,靠指南针判断方向”这些看似电视节目中的极限生存挑战其实是每个森林消防员的日常。熊熊烈火锻造坚强意志20__年入伍的何知宏,如今已经是成都救援大队中一名富有经验的森林消防员。第一次进入火场的他带着兴奋带着恐惧一心想往前冲,现在的他多了些冷静和成熟。何知宏介绍说,森林火情可以站在远

处先行判断情况,依据烟的颜色即可判断火势大小,泛黄的浓烟,意味着火势情况严峻,火场燃烧程度较大,无法靠近。如果现场是青烟,则说明是烧过之后的景象。面对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心里是否会惧怕?何知宏坦言,森林灭火需要专业知识积累,第一次上火场内心还是有些怕的。他说,最难熬的不是火势的大小,而是扑火会耗费大量体力。森林消防不同于城市救援,全程需要背上数十斤的装备。在奋战中遇到体力透支的情况,何知宏表示,他也会想到放弃,那种身体的疲惫感、腿脚都在抽搐都让他感觉很无力,那个时候只能自己给自己

做思想建设,扑火现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职责,他只有告诉自己坚持,前进,继续战斗。西南林区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横断山脉等,林区里风向极易多变,森林可燃物类型也复杂繁多,再加上高山峡谷,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交通不便,难以扑救。据报道,今年3月27日,四川冕宁县河里乡三联村发生森林火灾,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成都森林消防大队、冕宁县专业扑火队以

及应急民兵共783人在火场进行扑救,何知宏说,自己参与了那次扑火灭火,在扑火现场连续奋战了9天9夜。草行露宿铸就担当精神其实森林防火灭火只是中国消防应急救援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制后的森林消防队员们不仅担负着森林防火灭火、保护森林资源的任

务,同时还需要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诸多自然灾害作斗争,以及承担着处置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职能。20__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阻断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甘孜支队出动300人,兵分两路前去救援,20__年入伍的罗斌杰也参与了当时的行动。他说在山上连续奋战15天。亲眼目睹金沙江溃流凶猛地将左右沿线建筑全部摧毁。在山上高处过夜时听到半夜江水洪峰过境,“轰隆、轰隆,像打雷一般”。 但面对桥塌了、路毁了,他们仍需时刻坚守。罗斌杰说,“我们是森林消防员,遇到灾害,就应该始终走上第一线。”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2)

吴帆杰

晚风挟着夕阳,卷起细碎的微光,叶子片片转身,翻飞出温暖的黄昏。我独自漫步于院中小路,回味着刚刚看过的纪录片《感动中国》,心中感动不已。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是杨振宁先生送予《感动中国》节目组的一幅字,古朴而有力的笔画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一如杨振宁先生的为人。1956年,杨振宁同李振道提出了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他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虽然迫不得已加入美国国籍,但杨振宁先生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祖国,二十余年,初心不改。等到禁令解除时,杨振宁先生第一时间回到了祖国,与想见的人一一会面,对怀念的祖国母亲深情告白。如今,他又回到了清华园,还在清华大学亲自授课,不拿一分报酬。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任何的杂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着祖国的科研,他用一颗赤诚的心,尽忠报国!杨振宁先生这种心怀祖国、竭诚报国的宝贵精神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与其腐烂,不如燃烧。”这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说过的一句话。朱彦夫一生中参加过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经历过长津湖战役,动过47次手术,失去了双臂与双脚,成了一名特等伤残军人。本来可以靠退休金度过一生的他,却不愿一生止步于此。于是,他放下了枪杆子,又抓紧了锄杆子,拖着残躯带领着乡亲建设家园;乡亲们脱贫致富了,他又握起了笔杆子,为了兑现当年与连长的承诺,他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极限人生》,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朱彦夫爷爷这种意志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这是《感动中国》赠与陈贝儿的颁奖词。在节目《无穷之路》中,陈贝儿为了真正了解人民是否脱贫,穿梭了全国六个省份深入十个贫困县。她深入悬崖村,两天爬过数万层阶梯,当她因高原反应来到医院时,却说自己不够坚强;她来到怒江,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体验怒江上的滑索,了解当地人民真实的生活……很多西方媒体都在质疑,中国全面脱贫怎能领先联合国十年呢?可陈贝儿却克服万难用镜头粉碎了外媒的质疑,一条“无穷之路”,记录了这时代最美的风景。陈贝儿记者这种不畏艰辛、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

天空繁星不停闪烁,组成了一条绚丽的星河,层层涌起的感动与星河融汇在一起,在我心中绘就一幅流光溢彩的星辰大海,吸引着我全力奔赴,奋然向前!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3)

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熠熠灯光下,一位侃侃而谈、风骨如竹的先生走进了我的内心深处。她是叶嘉莹,一首读不完的诗。

读她,方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韧不拔。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杳无音讯,母亲猝然长逝,婚姻饱受欺辱。也曾无忧无虑承欢膝下的她,面对接二连三的变故,一定也是彷徨失措的吧。但好在苦难来临时她没有过多消沉,而是在磨难中奋起,傲然屹立,将心中的悲痛和遗憾倾注于诗,把对诗词的兴趣发展成一生的事业和理想。从中学小课堂到台湾,从哈佛到温哥华,坚韧如你,正应了那句话:如果苦难是躲不过的坑,那么就要借它涅槃重生。

读她,方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勤勉自持。

在国外教书的日子其实可以轻松些,但她偏偏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授课之余不忘充实自我,大量阅读西方文论,练口语查生词,晚上的图书馆永远有她的身影。当深夜来临,支撑她一次次走过空无一人的黑暗道路的,是她对诗词的喜爱与执着。身为老师的责任和使命,陪她熬过最晚的夜,也让她迎来最耀眼的黎明。她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诗词研究,凭借细致的理解和真诚的表达,让无数国外学生领略诗词之美,爱上中华古典文化。

读她,方觉“一世飘零感不禁,未减归来老骥心”的壮志凌云。

人生总是悲欢离合、变幻无常,晚年失女无疑是苦难对她的又一次考验。痛彻心扉之后,她终于领悟到“小家”“小我”并不是终极追求。她说“我要回国教书,把我的余热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于是,这一教又是近半个世纪,时光染白了她的发,却没能消磨她传承古典诗词的心。近百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她曾说,人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想,这个困难,叶先生早已找到解答之法。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她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动于她的传奇。转蓬千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读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如读一首诗,反复品味,方知余韵绵长。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4)

2月14日晚,亿万观众在电视机前****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分享“国人年度精神盛宴”。由我省推荐的2015“感动中原”年度人物——王宽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这是河南人第14次站上这个舞台。

17年茶楼“卖唱”养育6名孤儿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做了榜样。

”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王宽的颁奖词。

王宽,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名家。1998年,王宽从郑州豫剧团业务负责人一职退休。凭借妻子王淑荣微薄的退休工资,他收养了6名孤儿。为了抚养这6个孩子,功成名就的王宽10余年风雨无阻,撑着多次病危的身体,去茶楼“卖唱”,将这几个孤儿养育成才。

十年来,他们还向社会各界困难群众捐款100多万元。

温暖需要传递、爱心需要弘扬。王宽、王淑荣夫妇以退休之龄、17年含辛茹苦养育6名孤儿长大**的大爱故事打动了社会各界。他的事迹被河南省和全国许多**报道后,许多网民对这个充满爱心的家庭表示赞扬和祝福。

去年11月,王宽被中宣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和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奖”,成为全国百名慈善家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去年12月底,王宽被提名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

从忆苦思甜到同苦共甘“王宽家”感动亿万观众

颁奖典礼上,王宽和夫人王淑荣相互搀扶登上领奖台,并接受了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

“苦尽甘来”和“忆苦思甜”,白岩松说,看到老两口他想起了这两个词。

王淑荣的思绪突然回到了过去:老母亲到天桥卖烟养家,孩子的鞋子穿坏了,她用钉子固定,为了省钱,她总是下午去买些便宜的菜,把剩下的卖了

说到这些,王淑荣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许多观众的眼里都是泪水。“军功章里你占60%,我占40%。”王宽由衷地说。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篇5)

5月1日,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观看了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 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相信会使许多人的心情难以平静,节目从始至终洋溢着的浓郁的温情与激情,可谓是情深意长。这种情怀,不是让人反感的矫情,也不是单纯赚人眼泪的悲情,而是流露自内心的实感真情,是催人奋进的豪迈激情。浓郁的情感令人动容,更撼人心魄,不愧为一首“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

从节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2006年广为宣传的先进典型人物的人格力量、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节目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它把这些先进典型人物拉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也拉近了他们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人觉得这些典型人物也是我们当中的普通一员,也让他们变得更可亲、可信、可爱、可敬和可学;发掘大多数观众不太熟悉的平民英雄,则是《感动中国》最突出,也是最令观众称道的特质。大力开掘他们的事迹光辉点,突出并提升他们精神境界的高尚性,这使得观众对这些人物感觉亲近的同时更能受到精神力量的打动和感染。

尽管获选的十一个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职业背景,也用着不同的方式感动着别人,但从他们身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他们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和谐社会和独特的和谐文化。而从节目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感动中国》“和谐为美”的基本的创作审美观,节目从社会实践和普通群众的生动创造中吸取了丰富营养,把和谐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创作当中,热情地讴歌真善美,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体现出了昂扬向上的正气,引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成为了一个真实记录时代风貌、全面构建和谐文化的经典电视作品。

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只有把工作做好,我才能负担得起学生的学费,得到社会的人可,我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宿城区实验小学韩现冬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