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134 >地图 >教案 >

外国教案

最新《外国诗》教案

时间:2024-02-29 作者:芙蓉134

相关推荐

最新《外国诗》教案5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那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最新《外国诗》教案5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最新《外国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

2、诗歌仿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

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

1、介绍两位诗人: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

⑴ 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

⑵ 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引导学生交流:

《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歌的语言:

⑴ 重点读《蝈蝈与蛐蛐》引导学生体会:

散文一样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在说话,不造作不生硬。

感受方式:改变诗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们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读一读体会一下,原来,散文诗就是一篇散文。

⑵ 重点读《夜》,引导学生体会:

诗的语言就是形象化、细节化、生动化的语言;

景物的铺排: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溪水、明月;

特点的凸现:松林的“幽暗”、夜莺的“歌声”、长脚秧鸡的“欢嚷”、大河的“银星”、小溪的“银波”……

⑶ 教师总结:

写景类抒情诗其实很简单:

写诗,就是诚实地写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细腻地描绘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优美地表达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灵活地排列出心中的话;

……

三、他山之玉:看看如何把散文变成诗

1、把《春》的前几段变成诗: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

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把记叙文变成诗:

深圳的程少堂老师曾把《荷花淀》的开头由记叙文改成这样了:

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四、自由创作

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为题,或者以《夜》为题,模仿这两首诗简易朴实的写法,即兴创作小诗一首并朗诵交流。

(提醒学生:如果觉得难,可以写成散文再考虑形式。)

五、课外作业

自由创作诗歌,在班上举行诗歌创作比赛。

最新《外国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

2、诗歌仿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

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

1、介绍两位诗人: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

⑴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

⑵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引导学生交流:

《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歌的语言:

⑴重点读《蝈蝈与蛐蛐》引导学生体会:

散文一样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在说话,不造作不生硬。

感受方式:改变诗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们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读一读体会一下,原来,散文诗就是一篇散文。

⑵重点读《夜》,引导学生体会:

诗的语言就是形象化、细节化、生动化的语言;

景物的铺排: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溪水、明月;

特点的凸现:松林的“幽暗”、夜莺的“歌声”、长脚秧鸡的“欢嚷”、大河的“银星”、小溪的“银波”……

⑶教师总结:

写景类抒情诗其实很简单:

写诗,就是诚实地写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细腻地描绘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优美地表达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灵活地排列出心中的话;

……

三、他山之玉:看看如何把散文变成诗

1、把《春》的前几段变成诗: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

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把记叙文变成诗:

深圳的程少堂老师曾把《荷花淀》的开头由记叙文改成这样了:

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五、课外作业

自由创作诗歌,在班上举行诗歌创作比赛。

最新《外国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根据散文的写作特点,能运用提要和综述的方法恰当地进行要点概括。

3.了解托尔斯泰对后世的影响。

4.鉴赏两篇散文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1.根据散文的基本特征,运用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散文赏析,概括内容要点。

2.反复朗读,理清思路,体味两篇散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

1.散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为突破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概括。

2.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教学过程 ]

[教学要点]

首先,对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作为背景知识,以资料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以自读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思维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正确概括,体味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外国散文的能力。

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板书标题)

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鹅黄浅,清风温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机勃勃,谁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却对冬天情有独钟,请看其美文《冬天之美》。(板书标题)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小说家。出身军官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18岁同一男爵结婚。因家庭极不幸福,后来离开丈夫,到巴黎从事文学创作。初期作品如《印第安娜》《莫普拉》等均以爱情、婚姻为主题,探讨妇女解放问题后接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40年代所著社会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涉及工农生活,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1848年曾热情投身革命,六月起义失败后转向以农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创作,《魔沼》《小法岱特》《弃儿弗朗沙》是其中的佼佼者。晚年居乡,作品以《祖国的故事》和回忆录《我的生平史》较为有名。她的创作批判贵族资产者的自私、残暴、赞美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和善良情感、讴歌理想的人际关系,风格温婉细腻。

托尔斯泰(1828~1910),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其戏剧和政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少年  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中期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晚期有《复活》等。托尔斯泰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俄国自1861年农奴改革到1905年民主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列宁称他为“俄国的革命的镜子”。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作家。出生在富裕的市民家庭,16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就读与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当过律师。青年歌德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早期作品表现了他的叛逆精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普罗米修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1786年,歌德来到意大利,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产生了兴趣,完成了诗体悲剧《埃格蒙特》等。1794年与席勒开始长达十年的合作,共同开创了德国的“古典时期”,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空前繁荣。他的主要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自传《诗与真》《浮士德》等。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诗人,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生于英格兰的斯特拉特福镇。1585年去伦敦谋生,做过剧场杂役、编剧,后成为剧院股东。逝世前三年回乡安度晚年,他一生著有戏剧37部,长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他创作成就最大的诗戏剧,代表作早期有历史剧和喜剧,基调积极乐观,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是悲剧时期,风格沉郁悲壮;《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后期传奇剧时期,对世事带有和解宽恕倾向,作品有《暴风雨》《亨利八世》等。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世态人情。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精粹,有很高地艺术成就,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怎样?

明确:思路是:先总述托尔斯泰坟墓的宏伟、感人(第一句话),再介绍坟墓(“这块被后代…亲手栽种的”);然后从树的来历,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小的时候”到结尾)。全文共分三层。

2.作者为何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明确:作者一方面着力写托尔斯泰墓的平常朴素,另一方面是在积极颂扬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这坟墓完全是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尔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说它直接呈现托尔斯泰的一种人格――平民化的朴素。声名盖世的托尔斯泰苦嗜朴素,追求朴素的生活方式,连安排自己最后的安息地也忘不了选择朴素。朴素是他人格的呈现的象征,所以,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3.速读课文,用精要的语言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并体会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话与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相呼应。

明确:环境和形状特点:“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在几株亲手栽种的树荫下”。

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话与每一段中第三句话相照应,前后文脉一致,突出了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限敬意。

1.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根据散文的.写作特点,能运用提要和综述的方法恰当地进行要点概括。

3.了解托尔斯泰对后世的影响。

4.鉴赏两篇散文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1.根据散文的基本特征,运用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散文赏析,概括内容要点。

2.反复朗读,理清思路,体味两篇散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散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为突破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概括。

2.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首先,对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作为背景知识,以资料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以自读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思维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正确概括,体味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外国散文的能力。

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板书标题)

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鹅黄浅,清风温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机勃勃,谁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却对冬天情有独钟,请看其美文《冬天之美》。(板书标题)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小说家。出身军官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18岁同一男爵结婚。因家庭极不幸福,后来离开丈夫,到巴黎从事文学创作。初期作品如《印第安娜》《莫普拉》等均以爱情、婚姻为主题,探讨妇女解放问题后接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40年代所著社会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涉及工农生活,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1848年曾热情投身革命,六月起义失败后转向以农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创作,《魔沼》《小法岱特》《弃儿弗朗沙》是其中的佼佼者。晚年居乡,作品以《祖国的故事》和回忆录《我的生平史》较为有名。她的创作批判贵族资产者的自私、残暴、赞美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和善良情感、讴歌理想的人际关系,风格温婉细腻。

托尔斯泰(1828~1910),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其戏剧和政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少年  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中期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晚期有《复活》等。托尔斯泰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俄国自1861年农奴改革到19民主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列宁称他为“俄国的革命的镜子”。

最新《外国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2.比较两首诗歌写法的不同,理解诗歌中“路”的象征含义。

3.实践通过提问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的自读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引导:关于座右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崔瑗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后来,遇朝廷赦免,才回到家乡。崔瑗知道自己犯了错,就作“铭”,放在座位的右边,用以自戒。这就是原始的座右铭。后来人们用座右铭来指能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今天,我们自读的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名诗里面,很多句子曾是很多人的座右铭。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阅读提示”中的要求,由座右铭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读活动。

2.展示“阅读提示”片段:fR134.Com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这首诗自问世后被广为传诵,其中的诗句还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3.过渡: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在本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二、寻找座右铭

1.学生先自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得通顺。再按照示例,完成“寻找座右铭”学习活动。

提问:假如让你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中找一句座右铭,你想找哪一句?为什么?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用假设的对话的口吻,显得亲切自然;连用两个“不要”,强调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没必要灰心丧气。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给了我直面挫折的信心。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完成学习活动。可先与同桌分享,再在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整体考量和设计整堂误的自读活动,避免项碎答问。本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给出示例,方便学生参照。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用假设的对话的口吻,显得亲切自然;连用两个“不要”,强调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没必要灰心丧气。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给了我直面挫折的信心。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完成学习活动。可先与同桌分享,再在全班分享。

三、分享座右铭

学生分享,师点评、点拨。

预设

(1)我找到的诗句是: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忧郁的日子”和“快乐的日子”相对应,“相信吧”用确凿无疑的口吻坚定了读者对于“快乐的日子”的期待。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告诉我,无论处身何等境地,都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2)我找到的诗句是: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本句中,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是心儿永远向往未来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告诉我,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活动,我们似乎与普希金面对面地进行了一次交流,感受到了诗人以平等的语气传达的坚强乐观的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而言是生活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

在学生的阅读心得分享的教学环节,要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可能是一句中肯的点评,或是几句要言不烦的总结,总之要体现出一种智慧的碰撞。自读课文,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在场而不缺位,在润物细无声中展现教师的智慧。

四、创读座右铭

师引导:最后,我们将通过小组创读的活动来向普希金的不朽经典致敬。

创读要求:结合你们对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阅读心得,自选朗读形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朗读全诗。

创读建议:可以采用新颖的朗读形式,如可以创设情景,可以尝试用方言来读等。

创读示范:

师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生合: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男合: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女合:现在却常是忧郁:

生合: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创读活动,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

创读是一个很开放的教学活动。本节课设计创读活动,旨在整合同学们对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阅读心得以及迁移到新情境的学习能力。有了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创读的形式定然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最新《外国诗》教案 篇5

补充:

茨威格的主要作品有小说《焦躁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传记《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肆基)《罗曼罗兰》等。1942年2月22日,他携妻自杀于巴西,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想法西斯注意的罪恶发出了无声的控诉与抗议。

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列宁曾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鲁迅说:“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巨人”。

4、请快速阅读文本,筛选出直接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幻灯片7)

6、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儿时的故事?

(托尔斯泰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自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叙述这个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7、“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这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什么?

(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在晚年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他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幸福。)

8、将托尔斯泰与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士兵相提并论有何用意?

(说明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士兵一样在世间消失。把他与流浪汉、士兵相提并论,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

9、“夏天,风儿……;冬天,白雪……”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没有奢华的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景物描写好渲染出墓地宁静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沉睡是幸福的。同时,景物描写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

10、文中哪两个句子侧面烘托了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敬意?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11、“这个特殊的日子”,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怎么知道的?

12、朴素的托尔斯泰墓被作者视为世间最美的坟墓,请看该墓的图片(

13、请筛选文中评价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句子。(幻灯片10)

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中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与伟大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所在,普通中蕴涵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15、请看拿破仑的墓穴和莎士比亚的石棺图片(幻灯片12、幻灯片13)

16、将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几位伟人墓作比较,用意何在?(幻灯片14)

(从这些坟墓迥然不同的风格,更反衬出托尔斯泰墓逼人朴素。以伟人比伟人,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我们感到托尔斯泰墓不仅外形有一种朴素美,墓中人亦有一种人格美。)

过渡:

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告诉我们,惟其崇高,最朴素的亦是最美的,它给我们强烈的思想震撼。那么,乔治桑的散文《冬天之美》又会怎样展示冬天之美,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愉悦呢?

本文来源://www.fr134.com/f/10708.html